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坐好的楊建華,一臉幽怨的看著李泰,言語沮喪道:“殿下,您這麽大的動作,恐很難瞞過別人吧?”


    通州地勢南北狹長,基本上所有的縣都有海岸線,看越王這架勢,是要橫穿整個通州。


    那麽大的地方需要多少人啊,聽說越王分裂了揚州水師,帶走了八千的水師,不會是將這八千水師全部帶至通州吧。


    哎!此時楊建華頭昏欲裂,不知道該怎麽辦。


    “本王也隻要靠近海邊五裏的範圍就行,加上海邊附近人口稀少,應該是隻有一些少量的漁戶。”


    “本王又需要一些人工,正好讓這些漁戶幫本王辦事,本王也不會虧待他們,肯定比他們打漁一年賺的錢多。”


    “加上本王派出一些士卒,在附近巡邏,嚴禁外人入海邊,應該是能瞞過一段時間。”


    “即使瞞不過,也可以對外宣布,本王在練習水師,進行演習,這樣又能拖住一段時間。”


    看著李泰那自信滿滿的言語,楊建華真是越發頭疼,說道:“可是通州的官員怎麽交代,殿下您就不怕他們上書給陛下,告你一狀?”


    “通州是本王的地盤,本王想怎麽玩,就怎麽玩,隻要本王沒欺壓百姓,他們想告就去告唄,本王不怕。”


    李泰知道封鎖這樣的消息很難,即使在難,李泰也想嚐試一下。


    人生能有幾迴拚搏,自己不去嚐試,則永遠不能成功,隻有奮鬥過,才能嚐到最後的滋味,哪怕是苦的。


    何況自己又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將鹽田的規模,發展那麽大。


    前期因為規模小,被發現的幾率不大。


    真到後期時,自己應該已經積攢不少的精鹽,那時自己是進可繼續曬鹽,退有足夠的精鹽保障。


    “既然殿下如此,下官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著殿下掩護”,楊建華無奈,李淵對他有恩,如今困於宮牆之內,自己無法報恩。


    此時李淵有信來,需要自己幫忙,又不是違背大義的事情,楊建華幫幫李泰,也算是還李淵部分培育恩情。


    沉下心的楊建華,心思活躍起來,替李泰出個主意:“殿下,等下官迴去之後,下令治下百姓禁止出海捕魚,將通州的漁戶全部遷入內地,您看可否?”


    李泰訝然的看著楊建華,人處於什麽位置,就會從什麽角度是看待問題,並從這方麵想辦法解決問題。


    不愧是能主政一方的大佬,直接從政策上考慮問題,雖然簡單粗暴,但方法確實比李泰的好上很多。


    一直在旁邊聆聽的胡麻子,此時也趁機說道:“殿下,楊刺史的方法不錯,咱們正好趁機將水師派上去,以督促漁戶遷移為借口,也方便我們做事。”


    楊建華接著說道:“來時,下官就聽聞華亭縣現在賦稅全免,隻要殿下將這個政策在通州執行,通州的百姓定會對殿下感恩戴德,您要做什麽事情,有了通州百姓的維護,也會方便很多。”


    末了,楊建華提醒道:“殿下,不患寡而患不均,通州與華亭僅一江之隔,怕是現在通州消息靈通的百姓已經知道殿下在華亭的免稅政策。”


    李泰頭疼,自己能免去華亭的賦稅,主要是因為這裏的稅收太少,自己看不上眼,通州在怎麽說窮,那也是一州府之地,怎麽能說免就免呢!


    現在對方刺史站出來說話了,那其他兩州呢,雖說距離較遠,等他們得到消息,也不知是猴年馬月的事情。


    但最後他們總是會知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避免的問題。


    難道自己在免賦稅上做錯了?


    李泰哀歎一聲,詢問道:“楊刺史,去年通州的賦稅是多少?”


    “哎!通州也是窮鄉僻野,共有五個縣,各個縣比華亭好不了多少,將去年的稅收折算成銅錢,也不過是五千貫而已。比內地的富裕州府相差不止十倍,下官做這個刺史,日子不好過啊。”


    五千貫?這麽少,貌似自己想要建造的那一艘福船,差不多就是這個錢吧。


    來時李淵給的二十萬貫也相當於整個通州四十年的賦稅。


    這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今天咱們先聊到這裏,天色已晚,大家都先迴去休息,把自己的思路想法整理一下,我們明天在繼續討論這個話題”。


    在處理這些事情方麵,李泰自己並不擅長,但也有自己的小聰明。


    李淵的告誡,讓自己明白,任何事情不能喜形於色,更不能讓下屬牽著鼻子走。


    既然現在自己不能將這些事情想通,那就執行自己作為裁判的權利。


    先暫停,有什麽事情,咱們日後再談。


    相信自己經過一夜的思索,已經能理順很多事情。


    “楊刺史一路辛苦,胡副尉,你先帶著楊刺史找個地方安歇一下。”


    李泰已經下了逐客令,楊建華見此,隻好跟李泰躬身道別,原想趁著夜色在返迴通州,怕是不可能了。


    胡麻子即將邁出帳篷,李泰突然喊住他,道:“胡副尉,你派人通知一下馬先生,讓他明日過來一趟。”


    馬賓王現在是屬於成長期,可能沒有他後來做事熟練老辣。


    畢竟人的名樹的影,年輕的馬賓王應該也不會讓自己失望,怎麽說也應該比自己擅長一些。


    三洲賦稅的事情,自己也得先考慮了,登州和泉州此時倒是不急,可以先拖一拖。


    通州的百姓,就像楊建華所說的那樣,怕是他們現在已經有人知道。


    若其他時候,自己晚一點時間倒是沒關係,可現在是製鹽的關鍵時刻,李泰也不想憑增一些不必要的因素。


    五千貫,就五千貫吧。就當本王少造一艘福船,何況多曬一天鹽,這錢說不定就迴來了。


    至於其他兩州,還是交給自己的便宜老爹,讓他去煩吧。


    有這麽強的老子不用,豈不是太浪費資源。


    想起就做,重新攤開一張新的宣紙,研墨提筆,李泰再次展現他那“大神”級的書法,給李二寫信。


    生活就是如此,總在不經意間產生變數,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從這些變數中找到自己的生路,也可以說是找個適合當下,最合適自己的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出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達灰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達灰基並收藏唐出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