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打起仗來無畏生死,其兇猛程度還要超過突厥人。


    以前無名於世,也隻是因為偏安一隅,且大小部落各自為政相互攻打難成氣候。


    當初阿史那隼興兵南進,風頭一時無兩,可惜大梁雖衰落,可不至於完全不行。大梁立國之後,雖逐漸重文輕武,可到底留下了三顆種子,鎮北、鎮西、鎮南,三大將軍府不乏可戰之兵。


    阿史那隼一路征討,先將鎮北大將軍府打殘,迫使朝廷方麵讓鎮南大將軍接受帶兵北上以拒突厥。之後孫守仁力戰,可終究無法保得北地無失,洛陽防衛一戰讓已經攻入洛陽的阿史那隼功虧一簣,奈何最終卻被揭竿起義的火鳳撿了便宜。至此鎮南大將軍府被迫守在荊州不出,以養元氣。


    再接下來,阿史那隼討雍州,直接與鎮西大將軍府薑家發生碰撞,結果便是鎮西大將軍府也殘了。


    以阿史那隼的策略,隻要打掉這三大將軍府,其他的不足為慮,到底那時候高玉瑤還沒到崛起的時候,大梁方麵即便有兵力,其戰力也是低下。


    奈何偏生出了個周少瑜這般變數,或許周少瑜沒那麽能打,帶兵本事一般,換算成數值,其統兵能力頂多也就是六七十。可架不住人家身邊有牛哄哄的妹子。


    結果便是阿史那隼最終身死,徹底兵敗與並州。


    而繼承可汗之位的阿史那忽沁,除卻其暴戾的性子,其能力壓根不低。阿史那隼南侵大梁,先後與三大將軍府對戰,若非異數,不敢說最終結果如何,但起碼作用北地幾州問題不大,可終究被周少瑜幹掉,連帶突厥實力銳減。就連突厥內部也一時間竄出許多不老實的部落。


    首當其衝便是阿依努爾為首的複興阿史德家族統治的聯盟。


    問題終究不大,阿史那忽沁在此一統草原,阿依努爾不得已投靠於並州庇護。隻是這時候,突厥人口再次減少。


    可以說,相比起阿史那隼一開始南侵的時候,阿史那忽沁在此發動入侵之時,突厥的實力已經銳減了大半。


    其實真要追究起來,完全可以將時間線拉的更遠一點。那時候阿史那隼並非可汗,尚屬於阿史德統治時期。即便在阿史那家族,阿史那隼也不受重視。


    阿史那隼崛起,其家族內部之事暫且不提,而他帶領阿史那部落最終掀翻阿史德家族取而代之一統草原的過程,就已然造成草原上的總體實力內耗。


    可以說,如果當時阿史德家族能做到那般的號召力,直接發起南征,絕對比阿史那隼後來集結兵力南侵威脅大多了。


    然而沒有那麽多如果。


    阿史那忽沁在此南侵攻下幽州,迫使冀州全麵後撤,也足以證明其本事,畢竟這時候的突厥已經沒那麽雄厚的實力了。奈何終究還是迫於人口停止了南征,為此,不甘心的阿史那忽沁起兵攻打關東,意圖征服當地夷人部落組建新軍。


    想法其實還蠻不錯,也一度打的新羅不要不要不說,還直接將親征的高玉瑤圍困於燕城。


    不過也托他的福,讓零零散散的夷人部落被迫統一團結,更是見識了外邊的世界。從這點上,如今的金國卻是要大大感謝阿史那忽沁,沒有他,零散的部落天知道得等到啥時候才能統一。現在可好,自食惡果了算是。


    如今的金人,大抵都有一種驕狂的心態。


    從未和外界對戰過的他們曾非常羨慕外界的富庶繁華,也因此認為外界國力強大,不可為敵。結果真的一開打才知道,好家夥,原來都是弱雞啊。以前純粹就是自己嚇住自己了,而且各自部落都不大又不團結這才導致沒有力量對抗。


    總歸對於新羅國,肯定是一星半點都不會害怕了,完全就是各種蔑視。原本對於大梁還有少許忌憚,無他,大梁人多。不過現在麽,自從以五千對幾萬還打贏了之後,直接也將大梁沒放在眼裏了。不然為啥之前一直沒立國,此事發生之後便立刻迫不及待的宣布建國?還不就是不將大梁放在眼裏了唄。


    ‘金國看似小癬,卻可引發大病,其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其人勇武,力不可擋……其政開明尚武,人皆可為兵……’


    周少瑜在寫信,或者準確應當說在寫奏折曉以利害以此告訴高玉瑤需要警惕不可小視。當然了,此舉自然不是當真為了大梁朝廷好,若對己方無利,周少瑜也不會這麽做。


    若以一己之力對抗金國,周少瑜雖說不懼,卻也沒那必要不是。兵力打沒了,到時候拿什麽造反篡位去。要知道在高玉瑤的領導下,大梁可是蒸蒸日上起來了。此消彼漲之下,對自己而言可是不利,憑白增添難度。


    若是高玉瑤沒派兵去支援新羅且沒有大敗的話,那還沒啥好法子,而現在,卻是極好的時機讓大梁朝廷與金國進一步開戰。


    總歸些個奏折添油加醋一番沒毛病。


    ‘此番金人縱兵入境劫掠,臣率精騎一千與之交戰,金人勇猛,以三百殘弱之數力戰,臣麾下將士雖英勇,卻仍舊死傷七百有餘方才勉強戰勝,而金人卻餘百餘人逃脫……’


    這就是瞎扯了,一方麵是將金人的戰力進一步誇大,另一方麵就是放鬆大梁朝廷的警惕程度。


    想想看,大梁遠征支援新羅,幾萬人打五千都沒打贏,若是自己贏的太輕鬆,你讓人家怎麽想?若不是因為周少瑜麾下向來以精銳善戰而聞名,周少瑜都想在數字上寫的再誇張一些。不過人家也的確跑掉了百多人,在無畏生死也不代表白白送死,眼見打不過,傻了才不跑。而周少瑜這邊也是死傷了近五十人,損失一點不算小。


    必須得挑撥高玉瑤多多發兵去新羅支援和金國對戰,不然幽州這裏沒有關隘可守的情況下,當真有些麻煩。


    “命人將此奏折送往中樞。”檢查幾遍無誤,周少瑜將奏折交給了身邊侍奉的李柔兒,貼身丫鬟兼秘書嘛,這點事自然是交給她了。“接下來是何行程?”


    李柔兒心裏有數的很,立刻答道:“按照行程計劃安排,半個時辰後將出城視察防衛工事。”


    “對,想起來了。”周少瑜點點頭。


    關隘的重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若無重兵把守,人家多來襲擾幾次,就能讓你工程被迫停止。是以幽州方麵必須另想它法進行防衛警戒工作。


    比如燕城附近的村落所建設的高牆房屋便是屬於其中一向。而接下來的工事,便是多多建立哨塔瞭望台,以狼煙形式提前告知後方是否有敵來犯,以此給燕城方麵更多的反應時間。而不至於像現在單憑派遣大量斥候探尋迴報。


    先前隻發現金人的一支隊伍,也是還好發現及時並順利趕走,不過往後肯定會人數增多。更莫說人家阿史那忽沁也有意派人劫掠一下子。總不能一直都讓周少瑜帶少量兵馬去拚吧。此外便是各村落增加拒馬儲備數量,以進一步有利於村落防衛。到底上馬與下馬,區別還不小的。


    想了想,再次書信一封,道:“將此信送往草原,交給突厥可汗阿史那忽沁。”


    “突厥可汗?”李柔兒有點呆,那不是敵人嘛,好端端的咋送信去那兒?就不怕信使有去無迴?


    “盡管做便是,信使無需迴什麽話,隻需等阿史那忽沁迴信送迴即可。放心,無事的。”周少瑜哈哈一樂,因為方才李柔兒那呆萌的模樣委實可樂。


    之所以這般做自然是有的理由的,這世間本就沒有永遠的敵人,更莫說阿史那忽沁如今在失去南侵的可能後,已然選擇和金人死磕。不過金人既然都能有餘力派遣小隊往幽州襲擾,那隻能說明二者之間的戰事,突厥一方說不得已經處於劣勢,至少不會占優。


    這種時刻就算阿史那忽沁不選擇和周少瑜交好,也不會進一步得罪。


    周少瑜的身份不一般,怎麽也頂著攝政王的名頭,他的走著自然快馬加鞭往朝廷送。八百裏加急不至於,四百裏卻總歸是有。送到金陵不需要太長時間。


    高玉瑤挺不滿意,合著你就隻寫了奏折過來?難道不應當再派人私下送個私信什麽的?老娘辛辛苦苦給你生個娃……唔,這個還是算了,反正不會承認這事。


    不過這奏折卻也來得正是時候,原本出兵支援新羅,眾朝臣就有一定意見,認為勞民傷財,不值當。也就是清楚新羅國無事能讓大梁賺多少錢的高玉瑤最為堅定。


    結果大軍方到,立刻吃了一場敗仗,而且還是被人以少勝多,反對的聲音就更大了,紛紛認為應當收兵。理由則是將士水土不服,戰力無法發揮,遠征勞民傷財不說,憑白損失將士性命,理應迴師,至於新羅,大可資助少許助其另建新軍即可。


    眼下的朝廷是高玉瑤的一言堂不假,可真要倒行逆施,卻也不乏有人反對。不是這些人對高玉瑤不忠心,而是政見與原則方麵的問題。


    當然了,都是可以壓下去的,比如這信就來的很恰當。


    很顯然,周少瑜作為目前權力最高的幾位之一,或許的確在中樞無甚影響力,但實力毋庸置疑,於民間聲望更是高的不行。他都義正言辭嚴肅的上表奏折警惕金國不能讓其崛起,足以壓下不少反對的聲音。


    再說了,這時候出兵新羅援助,已經不僅僅隻是為了保證錢袋子,更是臉麵問題。不然叫別人怎麽看?我大梁數萬人,結果不如人家數千?


    至於說勞民傷財,笑話,軍隊遠征過去,後勤方麵全都由新羅負責了,要勞民也是勞人家的民。而錢財,不知道如今大梁維持運轉的錢都是她高玉瑤一手賺出來的麽?不然就那點稅收,有啥用?而且也仍舊是新羅出的大頭不是。


    而且,所謂精兵,那都是打出來的,莫看現在大梁兵多將廣,可堪稱真正精銳的幾乎沒有,姑且也可以將新羅戰場當做練兵之處。也就是距離遠點麻煩一些,不然這麽損耗小的實戰練兵之處可不好找。至於大梁境內,還是讓人家先內耗著。


    “擬旨,於新羅增兵三萬,命新羅國王另立新軍,交與我大梁訓練……”


    高玉瑤力壓群臣最終做出決定,周少瑜的信件,無非隻是變成了高玉瑤手中的籌碼,對於金國的態度,尚未有實質上的改變,仍舊不認為金國會有什麽太大的威脅,畢竟人家現在還和突厥打著呢,而金國人少,又能成什麽氣候。


    大梁兵敗,最高興莫過於蕭姽嫿了,她對金國戰力如何並不了解,隻是覺得再怎麽高估也有一個限度,五千打四萬居然贏了,想必隻能說明大梁軍隊不堪一擊,而且在此之前,無論高玉瑤如何粉飾,其北征之舉其實是大敗而歸,而非宣傳中的大勝。


    如此一想,蕭姽嫿便覺得自己的壓力小了不少,至少大梁看起來空有兵力而已,戰力並不高。這也讓蕭姽嫿將精力更多的放在了荊州戰場之上,同時也變得並非那麽著急。


    孫守仁仍舊坐鎮襄陽不曾動彈,攻打夏口之事仍舊由謀士文諾負責。隻不過這麽長時間過去,仍舊不曾拿下夏口,甚至於,壓根沒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強攻,基本也就是做做樣子。


    而這時候孫尚香早就將附近的小城一掃而空,替孫守仁收了迴來,也借此很是發了點小財。空閑下來之後,也對文諾此舉表示了疑惑,隻是文諾笑而不談叫人無可奈何,不過沒關係,要知道此番軍師辛憲英也跟在軍中。


    “文諾此舉委實聰慧。”這是辛憲英與李令月的一隻看法。


    二女對視一眼,相視一笑,先由李令月開口道:“於孫守仁而言,即便順利拿下夏口而後收複武昌、江夏一舉掃滅孫玉又能如何?即便是一開始的鎮南大將軍府,麵對蕭姽嫿的入侵都不得不收縮防線以拒敵,而實力再一次削減之下,守衛難度更大。除非我潭州以及豫州不再配合蕭姽嫿。


    然而這也是不可能的,於我方而言,使蕭姽嫿直接與大梁朝廷對耗才是上策,不值當讓蕭姽嫿與孫守仁的戰爭中損耗太多。想必這一點,孫守仁也是多少能看穿一些。


    既如此,孫守仁又何必自討沒趣那麽著急收複?那隻能是被逼著做出選擇,或投降,或硬拚。然而於夏口拖延就不一樣了,蕭姽嫿兵力有限不舍得消耗,自然希望孫守仁當真投效讓他們自己打。如此一來,孫守仁大可進一步拖延時間以觀局勢變化以及暗中做出更多安排,此舉實乃明智。”


    李令月話音方落,辛憲英便接口道:“此語正中,此外從軍略上來看,同樣有著偌大的好處!”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抽個美女打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浪漫憂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浪漫憂傷並收藏抽個美女打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