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府之人齊齊一愣,方才她確實說過,她是一名孤兒,而是在京都隻有秦桑榆一個閨中密友,怎一個慘字了得。
沒錯,就是賣慘。
宋家人都自動忽略了一件事,他們都是接受瑤姬恩惠的人,現在反而對瑤姬產生了同情心。
看,都開始上鉤了。
四公子宋沛隻比江沐大了一些,看起來還有些虎頭虎腦的,站起來道:“以後公子還可以找我和大哥二哥三姐玩兒。”
宋夫人笑道:“你這小子快坐下來,嚇著人家姑娘了。”
“阿娘!”宋沛不滿,嘟著嘴道:“我又沒說錯,你問問大哥和三姐願不願意和公子玩。”
宋婉也柔柔的附和:“自然是願意的。”
宋夫人笑著搖搖頭,對瑤姬道:“讓你看笑話了。不知……”
說到這,宋夫人突然禁了聲。
都說窮人孩子早當家,沒爹沒娘的孩子沒教養,可是看瑤姬分明是受過好教育的人。
她想問她的出聲,又怕提及她的傷心事,遂閉了嘴巴。
瑤姬笑著擦去兩滴淚水,這宋家夫人一定對她的來曆起了興趣。
她瞧著宋夫人道:“夫人可是想問瑤姬出身?我阿爹阿娘都是商人。”
瑤姬特意觀察了宋家人的表情,商人的地位總是排在最末,無論是南齊和北周都是輕賤商人。
宋家人對這個都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倒是宋家大公子眼睛一亮。
瑤姬繼續道:“在我小的時候我阿爹阿娘就遭賊人所害,托孤給邀月山莊,所以我自己在邀月山莊長大。”
聽到邀月山莊,宋夫人和宋婉的表情都有波動。
宋婉想插話,但她是極有修養的人,不會無故打斷別人說話。
瑤姬觀察力也極強,目光落到宋婉身上:“宋三公子是不是有什麽想問的?”
宋婉遲疑了一下,斟酌她問的合不合適,瑤姬笑道:“但說無妨。”
宋婉沒想到她這麽善解人意,道:“我隻是好奇邀月山莊是什麽模樣,公子無需顧及我。”
“好,”瑤姬也不勉強她,笑道:“宋三公子若是好奇邀月宮,改日去我那裏,我自然細細說與你聽。”
無意之間就下了個口頭的帖子。
她再繼續方才的話題:
“離開邀月山莊後,我便我寄居在寧侯府,我無親無故,寧侯夫人瞧我可憐,認我做了侄女。”
宋大人一驚:“你就是寧侯爺那個侄女!”
“正是,宋大人,我名喚瑤姬。”
方才宋家人都叫她公子,她確實沒有說過自己是誰。
瑤姬這個名頭在宋大人這裏也是響當當的,這個名字在朝堂上出現過一次,因為祝家的祝臨風。
還有就是瑤姬乃是寧侯的侄女,不過上一次朝堂之上,寧侯爺也沒有說的上話。故而他也不知道這是寧侯的侄女。
如今這些人居然是一個人。
宋大人下巴都要掉下來了,他隱約覺得,瑤姬也是個厲害角色。
可是,看著眼前這個仗義的小姑娘也不像,看她真情流露的樣子,更像個性情中人才是。
“阿爹,阿爹。”宋婉站在宋大人身後,輕輕推了他兩下。
宋大人嘴巴微張,驚訝的樣子顯得有幾分滑稽,他合起嘴巴,抿了抿。
心裏一陣唏噓。
故事還沒講完,火燒了這麽久,應該也成熟了,隻聽瑤姬又道:“我迴京來,也是諸事不順,先是遭祝家公子調戲,後來我的侍從又被當成刺客抓起來,好友的府上又遇到失火,我怕連累寧侯府,已經搬了出來。”
這麽一聽,確實挺慘的。
得知她在京都的遭遇,幾道本身被驚到的目光又變成同情,刷刷刷的朝她看過來。
宋大人不禁問:“那你今後有什麽打算?”
瑤姬又喝了一口茶水,清清嗓子,鋪墊了這麽多,就為了最後一句:“我迴京都,就是為了繼承家父家母的遺願,將他們留給我的產業發揚光大。”
她的氣質突然變了,說出這等豪言壯語,這等氣勢,偏偏在場的都覺得她能做到。
明明不過十多歲的小姑娘。
這個想法與宋大公子宋知一拍即合。
瑤姬方才就看出來他對經商有興趣,大約是因為父親的做大官的,他們的日子依然拮據,對仕途沒了興致。
他興致勃勃道:“我也有這樣一個想法,隻是家父家母都不支持罷了。”
宋大人訓道:“知兒,你湊什麽熱鬧!”
“父親!”宋知突然走前去,對宋大人宋夫人跪下來:“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去經商,想要我從仕,您明明是大官,我們家窮的都要揭不開鍋了,不如去經商,賺些銀子俗物,也逍遙快活。”
宋大人突然變得嚴肅,依照他所見,男子自然應該多讀聖閑書。
他雖不歧視商人,卻不代表會支持自己兒子去經商。
宋夫人柔柔的,也手足無措。
瑤姬垂下眼睫,他本來就是想借宋家的名頭拉攏些官家,作為潛在的客人,再京都先紮根。
再順帶將宋家的鋪子順過來打理,作為迴報。
不過這宋家大公子倒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了。
如果宋家的鋪子交給她,肯定也是做個甩手掌櫃,但是如果與宋家大公子合作,宋大公子親自打理,憑借宋家人脈。
嗯,她也可以沾光。
隻是眼下這種情況,別人的家事她卻摻雜其中,還帶著一票的丫鬟侍衛看著……
似乎不太好,看來今日隻能到此為止了。
她識趣的站起來,道:“今日瑤姬本身就是來問問字畫的。過幾日瑤姬便會在新宅子擺宴席,自然會遞帖子過來,今日就先告辭了。”
宋知還跪著,他祈求的看著瑤姬,瑤姬很無奈……
都在宋大人眼皮子底下,他自然看到了,瑤姬狀似無奈道:“宋大人,瑤姬也是個商人,不知可否聽瑤姬一言。”
宋大人道:“瑤姬公子請說。”
瑤姬笑道:“古往今來,吃穿住行,缺一不可,宋大公子若想經商,不如先整頓好你們府上的鋪子,也有個來源為老夫人治病。”
瑤姬一針見血,宋府的人都想起還臥病在床的老夫人。
沒錯,就是賣慘。
宋家人都自動忽略了一件事,他們都是接受瑤姬恩惠的人,現在反而對瑤姬產生了同情心。
看,都開始上鉤了。
四公子宋沛隻比江沐大了一些,看起來還有些虎頭虎腦的,站起來道:“以後公子還可以找我和大哥二哥三姐玩兒。”
宋夫人笑道:“你這小子快坐下來,嚇著人家姑娘了。”
“阿娘!”宋沛不滿,嘟著嘴道:“我又沒說錯,你問問大哥和三姐願不願意和公子玩。”
宋婉也柔柔的附和:“自然是願意的。”
宋夫人笑著搖搖頭,對瑤姬道:“讓你看笑話了。不知……”
說到這,宋夫人突然禁了聲。
都說窮人孩子早當家,沒爹沒娘的孩子沒教養,可是看瑤姬分明是受過好教育的人。
她想問她的出聲,又怕提及她的傷心事,遂閉了嘴巴。
瑤姬笑著擦去兩滴淚水,這宋家夫人一定對她的來曆起了興趣。
她瞧著宋夫人道:“夫人可是想問瑤姬出身?我阿爹阿娘都是商人。”
瑤姬特意觀察了宋家人的表情,商人的地位總是排在最末,無論是南齊和北周都是輕賤商人。
宋家人對這個都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倒是宋家大公子眼睛一亮。
瑤姬繼續道:“在我小的時候我阿爹阿娘就遭賊人所害,托孤給邀月山莊,所以我自己在邀月山莊長大。”
聽到邀月山莊,宋夫人和宋婉的表情都有波動。
宋婉想插話,但她是極有修養的人,不會無故打斷別人說話。
瑤姬觀察力也極強,目光落到宋婉身上:“宋三公子是不是有什麽想問的?”
宋婉遲疑了一下,斟酌她問的合不合適,瑤姬笑道:“但說無妨。”
宋婉沒想到她這麽善解人意,道:“我隻是好奇邀月山莊是什麽模樣,公子無需顧及我。”
“好,”瑤姬也不勉強她,笑道:“宋三公子若是好奇邀月宮,改日去我那裏,我自然細細說與你聽。”
無意之間就下了個口頭的帖子。
她再繼續方才的話題:
“離開邀月山莊後,我便我寄居在寧侯府,我無親無故,寧侯夫人瞧我可憐,認我做了侄女。”
宋大人一驚:“你就是寧侯爺那個侄女!”
“正是,宋大人,我名喚瑤姬。”
方才宋家人都叫她公子,她確實沒有說過自己是誰。
瑤姬這個名頭在宋大人這裏也是響當當的,這個名字在朝堂上出現過一次,因為祝家的祝臨風。
還有就是瑤姬乃是寧侯的侄女,不過上一次朝堂之上,寧侯爺也沒有說的上話。故而他也不知道這是寧侯的侄女。
如今這些人居然是一個人。
宋大人下巴都要掉下來了,他隱約覺得,瑤姬也是個厲害角色。
可是,看著眼前這個仗義的小姑娘也不像,看她真情流露的樣子,更像個性情中人才是。
“阿爹,阿爹。”宋婉站在宋大人身後,輕輕推了他兩下。
宋大人嘴巴微張,驚訝的樣子顯得有幾分滑稽,他合起嘴巴,抿了抿。
心裏一陣唏噓。
故事還沒講完,火燒了這麽久,應該也成熟了,隻聽瑤姬又道:“我迴京來,也是諸事不順,先是遭祝家公子調戲,後來我的侍從又被當成刺客抓起來,好友的府上又遇到失火,我怕連累寧侯府,已經搬了出來。”
這麽一聽,確實挺慘的。
得知她在京都的遭遇,幾道本身被驚到的目光又變成同情,刷刷刷的朝她看過來。
宋大人不禁問:“那你今後有什麽打算?”
瑤姬又喝了一口茶水,清清嗓子,鋪墊了這麽多,就為了最後一句:“我迴京都,就是為了繼承家父家母的遺願,將他們留給我的產業發揚光大。”
她的氣質突然變了,說出這等豪言壯語,這等氣勢,偏偏在場的都覺得她能做到。
明明不過十多歲的小姑娘。
這個想法與宋大公子宋知一拍即合。
瑤姬方才就看出來他對經商有興趣,大約是因為父親的做大官的,他們的日子依然拮據,對仕途沒了興致。
他興致勃勃道:“我也有這樣一個想法,隻是家父家母都不支持罷了。”
宋大人訓道:“知兒,你湊什麽熱鬧!”
“父親!”宋知突然走前去,對宋大人宋夫人跪下來:“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去經商,想要我從仕,您明明是大官,我們家窮的都要揭不開鍋了,不如去經商,賺些銀子俗物,也逍遙快活。”
宋大人突然變得嚴肅,依照他所見,男子自然應該多讀聖閑書。
他雖不歧視商人,卻不代表會支持自己兒子去經商。
宋夫人柔柔的,也手足無措。
瑤姬垂下眼睫,他本來就是想借宋家的名頭拉攏些官家,作為潛在的客人,再京都先紮根。
再順帶將宋家的鋪子順過來打理,作為迴報。
不過這宋家大公子倒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了。
如果宋家的鋪子交給她,肯定也是做個甩手掌櫃,但是如果與宋家大公子合作,宋大公子親自打理,憑借宋家人脈。
嗯,她也可以沾光。
隻是眼下這種情況,別人的家事她卻摻雜其中,還帶著一票的丫鬟侍衛看著……
似乎不太好,看來今日隻能到此為止了。
她識趣的站起來,道:“今日瑤姬本身就是來問問字畫的。過幾日瑤姬便會在新宅子擺宴席,自然會遞帖子過來,今日就先告辭了。”
宋知還跪著,他祈求的看著瑤姬,瑤姬很無奈……
都在宋大人眼皮子底下,他自然看到了,瑤姬狀似無奈道:“宋大人,瑤姬也是個商人,不知可否聽瑤姬一言。”
宋大人道:“瑤姬公子請說。”
瑤姬笑道:“古往今來,吃穿住行,缺一不可,宋大公子若想經商,不如先整頓好你們府上的鋪子,也有個來源為老夫人治病。”
瑤姬一針見血,宋府的人都想起還臥病在床的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