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人口基數,已經很難滿足李泰的要求。
特別是在工業革命馬上就要開始,將需要大量的工人,進入工坊工作。
沒有足夠的人口,高速發展的腳步,就會停滯下來。
沒有足夠的人口,軍隊就沒有足夠的兵員,無法保障勝利的果實。
李二麵無表情道:“青雀,你想要多少人口?”
“十萬戶!”
聽到這個數字,李二直接跳腳道:“不可能,你知道大唐才多少人口嗎?”
“整個大唐才兩百多萬戶,這還是包括被世家掩藏起來的人口。”
“你一張口就是十萬戶,你說說朕的大唐,有幾個十萬戶人口?”
那龐大戰艦的製造之法,李二確實想要,但不能超過自己承受的範圍。
十萬戶人口,這個已經戳到李二的痛點。
見自家父皇斬釘截鐵的拒絕自己的條件,李泰不慌不忙的辯解道:“父皇,您先別急,請兒臣好好跟您解釋這事。”
李二冷哼道:“那父皇倒要看看,你是如何巧舌如簧的說服朕。”
李泰解釋道:“父皇,兒臣說的這個十萬戶人口,不一定是大唐現有的人口,像被大唐俘虜的百姓也可。”
“父皇您不好安排他們,殺又殺不得,放了又可惜,可以完全將他們交給兒臣啊。”
“不僅是百姓,被大唐俘虜的敵方士卒,也可以交給兒臣。”
李二嘴硬道:“誰說朕不好安排的,現在朕不是安排好好的嗎?”
李泰沒去拆李二的台,畢竟是陛下,是需要麵子的。
“父皇您考慮一下,對方少了十萬戶人口,若以後發生戰爭,至少可以讓對方少十萬控弦將士,對大唐百利無一害,還能換取這戰艦的製造之法。”
“而且他們習慣了放牧生活,轉而農耕,怕他們也是很難適應下來吧!”
李泰說這話,也不是無的放矢,這種方法之前就有人試過,可惜沒有成功。
笨拙的農耕操作,還時不時的鬧事,讓當地官員絞盡了腦汁,也沒有想到解決之法。
李二心思微動,說道:“十萬戶人口太多,朕不可能一下子拿出這個麽多。”
見父皇金口已經鬆動,李泰不由鬆口氣,說道:“父皇,您要是一下拿出這麽多的人,兒臣也沒有船隻運送啊。”
“每月五千戶人口,就從這裏開始,由兒臣的人開始運送,父皇,您看如何?”
李泰也不想一下子就將十萬戶人口,運送到球島。
那樣一來,不好安排,又當心人多,會出現亂子。
要知道現在的球島,在總人口上,也不過二十萬戶左右的人口。
十萬戶人口,用將近兩年的時間來運送,可以一批批的提前教育,減小球島官員的壓力。
“讓朕考慮考慮!”
身為大唐皇帝,李二不可能因為喜歡這樣的戰艦,或者喜歡自己的孩子,就私下同意下來。
要考慮方方麵麵的事情,十萬戶不是小數字,窮兵黷武的話,都能招兵十萬。
聽到這樣的迴答,李泰亦沒必要窮問不舍,隻要父皇有這個意向,就會有下一次的談判機會。
正事說完了,李二也八卦起來:“青雀,那個女孩是誰家的?”
至於要不要告訴李二,李泰猶豫半天,才迴道:“她的父親,可能是杜伏威。”
畢竟一切都是自己的猜測,隻有當事人才清楚,李泰才加上可能兩字。
聽到這個名字,李二明顯愣了一下,低聲道:“此事到此為止,不要張揚出去!”
李二沒讓李泰繼續等貨物,帶著他離開碼頭,返迴長安。
原本李二還想像上次一樣,單獨為李泰置辦一場家宴,被李泰以舟馬勞頓婉拒了。
像馬賓王說的那樣,自己這次迴來以低調為主,自己可以一一上門拜訪,至於迎接家宴,就不必了。
皇家畢竟是皇家,做什麽事情,都在世人的注視之中。
李麗質原本還想跟自家四哥,去魏王府看看,迄今為止,她剛開始在魏王府留的房間,至今還在呢。
李泰這個原因給出,李麗質也打消這個打算。
至於今日的焦點,那個寶船戰艦,既然李泰已經答應送出,長孫也不急於一時。
畢竟碼頭湧進來的百姓,都是衝著戰艦去的,先留點時間,讓他們瞻仰一下。
日後再宣布自家孩子當禮物送給自己了,這樣一來,向世人展現自家孩子的孝心。
可以說,雖然長孫得到了戰艦,也沒有讓李泰空手而歸。
百善孝為先,一個孝字,至少會為自家孩子,在以後省去許多麻煩。
晚間時分,太子李承乾聽聞自家的弟弟迴京,帶著自己的護衛,出宮來見多年未歸的弟弟。
此時的李承乾越發的沉穩,尤其是去年,李二外出,駕幸岐州,李承乾留京監國。
李泰不知道原曆史上的李承乾是不是如此,可就以當前的狀況下來看,隻要李承乾自己不做死,日後登基,是妥妥的事情。
要知道很多電視劇,為了劇情的需要,在人物設定上,有失偏頗。
兩人聊了很多,李泰有選擇的講一些球島的事情,李承乾為李泰介紹長安這幾年來發生的事情。
兩人相談甚歡,終因時間太晚,李承乾才起身離開。
不同於李泰,現在的李承乾不僅要學習,有時還要聽訟,太晚休息,不利於第二日做事。
臨走之時,李承乾看著李泰欲言又止,最終什麽都沒有說,拍拍李泰的肩膀,旋即上了自己的馬車。
李泰不知道李承乾想說什麽,但肯定是難言之隱,不方便說,或者說了之後,會破壞一些什麽。
李泰也沒有過於深究,如果一切按照自己的設想來定,自己以後迴長安的次數,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
……
翌日清晨,李二在主持早朝的時候,李泰帶著大量的禮品車隊,進入皇宮。
麵見長孫時,李泰還看見三個萌娃,兩個妹妹,一個弟弟,這個五歲左右的小正太,就是以後的大唐繼承者,現在的晉王李治。
李泰出於好奇之心,還是多看李治幾眼,不知道他以後會不會還像原曆史上一樣,登上那個位子。
特別是在工業革命馬上就要開始,將需要大量的工人,進入工坊工作。
沒有足夠的人口,高速發展的腳步,就會停滯下來。
沒有足夠的人口,軍隊就沒有足夠的兵員,無法保障勝利的果實。
李二麵無表情道:“青雀,你想要多少人口?”
“十萬戶!”
聽到這個數字,李二直接跳腳道:“不可能,你知道大唐才多少人口嗎?”
“整個大唐才兩百多萬戶,這還是包括被世家掩藏起來的人口。”
“你一張口就是十萬戶,你說說朕的大唐,有幾個十萬戶人口?”
那龐大戰艦的製造之法,李二確實想要,但不能超過自己承受的範圍。
十萬戶人口,這個已經戳到李二的痛點。
見自家父皇斬釘截鐵的拒絕自己的條件,李泰不慌不忙的辯解道:“父皇,您先別急,請兒臣好好跟您解釋這事。”
李二冷哼道:“那父皇倒要看看,你是如何巧舌如簧的說服朕。”
李泰解釋道:“父皇,兒臣說的這個十萬戶人口,不一定是大唐現有的人口,像被大唐俘虜的百姓也可。”
“父皇您不好安排他們,殺又殺不得,放了又可惜,可以完全將他們交給兒臣啊。”
“不僅是百姓,被大唐俘虜的敵方士卒,也可以交給兒臣。”
李二嘴硬道:“誰說朕不好安排的,現在朕不是安排好好的嗎?”
李泰沒去拆李二的台,畢竟是陛下,是需要麵子的。
“父皇您考慮一下,對方少了十萬戶人口,若以後發生戰爭,至少可以讓對方少十萬控弦將士,對大唐百利無一害,還能換取這戰艦的製造之法。”
“而且他們習慣了放牧生活,轉而農耕,怕他們也是很難適應下來吧!”
李泰說這話,也不是無的放矢,這種方法之前就有人試過,可惜沒有成功。
笨拙的農耕操作,還時不時的鬧事,讓當地官員絞盡了腦汁,也沒有想到解決之法。
李二心思微動,說道:“十萬戶人口太多,朕不可能一下子拿出這個麽多。”
見父皇金口已經鬆動,李泰不由鬆口氣,說道:“父皇,您要是一下拿出這麽多的人,兒臣也沒有船隻運送啊。”
“每月五千戶人口,就從這裏開始,由兒臣的人開始運送,父皇,您看如何?”
李泰也不想一下子就將十萬戶人口,運送到球島。
那樣一來,不好安排,又當心人多,會出現亂子。
要知道現在的球島,在總人口上,也不過二十萬戶左右的人口。
十萬戶人口,用將近兩年的時間來運送,可以一批批的提前教育,減小球島官員的壓力。
“讓朕考慮考慮!”
身為大唐皇帝,李二不可能因為喜歡這樣的戰艦,或者喜歡自己的孩子,就私下同意下來。
要考慮方方麵麵的事情,十萬戶不是小數字,窮兵黷武的話,都能招兵十萬。
聽到這樣的迴答,李泰亦沒必要窮問不舍,隻要父皇有這個意向,就會有下一次的談判機會。
正事說完了,李二也八卦起來:“青雀,那個女孩是誰家的?”
至於要不要告訴李二,李泰猶豫半天,才迴道:“她的父親,可能是杜伏威。”
畢竟一切都是自己的猜測,隻有當事人才清楚,李泰才加上可能兩字。
聽到這個名字,李二明顯愣了一下,低聲道:“此事到此為止,不要張揚出去!”
李二沒讓李泰繼續等貨物,帶著他離開碼頭,返迴長安。
原本李二還想像上次一樣,單獨為李泰置辦一場家宴,被李泰以舟馬勞頓婉拒了。
像馬賓王說的那樣,自己這次迴來以低調為主,自己可以一一上門拜訪,至於迎接家宴,就不必了。
皇家畢竟是皇家,做什麽事情,都在世人的注視之中。
李麗質原本還想跟自家四哥,去魏王府看看,迄今為止,她剛開始在魏王府留的房間,至今還在呢。
李泰這個原因給出,李麗質也打消這個打算。
至於今日的焦點,那個寶船戰艦,既然李泰已經答應送出,長孫也不急於一時。
畢竟碼頭湧進來的百姓,都是衝著戰艦去的,先留點時間,讓他們瞻仰一下。
日後再宣布自家孩子當禮物送給自己了,這樣一來,向世人展現自家孩子的孝心。
可以說,雖然長孫得到了戰艦,也沒有讓李泰空手而歸。
百善孝為先,一個孝字,至少會為自家孩子,在以後省去許多麻煩。
晚間時分,太子李承乾聽聞自家的弟弟迴京,帶著自己的護衛,出宮來見多年未歸的弟弟。
此時的李承乾越發的沉穩,尤其是去年,李二外出,駕幸岐州,李承乾留京監國。
李泰不知道原曆史上的李承乾是不是如此,可就以當前的狀況下來看,隻要李承乾自己不做死,日後登基,是妥妥的事情。
要知道很多電視劇,為了劇情的需要,在人物設定上,有失偏頗。
兩人聊了很多,李泰有選擇的講一些球島的事情,李承乾為李泰介紹長安這幾年來發生的事情。
兩人相談甚歡,終因時間太晚,李承乾才起身離開。
不同於李泰,現在的李承乾不僅要學習,有時還要聽訟,太晚休息,不利於第二日做事。
臨走之時,李承乾看著李泰欲言又止,最終什麽都沒有說,拍拍李泰的肩膀,旋即上了自己的馬車。
李泰不知道李承乾想說什麽,但肯定是難言之隱,不方便說,或者說了之後,會破壞一些什麽。
李泰也沒有過於深究,如果一切按照自己的設想來定,自己以後迴長安的次數,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
……
翌日清晨,李二在主持早朝的時候,李泰帶著大量的禮品車隊,進入皇宮。
麵見長孫時,李泰還看見三個萌娃,兩個妹妹,一個弟弟,這個五歲左右的小正太,就是以後的大唐繼承者,現在的晉王李治。
李泰出於好奇之心,還是多看李治幾眼,不知道他以後會不會還像原曆史上一樣,登上那個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