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進入雲夢澤藏身之後,安歌已經沉寂了一段時間。不是她不想動,而是沒有機會。
天下間誰都知道眼下大梁軍事實力愈發強大,若無把握與之為敵和找死沒什麽區別。蕭姽嫿還有偌大的基本盤可以消耗,但安歌的話,實力隻會越打越少。
何況在安歌的預想裏,大梁朝廷可是一條特殊的後路。假若她能從別處得到一處地盤,高玉瑤即便不直接支持,也會很樂意看到有人為她打頭陣牽製,如此至少可以讓一個方向暫且安全,能集中兵力做更多的事。
安歌一直在等,終於,讓她等到了良機。
事實上她壓根不知道孫守仁的真實目的到底為何,但不妨礙她做出各種假設。站在蕭姽嫿的立場上來看,孫守仁如此好幾萬的兵力絕對是個隱患,所能期盼的最好結果便是這位能老實待著,都不會怎麽期許上陣立功。就這,都還要時時留一手進行防備。
若是尋常時日也就罷了,但蕭姽嫿可是準備對大梁開啟進攻號角的。作為上位者,如何忍受的了這個?
蕭姽嫿曾試探讓其入襄陽直麵,不過孫守仁顯然不會那麽傻,就怕來個有去無迴嘛?也正因為這一遭,二者之間愈發隔閡。
可以說,安歌這時候冒出來,可謂時機正好。
但蕭姽嫿自然也是需要權衡利弊的。
她便是再遲鈍,也知曉油江口的地理位置之重要。早些時候,周少瑜、李清照一行就曾以遊玩的名義到過此地,而後孫守仁選擇駐守的也是此地,此刻安歌過來,目標還是這裏!
命人暫且將安歌安頓,蕭姽嫿立刻翻開地圖細看。一番琢磨之下,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位置極佳的地方。
油江口,顧名思義,指的是油水入長江之處。當然了,新建的油江城並沒有直接處在口子上,而是稍加退後沿著油江而建。
由江而上,可直入江陵、建平等地乃至徑直入蜀。而反過來順江而下,可入洞庭,過巴陵城,經赤壁,過江夏、武昌。也可中途改道入漢江直逼襄陽。
以上便利,都是建立在水軍的前提之下。就目前而言,蕭姽嫿手上隻有數千水師,這麽點兵力幾乎無用。但對安歌來說卻不一樣了。
表麵上看,安歌是附庸孫玉,可後者顯然早已被安歌迷得暈頭轉向,實際上的主事人隻有安歌,孫玉不過是推出來明麵上的首領罷了。而她麾下幾萬將士,要麽是江夏水師的底子,要麽就是雲夢澤內水上討生活的水寇。
僅此一點而論,安歌反而是所有勢力當中內陸水師最強大的存在。若讓其得油江口,可謂如魚得水,某種程度上,比孫守仁還要不可靠的多。
但事情也不能這麽算,假若當真能吞下孫守仁的兵力直接掌控,自身實力壯大,安歌也未必有那麽大的威脅。
說到底,襄陽無損獲得,或許的確被孫守仁拉走不少財產,但襄陽的戰船卻是留下了,之所以水師人數仍舊這麽少,委實是這玩意想要訓練出來可不是一時半會的事。
但隻有要船,水師訓練出來是遲早的事。更莫說孫守仁麾下將士不乏能水戰的,可以說,隻要能順利掌控這支軍隊,就基本等於有了水師,那麽安歌的威脅自然大減。
而安歌占據油江口,至多也就是將地盤擴展為油江口到東邊洞庭之間的地帶。而如此一來,安歌還將麵臨直麵湘州的威脅。
這般一看,這筆買賣還是值得做的。再且,安歌未必真就能那般順利得到油江口不是麽。
暗流湧動,坐鎮湘州的李清照自然無從得知,在妹子們的計劃當中,孫守仁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蕭姽嫿已經穩定了後方準備討大梁。既如此,孫守仁自然也到了下一步動作的時刻,也就是帶軍入湘州正式投效。
隻是此刻也不知孫守仁到底是何想法,如今已經是三封密信,但孫守仁仍舊未有動作。而到了此時,忽有消息傳來,一直窩在雲夢澤內的孫玉開始活躍,大量戰船出現頻繁。考慮孫守仁和孫玉的關係,也就是說這時候孫守仁即便老老實實領兵依計行事,也會被斷了路。
“難道,計劃已被探知?”由不得李清照不這般猜測。孫玉的動作來的太突然也太巧合了。
“應當不是才對。”辛憲英皺眉沉思。“至少我們這裏沒有問題,知道此事的幾乎都是自家姐妹,斷沒有外泄之理。而孫守仁想來求穩,想必除卻謀士文諾,連家人也未必會告知。不管如何,此時不得不防,孫玉不足懼,唯獨安歌,叫人不放心。”
軍事李清照並不怎麽懂,自然不會直接胡亂拍板,便向幾位武妹子詢問對策,幾經商議之下,最終做出一些決斷。
孫尚香率水師於洞庭巡視警戒,以防孫玉一方繞湖南下的可能。陳碩真入嶽城(巴陵城),確保嶽城安全,防止偷襲。高秀君則領三千精騎走陸路,直奔油江口,一方麵給孫守仁增加壓力,另一方麵也是謹防有變,若當真有情況,可臨機應變及時處置。
而這時候,孫守仁也是頭大非常。
鎮南大將軍府屹立三百載,向來在荊州範圍內很有威望,然而此刻已經跌落低穀,各方麵影響大幅度下降。對於投靠湘州,他早已做了決斷,既已如此決定,便斷不會猶豫,但事情顯然沒有想象中那般簡單。
真要轉移,不僅僅隻是麾下幾萬將士,還有他們的部分家眷,這加起來就很多了,而且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背井離鄉的,在他這位前鎮南大將軍沒落的情況下,掌控力遠不如當初,冒然下令,結果會鬧成怎樣還很難說。
是以孫守仁一直都在盡量增加掌控,不敢說全部帶走,至少也要帶走大半,畢竟這是他的立身之本,不然的話,真隻帶少部分奔去湘州,他孫守仁拿什麽東山再起?
所以孫守仁必須拖延,不能不拖延。
然而此刻更讓孫守仁頭疼的事情發生了。
蕭姽嫿迴荊州入主襄陽之後,第一時間便下令相召,對此,孫守仁自然是拒絕不往。此舉固然會讓蕭姽嫿有所不滿,但孫守仁也並不在意,莫說他本就是假投靠,便是真的,也不會在此時去見。
而蕭姽嫿相召,也並非是非得親麵他孫守仁,隻是這副做派必須要展現出來而已,不然的話,反過來啥表示沒有直接無視,那才叫奇怪。
所以在孫守仁拒絕之後,蕭姽嫿其實也並不是那麽在意,畢竟信任是要逐漸建立的。因此甚至還再次命人前往慰問,還帶了不少禮物。
隻是最近接連幾日,蕭姽嫿不知為何,居然連下數道軍令,讓孫守仁立刻動身前往襄陽,這事情未免太過詭異,簡直不符合常理。
即便他孫守仁是真投靠,即便蕭姽嫿很急切的想要開啟大梁攻略,也斷不會如此急切非得召見他才對,以蕭姽嫿的性子,若當真有事,應當是選取一處雙方都覺穩妥之處會麵才對。
一連幾天皆是如此,再蠢也知道其中必有變故,孫守仁謹慎,針對此事給湘州去信一封,也正好一次為由再行拖延些許時日。
然而,這封信當真送去湘州了麽?
“竟然當真有勾結!”襄陽城內,蕭姽嫿很是幾分怒意,誰又喜歡被算計呢?隻可惜此信語焉不詳,並不能看出到底是何目的,但那已經不重要了。
蕭姽嫿深深看了一眼安歌,這封密信就是她遞上來的,這說明什麽?說明安歌再孫守仁麾下有內應,而且級別應當不低。或許此時對於別人很難,但對於安歌而言還真不叫個事,到底孫玉是明麵上的頭領,而孫玉之父孫守義暗中留下什麽人脈也未可知。
“你走吧。”蕭姽嫿收迴眼神,端茶送客。
安歌嘴角一揚,知道這便是同意按照商議的計劃行事了。也不多言,免得這位氣頭上的公主爆發一下子,殺她不可能,可借機打一頓什麽的,她安歌也沒處說理去。
隻是她不知道的是,蕭姽嫿到底是因為什麽而惱,或許,就連蕭姽嫿自己也分辨不清楚。
表麵上看,是孫守仁假意投誠意圖不軌,而其背後站著的是湘州。那麽問題來了,湘州是誰的地盤?周少!那也就是說,他周少瑜想要撕毀協議盟約伺機吞並她麽?
蕭姽嫿起身踏出屋門,不由抬頭望向天空,想起那日自己偷襲抹了周少瑜的脖頸……隨後搖搖頭,那有怎麽樣呢,她的目標隻有一個,其他的,何必多想,何苦自尋煩惱。
是夜,油江口。
新城還很簡陋,但已不妨礙人們生活。此處的居民一部分是將士,一部分則是他們的家眷。前者居兵營,後者居城內。雖有嚴令,不得批準,將士不得擅自出兵營返家探望,可上頭命令是一迴事,下邊執行又是另一迴事。孫守仁自是會治軍的,放在往常,自無人違背,自是現在,顯然不比當初。
天方擦黑,城中忽然開始流言,說孫守仁明麵上投效蕭姽嫿,可實際仍有異心,而最好的證明,便是這幾日連接拒絕蕭姽嫿的召見。而蕭姽嫿對此事極為惱火,說不得便要直接動兵問責。
單此一條,便已是人心惶惶。
荊州已不是當初的荊州了,用四分五裂來形容都不為過,孫守仁也徹底失去了對荊州的掌控。若說以前麵對他人動兵,荊州大抵是樂觀狀態,就好比當初的襄陽城內,幾乎沒人認為孫守仁會敗。但現在這麽個情況,一旦動兵,咋打?
至少底層士卒的了解,認為他們的糧草供應,皆來自蕭姽嫿。一旦敵對,豈不是吃飯都成問題?
除此之外,亂七八糟的留言還有很多,半真半假的弄不清楚,人心惶惶之下,很快便流傳開來,不但城內盡知,就連軍營都傳的沸沸揚揚。
這種事情,孫守仁並沒有直接下令強壓,他得知的時間早已入夜,壓根不用做什麽,流言就會暫且停止,誰都是要休息的麽,這時候下令強壓,難道還挨家挨戶去敲門不成,所以要強壓也是明日之事。
然而待第二日清晨方過,河上雲霧方過,黑壓壓一片皆是船隻……
“敵襲!”瞭望塔上的兵丁驚恐大吼,若非清晨大霧,又怎會讓敵人如此靠近。
伴隨著他的警示,一陣箭雨襲來,一時間慘叫不絕於耳。觀對方旗幟,儼然同樣一個孫字,無他,隻能是雲夢澤內的孫玉了!而區分的最好方式,莫過於孫玉一方全都披麻戴孝,為首戰船之上,更有一麵大旗,上書‘為父報仇’四個大字。
城中大亂,軍營緊急集結出動,孫守仁立於高台眺望,眉頭緊皺,油江城新建,可謂簡陋,實在算不得太大的地利,強攻難度並不大。
而且孫玉來勢洶洶,招唿不打直接箭雨強襲,擺明了一副趕盡殺絕血洗的態度,本來這也無妨,但加之昨夜的流言,就很讓人玩味了。
孫守仁可不是當初那個大權在握的鎮南大將軍,不聽召見拒絕蕭姽嫿的是他,人家要報仇的還是他。這讓麾下將士怎麽想?無妄之災嘛?
好好的襄陽待不了,落到這偏僻處玩‘開發’,這也罷了,日子仍不安穩。一時間心生不滿之人簡直不要太多,一時間,士氣大跌,若非身後便是親眷家人,怕是沒多少人願意此刻死守。
然而事情仍舊超出掌控,一支兵馬忽然裹挾城中百姓出城向西而逃!
這還怎麽打?沒了後顧之憂,麵對孫玉一方的猛攻,誰願意枉送性命?逃了第一個,便有第二個,隨後大勢不可擋,孫守仁不得不選擇退卻。
“果然啊……”油江城外,西方三十裏處,孫守仁看著浩浩蕩蕩舉著‘蕭’字大旗的大軍,苦笑不已。
先逃的城內百姓已經被蕭姽嫿直接掌控,這些人盡是孫守仁麾下將士家眷親人,可以說,掌控了他們,孫守仁已經沒有可能再翻盤。甚至於他本人……孫守仁可不敢賭自己落入蕭姽嫿手裏的結局。
“仍舊願意跟隨本將的,隨本將南撤!”孫守仁果斷行事,然南撤路上,卻隻剩三千餘人跟隨。而後邊,仍舊還有孫玉帶著人馬緊追不舍。
天下間誰都知道眼下大梁軍事實力愈發強大,若無把握與之為敵和找死沒什麽區別。蕭姽嫿還有偌大的基本盤可以消耗,但安歌的話,實力隻會越打越少。
何況在安歌的預想裏,大梁朝廷可是一條特殊的後路。假若她能從別處得到一處地盤,高玉瑤即便不直接支持,也會很樂意看到有人為她打頭陣牽製,如此至少可以讓一個方向暫且安全,能集中兵力做更多的事。
安歌一直在等,終於,讓她等到了良機。
事實上她壓根不知道孫守仁的真實目的到底為何,但不妨礙她做出各種假設。站在蕭姽嫿的立場上來看,孫守仁如此好幾萬的兵力絕對是個隱患,所能期盼的最好結果便是這位能老實待著,都不會怎麽期許上陣立功。就這,都還要時時留一手進行防備。
若是尋常時日也就罷了,但蕭姽嫿可是準備對大梁開啟進攻號角的。作為上位者,如何忍受的了這個?
蕭姽嫿曾試探讓其入襄陽直麵,不過孫守仁顯然不會那麽傻,就怕來個有去無迴嘛?也正因為這一遭,二者之間愈發隔閡。
可以說,安歌這時候冒出來,可謂時機正好。
但蕭姽嫿自然也是需要權衡利弊的。
她便是再遲鈍,也知曉油江口的地理位置之重要。早些時候,周少瑜、李清照一行就曾以遊玩的名義到過此地,而後孫守仁選擇駐守的也是此地,此刻安歌過來,目標還是這裏!
命人暫且將安歌安頓,蕭姽嫿立刻翻開地圖細看。一番琢磨之下,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位置極佳的地方。
油江口,顧名思義,指的是油水入長江之處。當然了,新建的油江城並沒有直接處在口子上,而是稍加退後沿著油江而建。
由江而上,可直入江陵、建平等地乃至徑直入蜀。而反過來順江而下,可入洞庭,過巴陵城,經赤壁,過江夏、武昌。也可中途改道入漢江直逼襄陽。
以上便利,都是建立在水軍的前提之下。就目前而言,蕭姽嫿手上隻有數千水師,這麽點兵力幾乎無用。但對安歌來說卻不一樣了。
表麵上看,安歌是附庸孫玉,可後者顯然早已被安歌迷得暈頭轉向,實際上的主事人隻有安歌,孫玉不過是推出來明麵上的首領罷了。而她麾下幾萬將士,要麽是江夏水師的底子,要麽就是雲夢澤內水上討生活的水寇。
僅此一點而論,安歌反而是所有勢力當中內陸水師最強大的存在。若讓其得油江口,可謂如魚得水,某種程度上,比孫守仁還要不可靠的多。
但事情也不能這麽算,假若當真能吞下孫守仁的兵力直接掌控,自身實力壯大,安歌也未必有那麽大的威脅。
說到底,襄陽無損獲得,或許的確被孫守仁拉走不少財產,但襄陽的戰船卻是留下了,之所以水師人數仍舊這麽少,委實是這玩意想要訓練出來可不是一時半會的事。
但隻有要船,水師訓練出來是遲早的事。更莫說孫守仁麾下將士不乏能水戰的,可以說,隻要能順利掌控這支軍隊,就基本等於有了水師,那麽安歌的威脅自然大減。
而安歌占據油江口,至多也就是將地盤擴展為油江口到東邊洞庭之間的地帶。而如此一來,安歌還將麵臨直麵湘州的威脅。
這般一看,這筆買賣還是值得做的。再且,安歌未必真就能那般順利得到油江口不是麽。
暗流湧動,坐鎮湘州的李清照自然無從得知,在妹子們的計劃當中,孫守仁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蕭姽嫿已經穩定了後方準備討大梁。既如此,孫守仁自然也到了下一步動作的時刻,也就是帶軍入湘州正式投效。
隻是此刻也不知孫守仁到底是何想法,如今已經是三封密信,但孫守仁仍舊未有動作。而到了此時,忽有消息傳來,一直窩在雲夢澤內的孫玉開始活躍,大量戰船出現頻繁。考慮孫守仁和孫玉的關係,也就是說這時候孫守仁即便老老實實領兵依計行事,也會被斷了路。
“難道,計劃已被探知?”由不得李清照不這般猜測。孫玉的動作來的太突然也太巧合了。
“應當不是才對。”辛憲英皺眉沉思。“至少我們這裏沒有問題,知道此事的幾乎都是自家姐妹,斷沒有外泄之理。而孫守仁想來求穩,想必除卻謀士文諾,連家人也未必會告知。不管如何,此時不得不防,孫玉不足懼,唯獨安歌,叫人不放心。”
軍事李清照並不怎麽懂,自然不會直接胡亂拍板,便向幾位武妹子詢問對策,幾經商議之下,最終做出一些決斷。
孫尚香率水師於洞庭巡視警戒,以防孫玉一方繞湖南下的可能。陳碩真入嶽城(巴陵城),確保嶽城安全,防止偷襲。高秀君則領三千精騎走陸路,直奔油江口,一方麵給孫守仁增加壓力,另一方麵也是謹防有變,若當真有情況,可臨機應變及時處置。
而這時候,孫守仁也是頭大非常。
鎮南大將軍府屹立三百載,向來在荊州範圍內很有威望,然而此刻已經跌落低穀,各方麵影響大幅度下降。對於投靠湘州,他早已做了決斷,既已如此決定,便斷不會猶豫,但事情顯然沒有想象中那般簡單。
真要轉移,不僅僅隻是麾下幾萬將士,還有他們的部分家眷,這加起來就很多了,而且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背井離鄉的,在他這位前鎮南大將軍沒落的情況下,掌控力遠不如當初,冒然下令,結果會鬧成怎樣還很難說。
是以孫守仁一直都在盡量增加掌控,不敢說全部帶走,至少也要帶走大半,畢竟這是他的立身之本,不然的話,真隻帶少部分奔去湘州,他孫守仁拿什麽東山再起?
所以孫守仁必須拖延,不能不拖延。
然而此刻更讓孫守仁頭疼的事情發生了。
蕭姽嫿迴荊州入主襄陽之後,第一時間便下令相召,對此,孫守仁自然是拒絕不往。此舉固然會讓蕭姽嫿有所不滿,但孫守仁也並不在意,莫說他本就是假投靠,便是真的,也不會在此時去見。
而蕭姽嫿相召,也並非是非得親麵他孫守仁,隻是這副做派必須要展現出來而已,不然的話,反過來啥表示沒有直接無視,那才叫奇怪。
所以在孫守仁拒絕之後,蕭姽嫿其實也並不是那麽在意,畢竟信任是要逐漸建立的。因此甚至還再次命人前往慰問,還帶了不少禮物。
隻是最近接連幾日,蕭姽嫿不知為何,居然連下數道軍令,讓孫守仁立刻動身前往襄陽,這事情未免太過詭異,簡直不符合常理。
即便他孫守仁是真投靠,即便蕭姽嫿很急切的想要開啟大梁攻略,也斷不會如此急切非得召見他才對,以蕭姽嫿的性子,若當真有事,應當是選取一處雙方都覺穩妥之處會麵才對。
一連幾天皆是如此,再蠢也知道其中必有變故,孫守仁謹慎,針對此事給湘州去信一封,也正好一次為由再行拖延些許時日。
然而,這封信當真送去湘州了麽?
“竟然當真有勾結!”襄陽城內,蕭姽嫿很是幾分怒意,誰又喜歡被算計呢?隻可惜此信語焉不詳,並不能看出到底是何目的,但那已經不重要了。
蕭姽嫿深深看了一眼安歌,這封密信就是她遞上來的,這說明什麽?說明安歌再孫守仁麾下有內應,而且級別應當不低。或許此時對於別人很難,但對於安歌而言還真不叫個事,到底孫玉是明麵上的頭領,而孫玉之父孫守義暗中留下什麽人脈也未可知。
“你走吧。”蕭姽嫿收迴眼神,端茶送客。
安歌嘴角一揚,知道這便是同意按照商議的計劃行事了。也不多言,免得這位氣頭上的公主爆發一下子,殺她不可能,可借機打一頓什麽的,她安歌也沒處說理去。
隻是她不知道的是,蕭姽嫿到底是因為什麽而惱,或許,就連蕭姽嫿自己也分辨不清楚。
表麵上看,是孫守仁假意投誠意圖不軌,而其背後站著的是湘州。那麽問題來了,湘州是誰的地盤?周少!那也就是說,他周少瑜想要撕毀協議盟約伺機吞並她麽?
蕭姽嫿起身踏出屋門,不由抬頭望向天空,想起那日自己偷襲抹了周少瑜的脖頸……隨後搖搖頭,那有怎麽樣呢,她的目標隻有一個,其他的,何必多想,何苦自尋煩惱。
是夜,油江口。
新城還很簡陋,但已不妨礙人們生活。此處的居民一部分是將士,一部分則是他們的家眷。前者居兵營,後者居城內。雖有嚴令,不得批準,將士不得擅自出兵營返家探望,可上頭命令是一迴事,下邊執行又是另一迴事。孫守仁自是會治軍的,放在往常,自無人違背,自是現在,顯然不比當初。
天方擦黑,城中忽然開始流言,說孫守仁明麵上投效蕭姽嫿,可實際仍有異心,而最好的證明,便是這幾日連接拒絕蕭姽嫿的召見。而蕭姽嫿對此事極為惱火,說不得便要直接動兵問責。
單此一條,便已是人心惶惶。
荊州已不是當初的荊州了,用四分五裂來形容都不為過,孫守仁也徹底失去了對荊州的掌控。若說以前麵對他人動兵,荊州大抵是樂觀狀態,就好比當初的襄陽城內,幾乎沒人認為孫守仁會敗。但現在這麽個情況,一旦動兵,咋打?
至少底層士卒的了解,認為他們的糧草供應,皆來自蕭姽嫿。一旦敵對,豈不是吃飯都成問題?
除此之外,亂七八糟的留言還有很多,半真半假的弄不清楚,人心惶惶之下,很快便流傳開來,不但城內盡知,就連軍營都傳的沸沸揚揚。
這種事情,孫守仁並沒有直接下令強壓,他得知的時間早已入夜,壓根不用做什麽,流言就會暫且停止,誰都是要休息的麽,這時候下令強壓,難道還挨家挨戶去敲門不成,所以要強壓也是明日之事。
然而待第二日清晨方過,河上雲霧方過,黑壓壓一片皆是船隻……
“敵襲!”瞭望塔上的兵丁驚恐大吼,若非清晨大霧,又怎會讓敵人如此靠近。
伴隨著他的警示,一陣箭雨襲來,一時間慘叫不絕於耳。觀對方旗幟,儼然同樣一個孫字,無他,隻能是雲夢澤內的孫玉了!而區分的最好方式,莫過於孫玉一方全都披麻戴孝,為首戰船之上,更有一麵大旗,上書‘為父報仇’四個大字。
城中大亂,軍營緊急集結出動,孫守仁立於高台眺望,眉頭緊皺,油江城新建,可謂簡陋,實在算不得太大的地利,強攻難度並不大。
而且孫玉來勢洶洶,招唿不打直接箭雨強襲,擺明了一副趕盡殺絕血洗的態度,本來這也無妨,但加之昨夜的流言,就很讓人玩味了。
孫守仁可不是當初那個大權在握的鎮南大將軍,不聽召見拒絕蕭姽嫿的是他,人家要報仇的還是他。這讓麾下將士怎麽想?無妄之災嘛?
好好的襄陽待不了,落到這偏僻處玩‘開發’,這也罷了,日子仍不安穩。一時間心生不滿之人簡直不要太多,一時間,士氣大跌,若非身後便是親眷家人,怕是沒多少人願意此刻死守。
然而事情仍舊超出掌控,一支兵馬忽然裹挾城中百姓出城向西而逃!
這還怎麽打?沒了後顧之憂,麵對孫玉一方的猛攻,誰願意枉送性命?逃了第一個,便有第二個,隨後大勢不可擋,孫守仁不得不選擇退卻。
“果然啊……”油江城外,西方三十裏處,孫守仁看著浩浩蕩蕩舉著‘蕭’字大旗的大軍,苦笑不已。
先逃的城內百姓已經被蕭姽嫿直接掌控,這些人盡是孫守仁麾下將士家眷親人,可以說,掌控了他們,孫守仁已經沒有可能再翻盤。甚至於他本人……孫守仁可不敢賭自己落入蕭姽嫿手裏的結局。
“仍舊願意跟隨本將的,隨本將南撤!”孫守仁果斷行事,然南撤路上,卻隻剩三千餘人跟隨。而後邊,仍舊還有孫玉帶著人馬緊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