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的時候,周少瑜就有分析過,固然每個女子都有感性幻想的一麵,但陰麗華卻更多的是理智大於感性。
如果周少瑜未曾出現,從未把她擄走,那還沒什麽,按部就班照著父母的安排等著嫁人便好,然後相夫教子。
然而此刻,誠然又那麽點心野的意思,但更多的,怕也是因為即便迴去,按照這個年代的主流意識,嫁不出去的可能性更大,一旦退婚,陰麗華又是被擄走過,成了家裏的恥辱,再想和以前那般過好日子怕是難,住的吃的穿的以及用度肯定大幅度降低,也會嚴加看管,甚至可能沒法出小院。
這樣的日子怕是沒幾個受得了扛得住,雖說也有幾率並不非如此,但幾率較小,相對理智的陰麗華不願去冒這個險。
就好像曆史上主動提出不當皇後一般。
一來是娘家人比不上人家郭聖通,強行登上皇後的位置反而將陰家置入險地,平白增添仇人,畢竟你讓人家郭聖通的娘家怎麽想。
再且,曆史上劉秀和陰麗華完婚不過三個月,就離開新野去了河北開啟了傳奇開掛之旅,順便還娶了郭聖通,導致出了少部分老早就跟隨劉秀的部下,幾年下來,大多人隻知郭聖通而不知她陰麗華。
換言之,劉秀的部下,更多是對郭聖通的認可,而不是她陰麗華。
真要爭,劉秀肯定會滿足陰麗華,但得不償失,因為當時的情況沒人會服氣,鬧不好到最後反而皇後的位置被廢。
而若是主動辭掉皇後,所有人都會認為陰麗華深明大義,以至於心生敬佩與愧疚,郭聖通哪怕看她不過眼,也沒辦法去打壓,因為那樣所有人都會說郭聖通的不是。
理性上的分析就是如此,但終究是皇後的位置,又有幾個能做到不爭,曆史上的宮鬥可不少,勾心鬥角的,哪一個不是為了爭奪後位。
當然了,人家會理智的這麽想,不代表周少瑜不說就沒事,沒看見主動說了‘送你迴家’之後,人家的臉色要好上不少麽。
陰麗華理智不假,但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反而最快發覺到周少瑜的好心,而且終歸是女子麽,總會有感性的一麵,因此為之感動心軟不少卻也正常了。
這樣的女子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不好的是你讓人家動真情不容易,但好也好在會恪守本分,如果當真嫁人了,也會克製自己做一個好妻子。
不過周少瑜不需要安安靜靜做妻子的角色,除了年歲小或者還在成長,勾搭迴去的妹子基本都有用,以陰麗華理智的性子,如果能勾搭迴去,扔善懷閣反到是屈才了,應該放李秀寧邊上學學打仗啥的最好,不敢說帶兵進攻,卻絕對適合防守,理性麽,代表穩健,不會出大差錯。
不管如何,人家現在不願意迴,周少瑜表示很滿意,起碼還有機會麽。
“有沒有興趣做個女將軍?”周少瑜這話題轉的突然。
“女子也能帶兵?”得,這清淡的語氣,壓根就對這話題不感興趣,應該不是對做女將軍沒興趣,或多或少總有些新鮮什麽的,隻不過是不相信會有罷了。
這年代有點早,還真沒辦法舉什麽例子,至於說婦好,就算擱在漢朝也年代忒遠,而且製度背景也不一樣,沒有信服力。
緊趕慢趕,繞了一個大圈子,因為不熟悉路線地形,硬是花了個多月的時間才到,這會兒已經是七月下旬,離九月長安被攻下,王莽身死隻剩一個多月的時間。
現在整個河南已經大亂,不少地方都被綠林軍給打下來,長安人心惶惶,若無必要,寧願足不出戶。
王莽也是悲催的,整個新朝之所以發生大規模起義,最多還是不斷大天災,什麽洪災蝗災地震,一個接著一個,改革的製度又動搖家族的根基,人家會用心推廣才怪,不挑撥一下子都算好的了。
漢文帝時期,米價不過數十錢,後來漲到了兩千錢,而現在到了長安才發現,每斛米,居然賣一斤黃金!
要知道的王莽的改製當中,有著計劃經濟這一項,如果真的實施得當,又怎麽可能出現這種狀況,說白了,一個是各地米商以及家族大賺國難財。再來便是火上澆油添亂子,都沒辦法吃飽肚子了,大夥兒能不反麽。
縱觀曆史上各朝各代的改製,大多都已失敗告終,即便成功了不少,其發起者也基本不得好死。
沒法子,一旦改製,觸碰的絕對是大多數人的利益,斷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不狠狠反彈弄死你才怪。
往往想要推行和曆史上原本不一樣的政策,一般都是在建國之前和初期發生,這時候阻力最小。
因為開國皇帝威望都大,實力也強,底下都是強兵,而且經過長時間戰亂,哪怕是所謂的大家族,實力也弱的厲害,不願做出頭鳥觸黴頭。
換言之,周少瑜在大梁,要做出的改變肯定會不不少,要做就早點想好然後推行,不然時間一久,利益團體定了形,再想推行,那阻力可不就是一般的強了。
這都是需要引以為戒的地方,不過現在麽,還是想想有什麽辦法可以見到王莽。
辦法就是沒辦法,皇帝若是有那麽容易見那還了得,除非你名氣大了,然後皇帝感興趣。
比如唐玄宗,當初周少瑜因為想要給李清照帶禮物,逢見曆史有名一點的人物就求魔,整出個求魔狂人的名頭,這比較有意思了就,結果唐玄宗心血來潮見了見,再之後麽,就是被周少瑜拍馬屁拍爽了。
至於說趙佶,啊哈,這位沒事愛跑出宮玩耍的皇帝,守著李師師就可以了嘛。
而王莽,還真沒什麽法子,人家正焦頭難額呢,哪有心思關注別的。
一般來說,知道王莽這號人物,都是因為他像穿越者,這才有所了解,更多並不會關注,比如他重用過哪些人,這問題基本能把人問懵,誰知道啊。
別說知道了,你就是去問度娘,能查到的也屈指可數,而具體的事情就更難查了,幾乎可以說,如果不是特別研究那一段的曆史,很難知曉其中具體發生過什麽。
周少瑜的曆史不錯,大學時曾和以為曆史教授的關係頗好,算是忘年交,在他那看過不少史書,其中不乏關於王莽新朝的。
隻是時間也不短了,得用力想想,不需要記得全部,隻需要部分尤其是最後兩個月的事情記得個大概便可以,看看有什麽地方可以利用的。
(本章完)
如果周少瑜未曾出現,從未把她擄走,那還沒什麽,按部就班照著父母的安排等著嫁人便好,然後相夫教子。
然而此刻,誠然又那麽點心野的意思,但更多的,怕也是因為即便迴去,按照這個年代的主流意識,嫁不出去的可能性更大,一旦退婚,陰麗華又是被擄走過,成了家裏的恥辱,再想和以前那般過好日子怕是難,住的吃的穿的以及用度肯定大幅度降低,也會嚴加看管,甚至可能沒法出小院。
這樣的日子怕是沒幾個受得了扛得住,雖說也有幾率並不非如此,但幾率較小,相對理智的陰麗華不願去冒這個險。
就好像曆史上主動提出不當皇後一般。
一來是娘家人比不上人家郭聖通,強行登上皇後的位置反而將陰家置入險地,平白增添仇人,畢竟你讓人家郭聖通的娘家怎麽想。
再且,曆史上劉秀和陰麗華完婚不過三個月,就離開新野去了河北開啟了傳奇開掛之旅,順便還娶了郭聖通,導致出了少部分老早就跟隨劉秀的部下,幾年下來,大多人隻知郭聖通而不知她陰麗華。
換言之,劉秀的部下,更多是對郭聖通的認可,而不是她陰麗華。
真要爭,劉秀肯定會滿足陰麗華,但得不償失,因為當時的情況沒人會服氣,鬧不好到最後反而皇後的位置被廢。
而若是主動辭掉皇後,所有人都會認為陰麗華深明大義,以至於心生敬佩與愧疚,郭聖通哪怕看她不過眼,也沒辦法去打壓,因為那樣所有人都會說郭聖通的不是。
理性上的分析就是如此,但終究是皇後的位置,又有幾個能做到不爭,曆史上的宮鬥可不少,勾心鬥角的,哪一個不是為了爭奪後位。
當然了,人家會理智的這麽想,不代表周少瑜不說就沒事,沒看見主動說了‘送你迴家’之後,人家的臉色要好上不少麽。
陰麗華理智不假,但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反而最快發覺到周少瑜的好心,而且終歸是女子麽,總會有感性的一麵,因此為之感動心軟不少卻也正常了。
這樣的女子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不好的是你讓人家動真情不容易,但好也好在會恪守本分,如果當真嫁人了,也會克製自己做一個好妻子。
不過周少瑜不需要安安靜靜做妻子的角色,除了年歲小或者還在成長,勾搭迴去的妹子基本都有用,以陰麗華理智的性子,如果能勾搭迴去,扔善懷閣反到是屈才了,應該放李秀寧邊上學學打仗啥的最好,不敢說帶兵進攻,卻絕對適合防守,理性麽,代表穩健,不會出大差錯。
不管如何,人家現在不願意迴,周少瑜表示很滿意,起碼還有機會麽。
“有沒有興趣做個女將軍?”周少瑜這話題轉的突然。
“女子也能帶兵?”得,這清淡的語氣,壓根就對這話題不感興趣,應該不是對做女將軍沒興趣,或多或少總有些新鮮什麽的,隻不過是不相信會有罷了。
這年代有點早,還真沒辦法舉什麽例子,至於說婦好,就算擱在漢朝也年代忒遠,而且製度背景也不一樣,沒有信服力。
緊趕慢趕,繞了一個大圈子,因為不熟悉路線地形,硬是花了個多月的時間才到,這會兒已經是七月下旬,離九月長安被攻下,王莽身死隻剩一個多月的時間。
現在整個河南已經大亂,不少地方都被綠林軍給打下來,長安人心惶惶,若無必要,寧願足不出戶。
王莽也是悲催的,整個新朝之所以發生大規模起義,最多還是不斷大天災,什麽洪災蝗災地震,一個接著一個,改革的製度又動搖家族的根基,人家會用心推廣才怪,不挑撥一下子都算好的了。
漢文帝時期,米價不過數十錢,後來漲到了兩千錢,而現在到了長安才發現,每斛米,居然賣一斤黃金!
要知道的王莽的改製當中,有著計劃經濟這一項,如果真的實施得當,又怎麽可能出現這種狀況,說白了,一個是各地米商以及家族大賺國難財。再來便是火上澆油添亂子,都沒辦法吃飽肚子了,大夥兒能不反麽。
縱觀曆史上各朝各代的改製,大多都已失敗告終,即便成功了不少,其發起者也基本不得好死。
沒法子,一旦改製,觸碰的絕對是大多數人的利益,斷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不狠狠反彈弄死你才怪。
往往想要推行和曆史上原本不一樣的政策,一般都是在建國之前和初期發生,這時候阻力最小。
因為開國皇帝威望都大,實力也強,底下都是強兵,而且經過長時間戰亂,哪怕是所謂的大家族,實力也弱的厲害,不願做出頭鳥觸黴頭。
換言之,周少瑜在大梁,要做出的改變肯定會不不少,要做就早點想好然後推行,不然時間一久,利益團體定了形,再想推行,那阻力可不就是一般的強了。
這都是需要引以為戒的地方,不過現在麽,還是想想有什麽辦法可以見到王莽。
辦法就是沒辦法,皇帝若是有那麽容易見那還了得,除非你名氣大了,然後皇帝感興趣。
比如唐玄宗,當初周少瑜因為想要給李清照帶禮物,逢見曆史有名一點的人物就求魔,整出個求魔狂人的名頭,這比較有意思了就,結果唐玄宗心血來潮見了見,再之後麽,就是被周少瑜拍馬屁拍爽了。
至於說趙佶,啊哈,這位沒事愛跑出宮玩耍的皇帝,守著李師師就可以了嘛。
而王莽,還真沒什麽法子,人家正焦頭難額呢,哪有心思關注別的。
一般來說,知道王莽這號人物,都是因為他像穿越者,這才有所了解,更多並不會關注,比如他重用過哪些人,這問題基本能把人問懵,誰知道啊。
別說知道了,你就是去問度娘,能查到的也屈指可數,而具體的事情就更難查了,幾乎可以說,如果不是特別研究那一段的曆史,很難知曉其中具體發生過什麽。
周少瑜的曆史不錯,大學時曾和以為曆史教授的關係頗好,算是忘年交,在他那看過不少史書,其中不乏關於王莽新朝的。
隻是時間也不短了,得用力想想,不需要記得全部,隻需要部分尤其是最後兩個月的事情記得個大概便可以,看看有什麽地方可以利用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