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倭人口本就有限,周少瑜又不是本土勢力,招兵買馬組建雇傭軍一事隻能暗中進行,明智光秀廢了老大的勁,也不過勉強湊齊了五千人,這裏周少瑜的預想還是差了許多。
隻是時間不等人了,留下明智光秀繼續在東倭招募,周少瑜決定親自帶隊先去新羅扛一陣子。
運送的海船早已準備好,上杉姐姐不僅親自相送,還額外調撥了一千人歸周少瑜指揮。周少瑜了然,迴頭就將這一千人直接交給直江兼續統管,若無必要,不會讓他們衝上第一線。
除此之外,周少瑜自家麾下也從耽羅島調撥五百人準備前往新羅會合,這是用來做督軍的,順帶漲漲經驗,並非是直接上陣廝殺,周少瑜可是打算當做中低層將領來培養,而這支督軍隊伍的將領,便是仇明遠了。
本來周再興主動請命,但思考之下,最終直接將其打發迴南邊湘州。一來南邊局勢有變,需要可靠又有能力的幫手。而另一方麵,周再興早已成婚,連孩子都已經有了,老讓人待在外邊不得與家人相會,未免太不講究。
如此,總計六千五百人,登上新羅國土作為第一波支援新羅的援軍。
到了這一步,這麽大動作,很難隱瞞住人,大梁駐軍雖已撤出,但仍舊留下一定的探子保持情報往來。這下子高玉瑤就挺高興了,甭管周少瑜真忠心假忠心,精力被外頭牽扯住最合適不過。
唯獨比較無語的就是他奇葩的地盤劃分。
還是那句話,若換個人,這種飛地似地盤,早就脫離掌控了,就算大梁一統,皇權對於邊地的掌控也是弱的可以,更別說這樣南北相隔。可沒辦法,誰讓人家的妻妾太厲害呢。
這也就造成了,即便周少瑜的精力被牽製,可照樣可以摻和天下局勢,湘州還穩在那呢。除此之外,因為對東越州的掌控加強,也是打探到了周三山的信息,周三山,這不就是周少瑜的三叔麽,高玉瑤怎麽可能不關注,僅此一點,就已然證明了周少瑜的野心,居然早早的就四處布局了。
甚至於高玉瑤都忍不住會想,那不成那勞什子安歌其實也是周少瑜的故意安排?當然了,可能性不大,安歌和蕭聯合奪了孫守仁的駐地和兵力,而孫守仁則投效了湘州,如果安歌真是周少瑜的人,幹嘛還要把那些人馬送人。
就在周少瑜再次踏上新羅土地的那一日,蕭起兵三萬為先鋒,六萬為中軍,三萬為後軍,外加輔軍青壯後勤近十萬,浩浩蕩蕩出襄陽城,號稱三十萬,兵發江夏。
除卻步卒之外,還有水師同樣出動,原本蕭麾下隻有數千水師,在奪得孫守仁兵力之後,又挑選出一部分有經驗的士卒轉為水師,湊足一萬,大戰基本是不怎麽指望,基本以輔佐攔截為主,先積累經驗才是首要。
此戰注定天下矚目。
哪怕之前高玉瑤已經下旨昭告天下廢除蕭的公主之位,也仍舊比不得直接作戰來的直接,這等於徹底撕碎了麵具,完全敵對。
而金陵最新一期的大梁邸報直接宣揚,蕭之所以好好的公主都不願意做,那是因為野心大到想直接坐上皇帝寶座登基為帝。不管蕭是怎麽想的,反正不明就裏的人都信了,不然作何解釋?公主呐,多安逸,這都做不下去要造反,不是想當女帝又是什麽。
蕭浩浩蕩蕩進攻,江夏方麵也早有準備,城內五萬兵力駐守,就防衛而言,是絕對足夠的。
然而在孫尚香看來,這仗雖還未開打,可怎麽看怎麽覺得別扭。
開玩笑,那兒可是江夏,江夏懂不懂?就這麽個地兒打仗,除卻蕭有一萬水師之外,居然再無片木在河上,你說奇怪不奇怪。
舉個例子,江夏之戰,孫權軍對陣黃祖軍,樓船、艨衝、冒突、鬥艦、大舡、走舸、斥候、遊艇、海鶻、赤馬舟……戰船種類繁多,戰法無數,江河之上,投石,弩炮,火矢,箭雨,衝撞,叫人熱血沸騰。
結果呢?江夏這等地界的大戰,愣是沒水師對戰!
不過,真心心癢癢啊。孫尚香這般想著。不過沒啥水師也好,起碼她派出船艦過去刺探情報就簡單的多。至於說要過雲夢澤一帶是孫玉安歌的地盤,問題也不大。
且不說安歌目前敢不敢與湘州為敵,即便敢,她眼下主要精力是維持油江口穩定,必然重兵集結於此,如此一來,雲夢澤內的兵力自然就少了許多。
一時間,打嶽城一艘又一艘的斥候、遊艇以及走舸被派出。前兩者皆為斥候船,專為探查軍情所用,來去自如,迴軍轉陣,其疾如飛。後者也以速度而聞名,重檣(桅杆)大風帆,動力十足,船夫皆選自軍中精銳,雖並非正麵作戰主力,但卻是彌補缺漏救急的最佳艦船。
戰船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各種船隻配合之下才能發揮出最高戰力,可惜,操練許久,終究還未到出鞘之時,對此,孫尚香也隻能按耐住繼續等待,總有立功之時。
“公以為我水師如何?”孫尚香看了看不遠處飄揚的孫字大旗,開口詢問。唯獨就是表情有些怪異因為被詢問的對象,也姓孫。
“初具規模,但仍需實戰。”孫守仁實話實說,一段時日的接觸,孫守仁也習慣了這邊的行事風格,有些時候的確要客氣委婉,但有些方麵卻不用,一切以務實為主。
“然。”孫尚香深以為然。先前的確有過深入雲夢澤清剿水寇之舉,但作戰經驗終歸還是少了些。
再次看了看孫守仁,孫尚香覺得,這位其實是被耽誤和誤解了。
想想看,孫守仁作為鎮南大將軍,祖祖輩輩都坐鎮荊州。而荊州之地,向來以水戰為主。
而孫守仁呢?一開始都大老遠跑北地跟突厥硬碰去了。而突厥是什麽作戰風格?騎兵,騎射,衝鋒,這作戰風格的差別可不是一星半點。讓一個更偏向於水師的將領去打陸戰,能有孫守仁這般戰績其實就已經很不差了,說到底,這原本應當是鎮西和鎮北兩大將軍府的事才對。
偏生荊州之地,水師主要集中於江夏,一開始基本由其弟孫守義掌控。孫守義死後,孫守仁接管。但孫守仁沒可能離開襄陽跑去江夏不動彈。偏生又出來了個安歌,哄得孫玉奪了江夏兵權,幾乎霎時間就讓孫守仁麾下水師所剩無幾。
如若不然,當真給孫守仁一支足夠強大的水師,固然因為時間太長,對雲夢澤地帶地形不熟,但怎麽也比現今的狀況要強。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孫守仁真的可以說是全才了。能帶步卒,能統騎軍,還擅水師,這等人才,可不好找。
不過眼下關於具體如何安排孫守仁還在商議當中,但老是拖著也容易叫人心寒,許會讓他覺得受到排斥懷疑。便索性讓其四處走走看看,多加了解熟悉,待嶽城這邊走完,少不得還要去一趟黔州,看一看那邊梁紅玉統領的隊伍,這般毫無隱秘的做法,也是表現了對他的信任與重視。
不同的戰爭,有不同的感受。就拿此刻的江夏攻防戰而言,大抵是無聊沉悶的。
蕭不會進行強攻,即便眼下兵力大增,也不會隨意送上去死傷,基本也就是投石車拋石,井欄壓製,衝車想辦法靠近撞門,一切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實質上這才是最常見的做派,所謂出奇製勝,終歸少數。蕭也不急,大梁的內陸水師還未完全組建,沒有形成有效戰力。
換言之,其他城的駐軍想要前來支援,基本無法走水路,如此防備起來也是不難。說不得還能圍點打援,糧草充足的情況下,大可慢慢消磨,再厚的城牆,也終有砸塌的時候。
而另一邊的新羅戰場,則又是另一幅模樣了。
周少瑜麾下六千五百人,五百人為預備中低層軍官培養,隻做督軍之用,上杉姐姐給的那一千也不會真實質上的去打硬仗。那麽自然隻有五千人能夠真正上陣。
雖說不是自己的人掛了不心疼吧,那也不是隨意能夠消耗的,想要補充可不容易。
麾下五百人督軍第一時間開始招募流民,眼下的新羅最不缺的就是這個,新羅女王雖然開始執行屯田製度,但目前也隻在西南地帶鋪設開來,而周少瑜是打東南方登陸的。
既然是準備培養,那麽親自訓練兵馬自是最好的手段,總歸同樣不是自己人,訓練壞了也沒事,委實漲經驗的好時機。再且訓練出來也能為對抗金國出一份力,總歸現在的新羅人沒可能直接拉去打仗,真這麽幹的話,信不信一上陣,看見敵人就得跑?
所以短期內,周少瑜隻有五千去牽製敵人腳步。
就目前的軍情,金國於新羅境內的金人軍隊隻有五千,但所扶持的各地新羅流寇軍卻超過十萬,固然是烏合之眾,可絕不是五千人可以硬拚的,思來想去,除了襲擾打遊擊,也沒有更好的法子。這般一來,人數少反而是個優勢。
按照上杉姐姐的意思,自是給她培養一下直江兼續,而周少瑜也想看看還是少年的他本事如何。也不與之多加商議,在探知一堆敵軍人馬的情報之後,便要考校一二。
“根據斥候來報,前方五十裏處穀口駐紮著萬餘流寇軍,此穀乃連通南北要道,若不走此處,我們就隻能翻山越嶺,又或是繞行百裏,是以必須想辦法解決,若此戰交與你負責,當如何對之?”周少瑜頗有興趣的發問,同時指了指桌上斥候所畫的簡易地圖。
直江兼續早有過初陣經曆,是上過戰場砍過人的,但有機會體驗一番大將的滋味,自然興趣濃厚至極,很是興奮。而一旁的仇明遠也是饒有興致的看著地圖思考一番對策,至於明智光秀,則跪坐在旁一臉嚴肅,動都不動彈一下。
“我以為,當以此處為本陣。”直江兼續指著地圖上的一處山地,道。
仇明遠點點頭,單以地形而論,此處絕對是穀口附近最佳的防衛地點,若是以此為戰場,遣人誘使敵軍追來此處,以逸待勞之下進行打擊,還是很有的打的,不過,其實也沒必要。因為這般一來,就算贏,估摸自身死傷也不會太小。
本陣一詞,是東倭專用的詞語,此時意為總大將大本營的所在位置。他們打仗都來這一套,總大將所在,必然設置屏風,擺上桌凳,是為本陣,掌控全局指揮全軍。
老實說,周少瑜覺得還是蠻有點傻的,這般做法好處自然有。本陣在,意味著總帥無事,仍舊坐鎮在那,親眼看著將士們廝殺,對於鼓舞士氣之類還是很有效果。但換個層麵想,機動力就差太遠了,有些時候甚至可謂死板。
東倭多少戰役,都是被突襲奇襲什麽的給衝破本陣襲殺總大將而導致兵敗?
很顯然,作為絕對東倭土著的直江兼續同樣延續這一點,第一時間就考慮本陣設立之處。雖說仇明遠讚成這位置不錯,但理解的並非完全是一個意思,仇明遠純粹覺得此地利守可為依靠罷了。
“好,那麽就依你而言,將本陣設於此處。”周少瑜也不等直江兼續說完,便笑嗬嗬的拍板。“若有敵軍殺來,便看你英雄表現了。”
“嗨……!”直江兼續大喜,隻以為自己獲得認可。
然後麽……直江兼續帶著他的一千人馬設置本陣防衛於此,而周少瑜卻是另有行動。
“若是穀口駐紮的是萬餘金人,無論如何我也不會以幾千兵馬去撩虎須,但萬餘新羅流寇罷了,不過爾爾。”周少瑜輕鬆對仇明遠笑道,而此時行進的路上,身後壓根沒有那五千雇傭軍,左右不過數十強弓手而已。
隻是時間不等人了,留下明智光秀繼續在東倭招募,周少瑜決定親自帶隊先去新羅扛一陣子。
運送的海船早已準備好,上杉姐姐不僅親自相送,還額外調撥了一千人歸周少瑜指揮。周少瑜了然,迴頭就將這一千人直接交給直江兼續統管,若無必要,不會讓他們衝上第一線。
除此之外,周少瑜自家麾下也從耽羅島調撥五百人準備前往新羅會合,這是用來做督軍的,順帶漲漲經驗,並非是直接上陣廝殺,周少瑜可是打算當做中低層將領來培養,而這支督軍隊伍的將領,便是仇明遠了。
本來周再興主動請命,但思考之下,最終直接將其打發迴南邊湘州。一來南邊局勢有變,需要可靠又有能力的幫手。而另一方麵,周再興早已成婚,連孩子都已經有了,老讓人待在外邊不得與家人相會,未免太不講究。
如此,總計六千五百人,登上新羅國土作為第一波支援新羅的援軍。
到了這一步,這麽大動作,很難隱瞞住人,大梁駐軍雖已撤出,但仍舊留下一定的探子保持情報往來。這下子高玉瑤就挺高興了,甭管周少瑜真忠心假忠心,精力被外頭牽扯住最合適不過。
唯獨比較無語的就是他奇葩的地盤劃分。
還是那句話,若換個人,這種飛地似地盤,早就脫離掌控了,就算大梁一統,皇權對於邊地的掌控也是弱的可以,更別說這樣南北相隔。可沒辦法,誰讓人家的妻妾太厲害呢。
這也就造成了,即便周少瑜的精力被牽製,可照樣可以摻和天下局勢,湘州還穩在那呢。除此之外,因為對東越州的掌控加強,也是打探到了周三山的信息,周三山,這不就是周少瑜的三叔麽,高玉瑤怎麽可能不關注,僅此一點,就已然證明了周少瑜的野心,居然早早的就四處布局了。
甚至於高玉瑤都忍不住會想,那不成那勞什子安歌其實也是周少瑜的故意安排?當然了,可能性不大,安歌和蕭聯合奪了孫守仁的駐地和兵力,而孫守仁則投效了湘州,如果安歌真是周少瑜的人,幹嘛還要把那些人馬送人。
就在周少瑜再次踏上新羅土地的那一日,蕭起兵三萬為先鋒,六萬為中軍,三萬為後軍,外加輔軍青壯後勤近十萬,浩浩蕩蕩出襄陽城,號稱三十萬,兵發江夏。
除卻步卒之外,還有水師同樣出動,原本蕭麾下隻有數千水師,在奪得孫守仁兵力之後,又挑選出一部分有經驗的士卒轉為水師,湊足一萬,大戰基本是不怎麽指望,基本以輔佐攔截為主,先積累經驗才是首要。
此戰注定天下矚目。
哪怕之前高玉瑤已經下旨昭告天下廢除蕭的公主之位,也仍舊比不得直接作戰來的直接,這等於徹底撕碎了麵具,完全敵對。
而金陵最新一期的大梁邸報直接宣揚,蕭之所以好好的公主都不願意做,那是因為野心大到想直接坐上皇帝寶座登基為帝。不管蕭是怎麽想的,反正不明就裏的人都信了,不然作何解釋?公主呐,多安逸,這都做不下去要造反,不是想當女帝又是什麽。
蕭浩浩蕩蕩進攻,江夏方麵也早有準備,城內五萬兵力駐守,就防衛而言,是絕對足夠的。
然而在孫尚香看來,這仗雖還未開打,可怎麽看怎麽覺得別扭。
開玩笑,那兒可是江夏,江夏懂不懂?就這麽個地兒打仗,除卻蕭有一萬水師之外,居然再無片木在河上,你說奇怪不奇怪。
舉個例子,江夏之戰,孫權軍對陣黃祖軍,樓船、艨衝、冒突、鬥艦、大舡、走舸、斥候、遊艇、海鶻、赤馬舟……戰船種類繁多,戰法無數,江河之上,投石,弩炮,火矢,箭雨,衝撞,叫人熱血沸騰。
結果呢?江夏這等地界的大戰,愣是沒水師對戰!
不過,真心心癢癢啊。孫尚香這般想著。不過沒啥水師也好,起碼她派出船艦過去刺探情報就簡單的多。至於說要過雲夢澤一帶是孫玉安歌的地盤,問題也不大。
且不說安歌目前敢不敢與湘州為敵,即便敢,她眼下主要精力是維持油江口穩定,必然重兵集結於此,如此一來,雲夢澤內的兵力自然就少了許多。
一時間,打嶽城一艘又一艘的斥候、遊艇以及走舸被派出。前兩者皆為斥候船,專為探查軍情所用,來去自如,迴軍轉陣,其疾如飛。後者也以速度而聞名,重檣(桅杆)大風帆,動力十足,船夫皆選自軍中精銳,雖並非正麵作戰主力,但卻是彌補缺漏救急的最佳艦船。
戰船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各種船隻配合之下才能發揮出最高戰力,可惜,操練許久,終究還未到出鞘之時,對此,孫尚香也隻能按耐住繼續等待,總有立功之時。
“公以為我水師如何?”孫尚香看了看不遠處飄揚的孫字大旗,開口詢問。唯獨就是表情有些怪異因為被詢問的對象,也姓孫。
“初具規模,但仍需實戰。”孫守仁實話實說,一段時日的接觸,孫守仁也習慣了這邊的行事風格,有些時候的確要客氣委婉,但有些方麵卻不用,一切以務實為主。
“然。”孫尚香深以為然。先前的確有過深入雲夢澤清剿水寇之舉,但作戰經驗終歸還是少了些。
再次看了看孫守仁,孫尚香覺得,這位其實是被耽誤和誤解了。
想想看,孫守仁作為鎮南大將軍,祖祖輩輩都坐鎮荊州。而荊州之地,向來以水戰為主。
而孫守仁呢?一開始都大老遠跑北地跟突厥硬碰去了。而突厥是什麽作戰風格?騎兵,騎射,衝鋒,這作戰風格的差別可不是一星半點。讓一個更偏向於水師的將領去打陸戰,能有孫守仁這般戰績其實就已經很不差了,說到底,這原本應當是鎮西和鎮北兩大將軍府的事才對。
偏生荊州之地,水師主要集中於江夏,一開始基本由其弟孫守義掌控。孫守義死後,孫守仁接管。但孫守仁沒可能離開襄陽跑去江夏不動彈。偏生又出來了個安歌,哄得孫玉奪了江夏兵權,幾乎霎時間就讓孫守仁麾下水師所剩無幾。
如若不然,當真給孫守仁一支足夠強大的水師,固然因為時間太長,對雲夢澤地帶地形不熟,但怎麽也比現今的狀況要強。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孫守仁真的可以說是全才了。能帶步卒,能統騎軍,還擅水師,這等人才,可不好找。
不過眼下關於具體如何安排孫守仁還在商議當中,但老是拖著也容易叫人心寒,許會讓他覺得受到排斥懷疑。便索性讓其四處走走看看,多加了解熟悉,待嶽城這邊走完,少不得還要去一趟黔州,看一看那邊梁紅玉統領的隊伍,這般毫無隱秘的做法,也是表現了對他的信任與重視。
不同的戰爭,有不同的感受。就拿此刻的江夏攻防戰而言,大抵是無聊沉悶的。
蕭不會進行強攻,即便眼下兵力大增,也不會隨意送上去死傷,基本也就是投石車拋石,井欄壓製,衝車想辦法靠近撞門,一切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實質上這才是最常見的做派,所謂出奇製勝,終歸少數。蕭也不急,大梁的內陸水師還未完全組建,沒有形成有效戰力。
換言之,其他城的駐軍想要前來支援,基本無法走水路,如此防備起來也是不難。說不得還能圍點打援,糧草充足的情況下,大可慢慢消磨,再厚的城牆,也終有砸塌的時候。
而另一邊的新羅戰場,則又是另一幅模樣了。
周少瑜麾下六千五百人,五百人為預備中低層軍官培養,隻做督軍之用,上杉姐姐給的那一千也不會真實質上的去打硬仗。那麽自然隻有五千人能夠真正上陣。
雖說不是自己的人掛了不心疼吧,那也不是隨意能夠消耗的,想要補充可不容易。
麾下五百人督軍第一時間開始招募流民,眼下的新羅最不缺的就是這個,新羅女王雖然開始執行屯田製度,但目前也隻在西南地帶鋪設開來,而周少瑜是打東南方登陸的。
既然是準備培養,那麽親自訓練兵馬自是最好的手段,總歸同樣不是自己人,訓練壞了也沒事,委實漲經驗的好時機。再且訓練出來也能為對抗金國出一份力,總歸現在的新羅人沒可能直接拉去打仗,真這麽幹的話,信不信一上陣,看見敵人就得跑?
所以短期內,周少瑜隻有五千去牽製敵人腳步。
就目前的軍情,金國於新羅境內的金人軍隊隻有五千,但所扶持的各地新羅流寇軍卻超過十萬,固然是烏合之眾,可絕不是五千人可以硬拚的,思來想去,除了襲擾打遊擊,也沒有更好的法子。這般一來,人數少反而是個優勢。
按照上杉姐姐的意思,自是給她培養一下直江兼續,而周少瑜也想看看還是少年的他本事如何。也不與之多加商議,在探知一堆敵軍人馬的情報之後,便要考校一二。
“根據斥候來報,前方五十裏處穀口駐紮著萬餘流寇軍,此穀乃連通南北要道,若不走此處,我們就隻能翻山越嶺,又或是繞行百裏,是以必須想辦法解決,若此戰交與你負責,當如何對之?”周少瑜頗有興趣的發問,同時指了指桌上斥候所畫的簡易地圖。
直江兼續早有過初陣經曆,是上過戰場砍過人的,但有機會體驗一番大將的滋味,自然興趣濃厚至極,很是興奮。而一旁的仇明遠也是饒有興致的看著地圖思考一番對策,至於明智光秀,則跪坐在旁一臉嚴肅,動都不動彈一下。
“我以為,當以此處為本陣。”直江兼續指著地圖上的一處山地,道。
仇明遠點點頭,單以地形而論,此處絕對是穀口附近最佳的防衛地點,若是以此為戰場,遣人誘使敵軍追來此處,以逸待勞之下進行打擊,還是很有的打的,不過,其實也沒必要。因為這般一來,就算贏,估摸自身死傷也不會太小。
本陣一詞,是東倭專用的詞語,此時意為總大將大本營的所在位置。他們打仗都來這一套,總大將所在,必然設置屏風,擺上桌凳,是為本陣,掌控全局指揮全軍。
老實說,周少瑜覺得還是蠻有點傻的,這般做法好處自然有。本陣在,意味著總帥無事,仍舊坐鎮在那,親眼看著將士們廝殺,對於鼓舞士氣之類還是很有效果。但換個層麵想,機動力就差太遠了,有些時候甚至可謂死板。
東倭多少戰役,都是被突襲奇襲什麽的給衝破本陣襲殺總大將而導致兵敗?
很顯然,作為絕對東倭土著的直江兼續同樣延續這一點,第一時間就考慮本陣設立之處。雖說仇明遠讚成這位置不錯,但理解的並非完全是一個意思,仇明遠純粹覺得此地利守可為依靠罷了。
“好,那麽就依你而言,將本陣設於此處。”周少瑜也不等直江兼續說完,便笑嗬嗬的拍板。“若有敵軍殺來,便看你英雄表現了。”
“嗨……!”直江兼續大喜,隻以為自己獲得認可。
然後麽……直江兼續帶著他的一千人馬設置本陣防衛於此,而周少瑜卻是另有行動。
“若是穀口駐紮的是萬餘金人,無論如何我也不會以幾千兵馬去撩虎須,但萬餘新羅流寇罷了,不過爾爾。”周少瑜輕鬆對仇明遠笑道,而此時行進的路上,身後壓根沒有那五千雇傭軍,左右不過數十強弓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