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總歸是好的,隻是難免途中出現變故,旁的不提,單是孫守仁屆時到底會如何選擇也未嚐可知。
理論上問題是不大,實在是蕭姽嫿沒可能給足充足的信任,隻要孫守仁麾下還有軍隊,必然便會防備,相比之下,湘州方麵能給的信任卻要大的多。
可若是有的選擇,孫守仁肯定也不會屈居人下。
既然孫玉、安歌他們能夠借助雲夢澤地利獲得安穩,那麽孫守仁同樣可以。
現在這個時機,孫守仁大可安心發展油江口,占據此要處便占據一定程度上的主動。雖說單憑一個油江口還差了太多,不足以自保,可若是在此期間拿下孫玉獲得雲夢澤,那麽局麵必定大變。獲得更多主動權的孫守仁,未必還會那般老實。
不過孫玉那兒有智計百出的安歌主導,也不會那麽容易落敗便是。
俗話也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隻要自己實力足夠,也不會怕那麽多幺蛾子,自身發展是必然要重視的。
以大梁的視角來看,蕭姽嫿突然攻打吐蕃的舉措絕對是睿智的表現。但換做吐蕃來看,那便是十足十的奸詐卑鄙小人了。為了取信吐蕃,蕭姽嫿從荊州調走的軍隊並不算多,但這也已經足夠她旗開得勝了。
而且有時候並不是人多就有用,吐蕃位處高原,占據地利優勢,尋常大梁人壓根無法適應那裏的環境,人多了,反而容易成為負擔。是以一支精銳,此時的作用反到更大。在攻入吐蕃地界之後,除卻小部分出現高原反應立刻送迴之外,大部分兵馬並無過多異樣。
僅僅靠這一支精銳想將吐蕃打殘還是不可能的,對此蕭姽嫿也早有安排,被折騰好幾次的西域諸國壓根不敢胡來,指令一到,立刻組成援軍由北進入吐蕃與蕭姽嫿進行配合。
消息依次傳遞到幽州,周少瑜也嘖嘖不已。
那位老讚普龜縮隱忍了大半輩子,好容易將權利收迴,並製定下了休養生息為主,遠交近攻積蓄力量的策略。結果好到,這位年輕的新讚普卻是儼然犯了傻,自以為不但能夠一定程度上抱得美人,還能與之交好獲得足夠的好處。結果自不用說,命都沒了。
隻是這掛掉的方式……
周少瑜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脖子,有點發涼。這姑娘真是,抹脖狂人嘛?就不能換一種方式?
事實上也不能全怪這位新讚普,一部分鍋還是得老讚普來背。前者太年輕了,兄弟間排行又相對靠後,其母出身又尋常,背後沒有娘家支撐,委實難以服眾。單此一項就已經埋下了足夠的隱患。
這不,他一死,吐蕃立刻開始內亂。理論上應當團結共同抵禦外敵才是正經,然而實際上卻是誰都不樂意上,就是怕自己的實力被消耗從而失去爭奪讚普之位的機會。
如此一來,不但沒人敢去硬鋼蕭姽嫿,反而時不時趁機以大屯小試圖逐漸壯大自身。
若是尋常太平年間,這時候也該見好就收,人家內亂之下足夠亂好一陣子了,更莫說本來休養生息的時日便不多,實力本就有一定限度,對於中原而言,基本不再有威脅。
不過蕭姽嫿卻是打算一舉安定百年,怎麽安定?自然是削弱的越多越好。
內亂之下,並非是任何部落都有資格選擇站位的,為求自保,已然出現不少小型部落投靠了蕭姽嫿,這些全加起來,數量還真不算太小。
也是這時候,蕭姽嫿直接扶持了一個好掌控卻也有幾許本事的家夥為吐蕃讚普,此舉算是徹底跳動了其他人的敏感神經,幾乎一夜之間,吐蕃居然冒出來好幾個讚普,然後紛紛派出使節快馬加鞭前往大梁京師期望獲得高玉瑤承認。
但對於蕭姽嫿而言,做到這一步就已經足夠了,始終維持吐蕃內亂,讓他們自家人打自家人,沒有比這更讓後方穩定的法子。至於說直接征服劃入版圖?那可是非數百年不能完成之事,這時候真這麽幹,隻會讓後方更加亂。
言語說的簡單,然而其過程所用時間卻並不短,至少年內已然無法騰出手處理荊州之事。
相比之下,湘州的小日子簡直不要太過安逸,基本啥也不用管,安心發展即可,蕭姽嫿需要這個盟友,輕易不會亂來。而高玉瑤也不想這時候徹底與之為敵,如此一來,想不安穩都難。做到這個局麵,一步步走來可沒少耗費眾妹子的心思。
隻不過高玉瑤就有點不爽了,精準布局掌控平衡而後坐觀山虎鬥什麽的,這不是想來都是她的專屬嘛?不知不覺當中,居然變成了周少瑜一方的姿態,這如何高興的起來。
然而再不爽,高玉瑤現今也被新羅一事弄的有點焦頭難額。
出兵駐軍新羅,目的完全隻是為了維持新羅穩定,確保貿易不會受到太多損害,畢竟賺錢是第一位的,不然這麽多將士,沒錢怎麽養活。
起初還不錯,以新羅之資源養活自家的駐軍,又能增加自身作戰經驗,怎麽看都是賺,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局勢愈發嚴重了起來。
固然大梁駐守軍不敢輕易出動直接與金國軍直麵,但後者因與突厥的戰局分不出多少兵馬,同樣不會去主動挑戰。反正占據被半邊新羅就已經是大賺了,剩下的並不急,扶持一直當地的流民軍逐漸布局即可。
按理說,這般戰事不多的情況下,新羅應當逐漸迴氣才是,然而並非如此。
新羅終究隻是小國,丟失了近半領土不說,百姓流離失所的不在少數,無論是農業還是商業,都受到極大影響,對新羅政權而言,最直接的影響便是稅收大幅下降。此等情況下維持自身穩定都有所欠缺,更莫說還要額外養活一支大梁的大軍。
這可不是他們自己的軍隊,可不敢拖欠糧餉,甚至還得往多了給。壓根無法省。
時間一長,負擔愈發沉重,老國王也是愁的一頭白發掉了一半,隻能是往貴族大臣身上壓。
就如周少瑜所預料的那般,這些人根本不會將這些東西壓在自己身上,隻會層層向下,最終受難的仍舊是底層百姓。不但加以重稅,甚至趁機中飽私囊。
明明算是大亂時期,這些人反而更富了。
終於,也就是在蕭姽嫿攻入吐蕃之時,新羅相對安穩一些的南方出現了第一次大規模叛亂。有一就有二,四麵開花之下,形勢愈發難堪。
禍不單行,越來越多打東倭來船隻靠岸,頭兩次還稍微講究一些,後來卻是愈發不客氣了,百十人就敢直接攻城搶掠,人口財物,什麽都要。偏生人家還當真生猛,糜爛到一定地步的新羅守軍壓根不敢出動,這對於新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終於,給予大梁駐軍的物資糧餉第一次出現了短缺,並且一次次開始減少。
不得已,高玉瑤隻得下令駐軍助新羅平叛。其實不下令,大梁駐軍也坐不住了,再這般下去,他們豈不是要餓死在異國他鄉?是以即便無令,也會自行出動‘籌糧’。
這時候搞笑的事情也出現了,新羅老國王不堪重負,老邁的身軀再也頂不住一命嗚唿,留下王命讓其三子繼承。然而這位顯然不傻,而且也不是什麽有野心的,二話不說直接剃度出家,王命傳到之時,儼然一身僧袍大光頭一枚,寧死不做這勞什子國王。
開玩笑,槍打出頭鳥,都已經亂到這地界了,說誰上誰死都不算誇張。就算不被人掀翻,那也會短命,因為壓根睡不了好覺。
有此想法的還不止他一個,他不上,總得有人上,有繼承資格的反正也不止他一個,可問題是……尼瑪怎麽都出家了!
大夥再一瞧,這般下去也不行啊,都得推個人上去做盾牌頂住壓力,商議來商議去,最終先王第七女金善德上位,一舉成為新羅女王。
消息一經傳出,周少瑜都是一愣一愣,善德女王?還可以這樣的?話說華夏那邊新羅國曆史,新羅第27位君主不就是叫善德女王嘛,隻不過名字是叫金德曼。
金德曼也是個能人奇女子,而且也趕上了好時候,很是有眼光的不斷示好當時的大唐,在唐太宗李二親征高句麗的時候,金德曼還發兵三萬以助。不過死的也早,沒了後續,但她堂妹真德女王顯然繼承了這個思路,歸順唐朝,推行大唐衣冠,就連年號都直接用上了當時唐高宗李治的永徽。姐妹兩也為新羅統一半島三國奠定了基礎。
不過這邊的善德女王顯然處境差上太多,高玉瑤未必可以依靠。而且誰都知道她就是退出來的擋箭牌,是個傀儡,幾乎沒什麽權力可言。這般情況,說不得若是傻一點或許還能活的更長一些。
南方的事情,周少瑜基本鞭長莫及,至多也就是建議一二,主要還是托付給李清照她們統管。但北方之事,不可能不上心。
眼下天知道新羅還能扛多久,其正式倒下之日,也就是大梁駐軍正式撤軍之時,可以想象,以高玉瑤的性子,肯定不嫌事大,說不得讓駐軍搶一波大戶再迴去。這到也沒所謂,反正又不是他周少瑜的,隻是大梁駐軍一撤,那新羅豈不是成了金國的後花園?
這可不樂意見到。
先前以為可能會崛起的吐蕃如今被蕭姽嫿搞的要死要活。反觀他這裏,難道坐視人家崛起嘛。咋辦?這是個頭疼的問題。
也是這時候,出乎周少瑜的意料,漁陽城居然來了新羅的秘密使節,而且還是那位新上任的善德女王派來的。
“所以,她這是打算找我做靠山?”屋內,周少瑜臉色委實古怪的很,他的手可沒那麽長,伸不到新羅去,中途有蓬萊水師在那,想派兵過去沒可能。再說了,就算能派,也沒必要大老遠跑去新羅麽,又沒多大的好處。畢竟是亂掉的新羅,社會秩序都亂掉大半,更莫說商業貿易。
屋內幾女暫時都未吭聲,傳遞著使節帶來的女王密信仔細傳閱。文中內容位置擺的很低,幾乎一副任君處置的模樣,似乎隻要周少瑜喜歡,她啥都樂意做。
“好本事呐。”徐妙錦怎會放過此等打趣時機?折扇一開,嬉笑道:“什麽太後,什麽女帝,什麽公主的,這下子又來個女王,這下子可是齊活了。”
周少瑜聽的那叫一個臉黑,到是知道徐妙錦這是調侃為主,未必真就知道什麽,可是仍舊還是蠻別扭來的。
“嚴肅點,說正事呢!”周少瑜瞧瞧桌子,一本正經。
“嘁……”徐妙錦撇嘴。
這時候思索片刻的武媚娘張嘴了,道:“前幾日明智方從東倭歸來,不妨喚來細問一二,是否有新羅些許消息。”
自然是沒有新羅的情報網的,而眼下負責出海貿易的便是明智光秀,相比之下,他知道的肯定要多一些。不得不說這位也的確是個人才,這麽點時間,大梁官話就已經學會了大半。
“關於新羅的傳聞……屬下聽聞,新羅似有西移遷都之舉,但此事並非新羅女王主導。”明智光秀大大小小不確定的消息說了不少,但唯有此條最是引人注意。對於國家而言,遷都絕對不是小事,既然並未再次踏上新羅國境的明智光秀都有耳聞,看來此事怕是真的。
“並非那位女王主導?怕是未必。她既然有私下密送書信來此的舉動,已然證明她絕非庸人,遷都一事,不過隱於幕後因勢利導罷了,其實並不難。”武媚娘頓時有了不少推斷,並且語氣很是肯定。
關於這一點的確不難,新羅如今都城的位置並不安全,就算她不說,一應皇室成員以及貴族還有文武,惜命的都會想逃。之所以往西,也隻是因為眼下那裏算是最太平的地界了。起碼金人還沒肆虐到那裏,而西邊靠海之處,東倭同樣沒人劫掠到那裏。
所以實際上壓根沒其他多餘選擇的餘地,引導一番,那位善德女王壓根不用發聲,就可以暗中促成此事。至於其他方麵的目的……
“可有新羅國地圖以及周遭海圖?”武媚娘問著,這便準備侃侃而談了,相比起一開始,這妹子已然成長的愈發厲害。也是,怎麽說也是千古女帝,相比起來,陳碩真那位女帝到是有點玩笑的味道了。
ps:卡文,頭疼……
理論上問題是不大,實在是蕭姽嫿沒可能給足充足的信任,隻要孫守仁麾下還有軍隊,必然便會防備,相比之下,湘州方麵能給的信任卻要大的多。
可若是有的選擇,孫守仁肯定也不會屈居人下。
既然孫玉、安歌他們能夠借助雲夢澤地利獲得安穩,那麽孫守仁同樣可以。
現在這個時機,孫守仁大可安心發展油江口,占據此要處便占據一定程度上的主動。雖說單憑一個油江口還差了太多,不足以自保,可若是在此期間拿下孫玉獲得雲夢澤,那麽局麵必定大變。獲得更多主動權的孫守仁,未必還會那般老實。
不過孫玉那兒有智計百出的安歌主導,也不會那麽容易落敗便是。
俗話也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隻要自己實力足夠,也不會怕那麽多幺蛾子,自身發展是必然要重視的。
以大梁的視角來看,蕭姽嫿突然攻打吐蕃的舉措絕對是睿智的表現。但換做吐蕃來看,那便是十足十的奸詐卑鄙小人了。為了取信吐蕃,蕭姽嫿從荊州調走的軍隊並不算多,但這也已經足夠她旗開得勝了。
而且有時候並不是人多就有用,吐蕃位處高原,占據地利優勢,尋常大梁人壓根無法適應那裏的環境,人多了,反而容易成為負擔。是以一支精銳,此時的作用反到更大。在攻入吐蕃地界之後,除卻小部分出現高原反應立刻送迴之外,大部分兵馬並無過多異樣。
僅僅靠這一支精銳想將吐蕃打殘還是不可能的,對此蕭姽嫿也早有安排,被折騰好幾次的西域諸國壓根不敢胡來,指令一到,立刻組成援軍由北進入吐蕃與蕭姽嫿進行配合。
消息依次傳遞到幽州,周少瑜也嘖嘖不已。
那位老讚普龜縮隱忍了大半輩子,好容易將權利收迴,並製定下了休養生息為主,遠交近攻積蓄力量的策略。結果好到,這位年輕的新讚普卻是儼然犯了傻,自以為不但能夠一定程度上抱得美人,還能與之交好獲得足夠的好處。結果自不用說,命都沒了。
隻是這掛掉的方式……
周少瑜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脖子,有點發涼。這姑娘真是,抹脖狂人嘛?就不能換一種方式?
事實上也不能全怪這位新讚普,一部分鍋還是得老讚普來背。前者太年輕了,兄弟間排行又相對靠後,其母出身又尋常,背後沒有娘家支撐,委實難以服眾。單此一項就已經埋下了足夠的隱患。
這不,他一死,吐蕃立刻開始內亂。理論上應當團結共同抵禦外敵才是正經,然而實際上卻是誰都不樂意上,就是怕自己的實力被消耗從而失去爭奪讚普之位的機會。
如此一來,不但沒人敢去硬鋼蕭姽嫿,反而時不時趁機以大屯小試圖逐漸壯大自身。
若是尋常太平年間,這時候也該見好就收,人家內亂之下足夠亂好一陣子了,更莫說本來休養生息的時日便不多,實力本就有一定限度,對於中原而言,基本不再有威脅。
不過蕭姽嫿卻是打算一舉安定百年,怎麽安定?自然是削弱的越多越好。
內亂之下,並非是任何部落都有資格選擇站位的,為求自保,已然出現不少小型部落投靠了蕭姽嫿,這些全加起來,數量還真不算太小。
也是這時候,蕭姽嫿直接扶持了一個好掌控卻也有幾許本事的家夥為吐蕃讚普,此舉算是徹底跳動了其他人的敏感神經,幾乎一夜之間,吐蕃居然冒出來好幾個讚普,然後紛紛派出使節快馬加鞭前往大梁京師期望獲得高玉瑤承認。
但對於蕭姽嫿而言,做到這一步就已經足夠了,始終維持吐蕃內亂,讓他們自家人打自家人,沒有比這更讓後方穩定的法子。至於說直接征服劃入版圖?那可是非數百年不能完成之事,這時候真這麽幹,隻會讓後方更加亂。
言語說的簡單,然而其過程所用時間卻並不短,至少年內已然無法騰出手處理荊州之事。
相比之下,湘州的小日子簡直不要太過安逸,基本啥也不用管,安心發展即可,蕭姽嫿需要這個盟友,輕易不會亂來。而高玉瑤也不想這時候徹底與之為敵,如此一來,想不安穩都難。做到這個局麵,一步步走來可沒少耗費眾妹子的心思。
隻不過高玉瑤就有點不爽了,精準布局掌控平衡而後坐觀山虎鬥什麽的,這不是想來都是她的專屬嘛?不知不覺當中,居然變成了周少瑜一方的姿態,這如何高興的起來。
然而再不爽,高玉瑤現今也被新羅一事弄的有點焦頭難額。
出兵駐軍新羅,目的完全隻是為了維持新羅穩定,確保貿易不會受到太多損害,畢竟賺錢是第一位的,不然這麽多將士,沒錢怎麽養活。
起初還不錯,以新羅之資源養活自家的駐軍,又能增加自身作戰經驗,怎麽看都是賺,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局勢愈發嚴重了起來。
固然大梁駐守軍不敢輕易出動直接與金國軍直麵,但後者因與突厥的戰局分不出多少兵馬,同樣不會去主動挑戰。反正占據被半邊新羅就已經是大賺了,剩下的並不急,扶持一直當地的流民軍逐漸布局即可。
按理說,這般戰事不多的情況下,新羅應當逐漸迴氣才是,然而並非如此。
新羅終究隻是小國,丟失了近半領土不說,百姓流離失所的不在少數,無論是農業還是商業,都受到極大影響,對新羅政權而言,最直接的影響便是稅收大幅下降。此等情況下維持自身穩定都有所欠缺,更莫說還要額外養活一支大梁的大軍。
這可不是他們自己的軍隊,可不敢拖欠糧餉,甚至還得往多了給。壓根無法省。
時間一長,負擔愈發沉重,老國王也是愁的一頭白發掉了一半,隻能是往貴族大臣身上壓。
就如周少瑜所預料的那般,這些人根本不會將這些東西壓在自己身上,隻會層層向下,最終受難的仍舊是底層百姓。不但加以重稅,甚至趁機中飽私囊。
明明算是大亂時期,這些人反而更富了。
終於,也就是在蕭姽嫿攻入吐蕃之時,新羅相對安穩一些的南方出現了第一次大規模叛亂。有一就有二,四麵開花之下,形勢愈發難堪。
禍不單行,越來越多打東倭來船隻靠岸,頭兩次還稍微講究一些,後來卻是愈發不客氣了,百十人就敢直接攻城搶掠,人口財物,什麽都要。偏生人家還當真生猛,糜爛到一定地步的新羅守軍壓根不敢出動,這對於新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終於,給予大梁駐軍的物資糧餉第一次出現了短缺,並且一次次開始減少。
不得已,高玉瑤隻得下令駐軍助新羅平叛。其實不下令,大梁駐軍也坐不住了,再這般下去,他們豈不是要餓死在異國他鄉?是以即便無令,也會自行出動‘籌糧’。
這時候搞笑的事情也出現了,新羅老國王不堪重負,老邁的身軀再也頂不住一命嗚唿,留下王命讓其三子繼承。然而這位顯然不傻,而且也不是什麽有野心的,二話不說直接剃度出家,王命傳到之時,儼然一身僧袍大光頭一枚,寧死不做這勞什子國王。
開玩笑,槍打出頭鳥,都已經亂到這地界了,說誰上誰死都不算誇張。就算不被人掀翻,那也會短命,因為壓根睡不了好覺。
有此想法的還不止他一個,他不上,總得有人上,有繼承資格的反正也不止他一個,可問題是……尼瑪怎麽都出家了!
大夥再一瞧,這般下去也不行啊,都得推個人上去做盾牌頂住壓力,商議來商議去,最終先王第七女金善德上位,一舉成為新羅女王。
消息一經傳出,周少瑜都是一愣一愣,善德女王?還可以這樣的?話說華夏那邊新羅國曆史,新羅第27位君主不就是叫善德女王嘛,隻不過名字是叫金德曼。
金德曼也是個能人奇女子,而且也趕上了好時候,很是有眼光的不斷示好當時的大唐,在唐太宗李二親征高句麗的時候,金德曼還發兵三萬以助。不過死的也早,沒了後續,但她堂妹真德女王顯然繼承了這個思路,歸順唐朝,推行大唐衣冠,就連年號都直接用上了當時唐高宗李治的永徽。姐妹兩也為新羅統一半島三國奠定了基礎。
不過這邊的善德女王顯然處境差上太多,高玉瑤未必可以依靠。而且誰都知道她就是退出來的擋箭牌,是個傀儡,幾乎沒什麽權力可言。這般情況,說不得若是傻一點或許還能活的更長一些。
南方的事情,周少瑜基本鞭長莫及,至多也就是建議一二,主要還是托付給李清照她們統管。但北方之事,不可能不上心。
眼下天知道新羅還能扛多久,其正式倒下之日,也就是大梁駐軍正式撤軍之時,可以想象,以高玉瑤的性子,肯定不嫌事大,說不得讓駐軍搶一波大戶再迴去。這到也沒所謂,反正又不是他周少瑜的,隻是大梁駐軍一撤,那新羅豈不是成了金國的後花園?
這可不樂意見到。
先前以為可能會崛起的吐蕃如今被蕭姽嫿搞的要死要活。反觀他這裏,難道坐視人家崛起嘛。咋辦?這是個頭疼的問題。
也是這時候,出乎周少瑜的意料,漁陽城居然來了新羅的秘密使節,而且還是那位新上任的善德女王派來的。
“所以,她這是打算找我做靠山?”屋內,周少瑜臉色委實古怪的很,他的手可沒那麽長,伸不到新羅去,中途有蓬萊水師在那,想派兵過去沒可能。再說了,就算能派,也沒必要大老遠跑去新羅麽,又沒多大的好處。畢竟是亂掉的新羅,社會秩序都亂掉大半,更莫說商業貿易。
屋內幾女暫時都未吭聲,傳遞著使節帶來的女王密信仔細傳閱。文中內容位置擺的很低,幾乎一副任君處置的模樣,似乎隻要周少瑜喜歡,她啥都樂意做。
“好本事呐。”徐妙錦怎會放過此等打趣時機?折扇一開,嬉笑道:“什麽太後,什麽女帝,什麽公主的,這下子又來個女王,這下子可是齊活了。”
周少瑜聽的那叫一個臉黑,到是知道徐妙錦這是調侃為主,未必真就知道什麽,可是仍舊還是蠻別扭來的。
“嚴肅點,說正事呢!”周少瑜瞧瞧桌子,一本正經。
“嘁……”徐妙錦撇嘴。
這時候思索片刻的武媚娘張嘴了,道:“前幾日明智方從東倭歸來,不妨喚來細問一二,是否有新羅些許消息。”
自然是沒有新羅的情報網的,而眼下負責出海貿易的便是明智光秀,相比之下,他知道的肯定要多一些。不得不說這位也的確是個人才,這麽點時間,大梁官話就已經學會了大半。
“關於新羅的傳聞……屬下聽聞,新羅似有西移遷都之舉,但此事並非新羅女王主導。”明智光秀大大小小不確定的消息說了不少,但唯有此條最是引人注意。對於國家而言,遷都絕對不是小事,既然並未再次踏上新羅國境的明智光秀都有耳聞,看來此事怕是真的。
“並非那位女王主導?怕是未必。她既然有私下密送書信來此的舉動,已然證明她絕非庸人,遷都一事,不過隱於幕後因勢利導罷了,其實並不難。”武媚娘頓時有了不少推斷,並且語氣很是肯定。
關於這一點的確不難,新羅如今都城的位置並不安全,就算她不說,一應皇室成員以及貴族還有文武,惜命的都會想逃。之所以往西,也隻是因為眼下那裏算是最太平的地界了。起碼金人還沒肆虐到那裏,而西邊靠海之處,東倭同樣沒人劫掠到那裏。
所以實際上壓根沒其他多餘選擇的餘地,引導一番,那位善德女王壓根不用發聲,就可以暗中促成此事。至於其他方麵的目的……
“可有新羅國地圖以及周遭海圖?”武媚娘問著,這便準備侃侃而談了,相比起一開始,這妹子已然成長的愈發厲害。也是,怎麽說也是千古女帝,相比起來,陳碩真那位女帝到是有點玩笑的味道了。
ps:卡文,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