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臨走前,目光威勢,掃視了一圈留下來的群臣。
真是人心隔肚皮,自家孩子的遭遇刺殺,與他們其中的一人或者多人應有關係。
整個魏王府都知道的消息,長孫豈能不曉?
李二拍拍長孫的玉手,輕聲安慰道:“觀音婢放心,朕會將青雀平安的帶迴來,今日是他大喜的日子,可不能缺了他這個新郎。”
長孫鄭重的點頭道:“陛下小心。”
長孫經曆的事情要多,這點事情對長孫來說根本不算什麽,隻是擔心自家孩子是否有危險。
……
在李孝恭來之前,真正的武侯終於姍姍來遲,不過被將士們嗬斥在遠處,不準上前一步。
武侯們戰戰兢兢的看著將士們打掃戰場,還有那一地武侯著裝的屍體。
知道事情超出自己的想象,這哪是行刺?這就是真正的戰場?
自己就是最近的武侯,而眼前的“武侯”數量比自己這邊還多,心思靈活的武侯能猜測到這些人不是真的武侯。
不久之後,魏王府的騎兵率先到來。
看著援兵到來,不管是李泰,還是李恪都鬆口氣。
增援前鋒來了,後續的兵馬也將陸續前來,這下就安全了。
清理好傷口的近衛,留下陣亡的將士,以及重傷員,悄然的離開這裏,再次隱與暗處。
除了一直觀察他們的李恪,其他將士們鮮有人關注他們。
李恪也知道這是李泰的秘密,沒有上前詢問。
待李孝恭來了之後,眾人才徹底鬆口氣。
看著數百具屍體,李孝恭目光不由凝起,送信的人已經死了,來之前根本不知道刺殺是怎麽迴事。
現在一看,事情遠比自己想的還要複雜,能在長安城內,調集一百多名的死士,可不是一般的家族能拿出來的。
慶幸的是兩位皇子沒有事情,雖然新郎官掛彩了,可結婚的日子總是要見血的,不是麽!
看著李孝恭帶兵前來,李泰等人徹底放鬆了。
李泰在李恪耳邊嘀咕幾句,旋即帶著護衛迎上李孝恭。
可李泰剛走了幾步,就聽到李孝恭大唿道:“小心!”
莫名其妙的李泰,再次被自己的侍衛掀翻在地。
李孝恭緊接著大吼道:“刺客在那邊,給老子捉迴來!”
當著自己的麵行刺,這是在徹底的打自己的臉,李孝恭鼻子都氣歪了,連久未見的粗口都爆了出來。
李泰也明白發生什麽事情,敵人趁自己這邊徹底的放鬆時,再給自己致命一擊。
對方唯一的意外,就是沒有想到自己的侍衛,是近衛出身,實力超乎他的想象。
見將士們真的準備要捉拿那個刺客,被眾多將士重新拱衛起來的李泰,開口說道:“別追了,對方可能已經走遠了!”
相比李孝恭,李泰的部下直接聽命李泰,剛有所動作追擊行動,旋即停滯下來。
李孝恭眉頭一皺,顯然不明白魏王的意思,就這麽容易將刺客放走了?
從剛才的弓弦中,李孝恭聽出,那至少是三石弓,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隻要抓到刺客,不管是死是活,僅從那把弓上麵,就可以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不過現在想要說服李泰的想法,也淡了下來,機會稍縱即逝,等自己將理由說清楚,那時已晚,怕連對方的毛都見不到。
慶幸的是,這次侍衛隻是重傷,未危及性命,被抬下去救治。
將士們再次嚴正以待,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分出部分人,清理周圍有無敵患的可能。
李恪悄然來到李孝恭身後,湊在身前低聲道:“皇叔寬心,剛才的刺客怕是跑不掉了。”
李孝恭疑惑的大量著李恪,人都不知跑到何處了,是誰給你的自信?
“皇叔,是我們都小瞧了四弟的能量,他可是留了不少後手,若沒有這些後手,皇叔您此番看到的,怕就是我們兩人的屍首了!”
後手?
李孝恭眉頭不由凝起,旋即放鬆,點點頭,根本沒往下問,知道別人的秘密越多,死的越快。
“父皇,您怎麽來了?”
排除了周圍的危險,李泰看見李二過來,連上前迎接。
不愧是大唐的帝皇,孩子危機解除之後,麵上沒有過多的憤怒表現出來,安慰了今日的新郎官,表示後麵的事情交給自己來處理。
不過李泰卻異常平靜的迴道:“父皇,兒臣的事情,就交給兒臣自己來處理吧!”
李二考慮一下,表麵上同意了李泰的想法,心裏卻想著讓百騎暗地裏去排查。
對於李泰繼續去迎親,李二是認可的,身為皇家親王,豈能因這點挫折而退縮。
隨自己前來的五百近衛,交給李孝恭帶領,替換下李恪以及魏王府的迎親隊伍。
倒不是李二不信任李恪,而是李孝恭行事老辣,對處理這種意外事情,經驗豐富。
由於時間問題,李二沒有過多的詢問這次刺殺的詳情,留下李恪,正好給自己講述整個過程。
迴到魏王府後,李二麵色深沉的看了一圈大臣們,能一下拿出那麽多的刺客,必是與這些人有關聯。
從李恪那裏,李二已經知道了一切,加上自己又簡單的查看一下雙方的屍體。
可以說,若沒有自家孩子的後手,前去迎親的隊伍,連敵人的第一波突襲都未必擋得住。
敵人武器是遠近搭配,迎親隊伍是一支弓弩都沒帶。
若不是敵人弓箭手在混亂中被暗殺,很容易衝垮迎親隊伍的陣型。
麵對李二威嚴審視的目光,不少大臣心裏打鼓,不知道陛下會不會借此擴大打擊力度,翦除朝堂上的一些反對勢力。
後院的長孫也一直在關注前麵的消息,聽聞陛下迴來了,腳步焦急的來到長孫身邊。
李二知道長孫擔心什麽,輕輕的拍著長孫的手,說道:“青雀已經繼續去迎親了。”
聽到自家孩子無恙,長孫終於鬆口氣。
陛下歸來,卻隻字不提關於魏王行刺之事,朝臣說不急,那是不可能的。
以前還有長孫無忌充當橋梁上前詢問,現在的他卻不行了。
魏王被行刺,趙國公府也是嫌疑之一。
真是人心隔肚皮,自家孩子的遭遇刺殺,與他們其中的一人或者多人應有關係。
整個魏王府都知道的消息,長孫豈能不曉?
李二拍拍長孫的玉手,輕聲安慰道:“觀音婢放心,朕會將青雀平安的帶迴來,今日是他大喜的日子,可不能缺了他這個新郎。”
長孫鄭重的點頭道:“陛下小心。”
長孫經曆的事情要多,這點事情對長孫來說根本不算什麽,隻是擔心自家孩子是否有危險。
……
在李孝恭來之前,真正的武侯終於姍姍來遲,不過被將士們嗬斥在遠處,不準上前一步。
武侯們戰戰兢兢的看著將士們打掃戰場,還有那一地武侯著裝的屍體。
知道事情超出自己的想象,這哪是行刺?這就是真正的戰場?
自己就是最近的武侯,而眼前的“武侯”數量比自己這邊還多,心思靈活的武侯能猜測到這些人不是真的武侯。
不久之後,魏王府的騎兵率先到來。
看著援兵到來,不管是李泰,還是李恪都鬆口氣。
增援前鋒來了,後續的兵馬也將陸續前來,這下就安全了。
清理好傷口的近衛,留下陣亡的將士,以及重傷員,悄然的離開這裏,再次隱與暗處。
除了一直觀察他們的李恪,其他將士們鮮有人關注他們。
李恪也知道這是李泰的秘密,沒有上前詢問。
待李孝恭來了之後,眾人才徹底鬆口氣。
看著數百具屍體,李孝恭目光不由凝起,送信的人已經死了,來之前根本不知道刺殺是怎麽迴事。
現在一看,事情遠比自己想的還要複雜,能在長安城內,調集一百多名的死士,可不是一般的家族能拿出來的。
慶幸的是兩位皇子沒有事情,雖然新郎官掛彩了,可結婚的日子總是要見血的,不是麽!
看著李孝恭帶兵前來,李泰等人徹底放鬆了。
李泰在李恪耳邊嘀咕幾句,旋即帶著護衛迎上李孝恭。
可李泰剛走了幾步,就聽到李孝恭大唿道:“小心!”
莫名其妙的李泰,再次被自己的侍衛掀翻在地。
李孝恭緊接著大吼道:“刺客在那邊,給老子捉迴來!”
當著自己的麵行刺,這是在徹底的打自己的臉,李孝恭鼻子都氣歪了,連久未見的粗口都爆了出來。
李泰也明白發生什麽事情,敵人趁自己這邊徹底的放鬆時,再給自己致命一擊。
對方唯一的意外,就是沒有想到自己的侍衛,是近衛出身,實力超乎他的想象。
見將士們真的準備要捉拿那個刺客,被眾多將士重新拱衛起來的李泰,開口說道:“別追了,對方可能已經走遠了!”
相比李孝恭,李泰的部下直接聽命李泰,剛有所動作追擊行動,旋即停滯下來。
李孝恭眉頭一皺,顯然不明白魏王的意思,就這麽容易將刺客放走了?
從剛才的弓弦中,李孝恭聽出,那至少是三石弓,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隻要抓到刺客,不管是死是活,僅從那把弓上麵,就可以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不過現在想要說服李泰的想法,也淡了下來,機會稍縱即逝,等自己將理由說清楚,那時已晚,怕連對方的毛都見不到。
慶幸的是,這次侍衛隻是重傷,未危及性命,被抬下去救治。
將士們再次嚴正以待,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分出部分人,清理周圍有無敵患的可能。
李恪悄然來到李孝恭身後,湊在身前低聲道:“皇叔寬心,剛才的刺客怕是跑不掉了。”
李孝恭疑惑的大量著李恪,人都不知跑到何處了,是誰給你的自信?
“皇叔,是我們都小瞧了四弟的能量,他可是留了不少後手,若沒有這些後手,皇叔您此番看到的,怕就是我們兩人的屍首了!”
後手?
李孝恭眉頭不由凝起,旋即放鬆,點點頭,根本沒往下問,知道別人的秘密越多,死的越快。
“父皇,您怎麽來了?”
排除了周圍的危險,李泰看見李二過來,連上前迎接。
不愧是大唐的帝皇,孩子危機解除之後,麵上沒有過多的憤怒表現出來,安慰了今日的新郎官,表示後麵的事情交給自己來處理。
不過李泰卻異常平靜的迴道:“父皇,兒臣的事情,就交給兒臣自己來處理吧!”
李二考慮一下,表麵上同意了李泰的想法,心裏卻想著讓百騎暗地裏去排查。
對於李泰繼續去迎親,李二是認可的,身為皇家親王,豈能因這點挫折而退縮。
隨自己前來的五百近衛,交給李孝恭帶領,替換下李恪以及魏王府的迎親隊伍。
倒不是李二不信任李恪,而是李孝恭行事老辣,對處理這種意外事情,經驗豐富。
由於時間問題,李二沒有過多的詢問這次刺殺的詳情,留下李恪,正好給自己講述整個過程。
迴到魏王府後,李二麵色深沉的看了一圈大臣們,能一下拿出那麽多的刺客,必是與這些人有關聯。
從李恪那裏,李二已經知道了一切,加上自己又簡單的查看一下雙方的屍體。
可以說,若沒有自家孩子的後手,前去迎親的隊伍,連敵人的第一波突襲都未必擋得住。
敵人武器是遠近搭配,迎親隊伍是一支弓弩都沒帶。
若不是敵人弓箭手在混亂中被暗殺,很容易衝垮迎親隊伍的陣型。
麵對李二威嚴審視的目光,不少大臣心裏打鼓,不知道陛下會不會借此擴大打擊力度,翦除朝堂上的一些反對勢力。
後院的長孫也一直在關注前麵的消息,聽聞陛下迴來了,腳步焦急的來到長孫身邊。
李二知道長孫擔心什麽,輕輕的拍著長孫的手,說道:“青雀已經繼續去迎親了。”
聽到自家孩子無恙,長孫終於鬆口氣。
陛下歸來,卻隻字不提關於魏王行刺之事,朝臣說不急,那是不可能的。
以前還有長孫無忌充當橋梁上前詢問,現在的他卻不行了。
魏王被行刺,趙國公府也是嫌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