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帶著李泰來到春宜宮,吩咐身邊的侍衛,將剩下的字模,全部帶走。
隨後又將李泰重新帶迴麗政殿。
見李二還沒有放自己離開的意思,李泰不由開口問道:“父皇,您還有什麽吩咐?”
李二淡然的撇了李泰一眼,說道:“等會有大臣要過來,跟朕商議要事,青雀你旁聽一下。”
聽了李二這話,李泰渾身不自在。
這是何等的聖意寵愛,自己那太子哥哥,怕也未必都有這樣的機會吧?
自己隻是個親王,李泰覺得這肯定是有所逾越。
本著低調的原則,李泰委婉拒絕道:“迴稟父皇,兒臣旅途跋涉,有些困乏,想早點休息。”
李二意外的抬頭看看李泰,不知道是真不明白朕的意思,還是在假裝糊塗。
若是其他八歲孩子,李二不這麽想。
眼前的自家二子,總能時不時的給自己帶來驚喜。
至少在自己印象中,沒有一點八歲的樣子。
若真是假裝糊塗?李二心下欣慰,隻要李泰一直保持如此,就不會走自己的老路。
隻是怎麽會有那麽一點別扭呢?
李二恍然,原來這小子,明裏暗裏是在抗旨啊!
李二不動聲色道:“坐著旁聽即可,不會讓你累著的。”
李泰頓時急了,言語急促道:“父皇,兒臣真的困倦,怕聽了一半,睡著了,有損皇家威儀。”
誰知李二擺擺手,道:“無妨,青雀你躺著旁聽,亦可。”
心下暗道,這個混小子,居然連有損皇家威儀,都抬出來。
看來自己之前的猜測,還是對的,這小子就是在裝糊塗。
李泰無語,自家便宜老子,是鐵了心,讓自己旁聽啊!
自己的據理力爭,是毫無用途。
歎息一聲,自己隻想低調的做個乖寶寶,咋就這麽難呢!
看著李泰的表情,李二笑笑,朕的意思,哪能容你抗拒。
李二忽然想到什麽,不由說道:“醉仙釀,給朕送些過來。”
製鹽之事,沒出現之前,李二還真的相信李泰的鬼話。
可現在知道,被李泰帶走的水師,都是曬鹽了,哪有時間出海。
所以李二也就篤定,這酒一定是自家孩子釀出來的。
想起那酒味,李二至今是記憶猶新。
可惜隻喝了一小碗,李淵在也沒有給自己添一點。
如今那醉仙釀,早已被李淵喝光,自己是想喝也喝不到嘍。
誰知李泰賭氣迴道:“沒有。”
李二臉色一黑,還真是孩子氣,不悅道:“怎麽沒有了,別拿那些鬼話,來糊弄朕。”
“沒錢沒糧,父皇,您讓兒臣怎麽釀?”
如今李泰也是看出來了,自己會釀醉仙釀的事情,怕是保不住這個秘密了。
這世上聰明之人,何其之多。
現在李淵和李二都看出來了,其他人怕也是能漸漸從中,發現端倪。
但李泰還是不想,現在就開始釀酒,理由就是之前那個。
原本緊皺眉頭的李二,亦舒展開來,沒去計較李泰的無禮。
畢竟剛登基一年,李二極能控製自己的欲望。
想想今年的大旱,釀酒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總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口欲之歡,消耗大量的糧食,然後被一些孺酸口誅筆伐。
但李二還是不想放過李泰,遂問道:“青雀,你說說,那小長安是怎麽迴事?”
言語中帶著關懷,還夾雜著一絲批評。
欣慰自己孩子,目標遠大,不是庸庸碌碌之人。
但又怕孩子好高騖遠,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鬧出笑話來。
李泰淡然一笑,胸有成竹道:“父皇,這個不用擔心,兒臣心裏有素。”
賣鹽的錢,已經順利到位,且都換成了原材料。
足夠這一兩年,打基礎用的。
李泰說這話,是底氣十足。
李泰越是如此,越引起李二的好奇心,不由說道:“跟父皇詳細說說你的計劃。”
李泰猶豫一下,還是婉拒道:“父皇,要不三五年後,您到華亭,親自去看看?”
李二沒好氣的瞪了李泰一眼,你以為身為皇帝,是那麽容易出長安的嗎?
既然孩子心裏有素,李二亦沒在多問,大不了讓自己的百騎,多收集華亭方麵的消息就是。
李二接下來又教導李泰,關於怎麽去處理政事這一塊。
未久,李二邀請的眾臣,陸續來到麗政殿。
而長孫皇後,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
李泰的舅舅長孫無忌,梁國公房玄齡,蔡國公杜如晦,宋國公蕭瑀,還有鄭國公魏征等等十好幾個重臣。
每來一個,李泰都要躬身,行子侄禮問好。
眾人都不明白李二,夜間相召是所為何事。
若隻是因為越王迴來,應該是不會搞如此大的陣勢。
在他們心目中自詡英明神武的李二,這明目張膽不和規矩的事情,是不會這麽做的。
若如此,那將太子至於何地。
即使是經常諫言頂撞李二的魏征,問候之後,亦是找個地方坐著,靜等後麵的人。
不知過了多久,李二見大臣全部來齊,麵帶笑容,將整個大臣都看了一遍。
下麵的重臣們,更加的疑惑,難道真的是有好事?
甚至有人在低聲交語,是不是越王將賣鹽的錢,送來長安,充裕了國庫。
大唐的平民百姓不知曉,他們還是收到了相關的信息。
差不多是昨晚,到今日時間,零星的傳來越王在揚州和東昌府內,大肆出售精鹽的事情。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好事,大唐也能順利度過,此次旱災的影響。
重臣的疑惑,李二都是看在眼裏,怕此次你們都想歪了。
李二言語自豪道:“朕此次宣召你們進宮,隻是想讓你們看看兩件東西,然後再拿出可行的方案來!”
未等大臣們發話,李二拿起馬賓王的奏折,道:“這是一封奏折,你們傳著看下!”
大臣們麵麵相覷,隻是一封奏折,有必要這麽鄭重嗎?
見沒人接奏折,李二看看眾人,將奏折遞給了房玄齡。
房玄齡猶豫著接過奏折,看著李二的表情,應不是壞事。
帶著好奇之心,房玄齡打開了奏折。
杜如晦正好坐在房玄齡旁邊,伸過腦袋,看著奏折上的內容。
究竟是什麽樣的事情,讓陛下勞師動眾。
隨後又將李泰重新帶迴麗政殿。
見李二還沒有放自己離開的意思,李泰不由開口問道:“父皇,您還有什麽吩咐?”
李二淡然的撇了李泰一眼,說道:“等會有大臣要過來,跟朕商議要事,青雀你旁聽一下。”
聽了李二這話,李泰渾身不自在。
這是何等的聖意寵愛,自己那太子哥哥,怕也未必都有這樣的機會吧?
自己隻是個親王,李泰覺得這肯定是有所逾越。
本著低調的原則,李泰委婉拒絕道:“迴稟父皇,兒臣旅途跋涉,有些困乏,想早點休息。”
李二意外的抬頭看看李泰,不知道是真不明白朕的意思,還是在假裝糊塗。
若是其他八歲孩子,李二不這麽想。
眼前的自家二子,總能時不時的給自己帶來驚喜。
至少在自己印象中,沒有一點八歲的樣子。
若真是假裝糊塗?李二心下欣慰,隻要李泰一直保持如此,就不會走自己的老路。
隻是怎麽會有那麽一點別扭呢?
李二恍然,原來這小子,明裏暗裏是在抗旨啊!
李二不動聲色道:“坐著旁聽即可,不會讓你累著的。”
李泰頓時急了,言語急促道:“父皇,兒臣真的困倦,怕聽了一半,睡著了,有損皇家威儀。”
誰知李二擺擺手,道:“無妨,青雀你躺著旁聽,亦可。”
心下暗道,這個混小子,居然連有損皇家威儀,都抬出來。
看來自己之前的猜測,還是對的,這小子就是在裝糊塗。
李泰無語,自家便宜老子,是鐵了心,讓自己旁聽啊!
自己的據理力爭,是毫無用途。
歎息一聲,自己隻想低調的做個乖寶寶,咋就這麽難呢!
看著李泰的表情,李二笑笑,朕的意思,哪能容你抗拒。
李二忽然想到什麽,不由說道:“醉仙釀,給朕送些過來。”
製鹽之事,沒出現之前,李二還真的相信李泰的鬼話。
可現在知道,被李泰帶走的水師,都是曬鹽了,哪有時間出海。
所以李二也就篤定,這酒一定是自家孩子釀出來的。
想起那酒味,李二至今是記憶猶新。
可惜隻喝了一小碗,李淵在也沒有給自己添一點。
如今那醉仙釀,早已被李淵喝光,自己是想喝也喝不到嘍。
誰知李泰賭氣迴道:“沒有。”
李二臉色一黑,還真是孩子氣,不悅道:“怎麽沒有了,別拿那些鬼話,來糊弄朕。”
“沒錢沒糧,父皇,您讓兒臣怎麽釀?”
如今李泰也是看出來了,自己會釀醉仙釀的事情,怕是保不住這個秘密了。
這世上聰明之人,何其之多。
現在李淵和李二都看出來了,其他人怕也是能漸漸從中,發現端倪。
但李泰還是不想,現在就開始釀酒,理由就是之前那個。
原本緊皺眉頭的李二,亦舒展開來,沒去計較李泰的無禮。
畢竟剛登基一年,李二極能控製自己的欲望。
想想今年的大旱,釀酒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總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口欲之歡,消耗大量的糧食,然後被一些孺酸口誅筆伐。
但李二還是不想放過李泰,遂問道:“青雀,你說說,那小長安是怎麽迴事?”
言語中帶著關懷,還夾雜著一絲批評。
欣慰自己孩子,目標遠大,不是庸庸碌碌之人。
但又怕孩子好高騖遠,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鬧出笑話來。
李泰淡然一笑,胸有成竹道:“父皇,這個不用擔心,兒臣心裏有素。”
賣鹽的錢,已經順利到位,且都換成了原材料。
足夠這一兩年,打基礎用的。
李泰說這話,是底氣十足。
李泰越是如此,越引起李二的好奇心,不由說道:“跟父皇詳細說說你的計劃。”
李泰猶豫一下,還是婉拒道:“父皇,要不三五年後,您到華亭,親自去看看?”
李二沒好氣的瞪了李泰一眼,你以為身為皇帝,是那麽容易出長安的嗎?
既然孩子心裏有素,李二亦沒在多問,大不了讓自己的百騎,多收集華亭方麵的消息就是。
李二接下來又教導李泰,關於怎麽去處理政事這一塊。
未久,李二邀請的眾臣,陸續來到麗政殿。
而長孫皇後,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
李泰的舅舅長孫無忌,梁國公房玄齡,蔡國公杜如晦,宋國公蕭瑀,還有鄭國公魏征等等十好幾個重臣。
每來一個,李泰都要躬身,行子侄禮問好。
眾人都不明白李二,夜間相召是所為何事。
若隻是因為越王迴來,應該是不會搞如此大的陣勢。
在他們心目中自詡英明神武的李二,這明目張膽不和規矩的事情,是不會這麽做的。
若如此,那將太子至於何地。
即使是經常諫言頂撞李二的魏征,問候之後,亦是找個地方坐著,靜等後麵的人。
不知過了多久,李二見大臣全部來齊,麵帶笑容,將整個大臣都看了一遍。
下麵的重臣們,更加的疑惑,難道真的是有好事?
甚至有人在低聲交語,是不是越王將賣鹽的錢,送來長安,充裕了國庫。
大唐的平民百姓不知曉,他們還是收到了相關的信息。
差不多是昨晚,到今日時間,零星的傳來越王在揚州和東昌府內,大肆出售精鹽的事情。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好事,大唐也能順利度過,此次旱災的影響。
重臣的疑惑,李二都是看在眼裏,怕此次你們都想歪了。
李二言語自豪道:“朕此次宣召你們進宮,隻是想讓你們看看兩件東西,然後再拿出可行的方案來!”
未等大臣們發話,李二拿起馬賓王的奏折,道:“這是一封奏折,你們傳著看下!”
大臣們麵麵相覷,隻是一封奏折,有必要這麽鄭重嗎?
見沒人接奏折,李二看看眾人,將奏折遞給了房玄齡。
房玄齡猶豫著接過奏折,看著李二的表情,應不是壞事。
帶著好奇之心,房玄齡打開了奏折。
杜如晦正好坐在房玄齡旁邊,伸過腦袋,看著奏折上的內容。
究竟是什麽樣的事情,讓陛下勞師動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