羊冏之抵達襄陽時,已經是幾天後了。


    不知道是運氣好還是怎麽著,剛抵達那一天,就遇到樊城守軍出擊。


    此城北麵是湖,東麵是灘塗,南麵是河,雙方隻在城西交戰。


    這一次規模還是相當不小的。


    黃頭軍與賊人陣列而戰,動搖了毛寶部步兵的陣腳,令其陣型鬆散,上黨騎兵一衝而入,取得了殲敵千餘的戰果。


    羊冏之從頭看到尾。雖說守城最忌死守,一定要時不時出城攻殺一番,


    讓敵人膽寒,無法全力攻城,但晉人搞成這個樣子,還是有些失策。


    尤其是那些斷發文身的蠻兵,空有一腔血勇之氣。


    確實夠野蠻、夠愚昧、也夠不怕死,但最先露出破綻的就是他們,被上黨騎兵抓到了漏洞,一衝而入。


    這個時候,羊冏之也算明白了。


    普國最能打的荊州兵也就是黃頭軍的水準,算是合格能戰的步兵,但還不夠強,還需要繼續砥礪,同時嚴重缺乏騎兵輔助,作戰時很吃虧。


    他現在明百為何陶侃不敢決戰了。


    如果麵對的是石勒、劉聰那樣以騎步的兵,其實倒好打了,但麵對大梁這種以精銳步軍為主,騎兵為輔的部隊,他是真打不過。


    過浮橋之時,羊冏之看到了大隊正在南下的步騎。


    稍一打聽,才知道邵慎抽調一批部隊前往江陵,看樣子是要主攻那一片了。


    至於襄陽,大概還是以圍困、監視為主。


    這不,圍城大軍已經開始挖掘壕溝、修築土牆了。


    這些東西建起來,可以減少圍城大軍的人數,這從側麵證明了邵慎已經開始調整作戰部署。


    馬車一輛輛駛過浮橋,就在襄陽守軍眼皮子底下。


    當羊冏之跟隨最後一輛車抵達沔水南岸時,正好看到巡視至此的邵慎。


    「太尉。」


    「巨鹿郡王。」


    二人相互見禮完畢。


    羊冏之打量了一下這位大軍統帥。


    整體比以前憔悴了不少,原本齊整的胡須也很久沒打理了,看起來有些淩亂。


    跟在他身後的幕僚、賓客、親兵們也差不多。這場大戰考驗的不僅僅是敵方,大梁王師上下也備受煎熬。


    「陛下遣太尉來勞軍?」邵慎掃了一眼馬車上的絹帛甚至是酒肉,問道。


    「正是。」說完,他扯著邵慎,離開眾人幾步,低聲道:「陛下有言,


    損傷較大的部落可以撤下來了,戰死者發放撫恤,存活者給予賞賜。」


    「陛下倒是心善。」邵慎點了點頭,道:「河隴來的部落損失較大,我看不如驅使他們繼續攻峴山、樊城,弄死拉倒。這幫人就算放迴去,也會懷恨在心,不如全部料理了。」


    羊冏之就靜靜看著邵慎。


    邵慎無奈,道:「就按陛下之意來辦吧。」


    羊冏之這才微微頷首,又問道:「晉軍水師還在?」


    「撤迴去了。」邵慎說道:「前後沉了四艘艦、千餘人,餘眾向南撤退,不知迴哪去了。」


    「定是迴楊口了。」羊冏之說道:「可有賊人進入襄陽。」


    「賊人派了兩艘吃水淺的輕舟,趁夜突入襄陽。也就數十人而已,無大礙。」邵慎說道。


    「方才路上看到樊城賊軍出戰—」羊冏之又道。


    「想必太尉也知道了,賊軍大敗,損兵千人。」邵慎說道:「峴山上麵賊軍應不足千五之數,我已經遣人勸降了。這本就是一支孤軍,再耗下去也沒甚意思,或有勸降可能。」


    羊冏之聽了心下安慰。


    局勢還是很不錯的。峴山一降,就剩樊城和襄陽了。


    「江陵那邊可有消息?」羊冏之又問道。


    邵慎沉吟片刻,道:「賊已有備,未能輕取。前鋒在漳水河灣被埋伏了一下,損兵數百。還得大軍壓境,遮護好後路才是。鄉間土豪不識天威,屠滅便是。」


    羊冏之未置可否。


    在他看來,那些此刻奉陶氏號令與王師廝殺的豪族兵馬,都是可以爭取過來的,至少應該嚐試一下。哪怕不能全部拉攏,拉一部分人過來也是好的。


    有了本地人協助,至少大軍不用稀裏糊塗走岔路被人埋伏,甚至還能動搖敵軍心,讓更多的人放棄抵抗,至少兩不相幫。


    不過這是他的事,他還得花時間找人,一家家談過去。


    至於巨鹿郡王,他隻考慮如何用兵就是了。在他的用兵部署中,就該假設所有人都是敵人,否則容易吃大虧。


    ******


    桓溫比羊冏之稍晚一天抵達。


    作為襄陽度支校尉,他很想把衙署搬到襄陽來,而不是僑治南陽。


    但現在沒辦法。


    抵達樊城時,正是傍晚時分,一隊隊雜胡兵士從南岸撤迴,在西邊很遠處的農田中安營紮寨。


    桓溫仔細觀察著。


    很多人都沒有馬匹!不知道是出征時就沒帶呢,還是路上損失了,又或者抵達戰場後消耗掉了。


    這場戰爭,死人固然是一迴事,但在看不見的地方,似乎也有不小的消耗。


    桓溫手下比較警醒。


    出任度支校尉後,他向天子求情,將原本在河州整合的一千五百人調了過來,充當運兵。


    這些人生於苦寒之地,愚昧野蠻,但好好整訓一番後,押運資糧不成問題,甚至有些過於「奢華」了一一畢竟他們上過戰場見過血,當運兵有點可惜了。


    「大部分都是河州的。」襄陽度支都尉辛髦指了指那些正拐下道路,前往遠方的胡兵,說道:「末將方才問了一下,多為依附乞伏氏的部落,另有少許禿發鮮卑。」


    「他們說了什麽?」桓溫問道。


    辛髦知道上官為什麽這麽問,立刻說道:「有怨言,不過領了賞賜之後,牧人們高興了許多,也就頭人板著臉。不過他們馬上要去陽了,天子可能還會發下賞賜。」


    桓溫聞言停下了腳步,默默看看這些人。


    其實真正比較慘的是攻峴山的那一批人,那是真的沒有任何花巧,全靠猛打硬衝,傷亡自然小不了,真打起野戰,反倒沒那麽大傷亡了。


    另外,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那就是疫病。


    即便有《風土病》對照,提前預防,即便是冬天,但也隻能降低得病的可能,無法完全杜絕。更別說有些人其實沒得病,但從西北來到襄陽後,莫名其妙渾身不舒服,人萎靡不振,多番鼓舞士氣,還是很難受。


    有些人緩過來了,慢慢變得生龍活虎。


    有些人則一直病的,病死的人也不在少數。


    真不知道夏天攻過來時會怎樣。連天大雨,河水猛漲,到處濕漉漉的,


    這些人多半扛不住。


    「各個戰場加起來,諸部胡兵得死上萬人了吧?」桓溫突然問道。


    「應是有了立具片+百還有野戰廝殺陣歿的、病死的,外加鼓噪被屠戮的,不下萬人。」


    桓溫最後看了幾眼,然後策馬而前,過了浮橋,按照事先的約定,直奔高陽池。


    「桓元子來了。」羊冏之坐在池邊笑著招了招手。


    在座的還有幾位大梁官員,但桓溫多半不認識,隻有鴻臚寺丞庾蔑有點印象一一不過幾乎所有人都認識他。


    襄陽本地士族也不少,除了從陽迴返的前恆、李充外,桓溫還是不認識其他人。


    ‘元子,坐老夫身邊。」主人家習起身,笑吟吟地說道。


    桓溫看了眼羊冏之,見他微微點頭,便坐了下來。


    習家的池子不小,大概占地十餘畝,周圍修建了各種亭台樓閣,移栽了茂林修竹、名貴花木,同時還不知道從哪裏弄來了各種假山奇石,看起來頗有意趣。


    一行人坐在亭台水榭之中,立刻心神放鬆,幾乎感覺不到身處戰爭之地而這個習習彥文早已年過六旬,看起來就是一個微胖的富態老人。


    他以臨湘令起家,後當了山簡幕府的功曹、記室參軍,再往後就告老還鄉,已十餘年。


    習家這個池子非常有名,下了大血本,連山簡這種見過太多世麵的人都讚不絕口,時不時來遊玩,一住就是好久一一池名「高陽」,當地人俗稱「習家池」。


    習身後還跟著一個少年,經人介紹,名叫習鑿齒,今年十三歲,自小博覽群書,是襄陽習家後起之秀。


    習下首處還有姻親羅氏、近鄰楊氏等襄陽豪族。


    桓溫隻和他們眼神對視了下,笑了笑,便目不斜視了,真的不熟。


    「元子果是年少有為,年不過十八,便已是駙馬都尉、度支校尉。天子愛才,無分南北。」習笑道:「老夫得書信一封江陵,把子侄輩都喊迴來,別再蹉跎時日了。」


    眾人聽了都笑。


    「老夫也得書信相召。」恆笑道:「不過,若能建立功勳,豈不是更美?」


    「是極。」龐渙授須笑道:「江陵奧區名邑,若毀於戰火,殊為可惜。」


    說這些話時,眾人眼光都不自覺地看向羊冏之。


    羊冏之淡淡一笑,道:「老夫來此不過月餘,便已頗感不適。這還是冬天,若夏秋時節,卻不知會怎樣了。江陵與襄陽,應還有些不一樣吧?」


    「羊公所言甚是。」習說道:「仆在江陵閑居過兩年,比之襄陽更為濕熱,北人初來乍到,確實很難受。不過,住個十年八年就習慣了。」


    羊冏之一聽,連連擺手,笑道:「老夫這把年紀了,隻想迴鄉裏養老。


    江陵還得靠荊襄諸君幫忙看顧,陛下亦是此意。」


    的表情1:


    中時衣有。


    南郡是整個荊州戶口最繁盛的地方,江陵則是商業重鎮,東西南北商徒匯集於此,財貨山積,錢帛無數。


    有足夠的戶口、開發的田地較多,還有巨大的商業利益,誰不想去這個地方?


    說難聽點,天子便是讓出南陽太守的職位,估計都沒南郡太守有吸引力羊冏之這話,其實就是隱晦地告訴眾人:南郡的官位可以給一部分出去,包括太守。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方才每一句話都不是白說的,全是試探和許諾。


    桓溫靜靜看看,頗有些無奈的感覺,


    他被羊冏之拉過來當榜樣了。


    別說南郡太守了,隻要有才、有功,天子女婿都可做得!畢竟他也算半個南人,出生就在建郵。


    不過也無所謂了。


    能為戰事提供便利,讓天子能更早平定荊襄,做什麽他都願意。


    早點結束,不但少死人、少消耗糧草器械,他也能早點迴洛陽。


    沒出門之前覺得公主給的壓力太大了,出門兩個月,倒有點想念了。


    想著想著,桓溫居然開始走神了,別人在談論軍國大事,他在想老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長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麥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麥客並收藏晉末長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