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好的磚塊,暫時都先存下來,廢品拿去鋪路吧。”
這樣也算是廢物在利用。
宋老頭點點頭,按著李泰的意思吩咐下去。
等宋老頭迴來時,李泰將身邊的陳二毛,交給他。
讓宋老頭傳授這方麵經驗給陳二毛。
宋老頭有些猶豫,最終還是點頭應下,以為這是越王,見自己沒有將紅磚製好,在自己身邊派一個人來監工。
李泰也沒有過多解釋,這麽長時間,李泰適應了大唐。
一句話,就是階級劃分森嚴,有些東西對下階,不需要過多解釋,直接吩咐就行。
等後來陳二毛出師時,宋老頭才知道自己錯怪了越王。
天黑時分,宋老頭將象棋,棋桌,還有魔方,三樣東西送到李泰住處。
把玩著魔方,又看看象棋,李泰輕歎一聲。
看到後世熟悉的東西,李泰不禁又想起,自己在那個時空的家人。
良久,才放下手中東西,李泰給這兩樣東西,寫備注說明書。
……
翌日巳時,李泰帶著東西來到客棧,蕭瑀暫住的客棧。
進入客棧,早已有人去向蕭瑀匯報。
李泰打量著客棧,有點陳舊,裏麵除了掌櫃和小二,都是宋國公的人。
隨手將手中的包裹放下桌上,靜等蕭瑀。
未久,從樓梯處傳來腳步聲。
李泰抬頭一看,見蕭瑀一人走了下來,後麵沒有跟著一個隨從。
李泰上前迎接一步,拱手道:“青雀見過蕭爺爺。”
蕭瑀迴禮道:“見過越王殿下。”
整個客棧也沒有外人,蕭瑀招唿李泰在大廳內坐下。
兩人聊會家常,蕭瑀從袖中掏出一張紙,遞到李泰近前。
李泰疑惑的接過,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張契書。
說詳細點,就是一份鐵礦的契書。
李泰訝然的看了蕭瑀,沒有想到對方的速度這麽快,前日剛商談的條件,今日就給送來。
蕭瑀捋著胡須笑道:“不瞞殿下,這真是巧了,這個鐵礦,就在蘇州與華亭的交界處,最合適殿下的要求不過。”
李泰眉頭凝索,在自己的記憶中,這附近沒有鐵礦吧?
是自己沒有了解這方麵的知識,還是現在大唐有鐵礦,到後來開采完了?
看著李泰表情,蕭瑀不由疑惑道:“殿下是對這個鐵礦不滿意嗎?”
“哦,不是!”
李泰搖搖頭,不去想那些不相幹的事情,現在有鐵礦,不就行了。
“多謝蕭爺爺厚愛,這份鐵礦,青雀受之有愧啊。”
蕭瑀胡子顫抖一下,從沒想過一個孩子,在自己麵前,得了便宜還賣乖。
若不是自己這兩月將家族裏麵的事情,都清理一遍,你以為這塊鐵礦,是那麽容易拿到的。
還有愧?你還給老夫好了。
“公平交易爾”。
李泰笑笑道:“蕭爺爺放心,青雀亦不是無的放矢之人。”
隨即將桌上的包裹,推到蕭瑀那邊,說道:“蕭爺爺,這是青雀給爺爺的,還望蕭爺爺暫代保管一下。”
蕭瑀有些好奇,不由問道:“殿下,能告訴本公這裏麵是什麽嗎?”
李泰婉拒道:“蕭爺爺,您可以到爺爺處,與爺爺一起觀看,到時不就知道了麽?”
蕭瑀接過包裹,微笑著說道:“既然如此,本公也就暫時忍耐下這好奇心。”
下一趟江南,蕭家的內憂外患一起解決,蕭瑀的心情還是不錯。
隨意交談幾句,見差不多到午飯的時間,蕭瑀便邀請李泰一起用膳。
有免費的午餐,李泰樂得如此。
一番下來,可謂是主客相歡。
臨走前,蕭瑀跟李泰提前告辭,明日即將啟程離開華亭。
李泰恭祝宋國公一路順風,自己言道在城門處,為宋國公送行。
……
迴到越王府,迎麵碰到如今的管家……孫道明。
孫道明禮畢後,看了李泰一眼,不由上前說道:“殿下,關於府庫的財務,草民想給殿下匯報一下。”
李泰點頭,說道:“行,到本王書房去說吧。”
“是殿下,那草民先去拿下賬簿。”
李泰先行來到自己的書房,吩咐許涵依沏兩杯白開水。
未久,孫道明抱著一遝賬簿進來。
將賬簿放在李泰麵前,開口說道:“殿下,這是幾個月來府庫財務支出情況。”
李泰擺擺手,直接說道:“孫管家,你先告訴本王,現在本王的府庫,還剩餘多少錢財?”
孫道明苦笑著迴道:“迴稟殿下,現在府庫還剩下2765貫。”
李泰臉色一滯,不確定的問道:“你說還有多少?”
“2765貫!”
確定是自己剛才聽到的數據,不由以頭扶額。
二十萬貫啊,通州四十年的稅收,就這麽被自己在幾個月用完了。
無奈翻開賬簿,李泰也沒仔細的去看,隻看其中每項的總額。
“水師,近六萬貫。”
“農場,三萬多,少四萬貫。”
“船廠兩萬多貫。”
“磚廠,兩萬多貫。”
“匠戶安家,以及工錢,還有禁衛軍的軍營以及安置,總共兩萬餘貫。”
“馬賓王支出一萬貫。”
還有路上的損耗,也是差不多兩萬貫。
王府的開支等等太多。
李泰不想在看下去,直接詢問道:“張管家,你跟本王說說,現在府庫還剩下,這點錢,還能支撐多久?”
孫道明迴道:“如果殿下現在沒有其他的開支,還能堅持一月有餘。”
李泰愣了一下,按前幾個月的算下來,沒有幾萬貫,是沒辦法渡過一個月的。
再次打開賬簿,這次李泰詳細的看下去,翻了一炷香的時間。
李泰終於明白孫道明的意思。
自己這前期大筆錢財出去,都是在建基礎。
拿農場來說,現在隻需給在農場做工的工錢,而不需要在投入其他錢財。
因為不論是家禽,牲畜,魚苗,樹苗等等,都已經買好,就剩下長成後,為自己的府庫添加收入。
船廠和磚廠差不多,需要的工具,或者材料,早已經購買了一大批,足夠接下來的時日揮霍。
水師更不用提,大營建好之後,自己隻負責三倍軍餉的,另外兩倍。
其他的軍餉,以及軍資物需,都是他便宜老子,李二給出,沒自己什麽事情。
這樣也算是廢物在利用。
宋老頭點點頭,按著李泰的意思吩咐下去。
等宋老頭迴來時,李泰將身邊的陳二毛,交給他。
讓宋老頭傳授這方麵經驗給陳二毛。
宋老頭有些猶豫,最終還是點頭應下,以為這是越王,見自己沒有將紅磚製好,在自己身邊派一個人來監工。
李泰也沒有過多解釋,這麽長時間,李泰適應了大唐。
一句話,就是階級劃分森嚴,有些東西對下階,不需要過多解釋,直接吩咐就行。
等後來陳二毛出師時,宋老頭才知道自己錯怪了越王。
天黑時分,宋老頭將象棋,棋桌,還有魔方,三樣東西送到李泰住處。
把玩著魔方,又看看象棋,李泰輕歎一聲。
看到後世熟悉的東西,李泰不禁又想起,自己在那個時空的家人。
良久,才放下手中東西,李泰給這兩樣東西,寫備注說明書。
……
翌日巳時,李泰帶著東西來到客棧,蕭瑀暫住的客棧。
進入客棧,早已有人去向蕭瑀匯報。
李泰打量著客棧,有點陳舊,裏麵除了掌櫃和小二,都是宋國公的人。
隨手將手中的包裹放下桌上,靜等蕭瑀。
未久,從樓梯處傳來腳步聲。
李泰抬頭一看,見蕭瑀一人走了下來,後麵沒有跟著一個隨從。
李泰上前迎接一步,拱手道:“青雀見過蕭爺爺。”
蕭瑀迴禮道:“見過越王殿下。”
整個客棧也沒有外人,蕭瑀招唿李泰在大廳內坐下。
兩人聊會家常,蕭瑀從袖中掏出一張紙,遞到李泰近前。
李泰疑惑的接過,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張契書。
說詳細點,就是一份鐵礦的契書。
李泰訝然的看了蕭瑀,沒有想到對方的速度這麽快,前日剛商談的條件,今日就給送來。
蕭瑀捋著胡須笑道:“不瞞殿下,這真是巧了,這個鐵礦,就在蘇州與華亭的交界處,最合適殿下的要求不過。”
李泰眉頭凝索,在自己的記憶中,這附近沒有鐵礦吧?
是自己沒有了解這方麵的知識,還是現在大唐有鐵礦,到後來開采完了?
看著李泰表情,蕭瑀不由疑惑道:“殿下是對這個鐵礦不滿意嗎?”
“哦,不是!”
李泰搖搖頭,不去想那些不相幹的事情,現在有鐵礦,不就行了。
“多謝蕭爺爺厚愛,這份鐵礦,青雀受之有愧啊。”
蕭瑀胡子顫抖一下,從沒想過一個孩子,在自己麵前,得了便宜還賣乖。
若不是自己這兩月將家族裏麵的事情,都清理一遍,你以為這塊鐵礦,是那麽容易拿到的。
還有愧?你還給老夫好了。
“公平交易爾”。
李泰笑笑道:“蕭爺爺放心,青雀亦不是無的放矢之人。”
隨即將桌上的包裹,推到蕭瑀那邊,說道:“蕭爺爺,這是青雀給爺爺的,還望蕭爺爺暫代保管一下。”
蕭瑀有些好奇,不由問道:“殿下,能告訴本公這裏麵是什麽嗎?”
李泰婉拒道:“蕭爺爺,您可以到爺爺處,與爺爺一起觀看,到時不就知道了麽?”
蕭瑀接過包裹,微笑著說道:“既然如此,本公也就暫時忍耐下這好奇心。”
下一趟江南,蕭家的內憂外患一起解決,蕭瑀的心情還是不錯。
隨意交談幾句,見差不多到午飯的時間,蕭瑀便邀請李泰一起用膳。
有免費的午餐,李泰樂得如此。
一番下來,可謂是主客相歡。
臨走前,蕭瑀跟李泰提前告辭,明日即將啟程離開華亭。
李泰恭祝宋國公一路順風,自己言道在城門處,為宋國公送行。
……
迴到越王府,迎麵碰到如今的管家……孫道明。
孫道明禮畢後,看了李泰一眼,不由上前說道:“殿下,關於府庫的財務,草民想給殿下匯報一下。”
李泰點頭,說道:“行,到本王書房去說吧。”
“是殿下,那草民先去拿下賬簿。”
李泰先行來到自己的書房,吩咐許涵依沏兩杯白開水。
未久,孫道明抱著一遝賬簿進來。
將賬簿放在李泰麵前,開口說道:“殿下,這是幾個月來府庫財務支出情況。”
李泰擺擺手,直接說道:“孫管家,你先告訴本王,現在本王的府庫,還剩餘多少錢財?”
孫道明苦笑著迴道:“迴稟殿下,現在府庫還剩下2765貫。”
李泰臉色一滯,不確定的問道:“你說還有多少?”
“2765貫!”
確定是自己剛才聽到的數據,不由以頭扶額。
二十萬貫啊,通州四十年的稅收,就這麽被自己在幾個月用完了。
無奈翻開賬簿,李泰也沒仔細的去看,隻看其中每項的總額。
“水師,近六萬貫。”
“農場,三萬多,少四萬貫。”
“船廠兩萬多貫。”
“磚廠,兩萬多貫。”
“匠戶安家,以及工錢,還有禁衛軍的軍營以及安置,總共兩萬餘貫。”
“馬賓王支出一萬貫。”
還有路上的損耗,也是差不多兩萬貫。
王府的開支等等太多。
李泰不想在看下去,直接詢問道:“張管家,你跟本王說說,現在府庫還剩下,這點錢,還能支撐多久?”
孫道明迴道:“如果殿下現在沒有其他的開支,還能堅持一月有餘。”
李泰愣了一下,按前幾個月的算下來,沒有幾萬貫,是沒辦法渡過一個月的。
再次打開賬簿,這次李泰詳細的看下去,翻了一炷香的時間。
李泰終於明白孫道明的意思。
自己這前期大筆錢財出去,都是在建基礎。
拿農場來說,現在隻需給在農場做工的工錢,而不需要在投入其他錢財。
因為不論是家禽,牲畜,魚苗,樹苗等等,都已經買好,就剩下長成後,為自己的府庫添加收入。
船廠和磚廠差不多,需要的工具,或者材料,早已經購買了一大批,足夠接下來的時日揮霍。
水師更不用提,大營建好之後,自己隻負責三倍軍餉的,另外兩倍。
其他的軍餉,以及軍資物需,都是他便宜老子,李二給出,沒自己什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