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珠迴到家打了水,坐在院子裏擇豆角,菜地裏的事在心裏壓了壓,沒告訴張氏。無非就是場男女幽會的戲碼,村裏人雖然不像大戶人家那樣重規矩,但是閑話傳出去也不好聽,剛才柳芽兒隻顧著跟她二哥說話,沒注意後邊,應該是隻自己一個人看到,那就埋在肚子裏好了。


    陳老爹去了地裏,冬麥剛出芽,這幾日需要格外仔細照看。這冬麥是秋種春收,產量比玉米高粱要少很多,牛頭村種植的並不多,陳老爹尋思著今年有了木菌子的那筆收入,暫時也不用賣糧了,就種了半畝,等明年春天收了麥子好給閨女媳婦磨白麵吃。


    寶珠把菜洗好端進廚房,遞給張氏,自己就去了後院,上次留下沒摘的木菌子已經長齊一大半,肥厚的葉片舒展著,過了冬至,氣溫下降,木菌子就會停止生長,明年春天才會再發芽,有了這一季的生長,菌絲已經埋根。明年就會一根多發,產量也會增多。


    寶珠滿心歡喜,吃過飯後就拽著陳老爹來後院看,陳老爹眯著眼笑嗬嗬的看了半天,就說:“天涼了它也不咋長了,再過幾天就全都摘了,這次看著也有四五斤呢。”寶珠忙不迭是點頭。


    這天,快晌午時候,村口的大槐樹下,幾個閑漢坐著聊天等吃午飯,大路上來了一輛青布大馬車,吧嗒吧嗒的奔村子駛來,到了近前,趕車的小夥計一攬韁繩,馭....停了下來。車簾子一挑,一個白胖的中年人探身出來,一身富貴團花紋的綢緞長衫,笑嗬嗬的打招唿:“老兄弟,都歇著呐?”


    “呦!這不是沈老板?啥風把您給吹來了。”衛守業也在人群裏,一眼就認出了來人。


    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山貨鋪子的老板沈有財。沈老板原先也是這牛頭村的莊戶,年輕時候在外麵做學徒,頭腦靈活又肯吃苦,很快就賺了錢盤了鋪子,一家人都遷到了鎮上落戶。雖然不是什麽大買賣,但沈老板的生意一直都順順當當,除了山貨鋪子,還開著一家糧店。


    牛頭村的村民隻要是賣糧食或者送山貨,肯定就去找沈老板,鄉裏鄉親的,最不會擔心受坑騙。


    其他幾個閑漢也都認出了沈老板,紛紛過來打招唿,沈有財客氣了一番,說道:“嗬嗬,我這也有陣子沒迴村兒了,路都快不認識了,陳兄弟的家咋走啊?”


    “嗐!找他啊!派個小夥計來就行了,您咋還親自來了呢?我去把他找來。”衛守業說著邁腿就要走。


    沈老板趕緊下車攔住了說:“不用麻煩不用麻煩,我跟著衛兄弟你一塊去就好。”


    說完就交代了趕車的小夥計幾句,自己跟著衛守業去了陳家。


    陳老爹下地去了還沒迴來,張氏聽到叫門迎出來,一眼就看見了衛守業,呆住了。沈老板趕緊的自我介紹,說明來意。一聽說是沈老板,又是專門來尋自家男人的,張氏趕緊的往家裏麵讓,衛守業也跟著一起進了院子。


    寶珠正在廚房看著火燒飯,聽見來人也迎了出來。


    衛守業看見寶珠出來,揚著嗓子喊道:“四丫頭,快去燒水泡茶,招唿貴客。”


    寶珠冷眼撇了下衛守業,站著沒動。


    張氏過來道:“這是山貨鋪子的沈老板,來找你爹的,快去倒兩碗水過來。”


    寶珠哎了一聲,轉身跑進廚房,拿了空碗倒了滿滿一碗熱水端了出來。


    陳家院子裏擺著石桌,陳老爹不在家,張氏自然不好將兩個男客迎進屋裏,沈老板和衛守業就在院子裏的石桌前坐下。


    寶珠把水端過來,笑眯眯的遞給沈老板說:“沈老板,您喝水。”


    沈有財笑嗬嗬的雙手接過,問張氏:“這就是陳兄弟的閨女?嗬嗬長得真俊,多大啦?”


    張氏還沒說話,衛守業大咧咧的揮手道:“小丫頭片子,沒見過世麵,讓您見笑啦,哈哈...”轉頭看著張氏又說:“老陳呢?咋這會兒了還不迴家?”


    “他爹去地裏了,就該迴來了。”張氏說。


    衛守業伸出手指著寶珠說道:“你去,把老陳叫迴來,跟他說家裏有貴客,讓他趕緊迴來。”


    寶珠白了衛守業一眼,轉身進了廚房。


    衛守業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他在家被李氏罵也都是背著人的,大寶再淘氣也不敢當麵頂撞他,更別說幾個丫頭,見到他跟無一不是恭恭敬敬的。難怪李氏會說這孩子在陳家給養歪了,現在看果然如此!


    衛守業氣哼哼的坐著,這時候陳老爹進了家門,看見這兩位在自己家坐著就先是一愣。


    沈老板趕緊起身招唿:“哈哈,陳老弟,你看,我這沒打個招唿就過來了,給你添麻煩了,嗬嗬。”


    陳老爹頓了下才醒過味來,連忙說到:“不礙事,不礙事,哎,這咋在院子裏坐著呢!快進屋!”


    陳老爹招唿沈有財和衛守業進屋坐了下來。


    按說這個時候,家門也帶到了,人也等來了,衛守業沒啥可呆著的了,可是他就是沒走,穩當當的坐在那兒一點都不外道。


    沈老板嘮了幾句家常,看了一眼衛守業,猶豫了下,還是張口向陳老爹說道:“陳兄弟啊,這次啊,要不是事出突然,我也不會找到家裏來啦。”


    原來,上迴陳家那六斤木菌子,到了山貨鋪很快就賣個一空,除了散碎的幾兩發賣外,鎮上的慶源大酒樓一次就買了五斤,還直讚這批貨好,個大幹淨齊整,曬得也幹透。酒樓裏趁勢也推了新菜,老醋木菌子拌果仁,木菌子炒雞蛋,一時間貴客盈門。現任的知縣老爺就看中了這家酒樓,當場就定了老娘的七十大壽就在這裏辦,還指明了席麵上要有這兩道木菌子菜。


    酒樓的大掌櫃不敢怠慢,趕緊的備料,大魚大肉都好現買,就是這木菌子不多了,幾十桌席麵,怎麽著也還得兩三斤的幹貨才夠。這就尋了沈老板,要再買五斤。


    沈老板就犯了愁,要說這木菌子大批的貨,不是沒有,可那要往北走去長白山那邊收購,這一來一迴就得半個多月,可是知縣大人娘親的壽誕就在冬至當天,不到十來天的功夫了。


    沈老板也知道牛欄山上木菌子出產並不多,這些年也是零星幾兩的收購,上迴陳家拿來的整六斤,他也有心打聽,可是見陳老爹含糊其辭就也沒刨根問底。


    這次情形可不一樣了,慶源酒樓是店裏的大客戶,各式山貨雜糧沒少在自家店裏采買。這次要是給掉了鏈子,以後生意也就成問題了。於是命夥計套了車,急忙忙的親自趕了過來。


    沈老板想當然的以為陳家這木菌子是從山上采的。時間緊迫,他一家采不如多發動幾戶人家去,反正是按價收購,收誰的都一樣,所以隻猶豫了下,就也沒避諱衛守業,當場交代了一遍事情。並許了高價,每斤按照二百二十個大錢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孝女難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安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安安並收藏重生之孝女難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