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自己的文官武將,一齊上手,沒有一個落下。


    李二鼻子都快氣歪了,朕還沒開口答應呢。


    連魏征這個身為大唐的頭號噴子,今日也改了性子,隨著眾人一起,將一麵鏡子塞入袖口。


    他不僅不是瞎子,還觀察入微,早早的就發現車上的文字。


    瞬間就明白這些東西是魏王送給陛下的,還有這東西,已經在長安可以購買了。


    兒子送老子東西,自己還真不能噴。


    魏征的噴,是有講究的,是因事而噴,不是為了噴而噴。


    其實不僅是魏征發現車兩側的文字,不少大臣都發現了,隻是沒人提及而已。


    眾人很默契的打劫了一迴地主。


    當然這種事情是需要分寸的,你看,那兩麵更衣鏡,就沒人敢動。


    拿東西,每人僅拿一樣,並不多拿。


    所以眾臣拿上滿意的東西,離開馬車後,馬車上的東西,依然不少。


    即使這樣,李二顯露在外麵的還是很氣憤,這是自己孩子送給的賀禮。


    朝臣們很默契的再次聚集到一起,不少人這才發現,陛下手裏還抱著一個木盒。


    不少朝臣紛紛發問:“陛下,您手中盒子裏裝的是什麽?”


    李二沒好氣,滿臉傲嬌道:“沒什麽,隻是孩子送的一個小小的賀禮。”


    李二的語氣,更引起朝臣們的好奇,到底是什麽樣的禮物,居然與車隊上的賀禮分開。


    不管李二這邊怎麽樣,李震道悄悄的帶著車隊離開。


    看著朝臣的好奇心,李二也有心想要炫耀一下。


    對著李靖說道:“衛國公,你來試一下,朕的這件禮物如何?”


    陛下已經點名,李靖欣然上前。


    李二再次打開盒子,取出望遠鏡,低聲對著講一下如何使用。


    畢竟望遠鏡操作簡單,一兩句話就說完了。


    將望遠鏡交給李靖後,李二沉聲道:“這東西不比車上的那些,藥師,你要是損壞了,朕會有懲罰的。”


    李靖聽的不由凝神,聽出陛下言語中的謹慎,亦沉聲道:“請陛下放心。”


    按照李二的指示,李靖架起望遠鏡,正對遠處的宮牆。


    僅看了一眼,李靖突然間拿下望遠鏡,向剛才看的地方看了一眼,旋即又將望遠鏡架起。


    然後轉動腦袋,又向四處看看。


    被後世稱為“軍神”的李靖,滿臉的不可思議。


    不等朝臣們詢問,李靖麵對李二單膝下跪,沉聲道:“微臣懇請陛下,給軍中多準備這個神器。”


    兩軍交戰,都要向前派出斥候,打探對方的情報。


    所以說,誰先掌握了對方的情報,誰就占據了先機。


    自己手裏的這個東西,就是獲取情報的絕佳配置。


    你剛有動作,就被對方看的清清楚楚,隨便在必經之路設置個陷阱,那還怎麽玩。


    除非你的實力已經強大到無視這些。


    李二上前扶起李靖,拍拍李靖的肩膀,點頭道:“衛國公放心,朕會有交代,讓那小子多送一些過來。”


    李靖重重的點點頭,至於那個粗暴的稱謂,誰會在乎。


    李二接過望遠鏡,不待眾臣們詢問,快速裝進盒子,轉身走進太極殿。


    裝x也裝過了,而且這時機,在李二看來,正正好好。


    留有懸念,又留下一個正好解說。


    讓你們搶朕的東西,此番讓你們聽得著,看不著,吊足你們的胃口。


    李二走後,眾人蜂窩般,將李靖圍在中間。


    七嘴八舌的問道:“衛國公,那究竟是什麽東西?”


    “衛國公,到底是什麽要裝備給軍中,是一種新型的武器嗎?”


    “衛國公,那神器,到底神在哪裏?”


    “衛國公……”


    被眾人圍著,李靖一時頭大,怎麽覺得自己是被陛下算計了呢!


    吵吵嚷嚷的聲音,李靖頓感自己的耳朵快炸了,大聲道:“諸位,能否先停下。”


    待四周清靜,李靖才開口說道:“世人常言順風耳,千裏眼,卻從未見過,某今日能見其中之一,實乃幸事。”


    朝臣之中,頓有人不滿道:“藥師,你一個武將,別咬文嚼字了,痛快點,陛下手裏的那個究竟是什麽東西?”


    李靖差點吐一口老血,自己這個能叫咬文嚼字嗎?


    李靖沒好氣道:“你到底想不想聽了?”


    見此,一幫人瞬間批評那個說話的武將。


    李靖伸手示意大家安靜一下,繼續說道:“陛下手裏的那個東西,雖然沒有告訴某,那個叫什麽,可某試過之後,千裏眼的這個名字,很貼切。”


    一聽李靖這樣說,所有人都炸鍋了。


    說話的是李靖,這種情況,結合剛才的情形,還真不像是開玩笑。


    再進去找李二時,李二左顧而言他,根本不願意將“神器”拿出來分享。


    ……


    貞觀元年的最後一天,李泰拖著疲倦的身體,才從軍營返迴華亭縣城。


    最後這些時日,李泰也沒有別的事情,專門送年貨給工匠們。


    每戶一鬥糧食,兩斤豬肉,一隻雞,兩條魚,若幹雞蛋等等。


    大多是出自自家農場。


    隻是這年貨,對現在的大唐來說,絕對是重禮。


    整整五百戶人家,還有一百戶船匠,加上馬賓王的運作,又搬來近兩百戶,大多是水師家人。


    原本是可以多搬遷一些過來,可惜好多房子還沒準備好,加上又臨近新年。


    大部分人,選擇年後在搬來。


    這近八百戶人家,都是因為自己,才搬遷到華亭。


    今年又是第一年,難免生疏,或者又有思鄉情緒。


    李泰是挨家挨戶的,親自將年貨送上門。


    就算每家隻呆五分鍾,也要八天的時間,才能全部走訪完。


    走完之後,李泰累的都不想動了,特別是喉嚨,沙啞難受。


    不過在李泰看來,一切都是值得的。


    送年貨的這些天,明顯能感覺到匠戶們對自己的熱切。


    李泰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尤其是處理政事這一塊。


    這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錘煉打磨。


    自己現在的身份,想要錘煉自己,有的是地方。


    可惜的是,三十多歲的性格,很多都已經定型,想要改變,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加上李泰本人,在內心深處,還是有點抗拒。


    李泰更多是希望從理科方麵,改變大唐。


    既然如此,想到籠得民心,隻能從“收買”這個角度去做,深入到百姓之中,讓百姓切身的感受到自己心係他們,並不斷的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


    這切身的利益關係,比什麽都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出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達灰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達灰基並收藏唐出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