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恥大辱!”阿史那忽沁掀翻了眼前的桌案,身邊所有人都匍匐跪地驚懼不已,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好幾個人被殺了泄憤。
阿史那忽沁知道自己是大意了,但也不能否認地方計策的一環扣一環。
突厥最強悍的是什麽?自然是騎軍。
而連鎖營寨的建立,顯然是為了針對騎軍。這很符合常理。
隻不過營寨易燃,在沒有做完防火措施的情況下,麵對火矢選擇舍棄同樣很合常理。
錯就錯在即便足夠謹慎,但仍舊大意了。
誰能想到在那樣的地方會有人挖了地洞埋伏等待呢?而且還埋了那麽多易燃物。
人來人往的營寨大門口,臭氣熏天的排泄場所,甚至燃起篝火的土堆下邊!甚至因為通氣問題,埋伏的人有些還未熬到那個時間,就已經死掉了。但既然如此,居然一點聲音都沒有暴露出來。
這讓基本視大梁人很軟弱的阿史那忽沁很是驚訝。
好吧,能做到這一點的很少,哪怕是精銳。但唯獨火鳳不一樣,莫要忘了火鳳是靠什麽起家的。火鳳並非名字,而是稱號,火鳳娘娘!
一個偌大的教派,難道還沒幾個狂熱信徒?有的是人願意為火鳳付出一切,包括生命,哪怕過程再煎熬。
事實上,即便是藏的如此嚴密,成功防火燒營的幾率仍舊不大。
夜巡警戒的力度並不低,那些人藏身之處雖然叫人意外,但也基本視野開闊,一旦冒頭很容易就會被發現。
是以,這便是火鳳深夜擺陣的原因。
一開始阿史那忽沁認為有詐,不敢貿然行事,但隨著下梁營成功衝上去廝殺,火鳳軍隊卻同樣擺出了死戰的態度。
然而到了這一刻,哪怕仍舊覺得不對也已經晚了,所有人的視線都已經轉移到了前方,哪怕阿史那忽沁有下令過繼續注意警戒也沒用。
畢竟兩軍的距離太近了,戰事若稍有不對,很快就能影響到後邊的營寨,所以沒人會不關心。
而這,也就是後方防火的最佳時機。
除此之外,仍舊還要利用其中一點,那便是下梁營。
燒掉幾乎空營的營寨,壓根對突厥軍隊造不成什麽損傷,至多也就是使得突厥軍出現些許慌亂,但以突厥騎軍的精銳,以及可汗阿史那忽沁在場,很快便能恢複,甚至兇猛的不顧後方徑直發起衝鋒直接總攻。
可惜,問題就出在下梁營了。
下梁營的成立,其將士起初是完全被迫的,但隨著廝殺劫掠,很大一部分人已經完全墮落,這種事情雖然黑暗,但其實也正常,這點可以參照滿清的綠營。
不過這種軍隊,打順風仗可以,典型的欺軟怕硬,更莫說下梁營成立到現在時間尚短,戰力並不高。
先前阿史那忽沁讓下梁營進攻試探,結果差點被打崩,這還沒退下來呢,後方營寨燃起熊熊大火,此等狀況之下,哪裏還有再有勇氣打下去的可能,哪怕再怕後方的突厥,也顧不得許多四散而逃。
然而兩軍的距離就這麽大,再四散也沒可能往火鳳這邊跑,也正因為距離相近,陣型拉的很開,兩邊逃的距離也很遠,而這時候火鳳已經發動全軍衝鋒,那麽隻能下意識的往後方跑。
所謂兵敗如山倒,為何?因為冷兵器戰場上,往往一隊士卒的潰敗逃跑,就可能引起全軍的潰敗崩盤。
突厥人也是人,沒誰說就百分百不怕死,後方大火,前方密密麻麻的全軍衝鋒,再加上屬於己方的軍隊潰敗,種種相加,沒人站得住。
而一旦有突厥人開始逃散,那麽接下來,敗逃已成定局。
可以說,這次的計謀,要麽一開始就被發現沒有成功,要麽一旦進行,那便是一環扣一環,算計了阿史那忽沁的性格,算計到了營寨的布置與距離,更算計到了普通士卒的心理,等等等等,無所不包。
阿史那忽沁抵達前線第一天,大敗。
當然了,實際上除卻下梁營,突厥騎軍並沒有多大的損傷,隻不過任誰潰逃被人追了幾十裏,臉上都不會好看。
生氣憤怒是必然,但也因此對火鳳愈發的感興趣,火鳳表現的越出色,阿史那忽沁就越想將其弄到手。
隻不過,他哪裏知道,他在感慨的同時,火鳳也在感慨呢?
所有的計策安排,全都是依照周少瑜送來的信件照做的,她不過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執行者。
當然,此事不會有外人知曉,所有人隻會以為,是她宏才大略,帶領士卒贏得了一場對抗突厥的大勝!饒是她亂軍偽帝的身份敏感,可有著善懷閣詩集不斷宣傳民族大義的依托,至少這份功績還是能被不少人認可的。
雖說突厥騎軍本身損失不大,但至少重創了下梁營,雖然這支雜牌軍戰力不高,但不能否認有時候真的很惡心。
隻是,這人情欠的有點大!
火鳳都有點犯愁迴頭如何償還。
好吧,當周少瑜收到戰報的時候也是吃驚不小,居然還真就大捷了?這就厲害了木有木!
阿史那忽沁以為出自火鳳的手筆,而火鳳以為出自於周少瑜的手筆,可實際上,誰都不是!
這一切都是出自於遠在潭州的辛憲英!這位女軍師在給出建議的同時也說的清楚,因為關於阿史那忽沁的資料過往有限,無法詳細的推演其具體性格,此外相距太遠,也並非親眼所見,所處謀略難免有所偏差,是以辛憲英認為,實際成功率至多不過兩層。
本來周少瑜也是抱著試試看的目的寫給火鳳,不曾想火鳳還真就大膽用了,不但用了,還大獲成功!
這就很膩害了有木有,這算不算決勝於千裏之外?
哪怕是各種機緣巧合早就了勝利的結果,但贏了就是贏了,辛憲英甚至壓根沒來過北方,一切單憑通過大小喬的言語轉換交流。
“要不要派人去把大喬給接過來?”周少瑜都有點兒心動了,把大喬弄來,就等於隨時可以和辛憲英溝通交流麽。
不過最終還是作罷,不可否認辛憲英現在是已經成長很多了,但潛力仍舊還很大,換言之,此刻的辛憲英並非是最強狀態,一次成功也不代表次次成功,不然那也忒妖孽了點,就算是演義中的諸葛亮都要自愧不如去了。
說起來,辛憲英可是和鬼才郭奉孝學過一段時間,此後和江東周瑜也有過一定的接觸請教,後者更是將一份心得送出。
至於心性推演,更多的是從演義當中得到啟發,裏邊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
到了大梁後,更有李秀寧她們教導,嘖嘖嘖,小小年紀都這麽強悍了,以後還了得?
弄的周少瑜都有點想抽獎了,最好抽到那種頂尖謀士存在的時代,比如興周八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再比如魯國管仲,六國相印樂毅,再或者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
再不濟,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黑衣宰相姚廣孝也行啊,集百家之長嘛。
額,不對不對,這個還是算了,不是說姚廣孝沒本事,而是朱棣那家夥已經結仇了,真是的,不就是把你中意的妹子勾搭走了麽,居然明裏升官重用,暗裏馬上就派人刺殺,太壞了。
等等,也不一定非得謀士不是,領軍打仗的頂尖將領也是可以的麽。不但辛憲英可以學習借鑒,自家那些帶兵的妹子同樣可以去進修一下子。
虧大了!以前怎麽忽視了這一點,不然的話,自家妹子們豈不是更牛?自己的軟飯事業……咳咳,那什麽,當我沒說。
當然了,這些其實也並非全都是辛憲英的意思,她不過是思路的主要提供者,之後周少瑜自然也拿出來與並州的妹子詳細商議完善了一番,都是大夥的功勞,不能給辛憲英吃獨食,免得傲嬌了。
相比起火鳳獲得一場大勝,局麵愈發有利,周少瑜到是輕鬆的很。莫看與之對峙的有五萬突厥軍,可人家表現很保守,壓根就沒有進攻的意思,尤其是傳來阿史那忽沁戰敗的消息之後,更是連試探性進攻也全部取消。
即便真進攻,周少瑜也不怎麽怵,既然一開始的打算就是牽製吸引,自然會找一處易守難攻的地方安營紮寨,不然人家真打過來,自己又拿什麽來阻擋。
真要論起來,最慘烈的還是當屬於幽王所在城池。
如今不比當初,可以放任幽王不管,幾方勢力同出,阿史那忽沁又大敗了一迴,若是放任幽王在後方搞事情,麻煩大發了。而且由於人家已經外出收集了一定的物資,又可以抗一陣子,自然圍困也就不是那麽可取了。
強攻!直接拿人命堆,堆的當然是下梁營的命。
除卻在於周少瑜對峙的那三萬下梁營,剩餘十來萬要麽在前線對峙火鳳,要麽便是攻打幽王城池。而隨著火鳳大勝,下梁營頓時兵力大減,而後方也好不到哪去。
攻城本就是死傷最大的一種進攻方式,短短不過幾日,就已經去了兩萬餘性命,下梁營人人惶恐,可又委實不敢反抗,麵對突厥人鋒銳的屠刀,再想到被控製的家眷,隻能老老實實爬城送死。
可憐,可悲,當然,也可恨。
不管如何,看起來,似乎一切都在往有利的方麵發展,包括如今已經進入草原的楊妙真。
周少瑜與眾妹子分析得出的結論,一致認為阿史那忽沁在並州北部的草原勢必有所布置防範。所以莫看楊妙真和阿依努爾加起來一萬精銳騎軍不可小覷,但同樣需要小心謹慎。
僅僅一萬人,愣是分成了前後兩軍。
前軍由阿依努爾率領,各處人數一千五,湊成三千,打著阿史德的旗號,直接出麵劫掠。
草原上,越是肥美的草場,自然歸屬於越大的部落的放牧,而大部落,就代表了實力。
突厥人口銳減,又有一部分隨同阿史那忽沁入侵大梁,但應有的基本人口肯定還是會留下,不能為了入侵結果自己老家被人端了不是。
所以這些肥美草場,反倒是楊妙真她們暫時決定要避開的地方,先選那些環境一般之地,逮住那些中小部落下手。但凡確定三千人能夠順利剿滅的,便立刻出動,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突襲,最快速度宰掉所有男丁,剩下女子全部擄走向後方轉移,這也是阿依努爾唯一能夠壯大自身的方法,即便可能時間長一些,畢竟下一代出生成長至少也需要十幾年。
可阿依努爾也足夠年輕不是麽。
憑借對草原的了解,阿依努爾順利剿滅了五個部落,但也到此為止。草原上已經流傳了阿依努爾卷土重來的消息,而阿史那忽沁留下的兵力也終於被驚動。
然而這般的消息,卻是阿依努爾她們故意為之,每一次都會不經意的留下一兩個活口,為的就是將她們隻有三千人的消息給放出去。
“不過區區三千人,又有何懼?”這便是留守突厥將領的看法了,然後大大咧咧心態輕鬆帶著一萬兵馬殺將而去,追的阿依努爾那叫一個‘狼狽不堪’。
然後……然後自然是中計了。一萬打一萬,看是勢均力敵,但打仗本身就不能以人數為準,一方有備而來埋伏襲擊,一方大意中伏,結果如何早就已經注定。
戰勝之後,火鳳大勝的消息也隨即傳到。接下來幾日,又是一則消息傳開,阿史那忽沁大敗,阿史德阿依努爾歸來,此刻不投誠更待何時?如若不然,前五個部落便是下場。
然並卵,許是阿史那忽沁給人的壓力忒大,沒人敢做那出頭鳥。要麽數個部落集結共同防衛以求自保,要麽幹脆遠離,草原那麽大,總不能還追到深處來吧。
如此一來,原定的襲擾草原計劃立時困難許多。楊妙真也對阿依努爾的擅作主張表達了相當的不滿。
才搶了五個部落,還是中小型的,那才多少物資?並州現在可是三十來萬張嘴等吃的好吧。
原本楊妙真是打算直接使用主帥之權,暫且削了阿依努爾的領兵權力將其軟禁,不曾想,卻是收到了一條叫人驚歎的信息。
(本章完)
阿史那忽沁知道自己是大意了,但也不能否認地方計策的一環扣一環。
突厥最強悍的是什麽?自然是騎軍。
而連鎖營寨的建立,顯然是為了針對騎軍。這很符合常理。
隻不過營寨易燃,在沒有做完防火措施的情況下,麵對火矢選擇舍棄同樣很合常理。
錯就錯在即便足夠謹慎,但仍舊大意了。
誰能想到在那樣的地方會有人挖了地洞埋伏等待呢?而且還埋了那麽多易燃物。
人來人往的營寨大門口,臭氣熏天的排泄場所,甚至燃起篝火的土堆下邊!甚至因為通氣問題,埋伏的人有些還未熬到那個時間,就已經死掉了。但既然如此,居然一點聲音都沒有暴露出來。
這讓基本視大梁人很軟弱的阿史那忽沁很是驚訝。
好吧,能做到這一點的很少,哪怕是精銳。但唯獨火鳳不一樣,莫要忘了火鳳是靠什麽起家的。火鳳並非名字,而是稱號,火鳳娘娘!
一個偌大的教派,難道還沒幾個狂熱信徒?有的是人願意為火鳳付出一切,包括生命,哪怕過程再煎熬。
事實上,即便是藏的如此嚴密,成功防火燒營的幾率仍舊不大。
夜巡警戒的力度並不低,那些人藏身之處雖然叫人意外,但也基本視野開闊,一旦冒頭很容易就會被發現。
是以,這便是火鳳深夜擺陣的原因。
一開始阿史那忽沁認為有詐,不敢貿然行事,但隨著下梁營成功衝上去廝殺,火鳳軍隊卻同樣擺出了死戰的態度。
然而到了這一刻,哪怕仍舊覺得不對也已經晚了,所有人的視線都已經轉移到了前方,哪怕阿史那忽沁有下令過繼續注意警戒也沒用。
畢竟兩軍的距離太近了,戰事若稍有不對,很快就能影響到後邊的營寨,所以沒人會不關心。
而這,也就是後方防火的最佳時機。
除此之外,仍舊還要利用其中一點,那便是下梁營。
燒掉幾乎空營的營寨,壓根對突厥軍隊造不成什麽損傷,至多也就是使得突厥軍出現些許慌亂,但以突厥騎軍的精銳,以及可汗阿史那忽沁在場,很快便能恢複,甚至兇猛的不顧後方徑直發起衝鋒直接總攻。
可惜,問題就出在下梁營了。
下梁營的成立,其將士起初是完全被迫的,但隨著廝殺劫掠,很大一部分人已經完全墮落,這種事情雖然黑暗,但其實也正常,這點可以參照滿清的綠營。
不過這種軍隊,打順風仗可以,典型的欺軟怕硬,更莫說下梁營成立到現在時間尚短,戰力並不高。
先前阿史那忽沁讓下梁營進攻試探,結果差點被打崩,這還沒退下來呢,後方營寨燃起熊熊大火,此等狀況之下,哪裏還有再有勇氣打下去的可能,哪怕再怕後方的突厥,也顧不得許多四散而逃。
然而兩軍的距離就這麽大,再四散也沒可能往火鳳這邊跑,也正因為距離相近,陣型拉的很開,兩邊逃的距離也很遠,而這時候火鳳已經發動全軍衝鋒,那麽隻能下意識的往後方跑。
所謂兵敗如山倒,為何?因為冷兵器戰場上,往往一隊士卒的潰敗逃跑,就可能引起全軍的潰敗崩盤。
突厥人也是人,沒誰說就百分百不怕死,後方大火,前方密密麻麻的全軍衝鋒,再加上屬於己方的軍隊潰敗,種種相加,沒人站得住。
而一旦有突厥人開始逃散,那麽接下來,敗逃已成定局。
可以說,這次的計謀,要麽一開始就被發現沒有成功,要麽一旦進行,那便是一環扣一環,算計了阿史那忽沁的性格,算計到了營寨的布置與距離,更算計到了普通士卒的心理,等等等等,無所不包。
阿史那忽沁抵達前線第一天,大敗。
當然了,實際上除卻下梁營,突厥騎軍並沒有多大的損傷,隻不過任誰潰逃被人追了幾十裏,臉上都不會好看。
生氣憤怒是必然,但也因此對火鳳愈發的感興趣,火鳳表現的越出色,阿史那忽沁就越想將其弄到手。
隻不過,他哪裏知道,他在感慨的同時,火鳳也在感慨呢?
所有的計策安排,全都是依照周少瑜送來的信件照做的,她不過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執行者。
當然,此事不會有外人知曉,所有人隻會以為,是她宏才大略,帶領士卒贏得了一場對抗突厥的大勝!饒是她亂軍偽帝的身份敏感,可有著善懷閣詩集不斷宣傳民族大義的依托,至少這份功績還是能被不少人認可的。
雖說突厥騎軍本身損失不大,但至少重創了下梁營,雖然這支雜牌軍戰力不高,但不能否認有時候真的很惡心。
隻是,這人情欠的有點大!
火鳳都有點犯愁迴頭如何償還。
好吧,當周少瑜收到戰報的時候也是吃驚不小,居然還真就大捷了?這就厲害了木有木!
阿史那忽沁以為出自火鳳的手筆,而火鳳以為出自於周少瑜的手筆,可實際上,誰都不是!
這一切都是出自於遠在潭州的辛憲英!這位女軍師在給出建議的同時也說的清楚,因為關於阿史那忽沁的資料過往有限,無法詳細的推演其具體性格,此外相距太遠,也並非親眼所見,所處謀略難免有所偏差,是以辛憲英認為,實際成功率至多不過兩層。
本來周少瑜也是抱著試試看的目的寫給火鳳,不曾想火鳳還真就大膽用了,不但用了,還大獲成功!
這就很膩害了有木有,這算不算決勝於千裏之外?
哪怕是各種機緣巧合早就了勝利的結果,但贏了就是贏了,辛憲英甚至壓根沒來過北方,一切單憑通過大小喬的言語轉換交流。
“要不要派人去把大喬給接過來?”周少瑜都有點兒心動了,把大喬弄來,就等於隨時可以和辛憲英溝通交流麽。
不過最終還是作罷,不可否認辛憲英現在是已經成長很多了,但潛力仍舊還很大,換言之,此刻的辛憲英並非是最強狀態,一次成功也不代表次次成功,不然那也忒妖孽了點,就算是演義中的諸葛亮都要自愧不如去了。
說起來,辛憲英可是和鬼才郭奉孝學過一段時間,此後和江東周瑜也有過一定的接觸請教,後者更是將一份心得送出。
至於心性推演,更多的是從演義當中得到啟發,裏邊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
到了大梁後,更有李秀寧她們教導,嘖嘖嘖,小小年紀都這麽強悍了,以後還了得?
弄的周少瑜都有點想抽獎了,最好抽到那種頂尖謀士存在的時代,比如興周八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再比如魯國管仲,六國相印樂毅,再或者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
再不濟,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黑衣宰相姚廣孝也行啊,集百家之長嘛。
額,不對不對,這個還是算了,不是說姚廣孝沒本事,而是朱棣那家夥已經結仇了,真是的,不就是把你中意的妹子勾搭走了麽,居然明裏升官重用,暗裏馬上就派人刺殺,太壞了。
等等,也不一定非得謀士不是,領軍打仗的頂尖將領也是可以的麽。不但辛憲英可以學習借鑒,自家那些帶兵的妹子同樣可以去進修一下子。
虧大了!以前怎麽忽視了這一點,不然的話,自家妹子們豈不是更牛?自己的軟飯事業……咳咳,那什麽,當我沒說。
當然了,這些其實也並非全都是辛憲英的意思,她不過是思路的主要提供者,之後周少瑜自然也拿出來與並州的妹子詳細商議完善了一番,都是大夥的功勞,不能給辛憲英吃獨食,免得傲嬌了。
相比起火鳳獲得一場大勝,局麵愈發有利,周少瑜到是輕鬆的很。莫看與之對峙的有五萬突厥軍,可人家表現很保守,壓根就沒有進攻的意思,尤其是傳來阿史那忽沁戰敗的消息之後,更是連試探性進攻也全部取消。
即便真進攻,周少瑜也不怎麽怵,既然一開始的打算就是牽製吸引,自然會找一處易守難攻的地方安營紮寨,不然人家真打過來,自己又拿什麽來阻擋。
真要論起來,最慘烈的還是當屬於幽王所在城池。
如今不比當初,可以放任幽王不管,幾方勢力同出,阿史那忽沁又大敗了一迴,若是放任幽王在後方搞事情,麻煩大發了。而且由於人家已經外出收集了一定的物資,又可以抗一陣子,自然圍困也就不是那麽可取了。
強攻!直接拿人命堆,堆的當然是下梁營的命。
除卻在於周少瑜對峙的那三萬下梁營,剩餘十來萬要麽在前線對峙火鳳,要麽便是攻打幽王城池。而隨著火鳳大勝,下梁營頓時兵力大減,而後方也好不到哪去。
攻城本就是死傷最大的一種進攻方式,短短不過幾日,就已經去了兩萬餘性命,下梁營人人惶恐,可又委實不敢反抗,麵對突厥人鋒銳的屠刀,再想到被控製的家眷,隻能老老實實爬城送死。
可憐,可悲,當然,也可恨。
不管如何,看起來,似乎一切都在往有利的方麵發展,包括如今已經進入草原的楊妙真。
周少瑜與眾妹子分析得出的結論,一致認為阿史那忽沁在並州北部的草原勢必有所布置防範。所以莫看楊妙真和阿依努爾加起來一萬精銳騎軍不可小覷,但同樣需要小心謹慎。
僅僅一萬人,愣是分成了前後兩軍。
前軍由阿依努爾率領,各處人數一千五,湊成三千,打著阿史德的旗號,直接出麵劫掠。
草原上,越是肥美的草場,自然歸屬於越大的部落的放牧,而大部落,就代表了實力。
突厥人口銳減,又有一部分隨同阿史那忽沁入侵大梁,但應有的基本人口肯定還是會留下,不能為了入侵結果自己老家被人端了不是。
所以這些肥美草場,反倒是楊妙真她們暫時決定要避開的地方,先選那些環境一般之地,逮住那些中小部落下手。但凡確定三千人能夠順利剿滅的,便立刻出動,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突襲,最快速度宰掉所有男丁,剩下女子全部擄走向後方轉移,這也是阿依努爾唯一能夠壯大自身的方法,即便可能時間長一些,畢竟下一代出生成長至少也需要十幾年。
可阿依努爾也足夠年輕不是麽。
憑借對草原的了解,阿依努爾順利剿滅了五個部落,但也到此為止。草原上已經流傳了阿依努爾卷土重來的消息,而阿史那忽沁留下的兵力也終於被驚動。
然而這般的消息,卻是阿依努爾她們故意為之,每一次都會不經意的留下一兩個活口,為的就是將她們隻有三千人的消息給放出去。
“不過區區三千人,又有何懼?”這便是留守突厥將領的看法了,然後大大咧咧心態輕鬆帶著一萬兵馬殺將而去,追的阿依努爾那叫一個‘狼狽不堪’。
然後……然後自然是中計了。一萬打一萬,看是勢均力敵,但打仗本身就不能以人數為準,一方有備而來埋伏襲擊,一方大意中伏,結果如何早就已經注定。
戰勝之後,火鳳大勝的消息也隨即傳到。接下來幾日,又是一則消息傳開,阿史那忽沁大敗,阿史德阿依努爾歸來,此刻不投誠更待何時?如若不然,前五個部落便是下場。
然並卵,許是阿史那忽沁給人的壓力忒大,沒人敢做那出頭鳥。要麽數個部落集結共同防衛以求自保,要麽幹脆遠離,草原那麽大,總不能還追到深處來吧。
如此一來,原定的襲擾草原計劃立時困難許多。楊妙真也對阿依努爾的擅作主張表達了相當的不滿。
才搶了五個部落,還是中小型的,那才多少物資?並州現在可是三十來萬張嘴等吃的好吧。
原本楊妙真是打算直接使用主帥之權,暫且削了阿依努爾的領兵權力將其軟禁,不曾想,卻是收到了一條叫人驚歎的信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