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憤心思咽肚中,枯枝地麵畫乾坤。
被逼無奈的李泰隻能繼續未完成的圖紙,好在隻有一些末尾需要處理,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
新犁圖紙畫好之後,胡麻子將劉掌櫃推到前麵,還一邊跟著劉掌櫃解釋事情的經過,劉掌櫃拍著胸脯保證,以後沒有衛王的準許,絕不私自製作這新犁,為了讓胡麻子放心,當即將前門店鋪關閉,以防來往客人打攪。
李泰捧著飯碗,眼淚差點流下,為了能吃上這一碗飯,還真是不容易。圖紙畫好了,還給劉掌櫃他們講解如何去做,直到劉掌櫃他們全部聽懂,才放李泰出來吃飯。
李麗質在旁邊安慰道:“好了四哥,高興點,大不了麗質不要四哥的那些保證好了。”
咬掉一塊胡餅,在嘴中咀嚼一會,看著還難以咽下,李泰隻好端起湯盆,喝一口湯帶著將嘴裏胡餅咽下。看著李麗質不僅陪著自己挨餓,還在安慰著自己,李泰覺得自己是不是做的有點過分,但想想自己還在長身體呢,吃飯點吃東西沒毛病。
隻是心中還是有著一絲不解,問道:“大妹,你今天怎麽對這新犁這麽感興趣。”
李麗質吐吐小舌頭,俏皮道:“其實也不是麗質感興趣啦,主要是麗質想幫父皇呢,有一次麗質聽見父皇和母後的談話,好像就是說現在荒地很多,糧食產量不如以前的話語。而四哥和馬先生的對話,麗質也聽到了,我想四哥如果真的能早日將新犁製好,父皇一定會很高興的。”
李泰無語的看著李麗質,原來隻是為討李二喜歡,都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這話放在李麗質身上,一點毛病都沒有,抬起手又想撓撓李麗質的發型,可看到自己那油乎乎的小胖手,還是無奈的放下,將心思都放在麵前的食物上。
喝足飯飽之下,李泰背著小手,看看新犁的進度如何。
馬賓王滿臉笑意,看見李泰,連忙上前躬身行個大禮,言語鄭重道:“草民為殿下賀,為我大唐百姓賀。”
李泰心裏納悶,這大唐怎麽動不動就行禮,想當年自己見到上級不過是點頭致意而已,上前將馬賓王扶起,說道:“本王雖於馬先生今日第一次相見,但馬先生對本王幫助甚多,尤其是這新犁,如果沒有馬先生提醒,本王也不知何時才能將這新犁製作出來。”
李泰說的這是實話,自己心裏有很多東西都想製作出來,但這犁連前十都排不上,可能是這犁的收益價值不如那些高吧,作為前世草根出生,畢業後一窮二白,受過不少白眼,對錢的看重比其他的都要高一些。
聽聞李泰再次提到自己,馬賓王心中更美,史書留名應是榜上釘釘,也許還不是見證者這麽簡單,嘴上說道:“草民剛才私下問了劉掌櫃,劉掌櫃告訴草民,以他多年製造農具的經驗,殿下的新犁能達到的效果高達八成,依草民看來這是劉掌櫃保守估計。”
本王還以為什麽事情呢,也不想想本王前世可是被評委高級設計師,這點小東西,本來剛設計時就知道了,嘴上謙虛道:“馬先生不要這麽早下定論,這東西沒製造出來之前,在沒有經過事實檢驗之前,我們所有的結論都是惘然。”
“是,殿下說的是,草民孟浪了。”
馬賓王暗悔,自己的城府性情居然都一個小孩子都不如,想想自己早年放蕩不羈,以為憑著自己一身才華,定能在大唐大放光彩,連番打擊之下,來到長安,寄人籬下不說,還整天借酒消愁,可看看眼前的衛王,才七歲孩童,對格物之道,鮮於常人不說,還能保持謙虛謹慎之態。
李泰並不知道自己一番話,居然讓馬賓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曆史上馬周寄住在常何家多年,直到貞觀五年才被李二發現接納,應該跟他當時的性情有關。
李麗質不知何時來到李泰身邊,看著馬賓王陷入沉思,李麗質在李泰耳邊嘀咕道:“四哥,你又拿你的那一套忽悠人呢,看那馬先生都被你忽悠傻了。”
李泰轉頭,鄭重的看著李麗質道:“大妹,記住四哥說的話,以後不論是做事,還是像四哥這樣製作東西,在沒有經過事實的驗證,都不要輕易的下結論。因為也許隻有一個你沒發現的小細節,都可能推翻你要做的事情,或者破壞東西。”
“好了,知道了四哥,麗質以後會注意的”。
見李麗質無所謂的態度,李泰也是無奈搖頭,想想李麗質公主身份,她確實不需要懂得這些。
這間工坊做工還是不錯,李泰一番看下去,得出這個結論,不比宮裏的那些工匠差哪裏去,至於自己親自動手去做,李泰還真做不來。
接下來沒有自己什麽事情,隻要安心等著他們將新犁做好就可以,閑下來的李泰隻能跟李麗質聊天打發時間。
前麵店鋪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斷了李泰和李麗質的聊天,劉掌櫃到前麵看看,很快又迴到了後院,跟來一個皇宮裏的小太監。
李泰不用問就知道怎麽迴事,因為小太監看見李泰,將聖旨都拿出來了。
小太監宣讀完聖旨,李泰隻能無奈聳聳肩,人生在世不稱意十之八九,權萬紀到李二那裏將自己告了一狀,看來自己留的請假條也沒起到作用,真是白費那些紙墨。
趁著李泰接旨的時候,小太監低聲說道:“衛王殿下,陛下今天心情不好,您這迴去可得悠著點。”
心情不好?原本還猶豫現在要不要迴去,立馬決定現在不能迴去,不管李二的火氣從哪裏來,自己這一迴去,就變成了出氣筒不說,這犁要是李二不承認怎麽辦?畢竟成品還未出來。
李泰輕咳一聲,鄭重的看著小太監說道:“你知道本王在這裏做什麽嗎?”
小太監搖頭,他哪裏知道衛王在這裏幹嘛,為了找李泰,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路,費了多少口舌,詢問多人才找到。
“那本王就告訴你,這是我大唐的新式耕犁,隻需一頭牛就可以耕地,沒有牛的時候,隻需要人力拉動,也可以耕地,它可以改變耕田的深度,能粗耕亦能細耕,它在掉頭和轉彎的時候也是特別方便。現在正是這犁製造的關鍵時刻,請你轉告父皇,恕兒臣不能及時覲見,等兒臣將這新犁製造好之後,親自到父皇麵前請罪。”
“這,這……”,這是小太監宣旨時,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大唐太監地位低下,沒有什麽權利的,不像明朝那樣,一個太監都能被喊九千歲。
李泰也沒有為難小太監,說道:“此事你也無需擔心,隻要將本王剛才的話,一字一句告訴父皇就可以,本王相信父皇聽到這些話,是不會懲罰你的。”
一個皇上一個王爺,小太監哪個都惹不起,李泰的保證他根本不放在心上,王爺離著皇上差著好遠呢,執拗不過李泰,想想自己迴去要被懲罰,小太監垂頭喪氣的離開。
被逼無奈的李泰隻能繼續未完成的圖紙,好在隻有一些末尾需要處理,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
新犁圖紙畫好之後,胡麻子將劉掌櫃推到前麵,還一邊跟著劉掌櫃解釋事情的經過,劉掌櫃拍著胸脯保證,以後沒有衛王的準許,絕不私自製作這新犁,為了讓胡麻子放心,當即將前門店鋪關閉,以防來往客人打攪。
李泰捧著飯碗,眼淚差點流下,為了能吃上這一碗飯,還真是不容易。圖紙畫好了,還給劉掌櫃他們講解如何去做,直到劉掌櫃他們全部聽懂,才放李泰出來吃飯。
李麗質在旁邊安慰道:“好了四哥,高興點,大不了麗質不要四哥的那些保證好了。”
咬掉一塊胡餅,在嘴中咀嚼一會,看著還難以咽下,李泰隻好端起湯盆,喝一口湯帶著將嘴裏胡餅咽下。看著李麗質不僅陪著自己挨餓,還在安慰著自己,李泰覺得自己是不是做的有點過分,但想想自己還在長身體呢,吃飯點吃東西沒毛病。
隻是心中還是有著一絲不解,問道:“大妹,你今天怎麽對這新犁這麽感興趣。”
李麗質吐吐小舌頭,俏皮道:“其實也不是麗質感興趣啦,主要是麗質想幫父皇呢,有一次麗質聽見父皇和母後的談話,好像就是說現在荒地很多,糧食產量不如以前的話語。而四哥和馬先生的對話,麗質也聽到了,我想四哥如果真的能早日將新犁製好,父皇一定會很高興的。”
李泰無語的看著李麗質,原來隻是為討李二喜歡,都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這話放在李麗質身上,一點毛病都沒有,抬起手又想撓撓李麗質的發型,可看到自己那油乎乎的小胖手,還是無奈的放下,將心思都放在麵前的食物上。
喝足飯飽之下,李泰背著小手,看看新犁的進度如何。
馬賓王滿臉笑意,看見李泰,連忙上前躬身行個大禮,言語鄭重道:“草民為殿下賀,為我大唐百姓賀。”
李泰心裏納悶,這大唐怎麽動不動就行禮,想當年自己見到上級不過是點頭致意而已,上前將馬賓王扶起,說道:“本王雖於馬先生今日第一次相見,但馬先生對本王幫助甚多,尤其是這新犁,如果沒有馬先生提醒,本王也不知何時才能將這新犁製作出來。”
李泰說的這是實話,自己心裏有很多東西都想製作出來,但這犁連前十都排不上,可能是這犁的收益價值不如那些高吧,作為前世草根出生,畢業後一窮二白,受過不少白眼,對錢的看重比其他的都要高一些。
聽聞李泰再次提到自己,馬賓王心中更美,史書留名應是榜上釘釘,也許還不是見證者這麽簡單,嘴上說道:“草民剛才私下問了劉掌櫃,劉掌櫃告訴草民,以他多年製造農具的經驗,殿下的新犁能達到的效果高達八成,依草民看來這是劉掌櫃保守估計。”
本王還以為什麽事情呢,也不想想本王前世可是被評委高級設計師,這點小東西,本來剛設計時就知道了,嘴上謙虛道:“馬先生不要這麽早下定論,這東西沒製造出來之前,在沒有經過事實檢驗之前,我們所有的結論都是惘然。”
“是,殿下說的是,草民孟浪了。”
馬賓王暗悔,自己的城府性情居然都一個小孩子都不如,想想自己早年放蕩不羈,以為憑著自己一身才華,定能在大唐大放光彩,連番打擊之下,來到長安,寄人籬下不說,還整天借酒消愁,可看看眼前的衛王,才七歲孩童,對格物之道,鮮於常人不說,還能保持謙虛謹慎之態。
李泰並不知道自己一番話,居然讓馬賓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曆史上馬周寄住在常何家多年,直到貞觀五年才被李二發現接納,應該跟他當時的性情有關。
李麗質不知何時來到李泰身邊,看著馬賓王陷入沉思,李麗質在李泰耳邊嘀咕道:“四哥,你又拿你的那一套忽悠人呢,看那馬先生都被你忽悠傻了。”
李泰轉頭,鄭重的看著李麗質道:“大妹,記住四哥說的話,以後不論是做事,還是像四哥這樣製作東西,在沒有經過事實的驗證,都不要輕易的下結論。因為也許隻有一個你沒發現的小細節,都可能推翻你要做的事情,或者破壞東西。”
“好了,知道了四哥,麗質以後會注意的”。
見李麗質無所謂的態度,李泰也是無奈搖頭,想想李麗質公主身份,她確實不需要懂得這些。
這間工坊做工還是不錯,李泰一番看下去,得出這個結論,不比宮裏的那些工匠差哪裏去,至於自己親自動手去做,李泰還真做不來。
接下來沒有自己什麽事情,隻要安心等著他們將新犁做好就可以,閑下來的李泰隻能跟李麗質聊天打發時間。
前麵店鋪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斷了李泰和李麗質的聊天,劉掌櫃到前麵看看,很快又迴到了後院,跟來一個皇宮裏的小太監。
李泰不用問就知道怎麽迴事,因為小太監看見李泰,將聖旨都拿出來了。
小太監宣讀完聖旨,李泰隻能無奈聳聳肩,人生在世不稱意十之八九,權萬紀到李二那裏將自己告了一狀,看來自己留的請假條也沒起到作用,真是白費那些紙墨。
趁著李泰接旨的時候,小太監低聲說道:“衛王殿下,陛下今天心情不好,您這迴去可得悠著點。”
心情不好?原本還猶豫現在要不要迴去,立馬決定現在不能迴去,不管李二的火氣從哪裏來,自己這一迴去,就變成了出氣筒不說,這犁要是李二不承認怎麽辦?畢竟成品還未出來。
李泰輕咳一聲,鄭重的看著小太監說道:“你知道本王在這裏做什麽嗎?”
小太監搖頭,他哪裏知道衛王在這裏幹嘛,為了找李泰,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路,費了多少口舌,詢問多人才找到。
“那本王就告訴你,這是我大唐的新式耕犁,隻需一頭牛就可以耕地,沒有牛的時候,隻需要人力拉動,也可以耕地,它可以改變耕田的深度,能粗耕亦能細耕,它在掉頭和轉彎的時候也是特別方便。現在正是這犁製造的關鍵時刻,請你轉告父皇,恕兒臣不能及時覲見,等兒臣將這新犁製造好之後,親自到父皇麵前請罪。”
“這,這……”,這是小太監宣旨時,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大唐太監地位低下,沒有什麽權利的,不像明朝那樣,一個太監都能被喊九千歲。
李泰也沒有為難小太監,說道:“此事你也無需擔心,隻要將本王剛才的話,一字一句告訴父皇就可以,本王相信父皇聽到這些話,是不會懲罰你的。”
一個皇上一個王爺,小太監哪個都惹不起,李泰的保證他根本不放在心上,王爺離著皇上差著好遠呢,執拗不過李泰,想想自己迴去要被懲罰,小太監垂頭喪氣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