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突厥反圍燕城已經過去十日,無論是突厥軍還是大梁軍,看起來似乎都很鎮定,絲毫都不召集,然而事實到底如何,其實大家夥心裏都有一個底。


    早在阿史那忽沁攻入新羅之時,便於燕城方麵做出相應的安排準備,不一定會奏效,卻也是一部閑旗。


    突厥入侵新羅,大梁勢必不會看戲,要麽便是從海上派出軍隊支援,要麽便是陸路圍魏救趙。而當時蓬萊水師並未離去,是以在阿史那忽沁看來,應當是雙管齊下方為大梁最為穩妥的方式。


    不想事情對於突厥而言居然如此有利,高玉瑤對於蓬萊水師早有安排,早早便遠離南下,如此一來,高玉瑤隻能出兵行圍魏救趙之舉。更重要的是,高玉瑤還帶著小皇帝親征了!


    伏擊贏一場大勝削弱大梁實力?哈,那也太小看他阿史那忽沁了。


    誠然在他領軍侵入大梁之後,除卻占據幽州之外並無太大作為,但這並非是他本事不夠。在阿史那隼忽然戰死,阿史那忽沁迅速接管大權並進一步一統草原,從此事便不難看出其才能。


    然而終究是被大夥低估了,誰都未曾想到阿史那忽沁居然有這麽大的心思,固然其中有種種因素結合才最終造成眼下的局麵,但成功便是成功,毋庸置疑。


    按照阿史那忽沁的估算,在大梁攻破燕城那日,城內至多隻剩下供三萬大軍月餘的糧草,而大梁的人數是多少?十七萬!


    超出五倍還有餘,換言之,十日過去,即便高玉瑤再節省,也快到了彈盡糧絕之時。莫看城頭上的防衛仍舊有條不紊,實際上不過外強中幹。


    饒是如此,阿史那忽沁也著急攻城,既然可以用最小的代價獲勝,何必又浪費力氣去攻?再熬上幾天,城內必定不攻自亂,而高玉瑤最終也隻剩突圍一途,屆時再出手,才是最賺的。


    阿史那忽沁如此打算,但高玉瑤的處境卻並非那麽慘。


    莫要忘了幽州在突厥之前是誰的地盤。幽王自身本事固然尋常,但其善於納諫從善如流,不然也做不到與冀州亂軍對峙許久之後,有防衛了突厥一段時間。


    早在當初燕城城破之時,幽王被迫帶軍逃離,但臨走之前,卻是下令放火燒糧,不給突厥留下絲毫。事情看似如此,實際上卻是隱藏了相當一部分糧草。


    之後幽王徹底敗逃迴歸朝廷,此時作為密事上報於高玉瑤。


    如今這麽久過去,位於地下的隱蔽糧倉也仍舊未被突厥所知,固然時間久了些糧食多少也出了點小問題,但湊合吃總歸無事。


    當然了,就算如此,至多也隻能多撐個半個月。若是再省一些,且調集城內所有糧食同意調度分發,撐上月餘也是可以。


    莫小看了這些事件,月餘,足夠大梁一方做出反應。


    別說高玉瑤已經統攬了大權,即便沒有,這時候朝中文武也不得不以營救太後、皇帝為第一要務緊急處理。隻要速度夠快,足以集結一支大軍前來營救。屆時內外唿應,雖避免不了一場大戰,但生機顯然不止大了一星半點。


    所以高玉瑤也不急,眼下的確無法和外界聯係,但隨後的糧草輸送隊伍肯定早就發現有異,想必此時消息已經傳入朝中。隻需坐等即可。


    相比之下,高玉瑤更好奇周少瑜會如何動作。涿城到燕城不到二百裏,這距離可算不得遠。周少瑜說他帶兵來是以防萬一好隨時幫襯於她,對此高玉瑤是不信的。


    然而理智上不信,可感性上,又希望如此,哪怕知道這可能性很小,不及萬一,畢竟隻要她和小皇帝出事,大梁必亂,此等結果最是有利於周少瑜。可心裏頭總歸報了那麽些許期待。


    “周少瑜……”高玉瑤嘴中呢喃,站在燕城內突厥所擴建出來的突厥皇宮大殿前望著天空,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皇帝與太後身處險境,此事注定了要受到天下矚目,若不是事情尚未發生多久,消息還未傳開,勢必會引發軒然大波。而現在,基本也就是在各方勢力高層內流傳。


    “奇恥大辱!”這便是眼下坐鎮蜀州與吐蕃開戰的蕭姽嫿的態度。


    大梁立國三百餘年,何時有過此等屈辱?太後與皇帝盡皆被圍?鬧不好還要被俘?哪怕蕭姽嫿並不認可他們,但至少在現在,那兩人就是大梁的最高代表,代表著大梁的最大臉麵。這讓將大梁榮耀視作自己一生最重要存在的蕭姽嫿如何接受?


    若不是眼下正與吐蕃戰事焦灼,且離幽州太遠,以她的性子,說不得便會暫時拋卻成見,先發兵將人救出來再說。


    與此同時,荊州。


    孫守仁借助一處連綿群山為營,遙遙與豫州偽朝廷火鳳大軍對峙,在南邊被潭州牽製太多兵力的情況下,孫守仁已無實力主動進取,隻要能防住,便是勝利。


    至於高玉瑤,有心無力,隻能憂心罷了。


    而憂心的,並非高玉瑤,而是他孫家,將何去何從。


    潭州方麵的舉動,雖未直接進攻,也未明舉叛旗,但明眼人都知道,周少瑜絕非忠心之輩。


    而太後和小皇帝現在正被突厥包圍,不遠處又有周少瑜按兵不動,即便屆時高玉瑤她們有機會脫身,也很可能落入周少瑜之手。


    屆時,挾天子以令諸侯,嘖嘖,多麽讓人心動啊。


    外人不知道的是,周少瑜與一眾妹子,也在針對這個問題在進一步商討,還特地將大喬從泰原給拉了過來,目的便是同時與潭州方麵的妹子交流,一並探討。


    “妾意味,挾天子以令諸侯看似誘人,但此舉不妥。”這便是李清照的意見了。


    華夏史上做過此事的人不少,眾所皆知的比如董卓,比如曹操。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勉強也算,但大抵結局都不會太好。


    “周郎素以仁德而聞名於世,挾天子以令諸侯看似穩妥,卻有失大義,於名有損,不利統治。且高玉瑤絕非浪得虛名之輩,絕非那些無能帝皇能比,一個不好,卻是要比眼下的局勢更加複雜。且周郎最終是以謀登大位為最終目的,有東西兩晉為例,一旦行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後篡位之舉……”


    接下來的話不用說,大家都明白。從東漢末年開始算起,先是董卓,再是曹操,二者皆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由曹操之子完成篡位,建立魏國。而風氣,這時候就已經徹底壞掉了。


    魏國才多久,司馬家篡位,建立晉朝,然後呢?然後便是華夏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外敵入侵,五胡亂華,在此等情況下,大家都幹啥了?今天你篡位,明天我再篡,大義?嗬嗬……


    固然周少瑜若開這個頭不至於引起那般誇張的後果,但影響卻是極壞,人心不安。所以,李清照不支持借此機會俘虜高玉瑤以及小皇帝然後掌控大梁。與其如此,還不如坐觀山虎鬥,坐視大梁自己亂掉。


    但也有認為大梁此時決不能亂的,比如辛憲英。


    她便認為,此次阿史那忽沁所展露的才能和野心,一旦真叫他俘虜或殺掉了高玉瑤和大梁皇帝,那麽接下來入侵大梁一事對於阿史那忽沁而言便是輕而易舉。


    想想阿史那忽沁打下幽州之後的舉措吧,顯然人家對於如何統治大梁百姓已經有了一定心得,屆時,以阿史那忽沁為中心的突厥必然將成為最為棘手的大敵,遠比發展起來的大梁還要誇張。


    妹子們各有看法,不過到底都是自家姐妹,雖有爭執,卻並不激烈,而唯一具有最終決斷權的周少瑜,卻是從頭至尾一聲不吭。


    大梁,京師金陵。


    經過前不久一番清洗,高玉瑤人雖不在京師,但從上至下,幾乎都是高玉瑤的人手,是以當消息一傳來,朝中文武立刻聯手力壓頗為躁動的皇室成員,全力開始備戰。


    大軍集結,物資調度,各衙門全力運轉,務必以最快速度出兵,要知道按時間算,太後和皇帝已經被圍十日,而他們即便一切順利使得大軍開拔,軍隊行軍也是需要時間的。


    “如今蓬萊水師已行進到哪?”


    “青州方麵還有多少軍隊可以集結?”


    “什麽?糧草儲備不足?那就去找那些大戶!誰若不配合,滿門抄斬!”


    “……”


    眾文武語氣快速激烈,忙碌不堪,誰也沒第一時間發現,一個微微岣嶁的身影,已然出現在了門口。


    “丞相?下官參見丞相。”伴隨著一名官員發現了那身影的存在,其他人這才看見,已經許久不曾露麵的丞相高漸申,居然出來了!


    想想也是,作為大梁的丞相,太後高玉瑤的父親,無論是公還是私,都不可能還坐得住。


    隻是不曾想,高漸申的第一句話,卻驚呆了眾人。


    “都停下吧,無需耗費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援救。”高漸申撐著拐杖,很有些辛苦的邁開腳步。


    “丞相!”一眾文武無比驚詫,停下?難道任由太後與皇帝身處險境麽?


    “是,停下!”高漸申聲音不大,卻無比堅硬毋庸置疑。


    莫看他已經許久不理政務了,但屹立朝中數年,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且高玉瑤當權後,並不會隨意對依附高家的勢力進行清洗。是以,即便高漸申許久未出,但在朝中的影響力,無人可及。在高玉瑤目前生死未知的情況下,高漸申若當真全力強壓,未必不能擋下此事。


    至於緣由……


    “對不住了玉瑤,我高家,絕不允許出一個女帝!”高漸申心中暗道。


    如果說當初高家父女之間還隻是政見不合,那麽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漸申也愈發對高玉瑤欣賞,然而高玉瑤的優秀遠超他的預料,前不久的一場血腥清洗,充分說明了高玉瑤的魄力,這也讓高漸申開始不安,如此下去,高玉瑤,是否會最終選擇自立為帝!


    他高漸申不敢說對大梁一定就有多忠心,如果高玉瑤是男兒身,並以權臣身份掌控大梁權柄,那麽即便最終篡位建立新朝為帝,高漸申也不會如此反對,但問題是,高玉瑤是女子!固有的觀念,讓高漸申完全無法接受這件事發生,哪怕隻是可能。


    他高家絕不需要這樣的事情來留名於後世,哪怕高玉瑤再成功也不行。這不僅僅隻是亂政,更是是挑戰數千年的禮法傳承!往後一提高家,便是高玉瑤這位女帝,不管人家評價如何,至少在高漸申看來,隻會覺得丟臉。


    高玉瑤若在,他高漸申即便位高權重也不敢妄動,因為他已經垂垂老矣,即便是高家的門生故吏,也知道如何取舍,除卻個別死忠,都會選擇高玉瑤這位前途遠大的存在。


    可現在,高玉瑤身處險境,即便發兵及時,也未必能百分百救援,此等情況下高漸申站出來,所做之事才能有所效果。總歸沒有比眼下更合適的出手時機了,高玉瑤,不能留,哪怕那是他曾經最寵愛的女兒。


    至於小皇帝,誰不知那位皇帝已經徹底養廢了?


    既如此,不若就此拋卻另立新帝,此舉或許對於大梁的威望有損,但長久看來,未必不妥。至少,不會再有一個亂政甚至可能篡位的太後!


    誰都沒有想到此節,便是高玉瑤也是如此。她曉得自己與父親之間愈發不合的裂痕,但怎麽也不會想到高漸申會真在背後捅刀。


    如果高玉瑤之前一直待在京師,並重新布置文武官員,那麽高漸申便是想插手也沒這麽容易。然而問題就在於,高玉瑤於京師朝廷留下的真正直係人馬並不多,大多都是當初高家的門生故吏。真正後提拔的絕對直係,大多都隨之跟隨曆城左右。


    是以,當朝廷中樞一係列指令重新下達到地方,那些直係人馬即便有疑惑並提出質疑,在時間上,也勢必來不及救援了。更何況,高漸申作為屹立朝廷數年的老狐狸,又怎麽會做讓人生疑之舉?


    是日,朝廷集結大軍北上,然而進入青州卻忽然進入整備,原本救援的指令改為策應突圍,話雖如此,身處青州的大軍,如何策應幽州的突圍?此舉更像是對於青州的重新布防,防止突厥進一步南下。


    而這時候,距離燕城被反包圍,已經過去一月。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抽個美女打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浪漫憂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浪漫憂傷並收藏抽個美女打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