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一天流逝,像水一樣。


    前後有些學科把年會定在省城,羅浩這麵也在緊鑼密鼓的做著準備。


    與此同時,宋主任需要的機器人也訂製成功。


    她要的機器人其實製作起來並不難,給患者翻身,有一定的技術,但沒有太高深的技術與難度,和手術要求的精密程度不一樣。


    羅浩覺得宋主任要的太少,還把係統商城購買的人體動力學的相關知識也加了進去。


    工大那麵的確牛,係統商城購買的知識內容迅速被融合,他們甚至都沒誇讚羅浩,隻覺得這一切都很正常。


    骨骼、關節的各種數據和簡單的翻身動作合在一起,讓這個動作出現問題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但哪怕簡單,羅浩知道這是自己邁出的堅實一步。


    秋去冬來,初冬的第一場雪下的紛紛揚揚,一片白皚皚中,廠家終於把翻身機器人送了過來。


    外表是男性,羅浩的意思是按照兵馬俑老秦人的建模做出來的。


    這樣的話,既不涉及到侵犯某人的外貌肖像權,還多了幾分雋永的含義。


    至於頭發,羅浩依舊按照秦晨秦主任的發型做的。


    年少時,羅浩第一次看見秦晨秦主任的時候,他的大背頭留給羅浩極深的印象。


    估計連秦主任都沒想到過,自己用來裝逼的賭神大背頭最後竟然會出現在臨床第一批試驗型的機器人上。


    白天人來人往,人流如織,羅浩去重症監護室把機器人安裝好。


    “小羅,你這翻身機器人有名字麽?”宋主任問。


    “沒有,我不會起名字,也不想起名字。”


    “為什麽?”宋主任有些驚訝,命名權是一個很重要的權利,小羅怎麽就不上心呢。


    在宋主任看來,這台ai機器人能寫入史冊,是流芳千古的機會。


    “有了名字就有了牽掛,有了羈絆。”


    宋主任一愣,是這樣麽?好像平時沒聽說竟然還有這麽多說法。


    “走,試一試。”羅浩打了個響指。


    機器人開始穿衣服。


    它們隻是看起來像是男性護工,但和女友機器人還是有巨大的區別。


    在重症監護室用不著的東西都沒安裝。


    翻身機器人自己穿上隔離服,戴上帽子口罩,動作還算是流暢。


    和正常人還是有一點區別,就像是手腳被壓麻了的人在穿衣服。


    略有別扭,但總體來講能打80分。


    “嘖嘖。”宋主任有些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種忐忑。


    翻身機器人看上去很完美,但也隻是看上去,別搞出什麽意外才行。


    第一個試驗的人不是患者,而是科裏的一名醫生,體重最大的醫生。


    因為正在備孕,所以不能先給他來幾張x光片子,羅浩對此也表示很遺憾。


    醫生躺在一張病床上,目測體重應該在100kg以上。


    膀大腰圓,的確是幹重症監護室的一把好手。


    他臉上滿是痤瘡,熬夜熬出來的內分泌紊亂所導致的,年輕醫生大多都有類似的情況,見怪不怪。


    看見翻身機器人走過來,無聲無息的,icu醫生好奇的上下打量。


    “別動,你現在是臥床的患者,認真點。”宋主任道。


    她的聲音有些嚴厲,習慣成自然導致的。


    翻身機器人左右各一個,落位後,羅浩輕聲發布指令——開始翻身。


    左側的翻身機器人伸出雙手。


    宋主任驚奇的發現它竟然在翻身之前雙手搓了搓,搓熱之後才把右手搭在icu醫生的肩部下麵,左手伸進跨部下麵,微微用力。


    100kg+的icu醫生和病床之間出現了一個角度。


    “有什麽感覺麽?”宋主任問道。


    “沒有,一點感覺都沒有,我盡量不動。”icu醫生迴答道,“不過要說完全沒有的話也不對,它的手有點暖和。”


    暖和?


    “我不覺得是機器,和人差不多。主任啊,今天不是愚人節,您不會真在跟我開玩笑吧。這是機器人?不像啊。”


    宋主任靜靜的看著,對麵的機器人一樣動作,出手前先把雙手搓熱,這個簡直太細節了,科技公司的工程師絕對不知道,肯定是小羅教授的主意。


    另外一個機器人扶住icu醫生的腰,順順利利的把他翻成80°角。


    這個角度不管是清理褥瘡,還是更換床單都已經夠了。


    “小羅,能維持多久?”宋主任問道。


    “電量能維持一小時,人類的體重在機器麵前差別不大,200斤還是300斤對機器都差不多。”羅浩微笑。


    有護士手腳麻利的開始更換床單,隨後其他icu醫生模擬給褥瘡換藥。


    全程12分鍾,翻身機器人把模擬患者的icu醫生保持在一個固定的體位,期間甚至有個機器人還試圖和icu醫生聊天。


    真是話癆機器人,宋主任心裏想到。


    小羅平時話不多,怎麽做出來的機器人這麽願意溝通呢。


    在宋主任看來,翻身機器人隻是工具,但她也明白小羅教授要做的事情肯定不止這麽點。


    第一次試驗,成功!


    做完所有工作,翻身機器人給icu醫生墊起一個角度,隨後蓋上被子,最後還沒忘記掖了掖被角。


    “這也太逼真了,它們做動作的時候關節位置都沒有聲音。”宋主任評價道,“我以為全程都有沙沙沙的聲音,伸手是金屬的色澤,冰冷而生硬。”


    “電驅動的,和波士頓動力液壓驅動有區別。”羅浩解釋道,“波士頓動力的工程師有情節,一直想要做出來您說的那種一動就有沙沙聲的機器人,蒸汽朋克的感覺。”


    “後來證明液壓驅動的技術路線是錯的,現在波士頓動力也修改了科技樹,跟咱們一樣開始搞電驅動。他們就是有病,非要模擬終結者,人形態是最難的,要是我,肯定先搞蜈蚣。”


    “……”


    “……”


    宋主任和icu的醫生護士沒聽懂,一頭露水。


    “我身邊的機器狗最開始也有沙沙的聲音,是……類似於關節活動的摩擦聲,上點機油,局部的材料修改一下就好。”


    “要不然患者感覺不好,我們能接受,患者未必能接受。”


    這倒是,宋主任心裏想到。


    “技術角度來講難麽?”


    “emmmm。”


    “很難?”宋主任追問。


    “宋主任,具體的我也不懂,都是工大的專家提出意見進行修改。”羅浩開始敷衍。


    宋主任一怔,羅教授說的客氣,但她能感知到羅教授話裏麵的話——說了你也不懂。


    好吧,宋主任對此並不覺得被冒犯了,而是開始搓手,躍躍欲試。


    事實證明羅浩羅教授弄出來的翻身機器人的確有用!


    而且剛剛全程平穩,沒有出現意外,甚至連宋主任這樣的外行都能感知到這台機器人還有極大的冗餘可以應對意外情況的發生。


    “那試試患者?”宋主任問道,躍躍欲試。


    “就您給我影像資料的那個。”羅浩道,“因為重症監護室的患者長期臥床,使用翻身機器人之前最好還是做檢查,這都是數據,以免出現意外。”


    宋主任嫌棄羅浩有些囉嗦。


    年紀輕輕的,怎麽一股子爹味兒。


    動不動就開始說教,嘮叨,囉嗦!


    自己還用他教?剛剛翻身機器人的動作看起來標準規範,跟教科書裏寫的一樣。


    無論是護士還是護工,想要做到這一點,都需要至少半年的培訓。


    而且還得態度端正,並且無時無刻都要精力充沛,最主要還得膀大腰圓。護士一般都是女性,先天力量受限,想要膀大腰圓也不容易。


    很明顯,人類是極難做到這一點的。


    而機器除了要充電之外,完全碾壓人類。


    宋主任已經忍不住想要在患者身上試一試。


    輸入指令,兩台翻身機器人來到一個中年患者身邊。


    他是車禍導致的外傷,很重,但已經要好了。


    因為多處骨折,身上很多部位都打著厚厚的石膏,所以需要翻身。


    這個患者也是宋主任精心挑選出來的。


    年紀不大,沒有骨質疏鬆的擔憂,而且已經快好了,抗造。最關鍵的是這位患者的醫從性極好,一直在感激icu醫生護士對他的救命之恩。


    “宋主任。”患者見一堆醫生、護士走向自己,有些害怕。


    在重症監護室住了一個多月,他已經明白了一些規則。


    除了早晨查房之外,在自己身邊的醫生越少越好,態度越不耐煩越好。


    自己最開始的時候每天昏昏沉沉的,每次睜開眼睛,都能看見醫生護士麵無表情的臉上露出笑臉。


    他們不是欣喜,而是想給正處於危險期的自己一個笑容,這是很職業的一種做法。


    當病情漸漸好了,笑容也沒了。


    這隻是其一,最開始的時候,患者還記得每天床邊都有好多醫生圍著,年齡大小不一,但很多醫生一看就是專家。


    還是現在好,沒事的話就沒人搭理自己,雖然有些無奈,但又不是去商k找樂子。


    忽然看見一堆醫生表情嚴肅的奔著自己走來,患者也有點懵。


    自己病情惡化了?!


    沒聽說啊,那怎麽來了這麽多人。


    “沒事,新來了倆護工,我看看他們翻身的水平。”宋主任板著臉說道。


    她在患者、患者家屬、醫生護士麵前不苟言笑,始終都板著臉。


    “籲~~~”患者鬆了口氣。


    翻身機器人走到患者病床左右,羅浩下達指令。


    患者臥床的時間有點長,左側耳廓都能看見發紅,是明顯長期一個體位被壓出來的。


    不過還沒形成褥瘡,應該得益於重症監護室的術後護理。


    醫大一院的技術力量還是很強的,羅浩心裏想到。


    翻身機器人開始翻身。


    “嘔~~~”


    “稍~~嘔嘔嘔~~~”


    剛剛轉動了一個角度,患者開始惡心,嘔吐。


    我艸!


    所有人都愣住,剛剛給icu醫生翻身的時候還好好的,這是怎麽了?


    翻身機器人並沒有慌亂,而是第一時間把患者放下,頭呈側位,避免出現誤吸。


    在宋主任剛要說話的時候,其中一個翻身機器人已經把墊在頭側的無菌單包裹住嘔吐物給撤下來。


    嘔吐物它沒有扔掉,而是留在一遍,等醫生判斷是不是要做化驗檢查。


    所有處置得當,算是一次應急實驗。


    但羅浩有些不解,剛剛的動作不應該引起惡心,嘔吐。


    “宋主任,我看下患者病曆。”羅浩道。


    說著,他打開了ai輔助診斷。


    二十多個診斷出現,羅浩在其中發現了亨特氏綜合征的影子。


    原來是這樣。


    雖然有ai輔助診斷的協助,但羅浩還是去先看病程記錄。


    “是翻身機器人動作太大麽?我沒注意到啊。”


    “這個患者從昨天開始就總說自己眩暈,我還以為是躺的時間長了,查了血糖什麽的,都沒事。”


    “之前翻身呢?”


    “好像也說惡心,但是沒吐。”


    icu的醫生護士小聲議論。


    他們到沒開嘲諷,鄙視翻身機器人,所有人都站在翻身機器人的一邊。


    畢竟翻身這種辛苦活沒人想幹。


    見出了問題,他們也有點慌,剛剛還好好的,怎麽就出事了呢。


    宋主任也是剛知道患者之前翻身的時候有惡心的狀況,她很不滿的瞪了一眼管床醫生。


    按說這種小事不用向主任匯報,但這次算是例外。


    管床醫生低下頭,默不作聲。


    主任脾氣不好,自己就別火上澆油了。


    很快,羅浩走迴來。


    “宋主任,我看一眼患者。”


    宋主任瞥了一眼管床醫生,管床醫生會意,馬上匯報,“耳鼻喉科會診過,考慮中耳炎並發周圍性麵癱。


    患者當時左側耳廓及外耳道紅腫明顯有流膿及血性物質,因外耳道腫脹明顯伴有狹窄根本看不到鼓膜的情況,對這個中耳炎診斷持有懷疑態度。


    患者在一天前出現明顯的惡心嘔吐,與體位變化相關。”


    監護室的醫療水平與力量還是很強的,羅浩露出笑容。


    “你好,麻煩張開嘴。”羅浩沒和宋主任以及醫生多說,直接來到患者身邊,手裏拿著手電,讓他張開嘴。


    宋主任疑惑,患者是耳朵紅腫,考慮是強迫體位時間太久,壓迫導致的。


    至於中耳炎之類的也可能是壓迫的時間太久導致的繼發疾病。


    張嘴?


    張嘴幹什麽。


    沒等她想太多,就聽到羅浩的聲音傳來,“宋主任,您看眼。”


    ???


    宋主任疑惑,走過去。


    順著手電筒的光,宋主任看見患者口腔深部有一連串的皰疹!


    淦!


    這是?


    “考慮是亨特氏綜合征。”


    “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犯第8顱神經節和麵神經的膝狀神經節,產生劇烈耳痛,耳聾,眩暈及麵癱。


    在麵神經感覺支分布區域的耳廓及外耳道可見到水泡,常累及其他顱神經,且常伴有某種程度的腦膜炎症。


    腦脊液中出現淋巴細胞,且蛋白含量常增高.不少患者還出現輕度廣泛的腦炎.耳聾可為永久性的,也可能出現部分性或完全性的恢複.眩暈可持續數天至數周.麵癱可為暫時性或永久性的.”


    羅浩一邊觀察患者口腔內的皰疹,嘴上一邊陳述著有關於亨特氏綜合征的相關內容。


    一股子強烈的爹味兒洋溢出來,但宋主任這迴並沒感覺到,她皺著眉想到患者嘴裏的水泡以及最近的頭暈。


    她對亨特氏綜合征比較陌生,剛好羅浩說得話提醒了她。


    “做相關檢查,確定診斷後找相關科室會診。”宋主任下了醫囑,手下醫生連忙開始記錄。


    “剛好遇到了,你這多久了?”羅浩問道。


    “從進來就不舒服,要說這人呐,可千萬別生病。”患者絮叨著,他絮叨的內容和羅浩詢問的內容也不一樣。


    羅浩隻是笑笑,並沒有繼續詢問。


    問不問都一樣,做檢查看看就知道了。


    也不知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翻身機器人測試的時候竟然趕上了一個亨特氏綜合征的患者。


    “羅教授,亨特氏綜合征的有關內容,您再說兩句?”宋主任對羅浩的稱唿有了微小的改變。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


    宋主任知道換了自己的話,肯定要做一大堆檢查,最早明天才能有初步診斷——亨特氏綜合征。


    可羅教授看了一圈病程記錄,迴來拿著手電就看患者口腔。


    這種診斷能力,簡直出類拔萃。


    “亨特氏綜合征分為四種類型:


    (1)麵神經感覺支受累產生耳廓皮膚皰疹和疼痛;


    (2)麵神經感覺支和運動支同時受累,產生耳疼和麵癱;


    (3)麵神經感覺支和運動支受累,並聽力損失;


    (4)麵神經感覺支和運動支受累,並聽力損失和眩暈。同時,由於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和麵神經在發育上來自同一腮弓,均可能受到膝狀神經節病損的影響。”


    羅浩收起手電,順嘴說著有關於亨特氏綜合征的相關內容。


    從臨床症狀到診斷標準再到治療,羅浩用了5分鍾時間講的清清楚楚。


    幹貨倒是幹貨,可羅浩說的簡直太幹了,讓人昏昏欲睡。


    “我在協和的時候,遇到過一個患者,23歲,300多斤。”


    除了宋主任外,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八卦,終於講到八卦了。


    “據說患者2年前也是個美女,體重不過百的那種美女。後來因為和男朋友分手,情緒焦慮,失去控製體重的想法,每天都要喝大量奶茶,於是體重也不受控製的增長。”


    “當時得360斤,進重症的時候量過一次。她翻身……每次代教老師都要給我們實習生打電話,倆小時集合一次,那陣子點名點的非常頻繁。”


    “……”


    “……”


    “我還好,其他同學都叫苦不迭。倆小時一次,吃住都得在醫院。”


    “我還記得這個患者翻身的時候要至少8個人,畢竟體位不舒服。我們8個人翻身,能堅持不到3分鍾,每次翻身處理完褥瘡,患者啥樣我不知道,我就知道我一身汗。”


    “她後來也有亨特氏綜合征,我記得查了很久,直到以為老板進來,看了兩眼,讓患者張嘴,看見有帶狀皰疹。”


    “哪位老板?”宋主任也開始八卦起來。


    羅浩沒接著說,隻是笑了笑,“沒事沒事,亨特氏綜合征這種情況很容易和長期臥床的褥瘡混在一起,有了經驗,下次看一眼就行。”


    “……”


    宋主任感覺羅浩羅教授把自己當成了他手下的臨床醫生,他竟然在安慰自己!


    “要不換個患者試試?”羅浩試探著問道。


    “也行,換個。”宋主任想了一遍重症監護室裏的患者,猶豫了再猶豫,選了一個其實自己能翻身的患者。


    最開始還是要仔細一點,以免出現問題。


    不需要翻身的患者最不容易出現問題,事情荒謬點也在這兒。


    不過這都是試驗階段,無所謂的。


    患者也沒看出來翻身機器人的異常,還以為是護工。


    甚至一邊翻身,一邊和翻身機器人閑聊。


    重症監護室裏孤單寂寞,翻身機器人還有一點點話癆屬性,倒是個不錯的聊天夥伴。


    這次測試極其順利。


    試驗完畢,宋主任長籲了一口氣。


    “小羅,厲害!”宋主任讚道,“話說這東西放在我這兒用的話,需要什麽手續?”


    “得和院長、醫務處打招唿,算是和工大一起的一個科研項目。而且需要和患者家屬溝通,要有簽字。至於簽字的內容,宋主任您斟酌,我就不多說了。”


    “最重要的是,使用翻身機器人的時候一定要有人在身邊。千萬,千萬別以為沒什麽事兒,把事情都交給翻身機器人來做。”


    “現在程序還不完善,怎麽也得個三五年之後再放心。”


    那倒是,宋主任一直板著的臉上露出一絲笑。


    要是能用在臨床,那可真好。


    “你們的工作辛苦了。”


    “害,有什麽辛苦的,都是混口飯吃。在醫院裏當護工,一個月有8000多。我老婆在月子中心當護嫂,一個月一萬多呢。”翻身機器人在八卦。


    “我艸,那麽多!”患者震驚。


    “辛苦活,碰倒像你這樣好說話的還行,有些人事兒可多了。伺候人的活,不好幹。”


    宋主任聽著翻身機器人在八卦,心中迷茫。


    這特麽還算是機器人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衣披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真熊初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真熊初墨並收藏白衣披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