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酒館的位置不太顯眼,但生意並不冷清,來的都像是這裏的熟客。
姬遠進門後,那店裏的夥計便很熟練地將他引到一雅間。姬遠讓其他侍從都在外麵等著,跟進來的就隻有朱四。
姬遠在言談間絲毫沒有流露對於最近處境的苦惱和失落,反而比平時顯得更恬淡,像是對這一切有著一種隨緣和與世無爭的態度。
張會清楚姬遠的性情,知道他隻不過是一時以這樣的心態來調節自己,他絕非等閑之輩,決不會甘心就這麽平淡地過下去。
張會一直都記著姬遠幫他救出苟心的大恩,在這種時候,他就盼著姬遠開口,看有什麽是自己能夠幫得上忙的。
三人聊了好一陣,都沒有說什麽要緊的,無非是一些閑談和說笑。
他們坐了一陣後,朱四出去一趟再進來,在姬遠耳邊小聲說道:“殿下,我出去看到好像有人在盯著我們這邊。”
“哈哈,最好他能過來偷聽。”姬遠淡然笑道。
張會無奈地搖搖頭:“看來捕風捉影的人還真是無處不在啊。”
雲豆也應和道:“是啊,殿下,以後咱們都不敢找你了,你看這咱們還沒說什麽呢就被人盯著,這要是說了什麽那還了得。”
三人又閑聊了一陣便散了。
兩天過後,張會和雲豆來到長都城外南邊的通南河附近查看,這通南河修於前朝,是長都城向東南通大海的水路,這裏也是都城陣形圖上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兩人沿著河岸向北走,眼前一派風和日麗,水麵微波粼粼,水麵風景如畫,河中的幾艘船上有人正在吟賞美景。
這時,兩人聽到一陣急促馬蹄聲傳來,迴頭一看,正是姬遠帶著幾名侍從朝這邊趕來。
“咦,太巧了,七殿下也在。”雲豆轉身朝姬遠走去。
姬遠下了馬,與兩人一同在河邊走著。他看著這開闊的河麵問道:“怎樣,你們覺得這地方沒什麽問題吧?這個月初十父皇要走水路南巡,打算從這兒上船,本宮負責這趟出行的行程安排,所以特地親自來考察,要是你們都沒看出這兒有什麽問題,那就更可以放心了。”
雲豆道:“此處水流平緩,又避風,走水路最適宜從這兒出發,而且最近雨水少,不會突然漲水,再者,這河上遊也無閘口,也不會有人為的失誤,殿下可以放心。”
“既然你都這麽說,那本宮就真放心了。”姬遠知道雲豆精通地理,信任地在他肩上拍了拍。
姬遠走後,雲豆看到張會在歎氣,便問道:“好好的,你唉聲歎氣作甚?”
“我就怕你剛剛那話說得太滿了,要是真出個什麽事情看你以後如何麵對七殿下。”
雲豆仔細一想,覺得張會的話也在理,如今長都城裏有的是人想要徹底想要將姬遠扳倒,這姬遠負責的事情很可能就會有人從中作梗。他這下也開始不安起來,道:“哎呀,不好,初十那天我還真得過來看看才放心,要真發生什麽事了看在我這兒還能不能有迴旋的餘地。”
到了初十這日,姬暉帶著文武大臣出了長都城,上百人的隊伍朝著通南河這邊而來。
通南河邊好幾年都沒這麽熱鬧過了,遠處的百姓擠在河邊朝這邊看著,那陣仗就像是平日過節一般。
姬暉到了河邊,在那岸上一站,一身英武之氣頓時展露無疑,姬暉年少時便是個文武全才,如今雖已年過半百,但不論在朝堂上還是在深宮中都顯得精神抖擻。
而且他也很是欣賞鹿山出來的人才,覺得齊國人普遍過於文弱,所以他更喜歡年輕人身上這股英武之氣。人們所不能理解的是,在他這些兒子中姬遠本是最像他的,但是他卻最偏愛文弱的三皇子姬連。
姬暉眺望遠方,看到這齊國的大好河山心中甚是欣慰,滿意地朝姬遠指了指,道:“嗯,好地方,老七這想法不錯,又新鮮又能看到沿河的境況,和朕想到一處去了。”
霍比林此番也陪在姬暉旁邊,他見姬暉在誇姬遠,立馬上前道:“可不是嘛,如今戰事已平,陛下終於能夠放寬心往南邊看看了,以往都是走陸路,那沿路的情況再熟悉不過了,如今走水路,處處都是美景,別的都好,就是累了陛下的眼睛。”
姬暉笑著指了指霍比林,道:“丞相一張嘴啊,比這水裏遊的魚還溜。”他說著,由旁邊的侍從扶著上了船。
姬遠、霍比林還有幾位大臣上了大船,其他人上了後麵的小船,船對開始朝南出發。
四周一片祥和景象,大家都忙著欣賞周圍的景色,人人臉上帶笑,像是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一般。
通南河上碧波粼粼,在太陽的照射下水麵金光閃閃,船行水上,大夥兒都在感歎這河上有著長都城裏沒有的涼爽和舒適。
船過了這一處港口,開始向下遊駛去,這時,水流快了許多,風刮得也急了些。
船上的人看著兩岸的景色流動得快了些,情緒更加興奮了,很有一種輕快之感。
連姬暉也站起來扶在船邊看著遠處的景色滿意地笑著。
這時,遠處傳來嘩嘩的湍急的水流聲,那聲音從有到無,從大到小,都隻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裏。
“剛剛還好好的,怎麽突然發大水了,好生奇怪。”姬暉的近侍是第一次走水路,也看不出事情的緊急,隻是隨意感歎著。
霍比林驚慌地朝姬暉跑來,大唿道:“陛下別在外邊看了,危險,漲水了,不知道前邊是怎麽迴事。”
霍比林剛說完,一個浪頭朝著這邊衝過來,發出震耳的響聲,那一股衝勁向船衝來,這船像是要隨著這浪頭飄起來一樣,船上的人也感覺自己好像飄了起來。
船上開始傳出驚慌的喊聲,眾人出來將姬暉擁了進去。姬暉神色總的來說還是挺冷靜,皺著眉朝後方看著,隻是覺得突然起這麽大浪,覺得有些疑惑,從而覺得有些掃興。
姬遠進門後,那店裏的夥計便很熟練地將他引到一雅間。姬遠讓其他侍從都在外麵等著,跟進來的就隻有朱四。
姬遠在言談間絲毫沒有流露對於最近處境的苦惱和失落,反而比平時顯得更恬淡,像是對這一切有著一種隨緣和與世無爭的態度。
張會清楚姬遠的性情,知道他隻不過是一時以這樣的心態來調節自己,他絕非等閑之輩,決不會甘心就這麽平淡地過下去。
張會一直都記著姬遠幫他救出苟心的大恩,在這種時候,他就盼著姬遠開口,看有什麽是自己能夠幫得上忙的。
三人聊了好一陣,都沒有說什麽要緊的,無非是一些閑談和說笑。
他們坐了一陣後,朱四出去一趟再進來,在姬遠耳邊小聲說道:“殿下,我出去看到好像有人在盯著我們這邊。”
“哈哈,最好他能過來偷聽。”姬遠淡然笑道。
張會無奈地搖搖頭:“看來捕風捉影的人還真是無處不在啊。”
雲豆也應和道:“是啊,殿下,以後咱們都不敢找你了,你看這咱們還沒說什麽呢就被人盯著,這要是說了什麽那還了得。”
三人又閑聊了一陣便散了。
兩天過後,張會和雲豆來到長都城外南邊的通南河附近查看,這通南河修於前朝,是長都城向東南通大海的水路,這裏也是都城陣形圖上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兩人沿著河岸向北走,眼前一派風和日麗,水麵微波粼粼,水麵風景如畫,河中的幾艘船上有人正在吟賞美景。
這時,兩人聽到一陣急促馬蹄聲傳來,迴頭一看,正是姬遠帶著幾名侍從朝這邊趕來。
“咦,太巧了,七殿下也在。”雲豆轉身朝姬遠走去。
姬遠下了馬,與兩人一同在河邊走著。他看著這開闊的河麵問道:“怎樣,你們覺得這地方沒什麽問題吧?這個月初十父皇要走水路南巡,打算從這兒上船,本宮負責這趟出行的行程安排,所以特地親自來考察,要是你們都沒看出這兒有什麽問題,那就更可以放心了。”
雲豆道:“此處水流平緩,又避風,走水路最適宜從這兒出發,而且最近雨水少,不會突然漲水,再者,這河上遊也無閘口,也不會有人為的失誤,殿下可以放心。”
“既然你都這麽說,那本宮就真放心了。”姬遠知道雲豆精通地理,信任地在他肩上拍了拍。
姬遠走後,雲豆看到張會在歎氣,便問道:“好好的,你唉聲歎氣作甚?”
“我就怕你剛剛那話說得太滿了,要是真出個什麽事情看你以後如何麵對七殿下。”
雲豆仔細一想,覺得張會的話也在理,如今長都城裏有的是人想要徹底想要將姬遠扳倒,這姬遠負責的事情很可能就會有人從中作梗。他這下也開始不安起來,道:“哎呀,不好,初十那天我還真得過來看看才放心,要真發生什麽事了看在我這兒還能不能有迴旋的餘地。”
到了初十這日,姬暉帶著文武大臣出了長都城,上百人的隊伍朝著通南河這邊而來。
通南河邊好幾年都沒這麽熱鬧過了,遠處的百姓擠在河邊朝這邊看著,那陣仗就像是平日過節一般。
姬暉到了河邊,在那岸上一站,一身英武之氣頓時展露無疑,姬暉年少時便是個文武全才,如今雖已年過半百,但不論在朝堂上還是在深宮中都顯得精神抖擻。
而且他也很是欣賞鹿山出來的人才,覺得齊國人普遍過於文弱,所以他更喜歡年輕人身上這股英武之氣。人們所不能理解的是,在他這些兒子中姬遠本是最像他的,但是他卻最偏愛文弱的三皇子姬連。
姬暉眺望遠方,看到這齊國的大好河山心中甚是欣慰,滿意地朝姬遠指了指,道:“嗯,好地方,老七這想法不錯,又新鮮又能看到沿河的境況,和朕想到一處去了。”
霍比林此番也陪在姬暉旁邊,他見姬暉在誇姬遠,立馬上前道:“可不是嘛,如今戰事已平,陛下終於能夠放寬心往南邊看看了,以往都是走陸路,那沿路的情況再熟悉不過了,如今走水路,處處都是美景,別的都好,就是累了陛下的眼睛。”
姬暉笑著指了指霍比林,道:“丞相一張嘴啊,比這水裏遊的魚還溜。”他說著,由旁邊的侍從扶著上了船。
姬遠、霍比林還有幾位大臣上了大船,其他人上了後麵的小船,船對開始朝南出發。
四周一片祥和景象,大家都忙著欣賞周圍的景色,人人臉上帶笑,像是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一般。
通南河上碧波粼粼,在太陽的照射下水麵金光閃閃,船行水上,大夥兒都在感歎這河上有著長都城裏沒有的涼爽和舒適。
船過了這一處港口,開始向下遊駛去,這時,水流快了許多,風刮得也急了些。
船上的人看著兩岸的景色流動得快了些,情緒更加興奮了,很有一種輕快之感。
連姬暉也站起來扶在船邊看著遠處的景色滿意地笑著。
這時,遠處傳來嘩嘩的湍急的水流聲,那聲音從有到無,從大到小,都隻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裏。
“剛剛還好好的,怎麽突然發大水了,好生奇怪。”姬暉的近侍是第一次走水路,也看不出事情的緊急,隻是隨意感歎著。
霍比林驚慌地朝姬暉跑來,大唿道:“陛下別在外邊看了,危險,漲水了,不知道前邊是怎麽迴事。”
霍比林剛說完,一個浪頭朝著這邊衝過來,發出震耳的響聲,那一股衝勁向船衝來,這船像是要隨著這浪頭飄起來一樣,船上的人也感覺自己好像飄了起來。
船上開始傳出驚慌的喊聲,眾人出來將姬暉擁了進去。姬暉神色總的來說還是挺冷靜,皺著眉朝後方看著,隻是覺得突然起這麽大浪,覺得有些疑惑,從而覺得有些掃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