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李二的一首除夜,道盡今夜皇宮整個宴會。
無聊的坐在自己席位上,李泰才真正明白古人嫡庶差別的含義,吳王李恪別看年紀比自己大,還是前朝皇帝的外孫身份,依然隻能坐在自己的下首。
今日李恪心情不佳,李泰看出自從坐下之後,李恪臉上就沒出現過笑容,也許是年紀增長,明白了許多事情吧,李泰也不懂得安慰別人,隨他去吧。
太子李承乾,坐在李泰上位,跟李恪有些區別,李承乾一直規規矩矩的跪坐,有人上前打招唿,亦僅僅是微笑著點頭示意。
李泰輕輕掃了一下整個宴會場麵,就將頭縮迴去,再次將自己當做隱形人,除夕夜宴,李淵沒出現,應該是不會有人找上自己。
宮女托盤穿梭於整個宴會間,美人翩翩起舞,皇帝和大臣觥籌交錯。
亦不知到了何時,美人退去,李二帶著一幫大男人,在宴會上跳起秦王破陣樂。
對於舞蹈李泰是看不太懂,不知何時,李泰趴桌上睡著了,亦不知是燈光昏暗,還是眾臣因為酒精的作用,讓他們眼花繚亂,反正是沒人提醒睡覺中的李泰。
連李承乾和李恪兩個孩子都喝了不少酒,何況那些成年人。
……
恍惚間,感覺有人推了一下自己,睜開那雙模糊的眼睛,一臉迷茫的看著李承乾,發覺嘴角之處有莫名液體流下,李泰伸出衣袖擦擦,才知道那是自己睡覺時流下的口水。
李泰迷糊的問道:“大哥,是要退場了嗎?”
李承乾依然規矩的跪坐,轉過側臉道:“別睡了,父皇問你話呢?”
聽到“父皇”兩字,李泰打個激靈,瞬間清醒過來,抬頭望向四處,見所有人都在看自己,連他那便宜老爹亦在瞪著自己。
問話?問啥啊,哥們能不能快點給點提示,像你這樣慢吞吞的,弟弟可是快要急死了,看著李承乾不瘟不火的樣子,李泰隻好將求救信號發給另一邊的李恪,道:“三哥,簡單點。”
“作詩”
多麽簡單的總結,李泰瞬間秒懂。
李二和眾大臣都在等著自己呢,李泰連忙起身,至於作詩,那就算了吧,一不知道題目,二是自己的武器庫中,根本沒幾首完整的詩詞。
清清嗓門,李泰說道:“啟稟父皇,兒臣還未想好,請父皇責罰。”
李二臉色難看,還未來得及發話,不知從下麵哪個位置傳出聲音道:“河間王剛才說,越王今日午時已經作好了詩,現在越王又說沒有作好,不會是在欺君吧!”
怒了,李泰怒了。
到此時李泰也算聽懂了一半,應該是李孝恭給自己使了小絆子,在眾人麵前說自己中午已經想好了一首詩,目的就是想讓自己丟個麵子。
可這個自己不認識的官員什麽意思,居然連欺君罪名都網羅過來,這他娘的是要跟自己死磕的節奏啊。
李泰轉向那個聲音位置,眼睛裏發出怒火,將此人的樣子深深的記在心裏,道:“本王未想好,是因為本王正在斟酌幾個詞,用哪個比較合適。”
說完,李泰轉身對李二道:“父皇能否在給兒臣一點時間。”
“準了”
此刻李二亦算是明白,李孝恭今日就是想給一點李泰的難堪,為自己前些時日丟的麵子,找點場麵迴來,不過針對一個孩子,李二真是無語。
李二準了,李泰並沒有直接坐下,而是再次看向剛才的大臣,道:“敢問這位大人名諱。”
“孫乾”
隻見此人淡淡的迴了一句。
李泰點點頭坐下,低聲對李恪道:“此人什麽來路?”
李恪不似李泰整日閉門,離宮外出是常有的事情,加上自己又有前朝血脈,此時大唐朝廷有不少官員都是來自隋朝,對李恪亦是照顧有佳,無論是朝中還是朝外的事情,多有給李恪介紹,李恪當然亦知道此人,低聲迴了句:“太原王家的女婿。”
太原王家?李泰眯起眼,真是太有意思了,中午才跟李淵談過,知道自己日後可能會與太原王家杠上。
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誰知晚間居然是太原王家先找到自己。
這個暫且不考慮,還是先將眼前的事情度過,問道:“以什麽為題作詩?”
“不限,隻要能作出詩即可。”
“哦”,沒有主題那是最好不過,看著李恪悠哉的表情,李泰再次問道:“三哥作過沒?”
李恪白了一眼李泰,道:“我和太子都作過了,就剩下四弟你了,你也別問那麽多,還是抓緊時間想詩吧,隨便作作,應付一下就行,畢竟我們都還是孩子,父皇和大臣們都不會太為難。”
坐在李孝恭身邊的李道宗,看著酒樽不斷的兄長,搖頭苦笑道:“皇兄,何至於此,越王不過七八歲孩子,你這樣去為難他,雖然越王可能會被皇兄鬧出一點笑話來,但今日事情要是傳出去,皇兄的名聲怕是要毀嘍。”
“你這個老好人懂什麽?”李孝恭白了一眼李道宗,隨後在李道宗耳邊輕聲道:“今日中午太上皇那一出嚇人啊。”
“不至於吧,青雀還是個孩子。”
“就因為是個孩子,才好控製啊,一旦有心人將那些人組織起來……”
聽到此時,李道宗倒吸一口涼氣,語氣中帶著顫抖道:“不太可能吧,即使要選擇他們也應該選擇吳王李恪才對啊”
“就怕他們聲東擊西”
李道宗搖頭道:“皇兄僅僅是空想臆測罷了,何況越王上元節後就離開長安,他們即使是想找越王,怕也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但願吧”
……
自己還能記得完整的詩有那些呢?
鋤禾日當午?
不行,太不合適,關鍵是不知道此詩有沒有出現。
窗前明月光?
還是不行,如果自己從封地迴來,做出這首詩倒是問題不大。
李泰真的有些捉急,本來腦中就沒有幾首詩,這越想越急,越急越想不出。
看著李泰急的滿頭大汗,李恪拉著李泰勸道:“別急,慢慢來。”
李泰點點頭,深深吐一口濁氣,忽然間想起自己在大一新生晚會上,自己朗誦的那一首詞,或許可以先借來用用。
不用其中有幾個地方還是需要改動一下。
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李二的一首除夜,道盡今夜皇宮整個宴會。
無聊的坐在自己席位上,李泰才真正明白古人嫡庶差別的含義,吳王李恪別看年紀比自己大,還是前朝皇帝的外孫身份,依然隻能坐在自己的下首。
今日李恪心情不佳,李泰看出自從坐下之後,李恪臉上就沒出現過笑容,也許是年紀增長,明白了許多事情吧,李泰也不懂得安慰別人,隨他去吧。
太子李承乾,坐在李泰上位,跟李恪有些區別,李承乾一直規規矩矩的跪坐,有人上前打招唿,亦僅僅是微笑著點頭示意。
李泰輕輕掃了一下整個宴會場麵,就將頭縮迴去,再次將自己當做隱形人,除夕夜宴,李淵沒出現,應該是不會有人找上自己。
宮女托盤穿梭於整個宴會間,美人翩翩起舞,皇帝和大臣觥籌交錯。
亦不知到了何時,美人退去,李二帶著一幫大男人,在宴會上跳起秦王破陣樂。
對於舞蹈李泰是看不太懂,不知何時,李泰趴桌上睡著了,亦不知是燈光昏暗,還是眾臣因為酒精的作用,讓他們眼花繚亂,反正是沒人提醒睡覺中的李泰。
連李承乾和李恪兩個孩子都喝了不少酒,何況那些成年人。
……
恍惚間,感覺有人推了一下自己,睜開那雙模糊的眼睛,一臉迷茫的看著李承乾,發覺嘴角之處有莫名液體流下,李泰伸出衣袖擦擦,才知道那是自己睡覺時流下的口水。
李泰迷糊的問道:“大哥,是要退場了嗎?”
李承乾依然規矩的跪坐,轉過側臉道:“別睡了,父皇問你話呢?”
聽到“父皇”兩字,李泰打個激靈,瞬間清醒過來,抬頭望向四處,見所有人都在看自己,連他那便宜老爹亦在瞪著自己。
問話?問啥啊,哥們能不能快點給點提示,像你這樣慢吞吞的,弟弟可是快要急死了,看著李承乾不瘟不火的樣子,李泰隻好將求救信號發給另一邊的李恪,道:“三哥,簡單點。”
“作詩”
多麽簡單的總結,李泰瞬間秒懂。
李二和眾大臣都在等著自己呢,李泰連忙起身,至於作詩,那就算了吧,一不知道題目,二是自己的武器庫中,根本沒幾首完整的詩詞。
清清嗓門,李泰說道:“啟稟父皇,兒臣還未想好,請父皇責罰。”
李二臉色難看,還未來得及發話,不知從下麵哪個位置傳出聲音道:“河間王剛才說,越王今日午時已經作好了詩,現在越王又說沒有作好,不會是在欺君吧!”
怒了,李泰怒了。
到此時李泰也算聽懂了一半,應該是李孝恭給自己使了小絆子,在眾人麵前說自己中午已經想好了一首詩,目的就是想讓自己丟個麵子。
可這個自己不認識的官員什麽意思,居然連欺君罪名都網羅過來,這他娘的是要跟自己死磕的節奏啊。
李泰轉向那個聲音位置,眼睛裏發出怒火,將此人的樣子深深的記在心裏,道:“本王未想好,是因為本王正在斟酌幾個詞,用哪個比較合適。”
說完,李泰轉身對李二道:“父皇能否在給兒臣一點時間。”
“準了”
此刻李二亦算是明白,李孝恭今日就是想給一點李泰的難堪,為自己前些時日丟的麵子,找點場麵迴來,不過針對一個孩子,李二真是無語。
李二準了,李泰並沒有直接坐下,而是再次看向剛才的大臣,道:“敢問這位大人名諱。”
“孫乾”
隻見此人淡淡的迴了一句。
李泰點點頭坐下,低聲對李恪道:“此人什麽來路?”
李恪不似李泰整日閉門,離宮外出是常有的事情,加上自己又有前朝血脈,此時大唐朝廷有不少官員都是來自隋朝,對李恪亦是照顧有佳,無論是朝中還是朝外的事情,多有給李恪介紹,李恪當然亦知道此人,低聲迴了句:“太原王家的女婿。”
太原王家?李泰眯起眼,真是太有意思了,中午才跟李淵談過,知道自己日後可能會與太原王家杠上。
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誰知晚間居然是太原王家先找到自己。
這個暫且不考慮,還是先將眼前的事情度過,問道:“以什麽為題作詩?”
“不限,隻要能作出詩即可。”
“哦”,沒有主題那是最好不過,看著李恪悠哉的表情,李泰再次問道:“三哥作過沒?”
李恪白了一眼李泰,道:“我和太子都作過了,就剩下四弟你了,你也別問那麽多,還是抓緊時間想詩吧,隨便作作,應付一下就行,畢竟我們都還是孩子,父皇和大臣們都不會太為難。”
坐在李孝恭身邊的李道宗,看著酒樽不斷的兄長,搖頭苦笑道:“皇兄,何至於此,越王不過七八歲孩子,你這樣去為難他,雖然越王可能會被皇兄鬧出一點笑話來,但今日事情要是傳出去,皇兄的名聲怕是要毀嘍。”
“你這個老好人懂什麽?”李孝恭白了一眼李道宗,隨後在李道宗耳邊輕聲道:“今日中午太上皇那一出嚇人啊。”
“不至於吧,青雀還是個孩子。”
“就因為是個孩子,才好控製啊,一旦有心人將那些人組織起來……”
聽到此時,李道宗倒吸一口涼氣,語氣中帶著顫抖道:“不太可能吧,即使要選擇他們也應該選擇吳王李恪才對啊”
“就怕他們聲東擊西”
李道宗搖頭道:“皇兄僅僅是空想臆測罷了,何況越王上元節後就離開長安,他們即使是想找越王,怕也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但願吧”
……
自己還能記得完整的詩有那些呢?
鋤禾日當午?
不行,太不合適,關鍵是不知道此詩有沒有出現。
窗前明月光?
還是不行,如果自己從封地迴來,做出這首詩倒是問題不大。
李泰真的有些捉急,本來腦中就沒有幾首詩,這越想越急,越急越想不出。
看著李泰急的滿頭大汗,李恪拉著李泰勸道:“別急,慢慢來。”
李泰點點頭,深深吐一口濁氣,忽然間想起自己在大一新生晚會上,自己朗誦的那一首詞,或許可以先借來用用。
不用其中有幾個地方還是需要改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