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先前鎮南大將軍府實力雖損,卻也勢大,高玉瑤自然可以完全借助孫守仁來防衛荊州。
可眼下的局勢,不管哪位孫氏最終獲勝得到她的支持,所剩實力又能有多少?綜合看待的話,完全不值得再扶持。
實際上讓高玉瑤做出如此決定真正原因,卻是外人猜不到的,因為高玉瑤純粹是為了將來自己的孩子考慮。
大梁立國三百載,三大將軍府固然威名赫赫保國家太平。然而反過來,時間一長也成了朝廷的一根刺。也是得虧這麽多年這幾家都不曾有反意,不然憑借先前朝廷那點軍隊,如何對抗的來?
眼下鎮北鎮西已然沒落,其中鎮北雖有延續,可空有名頭待在京師。而鎮西也好不到哪去,雍州已落入蕭姽嫿之手,鎮西大將軍府成為依附,不過薑家還挺精明,四處投資,不僅往朝廷送了人,還遣人去投靠了周少瑜。
總歸就算重迴高位,也不可能像曾經那般獨掌一地軍權,甚至能插手政治。
可鎮南大將軍府不一樣。
荊州繁華太平,除偶爾小規模叛亂之外,壓根不會有戰事。而孫家又能人輩出,從不懈怠軍事。三百載下來,孫家之名,已深入荊州民心。
若是選擇繼續扶持,孫家重新做大也是遲早的事。而這,絕不是高玉瑤想要的。
高玉瑤想要的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新大梁,為自家兒子蕭劼鋪路,讓他到時候能直接手掌一個完整的佮製衡的政權。
那麽如此一來,鎮南大將軍府的孫家,反而成為負擔。
若是沒兒子還好說,慢慢來便是。雖說有了兒子也可以慢慢來,可到底心態不一樣了。再且,如今的大梁朝廷可沒有那麽弱,完全沒必要繼續利用人。何況眼下也的確是好機會。
孫守仁不蠢,一看見大梁軍隊的行動就能猜到,高玉瑤這是已然將他放棄。這種情況下,孫守仁隻有兩個選擇,要麽認栽徹底投靠朝廷,往日風光不在。再不然便是選擇其他一方投效。
前者自然再好不過,隻要投過來,仍舊會讓孫守仁帶兵,但是在掌控之下,別想恢複往日榮光。隨後慢慢磨滅孫家在荊州的影響力即可。
而後者,再好不過了,必要時直接公開稱其謀逆,僅此一舉,孫家在荊州在得人心也白搭,說到底,大梁終歸才是正統。
此等情形之下,孫守仁還好一些,畢竟底蘊深厚,尚能猶豫拖延一番時日。可孫玉卻慘了,如果是他老爹孫守義尚在,那還能再周旋幾番,可他孫玉,完全不夠資格。
如果說孫守仁正式投了朝廷仍舊能被重用,那麽孫玉,至多就是封個閑職當閑人養,這輩子就算廢了。
荊州,夏口。
“玉郎,決不能放棄!”安歌也是急了,她的野心,她的報複,這才剛剛開始,怎麽能這麽快就結束呢。“玉郎,妾身也想與玉郎神仙眷侶,此生逍遙快活,得遇玉郎,乃妾身此生最大的福分。然玉郎莫要忘了,殺父之仇不可不報啊!”
此話一出,原本有些心灰意懶的孫玉立刻激動了起來。是啊,若是沒有這等糟事,就算隻是個閑職他也樂意,總歸能和安歌雙宿雙飛便可。然而殺父之仇……
孫玉可是已經認定了自家老爹是孫守仁的手筆了。可問題是現在的情況的確不理想,不由苦悶道:“隻是事到如今,我們又有何選擇?”
是啊,朝廷大軍一到,對於己方軍心士氣的影響是極大的。莫看麾下先父舊將忠心,可那是建立在建功立業加官進爵的基礎上,若是直接反抗朝廷,怕是立刻散掉大半。
“無妨的,當今天下,勢力四分,將來如何猶未可知。且玉郎莫要忘了,我等麾下,大半乃是水寇出身……”安歌繼續勸道。
沒錯,水寇嘛,你要說成亂賊一定也不過。對於他們而言,謀逆什麽的,壓根不叫個事。
“玉郎大可著急麾下,好生言語,想必自會有願意效死左右之人。不願留下的,大可好聚好散。而我們可集結剩餘幾萬水寇大軍,依托雲夢澤地利,自保完全有餘,大可借助雲夢澤穩步發展,伺機等待複仇之事。既然朝廷不願意給玉郎一個公道,那就我們自己去找。自古萬事孝為先,玉郎此舉乃忍辱負重,絕非大逆不道。便是史書,也不會給玉郎胡亂扣上一個逆賊的帽子。玉郎,高位者,該當斷則斷,行事果決,再猶豫下去,便錯過了最佳時機,此番決定,還能收攏夏口物資……”
這話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夏口是沒可能守住的,底子太淺,民心不附。偌大一個城池這麽大的目標,不是當靶子一樣?隻有深入雲夢澤,才能保存實力,借助地利留存下去,尋找機會再起。
不顧即便有著安歌的勸說,孫玉仍舊有幾番猶豫,這也是人之常情,一旦這麽做了,那就等同謀逆,這等大事,那是這麽容易做出決斷的?
隻不過安歌這麽久也不是白混的,哪能沒收攏幾個親信?不過是便有幾位舊將入內,直言誓死相隨,替孫守義將軍報仇雪恨。
“我明白了。”孫玉深唿吸一口,再睜開眼,道:“殺父之仇不能不報,將先父各部將全都喚來吧,想要走的不強留,好聚好散……”
是日,孫玉不願理會繁瑣之事,帶領部分兵馬出城深入雲夢澤。而安歌攬下了後續工作,直接派兵強取夏口城中財物物資,城中大戶自然首先遭殃。
除此之外,安歌更是裹挾了不少百姓一同前往,而其中尤以女子為主。
安歌想到清楚,一群水寇,想要他們老實,少不了軟硬兼施。在嚴厲軍法增加賞賜的同時,女人,便是最好的調節器。
心狠麽?看著哭哭啼啼被驅趕而走的一眾女子,安歌毫無所動。事實上,當初之所以沒有選擇周少瑜的原因,除卻周少瑜身邊的能人女子太多之外,還有這一點,認為周少瑜婦人之仁不夠心狠!
一將功成萬骨枯,成大事者,顧忌這般那般豈不是束手束腳?仁名固然有用,可同時也是負擔。所謂君子欺之以方,此話放在這裏同樣可用。
換言之,安歌的理念,和周少瑜壓根不同。
莫看此番被迫入雲夢澤乃是無奈之舉,可安歌可不覺得沒有絲毫機會。沒錯,江夏是沒了,不過沒所謂,江夏之重在於水師,水師之重在於戰船。而江夏的戰船,可早就被安歌死死的握在手裏。
隻要有這批戰船,那麽至少在雲夢澤一帶無敵!
大梁朝廷的水師是海上的,鞭長莫及不說,與內陸水戰也不甚熟悉。而重新組建,沒個兩三年壓根拿不出手。而兩三年之後,安歌自信自家水師戰力已經進一步提升,沒可能打不過一支新軍。
而蕭姽嫿更是半分水師都無,除非孫守仁直接投效。可就算如此也無妨,論對雲夢澤的熟悉程度,有誰能比得過在這片水域之內討生活的水寇以及一度將雲夢澤鎮壓的孫守義舊將?若不然的話,也不會在孫守義死後,原本幾無蹤跡的水寇會再度猖獗。
潭州到是有三萬水師,不過沒所謂,還是上邊那句,雲夢澤才是他們的主場。
也正因為這一點,好聚好散?嗬嗬嗬,將不願繼續跟隨孫玉卻對雲夢澤無比熟悉的舊將放迴,可能麽?
扭頭看了看夏口城內的某處大火,安歌搖搖頭,這種事情,自然就沒必要讓孫玉知曉了。
孫玉這邊徹底做出決定並且行動,反觀孫守仁,卻是更不著急了。
誠然大梁軍隊的舉動明擺著已經放棄了孫守仁,但這不代表他的情況更加危機,應當反過來講,短期內跟安全了。
蕭姽嫿占據了江陵城,占據了南郡,而南郡往東是哪?是江夏,是夏口!這意味著蕭姽嫿直接與大梁朝廷正式接壤!
此等情況,兩方誰還敢來動襄陽?就不怕被人撿了便宜?他襄陽堅城重兵把守,可沒那麽好拿下,不然的話,蕭姽嫿又怎會拖到現在。
換言之,孫守仁反到有更多的時間做出最後的選擇。當然了,如果是投靠大梁朝廷的話,時間拖得越長,對他將來在大梁的地位也就越影響,不過也沒所謂了,無論如何,鎮南大將軍府已經沒可能再迴複原樣了不是麽。既然孫家反正能夠延續,何必在意許多。
“想必我繼續觀望的態度,怕是也被高玉瑤猜到了吧。”孫守仁苦笑一聲,暗道。
高玉瑤做出直接派兵接受荊州東部的決定,並不代表就做好了直接和蕭姽嫿抗爭的準備。也就是說,高玉瑤料準了孫守仁一時半會誰也不會投,而隻要孫守仁還立在襄陽,那就等於有了一個平衡,讓蕭姽嫿不敢輕舉妄動。
莫看人家隻餘一城,可兵力可不算少,且都是能戰之士。在蕭姽嫿沒過多兵力的情況下,又怎會敢繞過襄陽直接和大梁開打?
可以說,發展到現在,荊州的局勢反而穩定了下來。
最終蕭姽嫿占據了荊州東部幾郡,豫州火鳳安安穩穩的吃掉了北部兩郡。而潭州也順利占據了巴陵城。隻要大梁朝廷,自是占據荊州東部,也是戰略地位最緊要的幾座城池。
實在說哪裏最不安定的話,那就隻有進入雲夢澤孫玉、安歌了。
此外還有一軍孤懸在外。那便是起初從江陵撤出的文諾。
文諾與孫玉交手了一場,雖未分勝負,不過死傷的確有點小慘,更主要的是,無處可去。孫玉撤離,夏口城自然被朝廷大軍接收。固然周邊也有數座小城,可一來養不起剩下的近三萬軍隊,二來便是屆時朝廷旨意一到,咋辦?
至於去襄陽……對不起,還真過不去。
到底是頂尖謀士,很快就有了最為穩妥的決斷。幾番接觸之後,暫且駐紮在了巴陵城外。而所需糧草,則向潭州以高出市價的價格購買。怎麽說也是帶著從江陵城中搬運出來的大梁財物不是,短期內無憂,且等什麽時候孫守仁有信了再說。
而對於潭州而言,此舉也不虧,一來賺錢了,二來也能趁機逐漸邀買文諾以及其麾下將士的心。誰都會惜才,若能讓文諾投奔,一點也不虧。
荊州一變再變,總算暫且安定下來,最虧的,自然是孫守仁,而其次,便是蕭姽嫿了。
莫看占據了不少地盤,可與大梁朝廷直接接壤,同樣也意味著兵力被牽製,不能隨意動彈。若是荊州全境拿下還好說,可這半個荊州不到,有何用?若不是白撿了一個江陵,怕是虧大了。
“想必蕭姽嫿現在卻是不爽的很。”周少瑜輕笑一聲,對轉述荊州局勢的大喬笑道。
大喬抿嘴一笑,也不多加言語,她又不認得蕭姽嫿,委實沒啥感官。
“高玉瑤到底還是厲害,追求平衡之策可謂巔峰造極。”周少瑜翻開荊州地圖,越看越感慨。
江陵往東便是雲夢澤地界,蕭姽嫿沒有水師,不可能從這裏去和大梁開打,何況孫玉或者更準確應當說安歌也是個不老實的。等於這一帶,天然形成了蕭姽嫿和大梁之間的緩衝。
而往北,偏生要立了個孫守仁站在襄陽渾然不動,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打吧,贏了也是慘勝,將來還怎麽和大梁對峙。不打吧,難道當真繞過去直接和大梁打?
如此一來,荊州形式看似複雜,卻偏生更穩了。除非蕭姽嫿發展出更多的兵力,又或者招降了孫玉,再或者招降了孫守仁……
嘛,孫守仁不可能了,不然人家早就投了,何必等到現在。
“必須要想個辦法破局才行,這般平穩,對我們可不利。”周少瑜摸著下巴沉思。“而且,荊州一穩,對於高玉瑤而言,隻剩下兩處需要花費精力,一個便是支援新羅一事,而另一個……”
周少瑜看向南越地區,看來那裏將會不那般太平了。
(本章完)
先前鎮南大將軍府實力雖損,卻也勢大,高玉瑤自然可以完全借助孫守仁來防衛荊州。
可眼下的局勢,不管哪位孫氏最終獲勝得到她的支持,所剩實力又能有多少?綜合看待的話,完全不值得再扶持。
實際上讓高玉瑤做出如此決定真正原因,卻是外人猜不到的,因為高玉瑤純粹是為了將來自己的孩子考慮。
大梁立國三百載,三大將軍府固然威名赫赫保國家太平。然而反過來,時間一長也成了朝廷的一根刺。也是得虧這麽多年這幾家都不曾有反意,不然憑借先前朝廷那點軍隊,如何對抗的來?
眼下鎮北鎮西已然沒落,其中鎮北雖有延續,可空有名頭待在京師。而鎮西也好不到哪去,雍州已落入蕭姽嫿之手,鎮西大將軍府成為依附,不過薑家還挺精明,四處投資,不僅往朝廷送了人,還遣人去投靠了周少瑜。
總歸就算重迴高位,也不可能像曾經那般獨掌一地軍權,甚至能插手政治。
可鎮南大將軍府不一樣。
荊州繁華太平,除偶爾小規模叛亂之外,壓根不會有戰事。而孫家又能人輩出,從不懈怠軍事。三百載下來,孫家之名,已深入荊州民心。
若是選擇繼續扶持,孫家重新做大也是遲早的事。而這,絕不是高玉瑤想要的。
高玉瑤想要的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新大梁,為自家兒子蕭劼鋪路,讓他到時候能直接手掌一個完整的佮製衡的政權。
那麽如此一來,鎮南大將軍府的孫家,反而成為負擔。
若是沒兒子還好說,慢慢來便是。雖說有了兒子也可以慢慢來,可到底心態不一樣了。再且,如今的大梁朝廷可沒有那麽弱,完全沒必要繼續利用人。何況眼下也的確是好機會。
孫守仁不蠢,一看見大梁軍隊的行動就能猜到,高玉瑤這是已然將他放棄。這種情況下,孫守仁隻有兩個選擇,要麽認栽徹底投靠朝廷,往日風光不在。再不然便是選擇其他一方投效。
前者自然再好不過,隻要投過來,仍舊會讓孫守仁帶兵,但是在掌控之下,別想恢複往日榮光。隨後慢慢磨滅孫家在荊州的影響力即可。
而後者,再好不過了,必要時直接公開稱其謀逆,僅此一舉,孫家在荊州在得人心也白搭,說到底,大梁終歸才是正統。
此等情形之下,孫守仁還好一些,畢竟底蘊深厚,尚能猶豫拖延一番時日。可孫玉卻慘了,如果是他老爹孫守義尚在,那還能再周旋幾番,可他孫玉,完全不夠資格。
如果說孫守仁正式投了朝廷仍舊能被重用,那麽孫玉,至多就是封個閑職當閑人養,這輩子就算廢了。
荊州,夏口。
“玉郎,決不能放棄!”安歌也是急了,她的野心,她的報複,這才剛剛開始,怎麽能這麽快就結束呢。“玉郎,妾身也想與玉郎神仙眷侶,此生逍遙快活,得遇玉郎,乃妾身此生最大的福分。然玉郎莫要忘了,殺父之仇不可不報啊!”
此話一出,原本有些心灰意懶的孫玉立刻激動了起來。是啊,若是沒有這等糟事,就算隻是個閑職他也樂意,總歸能和安歌雙宿雙飛便可。然而殺父之仇……
孫玉可是已經認定了自家老爹是孫守仁的手筆了。可問題是現在的情況的確不理想,不由苦悶道:“隻是事到如今,我們又有何選擇?”
是啊,朝廷大軍一到,對於己方軍心士氣的影響是極大的。莫看麾下先父舊將忠心,可那是建立在建功立業加官進爵的基礎上,若是直接反抗朝廷,怕是立刻散掉大半。
“無妨的,當今天下,勢力四分,將來如何猶未可知。且玉郎莫要忘了,我等麾下,大半乃是水寇出身……”安歌繼續勸道。
沒錯,水寇嘛,你要說成亂賊一定也不過。對於他們而言,謀逆什麽的,壓根不叫個事。
“玉郎大可著急麾下,好生言語,想必自會有願意效死左右之人。不願留下的,大可好聚好散。而我們可集結剩餘幾萬水寇大軍,依托雲夢澤地利,自保完全有餘,大可借助雲夢澤穩步發展,伺機等待複仇之事。既然朝廷不願意給玉郎一個公道,那就我們自己去找。自古萬事孝為先,玉郎此舉乃忍辱負重,絕非大逆不道。便是史書,也不會給玉郎胡亂扣上一個逆賊的帽子。玉郎,高位者,該當斷則斷,行事果決,再猶豫下去,便錯過了最佳時機,此番決定,還能收攏夏口物資……”
這話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夏口是沒可能守住的,底子太淺,民心不附。偌大一個城池這麽大的目標,不是當靶子一樣?隻有深入雲夢澤,才能保存實力,借助地利留存下去,尋找機會再起。
不顧即便有著安歌的勸說,孫玉仍舊有幾番猶豫,這也是人之常情,一旦這麽做了,那就等同謀逆,這等大事,那是這麽容易做出決斷的?
隻不過安歌這麽久也不是白混的,哪能沒收攏幾個親信?不過是便有幾位舊將入內,直言誓死相隨,替孫守義將軍報仇雪恨。
“我明白了。”孫玉深唿吸一口,再睜開眼,道:“殺父之仇不能不報,將先父各部將全都喚來吧,想要走的不強留,好聚好散……”
是日,孫玉不願理會繁瑣之事,帶領部分兵馬出城深入雲夢澤。而安歌攬下了後續工作,直接派兵強取夏口城中財物物資,城中大戶自然首先遭殃。
除此之外,安歌更是裹挾了不少百姓一同前往,而其中尤以女子為主。
安歌想到清楚,一群水寇,想要他們老實,少不了軟硬兼施。在嚴厲軍法增加賞賜的同時,女人,便是最好的調節器。
心狠麽?看著哭哭啼啼被驅趕而走的一眾女子,安歌毫無所動。事實上,當初之所以沒有選擇周少瑜的原因,除卻周少瑜身邊的能人女子太多之外,還有這一點,認為周少瑜婦人之仁不夠心狠!
一將功成萬骨枯,成大事者,顧忌這般那般豈不是束手束腳?仁名固然有用,可同時也是負擔。所謂君子欺之以方,此話放在這裏同樣可用。
換言之,安歌的理念,和周少瑜壓根不同。
莫看此番被迫入雲夢澤乃是無奈之舉,可安歌可不覺得沒有絲毫機會。沒錯,江夏是沒了,不過沒所謂,江夏之重在於水師,水師之重在於戰船。而江夏的戰船,可早就被安歌死死的握在手裏。
隻要有這批戰船,那麽至少在雲夢澤一帶無敵!
大梁朝廷的水師是海上的,鞭長莫及不說,與內陸水戰也不甚熟悉。而重新組建,沒個兩三年壓根拿不出手。而兩三年之後,安歌自信自家水師戰力已經進一步提升,沒可能打不過一支新軍。
而蕭姽嫿更是半分水師都無,除非孫守仁直接投效。可就算如此也無妨,論對雲夢澤的熟悉程度,有誰能比得過在這片水域之內討生活的水寇以及一度將雲夢澤鎮壓的孫守義舊將?若不然的話,也不會在孫守義死後,原本幾無蹤跡的水寇會再度猖獗。
潭州到是有三萬水師,不過沒所謂,還是上邊那句,雲夢澤才是他們的主場。
也正因為這一點,好聚好散?嗬嗬嗬,將不願繼續跟隨孫玉卻對雲夢澤無比熟悉的舊將放迴,可能麽?
扭頭看了看夏口城內的某處大火,安歌搖搖頭,這種事情,自然就沒必要讓孫玉知曉了。
孫玉這邊徹底做出決定並且行動,反觀孫守仁,卻是更不著急了。
誠然大梁軍隊的舉動明擺著已經放棄了孫守仁,但這不代表他的情況更加危機,應當反過來講,短期內跟安全了。
蕭姽嫿占據了江陵城,占據了南郡,而南郡往東是哪?是江夏,是夏口!這意味著蕭姽嫿直接與大梁朝廷正式接壤!
此等情況,兩方誰還敢來動襄陽?就不怕被人撿了便宜?他襄陽堅城重兵把守,可沒那麽好拿下,不然的話,蕭姽嫿又怎會拖到現在。
換言之,孫守仁反到有更多的時間做出最後的選擇。當然了,如果是投靠大梁朝廷的話,時間拖得越長,對他將來在大梁的地位也就越影響,不過也沒所謂了,無論如何,鎮南大將軍府已經沒可能再迴複原樣了不是麽。既然孫家反正能夠延續,何必在意許多。
“想必我繼續觀望的態度,怕是也被高玉瑤猜到了吧。”孫守仁苦笑一聲,暗道。
高玉瑤做出直接派兵接受荊州東部的決定,並不代表就做好了直接和蕭姽嫿抗爭的準備。也就是說,高玉瑤料準了孫守仁一時半會誰也不會投,而隻要孫守仁還立在襄陽,那就等於有了一個平衡,讓蕭姽嫿不敢輕舉妄動。
莫看人家隻餘一城,可兵力可不算少,且都是能戰之士。在蕭姽嫿沒過多兵力的情況下,又怎會敢繞過襄陽直接和大梁開打?
可以說,發展到現在,荊州的局勢反而穩定了下來。
最終蕭姽嫿占據了荊州東部幾郡,豫州火鳳安安穩穩的吃掉了北部兩郡。而潭州也順利占據了巴陵城。隻要大梁朝廷,自是占據荊州東部,也是戰略地位最緊要的幾座城池。
實在說哪裏最不安定的話,那就隻有進入雲夢澤孫玉、安歌了。
此外還有一軍孤懸在外。那便是起初從江陵撤出的文諾。
文諾與孫玉交手了一場,雖未分勝負,不過死傷的確有點小慘,更主要的是,無處可去。孫玉撤離,夏口城自然被朝廷大軍接收。固然周邊也有數座小城,可一來養不起剩下的近三萬軍隊,二來便是屆時朝廷旨意一到,咋辦?
至於去襄陽……對不起,還真過不去。
到底是頂尖謀士,很快就有了最為穩妥的決斷。幾番接觸之後,暫且駐紮在了巴陵城外。而所需糧草,則向潭州以高出市價的價格購買。怎麽說也是帶著從江陵城中搬運出來的大梁財物不是,短期內無憂,且等什麽時候孫守仁有信了再說。
而對於潭州而言,此舉也不虧,一來賺錢了,二來也能趁機逐漸邀買文諾以及其麾下將士的心。誰都會惜才,若能讓文諾投奔,一點也不虧。
荊州一變再變,總算暫且安定下來,最虧的,自然是孫守仁,而其次,便是蕭姽嫿了。
莫看占據了不少地盤,可與大梁朝廷直接接壤,同樣也意味著兵力被牽製,不能隨意動彈。若是荊州全境拿下還好說,可這半個荊州不到,有何用?若不是白撿了一個江陵,怕是虧大了。
“想必蕭姽嫿現在卻是不爽的很。”周少瑜輕笑一聲,對轉述荊州局勢的大喬笑道。
大喬抿嘴一笑,也不多加言語,她又不認得蕭姽嫿,委實沒啥感官。
“高玉瑤到底還是厲害,追求平衡之策可謂巔峰造極。”周少瑜翻開荊州地圖,越看越感慨。
江陵往東便是雲夢澤地界,蕭姽嫿沒有水師,不可能從這裏去和大梁開打,何況孫玉或者更準確應當說安歌也是個不老實的。等於這一帶,天然形成了蕭姽嫿和大梁之間的緩衝。
而往北,偏生要立了個孫守仁站在襄陽渾然不動,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打吧,贏了也是慘勝,將來還怎麽和大梁對峙。不打吧,難道當真繞過去直接和大梁打?
如此一來,荊州形式看似複雜,卻偏生更穩了。除非蕭姽嫿發展出更多的兵力,又或者招降了孫玉,再或者招降了孫守仁……
嘛,孫守仁不可能了,不然人家早就投了,何必等到現在。
“必須要想個辦法破局才行,這般平穩,對我們可不利。”周少瑜摸著下巴沉思。“而且,荊州一穩,對於高玉瑤而言,隻剩下兩處需要花費精力,一個便是支援新羅一事,而另一個……”
周少瑜看向南越地區,看來那裏將會不那般太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