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鹿笙年歲雖算不得小,卻也仍算壯年,此外怎麽也是個舉人老爺,而且別的地方暫且不提,單在潭州這一畝三分地上,也算是有名的才子。
沒人會懷疑鹿笙什麽時候就能榜上有名成為官兒,可謂前途遠大。
也是這時候,鹿笙有了個潭州名氣不小的青樓女子做想好,名為卿兒的女子乃當時潭州府城有名的才女,據說家中也曾是官吏,隻不過因為犯事,這才不得已入了青樓,因賣藝不賣身又頗有才情而聞名。
鹿笙與卿兒的故事也算是時下典型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兩人一見如故引為知己相談甚歡,一舉成為卿兒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入幕之賓。
隨後有了鹿笙的支持,加上卿兒自己的積蓄,總算順利贖了身,但此女也是個要強的,為逃脫牢籠,不得已接受了鹿笙的資助,若是入鹿家為妾,卿兒興許也就認了,可續弦為妻,卻是萬萬不敢的。
青樓女子,這是洗不去的汙點,若隻是納妾,不會有人說什麽,可若是為妻,隻會成為笑柄,到時哪怕鹿笙科考成績再好,也不會錄用。
鹿笙堅持要娶,卿兒不嫁,兩人明明有情,卻就此僵持下來。
為了讓鹿笙了卻這等自絕前程的想法,恢複自由身的卿兒再次開門迎客,雖仍舊不賣身,卻難免會有流言蜚語,如此一來,鹿笙若仍舊堅持再娶,名聲自然會更差了。
然而鹿笙此人也當真深情,每日渡河來探,風雨無阻,而卿兒心中感動,可越是如此,越是堅持,可到底是有情的,每日之晨坐於江邊,以琴曲相應,黃昏之時又以琴曲相送。
久而久之,有人說鹿笙是傻,為了一青樓女子放棄大好前程,也有人說鹿笙乃癡兒,如此郎情妾意,又何苦如此曲折,不管如何,世俗的眼光多少有了些改變,大多也認可了這對愛侶。
到了此時,連皇帝都聽聞了此事,不由大為感慨,親下旨意,意圖讓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隻是誰也不曾想到,這份旨意,卻是一道催命符。
因為鳳姬之母的事情,當時的潭王與皇帝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一個極限,潭王於潭州密謀造反已久,而皇帝也早有防備。
聽聞皇帝親自下旨給一對愛侶賜婚,得聞此事之後,潭王心下好奇,便直接命人將那卿兒喚來,一見之下,方知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竟有如此美人。
好嘛,這也是個不靠譜的,想想也是,不然當初又怎麽會在京師留下那般風i流之事。
當然了,也可能並沒有看上卿兒,而是出於皇帝要做的,我就要反著來!再說了,咱都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憑什麽你們就能?
不管如何,卿兒被強留潭王府。
這事讓鹿笙幾乎暈厥,每日靜坐於王府門口,隻求潭王能夠成全。
潭王在潭州地界名聲頗佳,也很受當地士子追捧,隻是這事,委實有些不地道,引起了不少的非議,加之潭王反意愈發明顯,除卻個別死忠,都一個個遠離潭王府,害怕受牽連是一方麵,此外也認為潭王並非明主。若不然,能幹出這般沒品的事?
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多的人支持鹿笙,自告奮勇陪鹿笙靜坐之人也越來越多。
然而不勝其擾的潭王並沒有放人,而是舉家遷徙到王府別院,而此時,鹿笙也剛好因長期飲食甚少且不規律昏死過去。
也是從那一日起,王府內接連出現暗殺,先是死了一個管家兩個小廝兩名丫鬟以及一位王子,隨後一位側妃兩位郡主也相繼被暗殺。
坐不住的潭王決定提前起事,然而卻被直接背叛,居然沒人願意和潭王一條道走到黑。
悲憤之下,潭王將所有人鎖在王府之內,一把火連同自己付之一炬,隻留一心腹帶著一名年幼的王子以及一份聲討皇帝的血書暗中離開。
至於鹿笙如何知曉,卻是因為那夜鹿笙身子稍有好轉,得知潭王已轉移別院,便立刻跑去,遠遠便看見了王府別院大火,以及近前一個抱著幼兒神色慌張張的男子。
待插身而過之際,那男子身上掉下一塊絹布,鹿笙下意識撿起,但卻並沒有叫喊歸還,一想到卿兒很可能還在火海當中,便不管不顧的衝了過去。
當時火勢已經不小,王府中人不但被鎖還被捆著,自是沒有人有辦法逃脫,好容易見著一個‘自由’的活人,當然要求救了,情急之下,麵對鹿笙的詢問,也毫不遲疑的告知。
不過鹿笙又怎麽可能有那心思先救他人,待將卿兒救出,就急急就醫去了,再後來,卿兒雖被毀容,也燒傷的很嚴重,但暫且是活下來了。這時候鹿笙這才發現那日撿到的絹布,居然是一封血書。
有時候知道的越多,死的也就越快,血書上內容,儼然把皇帝給形容成了惡鬼形象,別的不說,畢竟暗殺之舉,委實上不得台麵。怕被知曉牽連,鹿笙帶著卿兒離開了潭州,可惜沒多久,虛弱的卿兒還是走了,鹿笙這才迴來將其安葬。
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離開潭州的路上,鹿笙遇見了孫守仁帶領的鎮南軍南下。而不久之後,便傳出了潭王謀逆,已被孫守仁奉命圍剿斬殺的消息。
這是天大的玩笑,都已經燒成灰燼了還怎麽斬殺。難不成地府的判官閻羅不成。無非就是為了皇帝的名聲顏麵,隱瞞那些見不得光的事情,並且將潭王一杆子打到底罷了。
無論如何,純粹的謀逆而死,和遭受不斷暗殺自x而死,那是兩碼子事。因為當時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潭王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的可能在謀逆。
麵對如此故事,鳳姬一時無法接受,從懂事起就視作仇人的人,居然隻是個背鍋的?
然而近日,鳳姬的心情注定了要大起大落。還未等緩過來,就傳來消息,周少瑜又來了,來幹嘛?當然是來娶親王的啊!
然而誰都沒想到,故事,遠不止這麽簡單。
(本章完)
沒人會懷疑鹿笙什麽時候就能榜上有名成為官兒,可謂前途遠大。
也是這時候,鹿笙有了個潭州名氣不小的青樓女子做想好,名為卿兒的女子乃當時潭州府城有名的才女,據說家中也曾是官吏,隻不過因為犯事,這才不得已入了青樓,因賣藝不賣身又頗有才情而聞名。
鹿笙與卿兒的故事也算是時下典型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兩人一見如故引為知己相談甚歡,一舉成為卿兒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入幕之賓。
隨後有了鹿笙的支持,加上卿兒自己的積蓄,總算順利贖了身,但此女也是個要強的,為逃脫牢籠,不得已接受了鹿笙的資助,若是入鹿家為妾,卿兒興許也就認了,可續弦為妻,卻是萬萬不敢的。
青樓女子,這是洗不去的汙點,若隻是納妾,不會有人說什麽,可若是為妻,隻會成為笑柄,到時哪怕鹿笙科考成績再好,也不會錄用。
鹿笙堅持要娶,卿兒不嫁,兩人明明有情,卻就此僵持下來。
為了讓鹿笙了卻這等自絕前程的想法,恢複自由身的卿兒再次開門迎客,雖仍舊不賣身,卻難免會有流言蜚語,如此一來,鹿笙若仍舊堅持再娶,名聲自然會更差了。
然而鹿笙此人也當真深情,每日渡河來探,風雨無阻,而卿兒心中感動,可越是如此,越是堅持,可到底是有情的,每日之晨坐於江邊,以琴曲相應,黃昏之時又以琴曲相送。
久而久之,有人說鹿笙是傻,為了一青樓女子放棄大好前程,也有人說鹿笙乃癡兒,如此郎情妾意,又何苦如此曲折,不管如何,世俗的眼光多少有了些改變,大多也認可了這對愛侶。
到了此時,連皇帝都聽聞了此事,不由大為感慨,親下旨意,意圖讓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隻是誰也不曾想到,這份旨意,卻是一道催命符。
因為鳳姬之母的事情,當時的潭王與皇帝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一個極限,潭王於潭州密謀造反已久,而皇帝也早有防備。
聽聞皇帝親自下旨給一對愛侶賜婚,得聞此事之後,潭王心下好奇,便直接命人將那卿兒喚來,一見之下,方知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竟有如此美人。
好嘛,這也是個不靠譜的,想想也是,不然當初又怎麽會在京師留下那般風i流之事。
當然了,也可能並沒有看上卿兒,而是出於皇帝要做的,我就要反著來!再說了,咱都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憑什麽你們就能?
不管如何,卿兒被強留潭王府。
這事讓鹿笙幾乎暈厥,每日靜坐於王府門口,隻求潭王能夠成全。
潭王在潭州地界名聲頗佳,也很受當地士子追捧,隻是這事,委實有些不地道,引起了不少的非議,加之潭王反意愈發明顯,除卻個別死忠,都一個個遠離潭王府,害怕受牽連是一方麵,此外也認為潭王並非明主。若不然,能幹出這般沒品的事?
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多的人支持鹿笙,自告奮勇陪鹿笙靜坐之人也越來越多。
然而不勝其擾的潭王並沒有放人,而是舉家遷徙到王府別院,而此時,鹿笙也剛好因長期飲食甚少且不規律昏死過去。
也是從那一日起,王府內接連出現暗殺,先是死了一個管家兩個小廝兩名丫鬟以及一位王子,隨後一位側妃兩位郡主也相繼被暗殺。
坐不住的潭王決定提前起事,然而卻被直接背叛,居然沒人願意和潭王一條道走到黑。
悲憤之下,潭王將所有人鎖在王府之內,一把火連同自己付之一炬,隻留一心腹帶著一名年幼的王子以及一份聲討皇帝的血書暗中離開。
至於鹿笙如何知曉,卻是因為那夜鹿笙身子稍有好轉,得知潭王已轉移別院,便立刻跑去,遠遠便看見了王府別院大火,以及近前一個抱著幼兒神色慌張張的男子。
待插身而過之際,那男子身上掉下一塊絹布,鹿笙下意識撿起,但卻並沒有叫喊歸還,一想到卿兒很可能還在火海當中,便不管不顧的衝了過去。
當時火勢已經不小,王府中人不但被鎖還被捆著,自是沒有人有辦法逃脫,好容易見著一個‘自由’的活人,當然要求救了,情急之下,麵對鹿笙的詢問,也毫不遲疑的告知。
不過鹿笙又怎麽可能有那心思先救他人,待將卿兒救出,就急急就醫去了,再後來,卿兒雖被毀容,也燒傷的很嚴重,但暫且是活下來了。這時候鹿笙這才發現那日撿到的絹布,居然是一封血書。
有時候知道的越多,死的也就越快,血書上內容,儼然把皇帝給形容成了惡鬼形象,別的不說,畢竟暗殺之舉,委實上不得台麵。怕被知曉牽連,鹿笙帶著卿兒離開了潭州,可惜沒多久,虛弱的卿兒還是走了,鹿笙這才迴來將其安葬。
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離開潭州的路上,鹿笙遇見了孫守仁帶領的鎮南軍南下。而不久之後,便傳出了潭王謀逆,已被孫守仁奉命圍剿斬殺的消息。
這是天大的玩笑,都已經燒成灰燼了還怎麽斬殺。難不成地府的判官閻羅不成。無非就是為了皇帝的名聲顏麵,隱瞞那些見不得光的事情,並且將潭王一杆子打到底罷了。
無論如何,純粹的謀逆而死,和遭受不斷暗殺自x而死,那是兩碼子事。因為當時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潭王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的可能在謀逆。
麵對如此故事,鳳姬一時無法接受,從懂事起就視作仇人的人,居然隻是個背鍋的?
然而近日,鳳姬的心情注定了要大起大落。還未等緩過來,就傳來消息,周少瑜又來了,來幹嘛?當然是來娶親王的啊!
然而誰都沒想到,故事,遠不止這麽簡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