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歲月如梭。
轉眼間,就是貞觀七年,從李泰登上球島,已經整整四年了。
在這四年裏,李泰沒有離開過球島。
對於這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地盤,李泰一直都在精心的經營著,希望他能早日實現自己理想中的藍圖。
李孝恭和馮盎兩人,在貞觀四年初的時候,帶兵離開了球島。
此次出兵,繳獲很多,球島平民百姓窮,貴族可不窮。
這些繳獲,李泰沒要一分,全部讓兩人帶走。
華亭那邊,這幾年的動靜不小。
原駐守的水師,除了留守的五百水師將士之外,其他的士卒,全部被李泰帶到球島。
還有水師的家人,也都被李泰一一接到球島居住,有著魏王的種種好處誘惑,他們亦是欣然向往。
其次就是匠戶們,除了留在華亭的必要人員,其他的都來到球島。
相比華亭來說,球島才是李泰甩開膀子,大幹特幹的地方,沒有任何的約束。
匠戶們,在這大唐,你可以看成是李泰的私有財產,不需要給好處,隻一個命令下去,即可將他們招來。
在滯留的匠戶們帶領下,華亭的工坊進程,也沒有就此停下來。
經過四年的經營,球島現在已經趨於穩定,百姓已然認可魏王的存在。
雖然李泰進行懷柔政策,並且讓當地百姓的生活,比之前要好上一點,可依然擋不住有人叛亂。
令李泰欣慰的是,兩次叛亂,在亂之前,就有人泄密,將消息告訴附近的駐軍。
軍隊的提前介入,讓兩次損失都不大。
四年的時間,所有球島百姓的房屋,都換成新的磚房。
球島的道路,都鋪上了水泥路,通向球島各個角落,宛如後世的國道,省道,鄉道。
三季水稻亦在球島試製成功,糧食這一塊得到了保障,球島進一步穩定。
官方語言文字,在各個學堂的建立,以及強製的掃盲之下,也得到了統一。
各大工坊,在李泰的強力支持下,不僅能滿足球島的要求,還溢出不少,統統通過泉州的關口,送入大唐境內,賺取錢財。
工人和農民的比列,相對於大唐來說,更是達到恐怖的一比一。
因為大量的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才能讓工坊達到快速發展。
為了解放更多的農民,李泰也在努力的奮鬥著。
自己親自帶著一些出類拔萃的學員,一邊傳授他們知識,一邊帶著他們搞研發。
蒸汽機的研發,已提上日程,這是李泰親自蹲守操作。
還有電力的發展,也不能落下,以後的工坊,將以真正的機器為主,眼下的動力,是不夠用的。
哪怕李泰有著後世大量的知識,知道蒸汽機的原理,知道他的外形,也不是一蹴而就。
貞觀六年開始研發,經過不斷的材料試驗,到貞觀七年才研製成功。
在電力方麵,風力發電,是第一個成功,可惜的是電能太小,在轉化成動力方麵,還不如眼下的水能帶著設備轉動。
李泰覺得應該是材料問題,可材料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誰也不知道,材料什麽時候可以成功。
所以這風力發電,才成功沒多久,就被李泰放棄,以後再繼續跟進。
蒸汽機成功後,可以依靠蒸汽機發電,在小範圍使用,最好的燃料就是汽油煤油。
石油,在眼下的大唐,叫做猛火油,不過產量並不多。
李泰自己有著蒸餾器,可以提煉出汽油以及煤油。
奈何量小,估計不能長久。
想要得到大量的猛火油,隻能通過船隊貿易,從其他地方購買。
至於大唐境內的地下猛火油,李泰隻能說別鬧,憑眼下的技術,根本開采不了那樣的油礦。
石炭發電,是最好的資源,可如何將熱能轉化成電能,李泰一直沒有攻破這個技術屏障。
在如此情況,李泰隻能不停的去嚐試各個方法,希望能早日建成火力發電廠。
貞觀七年初,大唐第一艘真正的寶船出世,那龐大的船身,是現有戰艦一倍有餘。
蒸汽機都出來了,李泰為什麽還想著製造寶船,這樣的帆船呢?
李泰隻能說,蒸汽機隻是基礎,想要將蒸汽機安裝到船上,作為啟動動力,還需要不斷的研發試製。
尤其是一些輔助配件,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對於大型的船隻,眼下的蒸汽機,在動能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蒸汽機繼續升級。
誰能確保何時才能研製好,大型的蒸汽機。
最關鍵是成本問題,有著寶船這樣的戰艦帶隊,船隊將會走的更遠,得到的財富將會更多。
有著這些財富,李泰不僅能將寶船的成本賺迴來,剩下的錢財,亦可以進行其他的研發。
研發是燒錢的,誰也不知道研製大型蒸汽機,需要燒掉多少錢。
夜色降臨,李泰讓跟隨自己的學生迴去,自己亦返迴魏王府。
說起這魏王府,李泰的本意是想建的簡單一些,就像後世的別墅那樣即可。
可馬賓王,黃傑,胡麻子等人,極力的反對。
李泰隻好隨他們怎麽建吧,反正這名聲已經傳出去了,本王想節約,拒絕奢華的生活,是自己的部下不願。
剛進入廳殿,就看見馬賓王正在等著自己。
多年的曆練,馬賓王越發的沉穩,尤其是官場上的能力,在球島這幾年發揮的淋漓盡致。
球島這四年能保持如此穩定,馬賓王功不可沒。
唯一的遺憾,就是李泰借著親王的身份,頻頻外出,到處慰問百姓,以及親民之策。
很多人隻記得魏王,而忘記馬賓王的功勞,畢竟魏王才是球島的主人嘛!
你做的再多,說不定都是按照殿下的吩咐辦事。
見到魏王,馬賓王第一時間躬身行禮,道:“下官見過魏王殿下。”
李泰如此按照大唐的說法,已經快成年了。
雖說不上玉樹臨風,但在麵貌上,也算是上上之姿。
多年的減肥,也是很有成效,沒有臃腫的肥肉,修長的身姿,不管他人說法,至少李泰自己是很滿意。
李泰擺擺手道:“馬先生,都是自己人,何必客氣!”
馬賓王反駁道:“殿下,禮不可廢!”
轉眼間,就是貞觀七年,從李泰登上球島,已經整整四年了。
在這四年裏,李泰沒有離開過球島。
對於這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地盤,李泰一直都在精心的經營著,希望他能早日實現自己理想中的藍圖。
李孝恭和馮盎兩人,在貞觀四年初的時候,帶兵離開了球島。
此次出兵,繳獲很多,球島平民百姓窮,貴族可不窮。
這些繳獲,李泰沒要一分,全部讓兩人帶走。
華亭那邊,這幾年的動靜不小。
原駐守的水師,除了留守的五百水師將士之外,其他的士卒,全部被李泰帶到球島。
還有水師的家人,也都被李泰一一接到球島居住,有著魏王的種種好處誘惑,他們亦是欣然向往。
其次就是匠戶們,除了留在華亭的必要人員,其他的都來到球島。
相比華亭來說,球島才是李泰甩開膀子,大幹特幹的地方,沒有任何的約束。
匠戶們,在這大唐,你可以看成是李泰的私有財產,不需要給好處,隻一個命令下去,即可將他們招來。
在滯留的匠戶們帶領下,華亭的工坊進程,也沒有就此停下來。
經過四年的經營,球島現在已經趨於穩定,百姓已然認可魏王的存在。
雖然李泰進行懷柔政策,並且讓當地百姓的生活,比之前要好上一點,可依然擋不住有人叛亂。
令李泰欣慰的是,兩次叛亂,在亂之前,就有人泄密,將消息告訴附近的駐軍。
軍隊的提前介入,讓兩次損失都不大。
四年的時間,所有球島百姓的房屋,都換成新的磚房。
球島的道路,都鋪上了水泥路,通向球島各個角落,宛如後世的國道,省道,鄉道。
三季水稻亦在球島試製成功,糧食這一塊得到了保障,球島進一步穩定。
官方語言文字,在各個學堂的建立,以及強製的掃盲之下,也得到了統一。
各大工坊,在李泰的強力支持下,不僅能滿足球島的要求,還溢出不少,統統通過泉州的關口,送入大唐境內,賺取錢財。
工人和農民的比列,相對於大唐來說,更是達到恐怖的一比一。
因為大量的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才能讓工坊達到快速發展。
為了解放更多的農民,李泰也在努力的奮鬥著。
自己親自帶著一些出類拔萃的學員,一邊傳授他們知識,一邊帶著他們搞研發。
蒸汽機的研發,已提上日程,這是李泰親自蹲守操作。
還有電力的發展,也不能落下,以後的工坊,將以真正的機器為主,眼下的動力,是不夠用的。
哪怕李泰有著後世大量的知識,知道蒸汽機的原理,知道他的外形,也不是一蹴而就。
貞觀六年開始研發,經過不斷的材料試驗,到貞觀七年才研製成功。
在電力方麵,風力發電,是第一個成功,可惜的是電能太小,在轉化成動力方麵,還不如眼下的水能帶著設備轉動。
李泰覺得應該是材料問題,可材料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誰也不知道,材料什麽時候可以成功。
所以這風力發電,才成功沒多久,就被李泰放棄,以後再繼續跟進。
蒸汽機成功後,可以依靠蒸汽機發電,在小範圍使用,最好的燃料就是汽油煤油。
石油,在眼下的大唐,叫做猛火油,不過產量並不多。
李泰自己有著蒸餾器,可以提煉出汽油以及煤油。
奈何量小,估計不能長久。
想要得到大量的猛火油,隻能通過船隊貿易,從其他地方購買。
至於大唐境內的地下猛火油,李泰隻能說別鬧,憑眼下的技術,根本開采不了那樣的油礦。
石炭發電,是最好的資源,可如何將熱能轉化成電能,李泰一直沒有攻破這個技術屏障。
在如此情況,李泰隻能不停的去嚐試各個方法,希望能早日建成火力發電廠。
貞觀七年初,大唐第一艘真正的寶船出世,那龐大的船身,是現有戰艦一倍有餘。
蒸汽機都出來了,李泰為什麽還想著製造寶船,這樣的帆船呢?
李泰隻能說,蒸汽機隻是基礎,想要將蒸汽機安裝到船上,作為啟動動力,還需要不斷的研發試製。
尤其是一些輔助配件,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對於大型的船隻,眼下的蒸汽機,在動能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蒸汽機繼續升級。
誰能確保何時才能研製好,大型的蒸汽機。
最關鍵是成本問題,有著寶船這樣的戰艦帶隊,船隊將會走的更遠,得到的財富將會更多。
有著這些財富,李泰不僅能將寶船的成本賺迴來,剩下的錢財,亦可以進行其他的研發。
研發是燒錢的,誰也不知道研製大型蒸汽機,需要燒掉多少錢。
夜色降臨,李泰讓跟隨自己的學生迴去,自己亦返迴魏王府。
說起這魏王府,李泰的本意是想建的簡單一些,就像後世的別墅那樣即可。
可馬賓王,黃傑,胡麻子等人,極力的反對。
李泰隻好隨他們怎麽建吧,反正這名聲已經傳出去了,本王想節約,拒絕奢華的生活,是自己的部下不願。
剛進入廳殿,就看見馬賓王正在等著自己。
多年的曆練,馬賓王越發的沉穩,尤其是官場上的能力,在球島這幾年發揮的淋漓盡致。
球島這四年能保持如此穩定,馬賓王功不可沒。
唯一的遺憾,就是李泰借著親王的身份,頻頻外出,到處慰問百姓,以及親民之策。
很多人隻記得魏王,而忘記馬賓王的功勞,畢竟魏王才是球島的主人嘛!
你做的再多,說不定都是按照殿下的吩咐辦事。
見到魏王,馬賓王第一時間躬身行禮,道:“下官見過魏王殿下。”
李泰如此按照大唐的說法,已經快成年了。
雖說不上玉樹臨風,但在麵貌上,也算是上上之姿。
多年的減肥,也是很有成效,沒有臃腫的肥肉,修長的身姿,不管他人說法,至少李泰自己是很滿意。
李泰擺擺手道:“馬先生,都是自己人,何必客氣!”
馬賓王反駁道:“殿下,禮不可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