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落座後,李泰略顯急切的率先問道:“馬先生,上次我們談到吃穿用住行,當時因為時間關係,隻談了些關於吃方麵的,後麵的四樣未談及,今日時間充足,亦無人打擾,我們聊個痛快。”
“這個?”馬周猶豫著,抬頭看看李泰,眼神中帶著堅定,沒有直接迴答李泰的問題,道:“越王殿下,這個問題咱們先不急迴答,看著現在外麵工匠忙碌的情形,估計最快也得明日才能上路,既然時間充足,所以馬某想先請教越王殿下幾個問題。”
李泰愣愣,急躁的心情瞬間被衝淡,並沒有因此生恨,畢竟是自己有求於對方,也未拒絕迴答,平靜道:“馬先生您請問?”
“大唐建國以來,無論是太上皇,還是今日陛下執政,發布的一係列政策,不少政策都在有意間削弱世家對朝廷的影響,除了這些政策外,請問殿下有什麽方法,可以降低世家在朝廷的勢力,或者說是影響力。”
馬賓王言語流暢,很明顯對此早有準備,應該是他處心積慮想出的問題,這點李泰還是能夠看出來的,不過這個問題顯然難不倒李泰,不假思索迴道:“開科舉製度。”
科舉起源於前朝,其利處不言而立,一直到清朝,執政者都是科舉製度。
對於科舉,開辦時間並不長,畢竟前朝消亡的太快,但馬賓王還是有所了解,其間的利弊也看得清楚,問道:“殿下可否知曉現在書籍基本都集中在世家當中,平民百姓家中書籍少之又少,所以一旦大唐重新開啟科舉製度,上榜的也會是世家之人,這樣與是否開啟科舉製度,相差不大。”
李泰搖搖頭道:“馬先生,你這句話就錯了,書籍少可以印刷嗎?難道我大唐連製作書籍的錢都沒有嗎?一旦有大量的書籍,書籍的價格就會降下來,百姓都能買得起書籍,那平民百姓參加科舉,也就變成現實。”
馬賓王苦笑,心歎到底是孩子,豈能知道書籍之難,紙張之貴。
李泰見狀,疑惑道:“馬先生,難道本王說的話有問題。”
“紙張太貴,印刷書籍緩慢,根本無法滿足殿下所說的情況。”
李泰笑笑,還以為是什麽事情呢,麵對這個問題,很淡然道:“紙張貴,那就想辦法製作出一種便宜的紙張來,印刷書籍緩慢,那就改進工藝,多簡單的事情。”
兩人聊了半天,完全沒有自己的事情,此時找到機會,胡麻子急切插嘴道:“殿下,沒有您說的那麽簡單吧,不然您說的這兩種情況,早就被世人發現。”
見馬賓王也在疑惑的看著自己,李泰不屑的撇撇嘴,封建社會這思維定式啊,指著自己的腦袋道:“快速印刷書籍這方麵,在本王的腦海中已經有了想法,但需要一些材料不好找,需要不斷實驗,一旦本王的這個印刷術成功,印刷速度不說是現在雕版印刷的百倍,十倍那是至少的。”
“至於紙張嘛,現在本王是沒有辦法,但隻要有錢,加大這方麵的研究,肯定是會有突破,做與不做兩者相差一字,卻是天然之別。”
大天朝的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李泰怎麽能不知道,相信給自己時間一定能製作出來,至於造紙術隻能慢慢的摸索了。
馬賓王驚訝的聽著,想起自己跟李泰第一次見麵時,就給自己一個震撼,沒有想到現在居然又給自己一個驚喜,心情無比的激動,搓著雙手,豁然站起來道:“越王殿下,關於這個印刷書籍的事情,能不能交給周某,周某保證一定盡快將印刷這方麵達到越王的要求。”
李泰沒有想到馬賓王反應這麽大,搖搖頭,真不懂這些人的想法,依然坐在胡櫈上說道:“至於交不交給馬先生,還是請馬先生接著聽本王講下去。”
馬賓王心情焦急,真當心李泰不交給自己辦,這印刷書籍如果真的能達到李泰的要求,多麽好的一個刷名聲機會,比貞觀犁更甚,畢竟貞觀犁時,自己隻是一個見證者,跟現在的參與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本王說的這個印刷術,剛才也說了,主要就是材料不好找,需要一點點的嚐試,所以這花費比較高,雖然本王此次去上任,隨帶不少錢財,但那些都是令有用途。”
“所以本王隻能告訴馬先生,即使到了封地,也沒法立即投入對印刷術的研發,隻能待今年中秋之後,才能有足夠的錢財支撐這次研發嚐試。”
馬賓王沒有絲毫的猶豫,道:“隻是等到中秋而已,馬某等得起。”
李泰笑笑,看著興奮的馬賓王,打趣道:“不知本王的答案,馬先生是否滿意?”
“如果真的能成,馬某不得不佩服越王殿下,不需任何手段,就能另辟蹊徑拖垮世家,馬某可以放言,一旦成功,百年後將再無真正的世家出現。”
李泰搖搖頭,事實上世家哪有這麽容易消失,即使世家消失,怕是又有其他派係出現,世家當官未必壞,寒門上位未必是好事,這都需要具體問題具體看待。
“既然本王的答案還不錯,馬先生是否也未本王解惑?”
“馬某願意為殿下效勞。”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馬某細心給李泰講解,不僅僅是衣食用住行,還包括大唐的其他東西。
兩人愉快的交談著,再次把旁邊的胡麻子當做空氣,胡麻子看兩人談在興頭上,不好意思打擾,隻好認真的做個觀眾,順便也能給自己增長見識。
三人都沒有察覺到,不遠處也有一個人在靜靜的聽他們的談論,這個人就是李泰的老師權萬紀,聽他們談到印刷術時,既是激動,又是複雜,因為他是反對李泰將過多的心思花在恪物之上。
迴到自己的帳篷裏,權萬紀拿出紙張,自己研墨,墨水好了之後,提筆寫信,寫給陛下的信,將李泰和馬賓王兩人之間的對話,全部寫上信上,完全沒有添加自己的任何言論。
寫好信,等墨汁幹了之後,將信塞進信封中,找到黃傑,將信交給黃傑,吩咐讓人盡快送給陛下。
黃傑接過信,無語抬頭望天,今天自己是不是出門犯忌,搞的自己心情波動仿佛大海上的波浪,一波接著一波,之前的那些可以不提,你說權大人啊,您給陛下寫信,就不能早點時間麽?正好也能趕上剛才送戰馬的將士,也省得自己派人跑一趟。
對方也是騎馬過來,怕是追不上了,還是乖乖的派人送信吧。
“這個?”馬周猶豫著,抬頭看看李泰,眼神中帶著堅定,沒有直接迴答李泰的問題,道:“越王殿下,這個問題咱們先不急迴答,看著現在外麵工匠忙碌的情形,估計最快也得明日才能上路,既然時間充足,所以馬某想先請教越王殿下幾個問題。”
李泰愣愣,急躁的心情瞬間被衝淡,並沒有因此生恨,畢竟是自己有求於對方,也未拒絕迴答,平靜道:“馬先生您請問?”
“大唐建國以來,無論是太上皇,還是今日陛下執政,發布的一係列政策,不少政策都在有意間削弱世家對朝廷的影響,除了這些政策外,請問殿下有什麽方法,可以降低世家在朝廷的勢力,或者說是影響力。”
馬賓王言語流暢,很明顯對此早有準備,應該是他處心積慮想出的問題,這點李泰還是能夠看出來的,不過這個問題顯然難不倒李泰,不假思索迴道:“開科舉製度。”
科舉起源於前朝,其利處不言而立,一直到清朝,執政者都是科舉製度。
對於科舉,開辦時間並不長,畢竟前朝消亡的太快,但馬賓王還是有所了解,其間的利弊也看得清楚,問道:“殿下可否知曉現在書籍基本都集中在世家當中,平民百姓家中書籍少之又少,所以一旦大唐重新開啟科舉製度,上榜的也會是世家之人,這樣與是否開啟科舉製度,相差不大。”
李泰搖搖頭道:“馬先生,你這句話就錯了,書籍少可以印刷嗎?難道我大唐連製作書籍的錢都沒有嗎?一旦有大量的書籍,書籍的價格就會降下來,百姓都能買得起書籍,那平民百姓參加科舉,也就變成現實。”
馬賓王苦笑,心歎到底是孩子,豈能知道書籍之難,紙張之貴。
李泰見狀,疑惑道:“馬先生,難道本王說的話有問題。”
“紙張太貴,印刷書籍緩慢,根本無法滿足殿下所說的情況。”
李泰笑笑,還以為是什麽事情呢,麵對這個問題,很淡然道:“紙張貴,那就想辦法製作出一種便宜的紙張來,印刷書籍緩慢,那就改進工藝,多簡單的事情。”
兩人聊了半天,完全沒有自己的事情,此時找到機會,胡麻子急切插嘴道:“殿下,沒有您說的那麽簡單吧,不然您說的這兩種情況,早就被世人發現。”
見馬賓王也在疑惑的看著自己,李泰不屑的撇撇嘴,封建社會這思維定式啊,指著自己的腦袋道:“快速印刷書籍這方麵,在本王的腦海中已經有了想法,但需要一些材料不好找,需要不斷實驗,一旦本王的這個印刷術成功,印刷速度不說是現在雕版印刷的百倍,十倍那是至少的。”
“至於紙張嘛,現在本王是沒有辦法,但隻要有錢,加大這方麵的研究,肯定是會有突破,做與不做兩者相差一字,卻是天然之別。”
大天朝的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李泰怎麽能不知道,相信給自己時間一定能製作出來,至於造紙術隻能慢慢的摸索了。
馬賓王驚訝的聽著,想起自己跟李泰第一次見麵時,就給自己一個震撼,沒有想到現在居然又給自己一個驚喜,心情無比的激動,搓著雙手,豁然站起來道:“越王殿下,關於這個印刷書籍的事情,能不能交給周某,周某保證一定盡快將印刷這方麵達到越王的要求。”
李泰沒有想到馬賓王反應這麽大,搖搖頭,真不懂這些人的想法,依然坐在胡櫈上說道:“至於交不交給馬先生,還是請馬先生接著聽本王講下去。”
馬賓王心情焦急,真當心李泰不交給自己辦,這印刷書籍如果真的能達到李泰的要求,多麽好的一個刷名聲機會,比貞觀犁更甚,畢竟貞觀犁時,自己隻是一個見證者,跟現在的參與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本王說的這個印刷術,剛才也說了,主要就是材料不好找,需要一點點的嚐試,所以這花費比較高,雖然本王此次去上任,隨帶不少錢財,但那些都是令有用途。”
“所以本王隻能告訴馬先生,即使到了封地,也沒法立即投入對印刷術的研發,隻能待今年中秋之後,才能有足夠的錢財支撐這次研發嚐試。”
馬賓王沒有絲毫的猶豫,道:“隻是等到中秋而已,馬某等得起。”
李泰笑笑,看著興奮的馬賓王,打趣道:“不知本王的答案,馬先生是否滿意?”
“如果真的能成,馬某不得不佩服越王殿下,不需任何手段,就能另辟蹊徑拖垮世家,馬某可以放言,一旦成功,百年後將再無真正的世家出現。”
李泰搖搖頭,事實上世家哪有這麽容易消失,即使世家消失,怕是又有其他派係出現,世家當官未必壞,寒門上位未必是好事,這都需要具體問題具體看待。
“既然本王的答案還不錯,馬先生是否也未本王解惑?”
“馬某願意為殿下效勞。”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馬某細心給李泰講解,不僅僅是衣食用住行,還包括大唐的其他東西。
兩人愉快的交談著,再次把旁邊的胡麻子當做空氣,胡麻子看兩人談在興頭上,不好意思打擾,隻好認真的做個觀眾,順便也能給自己增長見識。
三人都沒有察覺到,不遠處也有一個人在靜靜的聽他們的談論,這個人就是李泰的老師權萬紀,聽他們談到印刷術時,既是激動,又是複雜,因為他是反對李泰將過多的心思花在恪物之上。
迴到自己的帳篷裏,權萬紀拿出紙張,自己研墨,墨水好了之後,提筆寫信,寫給陛下的信,將李泰和馬賓王兩人之間的對話,全部寫上信上,完全沒有添加自己的任何言論。
寫好信,等墨汁幹了之後,將信塞進信封中,找到黃傑,將信交給黃傑,吩咐讓人盡快送給陛下。
黃傑接過信,無語抬頭望天,今天自己是不是出門犯忌,搞的自己心情波動仿佛大海上的波浪,一波接著一波,之前的那些可以不提,你說權大人啊,您給陛下寫信,就不能早點時間麽?正好也能趕上剛才送戰馬的將士,也省得自己派人跑一趟。
對方也是騎馬過來,怕是追不上了,還是乖乖的派人送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