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瑤好大的手筆,以過萬的士卒與民夫以及不算少的糧草為餌,目的卻隻是為了多拖延秦良玉所率領的騎軍!如果秦良玉沒有發覺異常,可以想象這些人最終的結果會如何。
而同樣的,拖延的目的也會成功,多的不說,至少也會多拖延一個晚上。而這些時間,已經足夠做許多事情了。
然而,這並非高玉瑤的全部計劃。
先前尚在對峙之時,大梁兵馬就穩紮穩打的不斷調動,一點一點拉近與曆城的距離。雖說那時候騎軍直接壓上正麵強攻不是不能打,畢竟大梁兵馬並非集結在一塊,分散開來,每一部兵馬也不過兩萬左右。但問題在於人家表現的小心謹慎,防衛工作很是重視,真若強攻,即便勝利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
而騎軍一旦有所死傷,人數降低,那麽牽製威懾的效果也必然為之降低,與其如此,不如索性按兵不動靜待機會。
可隨著時間推移,大梁兵馬不斷調動之下,儼然一副圓弧包圍曆城之勢,再這般下去,曆城指揮愈發被動。也是這時候,打探到所謂的可靠消息,得知大梁的糧道於何處。
如若成功,這絕對是能夠改變戰局的最好方式,火鳳與秦良玉幾經商議,最終決定騎兵出動截斷糧道。
那日天色方黑,秦良玉便帶領騎軍繞道出發,或許人能挺住,但戰馬是需要休息的,過度消耗馬力,隻會讓戰鬥力直線下降。為保證戰力,一路上自然少不得走走停停,直到第二日上午才趕到預定地點抓緊歇息。不想這一待,便就是一個白日將要過去。
換言之,秦良玉哪怕現在立刻趕迴,在保證戰力的情況下仍舊也需要明日天明才能返迴。至於說不計後果犧牲馬力瘋狂趕路?再急也沒有這個必要,戰馬失去戰力,又有何作用。
就如秦良玉所猜測那般,大梁兵馬果然於她暗中離去當夜掃掉了曆城外一處營寨並包圍了曆城,待天色方明,早已埋鍋造飯吃飽的大梁兵將便開啟了強攻模式。
相比之下,蕭姽嫿向來不會對城池進行強攻,兵力有限的蕭姽嫿經不起攻城所帶來的死傷。其實論起來蕭姽嫿的兵力並不算太少,但問題在於,大梁的兵馬委實太多,若是蕭姽嫿一方的將士每戰死一個,就意味著實力對比就要減弱一分,所以蕭姽嫿從不強攻。
此外,周少瑜他們也基本不會選擇強攻,到不是耗不起,隻是沒有必要,冷兵器作戰,攻城一方的死傷向來都是守城一方的數倍。除非前者精銳後者從未經訓練,不然但凡強攻,極少有例外。
本來火鳳對於強攻是沒所謂的,莫要忘了這位是教派起家,玩的是裹挾民眾,最開始的時候,幾乎人人可為兵,也就是戰力低下的可以。而優勢在於,兵力人數足夠嚇人,一窩蜂上便是了。
但現在不行,一來是受到周少瑜那邊的影響,二來便是火鳳早已進行了裁軍行動,大部分卸甲歸田,反正戰力就那麽點,隻留下其中優良者進一步訓練。所以現在若無必要,火鳳也不會進行強攻。
唯獨高玉瑤最是不在乎了,論精銳程度,大梁兵將可能並非優秀,但最大的優勢在哪?人多!
青州戰場如今就已經投入了超過三十萬,這還不包括先前青州本身的死傷,不然妥妥超過四十萬。除此之外,之前的荊州戰場,兵力也直接過二十萬。這邊已經是五十餘萬了。除了這些,金陵作為京師,必然是重兵把守,哪怕再怎麽抽調,兵馬人數最低也要維持在十萬以上。再加之各處駐軍,數量簡直多的嚇人。
若非如此,又怎麽會迫使蕭姽嫿和周少瑜暗中結盟,甚至放棄最初的原則,對於火鳳的存在睜隻眼閉隻眼。還不就是因為火鳳的存在可以牽製消耗大梁麽。
除卻秦良玉帶走的騎軍,留守坐鎮的火鳳尚有十萬兵馬,但十萬人並非集結在城內,而是散落各處。比如有一支人數為兩萬的兵馬就駐紮在後方一處要道,隻為確保後路無失,一旦有變,也可順利撤離。另外還有幾處要地也分別駐紮人手。
比如剛被大梁拔除的營寨,人數便為八千,本來這裏易守難攻,留一支人馬這裏也是方便調動以及達到一定的牽製效果,也算是一道小小的屏障,防的是大梁先鋒軍。可惜來的卻是主力大軍,致使一夜之間就灰灰湮滅,麵對十萬人的夜襲,壓根連一點浪花都掀不起來。
還未等更多的反應,曆城便已然被包圍,而且半分拖延也無,天一亮就立刻開啟強攻模式,十五萬大軍不斷輪換不停歇進攻,而城中兵馬不到五萬的火鳳,自然是壓力山大。
看似大梁隻攻打東城牆一麵,但誰又能保證會不會有另一支人馬突然冒出來攻打別的城牆呢?雖然迫於城防壓力不得不從其他城牆上抽調人馬禦敵,但一個起碼的基數仍舊需要保留。
所以三萬多兵力防守東城牆已是極限,而且還要想辦**換休息,血肉之軀沒可能精力無限。那麽問題也就來了。假若與攻城一方大梁一樣分為三隊輪換,那就等於大梁攻上來五萬,城頭上卻隻有萬餘在堅守。這絕對不是什麽安全的數字。
這時候火鳳寧願曆城是個小城,小城的城牆或許要矮上許多,但至少接觸麵低,哪怕一次性兵力投入再多,也隻需麵對其中一部分。這有點類似於一夫當關的道理。
然而曆城卻是大城,如果對麵兵力沒那麽多到是好辦,可問題在於,大梁缺兵馬嘛?
這還隻是投入了十五萬,而大梁在青州的兵馬,可是超過三十萬,即便除去一些不能動用的駐軍,高玉瑤手裏至少還有十萬可調動兵馬。
後者暫且不提了,就算不調動,曆城能守住多久還是個問題。到了現在,火鳳哪怕反應再遲鈍也已經猜到了,騎軍方走,大梁兵馬便來,而且急急強攻,這不已經很明顯了麽?
調虎離山!
沒了騎軍牽製的大梁兵馬完全可以放開手腳。
“不好!秦良玉危矣!”火鳳猛然醒悟,這哪裏隻是為了圖謀曆城,而是一箭雙雕!
曆城城外,大梁軍營。
高玉瑤登上了一處臨時搭建的瞭望台觀看前方攻城戰事,麵無表情的,也不知滿意還是不滿意,叫人猜不透心思,越是如此,也越讓旁邊跟隨的將領感受到壓力。
尤其是原本青州的將領,更是不安。明明重兵把守的青州,硬是讓人給捅成篩子,兵馬死傷數萬,以至於驚動了高玉瑤親征。或許眼下沒有過任何問責的意思,但以後呢?所以現在是最後的戴罪立功的機會,若是把握不住,後果真心難說。
看了看天色,已然快要入夜,高玉瑤微微抬起手,不出聲之下,旁邊侍奉的宮女便立刻會意,將抱在懷中的溫酒倒上一盞遞上。
“也不知,此刻那支騎軍上鉤沒有。”高玉瑤紅唇輕啟,淡淡開口。
“太後智計無雙,哪是區區賊軍可以看透……”一位青州將領立刻奉承,然而卻在高玉瑤銳利的目光下不敢再言。
“好一個區區賊軍啊。”高玉瑤冷笑一聲,嚇得一眾青州將領冷汗直流。
‘區區賊軍’?那被戲耍打成狗的青州軍算什麽?他們這些青州將領又算什麽?顯然這馬屁拍的,拍到腿上了。
“算了,你們大多,都是哀家親手提拔的,算是哀家的親信,既是親信,自當多給一些機會,以後多長點腦子,不要讓哀家次次操心。哀家年紀大了,可經不起折騰。”
好麽,這話說的,什麽叫年紀大了?明明也才二十多歲好吧。不過警告之意卻是有的。
其實高玉瑤也是惱火的很,徽州也就算了,防衛力量相對薄弱,可青州如此重兵都能亂成這模樣,甚至一度影響到了蓬萊水師,這就有點讓人接受不了了。
但也的確像她自己所說,目前軍中將領,大多都是高玉瑤一手提拔,有著清洗世家的先例在先,那些個存留的大小將門都老實的很,不敢隨意插手。
麾下無能,另一方麵不就說明高玉瑤無識人之明?所以機會肯定還是要給的。不然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也會讓一些有小心思的人找到理由發難,趁機爭奪位置。身處高位,哪怕大權獨攬如她高玉瑤,也不是當真可以為所欲為的。
但讓高玉瑤更不高興,卻是因為別的,比如,到了現在,自己麾下的將領,居然還沒有一個看出自己的真正用意。這讓高玉瑤有一些自得,這說明她的能力。但同時也非常不爽,庸才!都是庸才!
秦良玉是否上鉤去劫糧,這壓根不是重點,從騎軍出發那一刻起,不管最終如何選擇,就已然入套。那支運糧隊是棄子不假,可作用絕不是用作拖延這麽簡單。他們的存在,隻是讓戲碼更加真實。
在火鳳這裏,秦良玉用的是假名,且是女扮男裝。因為蕭姽嫿是見過秦良玉的,更知道她的名字,一旦傳出,影響絕對不小。所以外間隻知火鳳麾下多了一個權力極大的將領,到是沒聯想到周少瑜身上去。
高玉瑤同樣如此,哪怕已經認定火鳳和周少瑜有牽連,也不覺得這麽一個權力極大的將領會是周少瑜的人。但這不妨礙高玉瑤高看一眼。
瞧瞧人家,從冀州入青州,掃滅了青州兵馬多少人?這已然說明了人家的本事,絕對是個有頭腦的將領。
既然有頭腦,那麽尋常的計謀自然難不住。可若是,不尋常呢?
糧隊的消息,自然是高玉瑤故意命人放出去的,隨後一直緊密打探敵方騎軍動向,果不出所料,騎軍不但出發,其將領也是預想中的那位。
而這時候開始,高玉瑤便已經勝了一籌。隻要騎軍當真出發了,那基本也就穩了。
若屆時沒看穿糧隊的假象,沒所謂,這隻能說明這將領不過如此不足為懼,且同時的確拖延了時間。可若是看穿及時後撤,對不住,依然在計中。
即便仍舊足夠冷靜,不是耗費馬力盲目趕迴,而是保持馬力戰力返迴。可那又怎麽樣呢?因為‘看穿’了糧隊的用意,定然認為她高玉瑤是為了調虎離山謀的時間差從而猛攻曆城,表麵上看,她高玉瑤也的確如此做的。
自以為看穿計謀,哪怕再冷靜,心中必定焦急,而心緒一旦有了破綻,就難以再完整的思索考慮,必然有所漏洞。如此一來,自然也就給了大梁半路伏擊的機會!
所以說,那支糧隊,對付的就是這種能‘看穿’的聰明人。專門用來引導想法。
既然大梁打時間差猛攻曆城,那麽常理而言自然是最大兵力搶攻,隻要奪迴曆城,火鳳兵力大損,甚至於直接被俘或者身死,那麽一支在外的騎軍又能掀起多大的浪花,又不是人數多到難以匹敵。
這般的想法便能造成一個下意識的盲區,認為不會有兵馬伏擊自身,畢竟大梁都是步卒,伏擊騎軍可不是什麽輕鬆活。而且就算打不過也能輕鬆跑。
抱著這樣的想法,哪怕迴程途中仍舊遣人前頭探路,但用心程度上,絕對不如平常。
“全軍停止行進,就地歇息。斥候速速往前方山穀探查,確認安全後再行趕路。”秦良玉下令很果決,相比起最初,依然成熟了許多,不過總體上而言,實戰經驗其實還是很少。
“報,經仔細探查,前方山穀並無任何埋伏。”不多時,斥候小隊紛紛返迴。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青州不乏平原,可同樣也是有山的,一路上總有一些適合埋伏的地方,每到此時,哪怕先前已有探路的斥候檢查了一遍,但為了穩妥,仍舊會重新讓人再行探查。
隨著次數的增多,秦良玉也更加斷定,大梁此刻絕對正在全力攻打曆城。
假若她率領騎軍去劫糧,攻打加休息以及慢慢趕路的時間,再快也要到明日傍晚才能迴。也就是說,到明日傍晚為止,對曆城的攻勢絕對是最猛烈的時候,說不得當真就要破城也不一定。
不過還好,按照目前的行程,在保持一定戰力的情況下,清晨便能順利抵達。
“上馬,繼續行進。”一刻鍾後,秦良玉翻身上馬,騎軍再次行動起來。
而同樣的,拖延的目的也會成功,多的不說,至少也會多拖延一個晚上。而這些時間,已經足夠做許多事情了。
然而,這並非高玉瑤的全部計劃。
先前尚在對峙之時,大梁兵馬就穩紮穩打的不斷調動,一點一點拉近與曆城的距離。雖說那時候騎軍直接壓上正麵強攻不是不能打,畢竟大梁兵馬並非集結在一塊,分散開來,每一部兵馬也不過兩萬左右。但問題在於人家表現的小心謹慎,防衛工作很是重視,真若強攻,即便勝利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
而騎軍一旦有所死傷,人數降低,那麽牽製威懾的效果也必然為之降低,與其如此,不如索性按兵不動靜待機會。
可隨著時間推移,大梁兵馬不斷調動之下,儼然一副圓弧包圍曆城之勢,再這般下去,曆城指揮愈發被動。也是這時候,打探到所謂的可靠消息,得知大梁的糧道於何處。
如若成功,這絕對是能夠改變戰局的最好方式,火鳳與秦良玉幾經商議,最終決定騎兵出動截斷糧道。
那日天色方黑,秦良玉便帶領騎軍繞道出發,或許人能挺住,但戰馬是需要休息的,過度消耗馬力,隻會讓戰鬥力直線下降。為保證戰力,一路上自然少不得走走停停,直到第二日上午才趕到預定地點抓緊歇息。不想這一待,便就是一個白日將要過去。
換言之,秦良玉哪怕現在立刻趕迴,在保證戰力的情況下仍舊也需要明日天明才能返迴。至於說不計後果犧牲馬力瘋狂趕路?再急也沒有這個必要,戰馬失去戰力,又有何作用。
就如秦良玉所猜測那般,大梁兵馬果然於她暗中離去當夜掃掉了曆城外一處營寨並包圍了曆城,待天色方明,早已埋鍋造飯吃飽的大梁兵將便開啟了強攻模式。
相比之下,蕭姽嫿向來不會對城池進行強攻,兵力有限的蕭姽嫿經不起攻城所帶來的死傷。其實論起來蕭姽嫿的兵力並不算太少,但問題在於,大梁的兵馬委實太多,若是蕭姽嫿一方的將士每戰死一個,就意味著實力對比就要減弱一分,所以蕭姽嫿從不強攻。
此外,周少瑜他們也基本不會選擇強攻,到不是耗不起,隻是沒有必要,冷兵器作戰,攻城一方的死傷向來都是守城一方的數倍。除非前者精銳後者從未經訓練,不然但凡強攻,極少有例外。
本來火鳳對於強攻是沒所謂的,莫要忘了這位是教派起家,玩的是裹挾民眾,最開始的時候,幾乎人人可為兵,也就是戰力低下的可以。而優勢在於,兵力人數足夠嚇人,一窩蜂上便是了。
但現在不行,一來是受到周少瑜那邊的影響,二來便是火鳳早已進行了裁軍行動,大部分卸甲歸田,反正戰力就那麽點,隻留下其中優良者進一步訓練。所以現在若無必要,火鳳也不會進行強攻。
唯獨高玉瑤最是不在乎了,論精銳程度,大梁兵將可能並非優秀,但最大的優勢在哪?人多!
青州戰場如今就已經投入了超過三十萬,這還不包括先前青州本身的死傷,不然妥妥超過四十萬。除此之外,之前的荊州戰場,兵力也直接過二十萬。這邊已經是五十餘萬了。除了這些,金陵作為京師,必然是重兵把守,哪怕再怎麽抽調,兵馬人數最低也要維持在十萬以上。再加之各處駐軍,數量簡直多的嚇人。
若非如此,又怎麽會迫使蕭姽嫿和周少瑜暗中結盟,甚至放棄最初的原則,對於火鳳的存在睜隻眼閉隻眼。還不就是因為火鳳的存在可以牽製消耗大梁麽。
除卻秦良玉帶走的騎軍,留守坐鎮的火鳳尚有十萬兵馬,但十萬人並非集結在城內,而是散落各處。比如有一支人數為兩萬的兵馬就駐紮在後方一處要道,隻為確保後路無失,一旦有變,也可順利撤離。另外還有幾處要地也分別駐紮人手。
比如剛被大梁拔除的營寨,人數便為八千,本來這裏易守難攻,留一支人馬這裏也是方便調動以及達到一定的牽製效果,也算是一道小小的屏障,防的是大梁先鋒軍。可惜來的卻是主力大軍,致使一夜之間就灰灰湮滅,麵對十萬人的夜襲,壓根連一點浪花都掀不起來。
還未等更多的反應,曆城便已然被包圍,而且半分拖延也無,天一亮就立刻開啟強攻模式,十五萬大軍不斷輪換不停歇進攻,而城中兵馬不到五萬的火鳳,自然是壓力山大。
看似大梁隻攻打東城牆一麵,但誰又能保證會不會有另一支人馬突然冒出來攻打別的城牆呢?雖然迫於城防壓力不得不從其他城牆上抽調人馬禦敵,但一個起碼的基數仍舊需要保留。
所以三萬多兵力防守東城牆已是極限,而且還要想辦**換休息,血肉之軀沒可能精力無限。那麽問題也就來了。假若與攻城一方大梁一樣分為三隊輪換,那就等於大梁攻上來五萬,城頭上卻隻有萬餘在堅守。這絕對不是什麽安全的數字。
這時候火鳳寧願曆城是個小城,小城的城牆或許要矮上許多,但至少接觸麵低,哪怕一次性兵力投入再多,也隻需麵對其中一部分。這有點類似於一夫當關的道理。
然而曆城卻是大城,如果對麵兵力沒那麽多到是好辦,可問題在於,大梁缺兵馬嘛?
這還隻是投入了十五萬,而大梁在青州的兵馬,可是超過三十萬,即便除去一些不能動用的駐軍,高玉瑤手裏至少還有十萬可調動兵馬。
後者暫且不提了,就算不調動,曆城能守住多久還是個問題。到了現在,火鳳哪怕反應再遲鈍也已經猜到了,騎軍方走,大梁兵馬便來,而且急急強攻,這不已經很明顯了麽?
調虎離山!
沒了騎軍牽製的大梁兵馬完全可以放開手腳。
“不好!秦良玉危矣!”火鳳猛然醒悟,這哪裏隻是為了圖謀曆城,而是一箭雙雕!
曆城城外,大梁軍營。
高玉瑤登上了一處臨時搭建的瞭望台觀看前方攻城戰事,麵無表情的,也不知滿意還是不滿意,叫人猜不透心思,越是如此,也越讓旁邊跟隨的將領感受到壓力。
尤其是原本青州的將領,更是不安。明明重兵把守的青州,硬是讓人給捅成篩子,兵馬死傷數萬,以至於驚動了高玉瑤親征。或許眼下沒有過任何問責的意思,但以後呢?所以現在是最後的戴罪立功的機會,若是把握不住,後果真心難說。
看了看天色,已然快要入夜,高玉瑤微微抬起手,不出聲之下,旁邊侍奉的宮女便立刻會意,將抱在懷中的溫酒倒上一盞遞上。
“也不知,此刻那支騎軍上鉤沒有。”高玉瑤紅唇輕啟,淡淡開口。
“太後智計無雙,哪是區區賊軍可以看透……”一位青州將領立刻奉承,然而卻在高玉瑤銳利的目光下不敢再言。
“好一個區區賊軍啊。”高玉瑤冷笑一聲,嚇得一眾青州將領冷汗直流。
‘區區賊軍’?那被戲耍打成狗的青州軍算什麽?他們這些青州將領又算什麽?顯然這馬屁拍的,拍到腿上了。
“算了,你們大多,都是哀家親手提拔的,算是哀家的親信,既是親信,自當多給一些機會,以後多長點腦子,不要讓哀家次次操心。哀家年紀大了,可經不起折騰。”
好麽,這話說的,什麽叫年紀大了?明明也才二十多歲好吧。不過警告之意卻是有的。
其實高玉瑤也是惱火的很,徽州也就算了,防衛力量相對薄弱,可青州如此重兵都能亂成這模樣,甚至一度影響到了蓬萊水師,這就有點讓人接受不了了。
但也的確像她自己所說,目前軍中將領,大多都是高玉瑤一手提拔,有著清洗世家的先例在先,那些個存留的大小將門都老實的很,不敢隨意插手。
麾下無能,另一方麵不就說明高玉瑤無識人之明?所以機會肯定還是要給的。不然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也會讓一些有小心思的人找到理由發難,趁機爭奪位置。身處高位,哪怕大權獨攬如她高玉瑤,也不是當真可以為所欲為的。
但讓高玉瑤更不高興,卻是因為別的,比如,到了現在,自己麾下的將領,居然還沒有一個看出自己的真正用意。這讓高玉瑤有一些自得,這說明她的能力。但同時也非常不爽,庸才!都是庸才!
秦良玉是否上鉤去劫糧,這壓根不是重點,從騎軍出發那一刻起,不管最終如何選擇,就已然入套。那支運糧隊是棄子不假,可作用絕不是用作拖延這麽簡單。他們的存在,隻是讓戲碼更加真實。
在火鳳這裏,秦良玉用的是假名,且是女扮男裝。因為蕭姽嫿是見過秦良玉的,更知道她的名字,一旦傳出,影響絕對不小。所以外間隻知火鳳麾下多了一個權力極大的將領,到是沒聯想到周少瑜身上去。
高玉瑤同樣如此,哪怕已經認定火鳳和周少瑜有牽連,也不覺得這麽一個權力極大的將領會是周少瑜的人。但這不妨礙高玉瑤高看一眼。
瞧瞧人家,從冀州入青州,掃滅了青州兵馬多少人?這已然說明了人家的本事,絕對是個有頭腦的將領。
既然有頭腦,那麽尋常的計謀自然難不住。可若是,不尋常呢?
糧隊的消息,自然是高玉瑤故意命人放出去的,隨後一直緊密打探敵方騎軍動向,果不出所料,騎軍不但出發,其將領也是預想中的那位。
而這時候開始,高玉瑤便已經勝了一籌。隻要騎軍當真出發了,那基本也就穩了。
若屆時沒看穿糧隊的假象,沒所謂,這隻能說明這將領不過如此不足為懼,且同時的確拖延了時間。可若是看穿及時後撤,對不住,依然在計中。
即便仍舊足夠冷靜,不是耗費馬力盲目趕迴,而是保持馬力戰力返迴。可那又怎麽樣呢?因為‘看穿’了糧隊的用意,定然認為她高玉瑤是為了調虎離山謀的時間差從而猛攻曆城,表麵上看,她高玉瑤也的確如此做的。
自以為看穿計謀,哪怕再冷靜,心中必定焦急,而心緒一旦有了破綻,就難以再完整的思索考慮,必然有所漏洞。如此一來,自然也就給了大梁半路伏擊的機會!
所以說,那支糧隊,對付的就是這種能‘看穿’的聰明人。專門用來引導想法。
既然大梁打時間差猛攻曆城,那麽常理而言自然是最大兵力搶攻,隻要奪迴曆城,火鳳兵力大損,甚至於直接被俘或者身死,那麽一支在外的騎軍又能掀起多大的浪花,又不是人數多到難以匹敵。
這般的想法便能造成一個下意識的盲區,認為不會有兵馬伏擊自身,畢竟大梁都是步卒,伏擊騎軍可不是什麽輕鬆活。而且就算打不過也能輕鬆跑。
抱著這樣的想法,哪怕迴程途中仍舊遣人前頭探路,但用心程度上,絕對不如平常。
“全軍停止行進,就地歇息。斥候速速往前方山穀探查,確認安全後再行趕路。”秦良玉下令很果決,相比起最初,依然成熟了許多,不過總體上而言,實戰經驗其實還是很少。
“報,經仔細探查,前方山穀並無任何埋伏。”不多時,斥候小隊紛紛返迴。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青州不乏平原,可同樣也是有山的,一路上總有一些適合埋伏的地方,每到此時,哪怕先前已有探路的斥候檢查了一遍,但為了穩妥,仍舊會重新讓人再行探查。
隨著次數的增多,秦良玉也更加斷定,大梁此刻絕對正在全力攻打曆城。
假若她率領騎軍去劫糧,攻打加休息以及慢慢趕路的時間,再快也要到明日傍晚才能迴。也就是說,到明日傍晚為止,對曆城的攻勢絕對是最猛烈的時候,說不得當真就要破城也不一定。
不過還好,按照目前的行程,在保持一定戰力的情況下,清晨便能順利抵達。
“上馬,繼續行進。”一刻鍾後,秦良玉翻身上馬,騎軍再次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