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姬遠很驚訝地看向張會,“你想清楚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本宮可不能保證你能留性命迴來。”
張會點頭:“我早就想入北莽了,隻可惜沒等到時機。雖然鹿山兩位先生和我師父都不讚成我入北莽,說北莽是兇險之地,可我都沒去怎麽知道有多兇險呢?”
“北莽人心裏虛,這兩年邊防守得特別嚴,要進北莽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次我們會跟著禾縣的送糧隊一起進北莽,隻要到了北莽,就會有我們的人來接應。”姬遠繼續朝著後園裏頭走,“此事還需從長計議,靠秦遊、李喬是不可能毀得掉魔修池的,這次他們的目的隻是去查看地形,你要是去,就還是以你父親的事為主吧。”
張會也覺得姬遠說得在理,點頭讚同,接著又問道:“送糧隊何時啟程?”
“就在明日。”
“這麽快。”張會念道,他本打算與姬遠會過麵後就上藥王穀看眉眉,這樣看來他已經沒時間上藥王穀跑這一趟了。
第二日天蒙蒙亮,張會跟著秦遊、李喬出了門,三人走到一路口一直等到天大亮了才等到了一隊人過來。
那一隊人中前麵四人騎著馬走在前麵領路,後麵跟了好幾輛馬車,料想上麵都是裝了糧食,馬車後麵另外還跟了十幾人。
那走在前頭的一人下馬,整個糧隊都停了下來,那人走向秦遊和李喬,拱手道:“讓兩位大哥久等了,咱們走吧。”
張會根據這領頭人的言談聽出,這支送糧隊並不知道秦遊、李喬二人的計劃,這人隻是有人和他打了招唿,所以才將他們三人帶著一起走。這人也隻是剛見他們的時候客套地說了些話,隨後便都是各走各的。
一路上,李喬自是習慣了一聲不吭,唯有秦遊有時還和張會說笑幾句。
他們先是往西邊走,走了幾天後開始往北邊走。很明顯路就沒那麽好走了,有時還要騎馬先去探路,怕馬車不能通過。
而且越往北,天氣的變化越讓人承受,早晚出奇地冷,幾名禾縣漢子輪著生病,地方偏僻,缺醫少藥,有兩人幹脆中途退了迴去。
這些人中有曾經多次入過北莽的,他們感歎道:“吃不消是正常的,到了北莽你們才會知道咱們齊國的日子真是好過,所以北莽人才會惦記咱們的地方啊!”
十幾天過去後,車隊終於到了齊國和北莽交界的三荒坡。
張會騎在馬上,穿了一身在當地買的大棉衣,一隊人裏幾乎人人都穿了一件這樣的棉衣,這棉衣穿在身上顯得笨重而臃腫,一眼看過去,每個人都沒多少區別。
他們從一穀中走過,冷風嗖嗖地刮來,張會凍了縮了縮脖子,他看了看自己粗大的袖管和黃沙色的手背,都忘了自己還隻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年,頓時都覺得自己已經和秦遊他們差不多歲數了。
他忽然感歎起到了這麽惡劣的地方人的少年時光都要走得快一些,像這個時候,在泯陽城或是長都城,正是一二十歲的少年打馬出遊的好時節。
他們過了山穀,料想在天黑前能夠走到城裏,結果因為那糧隊領頭的人帶著大家走了另一條路所以到天黑時四周仍舊是杳無人煙的地方。
“實在不行大家多裹些衣服在馬車上湊合一晚吧。”那領頭人眯著眼睛望向遠方,估計是找不到住處了。
“到了晚上骨頭裏都冷得痛,沒個地方擋風怎麽睡得著?”後麵有人開始抱怨。
這時,張會看到灰黃的草地上跑著幾隻黑羊,想到這兒有羊應該就有人家,追著這些羊走或許就能找到人住的地方。
他騎著馬朝那著羊的方向跑去,越過一個矮上坡,果然看到有人的身影。
那應該也是個和他年紀差不多的少年,遠遠看過去穿了件灰白的大袍子,黑發披散在腦後,腳步邁得利落而強勁,手裏揮著長鞭子,口中“唿唿”地吆喝著他的羊群。
“喂——”張會朝他大喊一聲。
那少年聽到遠處有人喊他,轉過頭看著張會,慢慢地向著張會這邊走。
張會騎著馬很快來到這少年跟前,少年果然是十六七歲,身材比張會稍矮,但長得很壯實,一張臉一看就是天天曬太陽的臉,唯有一雙眼睛顯得特別稚嫩和幹淨。
那少年道:“喊我幹啥呢?”語氣中帶著這個年紀特有的膽量和傲氣,他說著也仔細往張會臉上瞧著,想要在很短的時間看出這陌生人從哪裏來,來這裏是何意圖。
不待張會迴答,那少年又說道:“哦,晚了沒地方住,想去我家蹭一晚是不是?”
“正是。”張會禮貌地朝那少年點點頭,“不知能否行個方便。”
那少年也不是很熱情,但又不反感,隻是有些不太耐煩,大多數時候找路人幫忙都是這種態度。
“行,那你跟我走吧。”少年道。
“我們是一個糧隊,人也不多,就一二十人,不知道能不能住得下。”
那少年聽張會說不止他一人,皺了皺眉有些不情願,但隨後像是想到了什麽,神色又和緩了許多,道:“有糧食,能換些給我不?”
“能。”張會想到好不容易找到能歇腳的地方,便自作主張答應道。
他騎著馬趕緊向著糧隊走去。
糧隊的人一聽張會找到了住處,也不加多問,都歡歡喜喜地跟著張會走去。
那放羊的少年旁邊的羊都聚攏來了,他就懶散地在空中揮著鞭子,時不時向著旁邊的羊發出些吆喝的聲音,步子閑適自在,但在他身後看過去,這樣的身影在灰藍的天空下卻顯得格外孤單。
張會從他這步子和揮鞭子的樣子也可看出他肯定是日複一日地重複著這樣的生活,張會突然間想起了在臨水鎮時的自己,頓時感歎,太多的人感受不到天下之大啊,會被各種各樣的原因囿於一隅,如果當初沒有北莽人闖進他們臨水鎮,他可能現在還在臨水鎮和苟心算命做法事。
張會點頭:“我早就想入北莽了,隻可惜沒等到時機。雖然鹿山兩位先生和我師父都不讚成我入北莽,說北莽是兇險之地,可我都沒去怎麽知道有多兇險呢?”
“北莽人心裏虛,這兩年邊防守得特別嚴,要進北莽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次我們會跟著禾縣的送糧隊一起進北莽,隻要到了北莽,就會有我們的人來接應。”姬遠繼續朝著後園裏頭走,“此事還需從長計議,靠秦遊、李喬是不可能毀得掉魔修池的,這次他們的目的隻是去查看地形,你要是去,就還是以你父親的事為主吧。”
張會也覺得姬遠說得在理,點頭讚同,接著又問道:“送糧隊何時啟程?”
“就在明日。”
“這麽快。”張會念道,他本打算與姬遠會過麵後就上藥王穀看眉眉,這樣看來他已經沒時間上藥王穀跑這一趟了。
第二日天蒙蒙亮,張會跟著秦遊、李喬出了門,三人走到一路口一直等到天大亮了才等到了一隊人過來。
那一隊人中前麵四人騎著馬走在前麵領路,後麵跟了好幾輛馬車,料想上麵都是裝了糧食,馬車後麵另外還跟了十幾人。
那走在前頭的一人下馬,整個糧隊都停了下來,那人走向秦遊和李喬,拱手道:“讓兩位大哥久等了,咱們走吧。”
張會根據這領頭人的言談聽出,這支送糧隊並不知道秦遊、李喬二人的計劃,這人隻是有人和他打了招唿,所以才將他們三人帶著一起走。這人也隻是剛見他們的時候客套地說了些話,隨後便都是各走各的。
一路上,李喬自是習慣了一聲不吭,唯有秦遊有時還和張會說笑幾句。
他們先是往西邊走,走了幾天後開始往北邊走。很明顯路就沒那麽好走了,有時還要騎馬先去探路,怕馬車不能通過。
而且越往北,天氣的變化越讓人承受,早晚出奇地冷,幾名禾縣漢子輪著生病,地方偏僻,缺醫少藥,有兩人幹脆中途退了迴去。
這些人中有曾經多次入過北莽的,他們感歎道:“吃不消是正常的,到了北莽你們才會知道咱們齊國的日子真是好過,所以北莽人才會惦記咱們的地方啊!”
十幾天過去後,車隊終於到了齊國和北莽交界的三荒坡。
張會騎在馬上,穿了一身在當地買的大棉衣,一隊人裏幾乎人人都穿了一件這樣的棉衣,這棉衣穿在身上顯得笨重而臃腫,一眼看過去,每個人都沒多少區別。
他們從一穀中走過,冷風嗖嗖地刮來,張會凍了縮了縮脖子,他看了看自己粗大的袖管和黃沙色的手背,都忘了自己還隻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年,頓時都覺得自己已經和秦遊他們差不多歲數了。
他忽然感歎起到了這麽惡劣的地方人的少年時光都要走得快一些,像這個時候,在泯陽城或是長都城,正是一二十歲的少年打馬出遊的好時節。
他們過了山穀,料想在天黑前能夠走到城裏,結果因為那糧隊領頭的人帶著大家走了另一條路所以到天黑時四周仍舊是杳無人煙的地方。
“實在不行大家多裹些衣服在馬車上湊合一晚吧。”那領頭人眯著眼睛望向遠方,估計是找不到住處了。
“到了晚上骨頭裏都冷得痛,沒個地方擋風怎麽睡得著?”後麵有人開始抱怨。
這時,張會看到灰黃的草地上跑著幾隻黑羊,想到這兒有羊應該就有人家,追著這些羊走或許就能找到人住的地方。
他騎著馬朝那著羊的方向跑去,越過一個矮上坡,果然看到有人的身影。
那應該也是個和他年紀差不多的少年,遠遠看過去穿了件灰白的大袍子,黑發披散在腦後,腳步邁得利落而強勁,手裏揮著長鞭子,口中“唿唿”地吆喝著他的羊群。
“喂——”張會朝他大喊一聲。
那少年聽到遠處有人喊他,轉過頭看著張會,慢慢地向著張會這邊走。
張會騎著馬很快來到這少年跟前,少年果然是十六七歲,身材比張會稍矮,但長得很壯實,一張臉一看就是天天曬太陽的臉,唯有一雙眼睛顯得特別稚嫩和幹淨。
那少年道:“喊我幹啥呢?”語氣中帶著這個年紀特有的膽量和傲氣,他說著也仔細往張會臉上瞧著,想要在很短的時間看出這陌生人從哪裏來,來這裏是何意圖。
不待張會迴答,那少年又說道:“哦,晚了沒地方住,想去我家蹭一晚是不是?”
“正是。”張會禮貌地朝那少年點點頭,“不知能否行個方便。”
那少年也不是很熱情,但又不反感,隻是有些不太耐煩,大多數時候找路人幫忙都是這種態度。
“行,那你跟我走吧。”少年道。
“我們是一個糧隊,人也不多,就一二十人,不知道能不能住得下。”
那少年聽張會說不止他一人,皺了皺眉有些不情願,但隨後像是想到了什麽,神色又和緩了許多,道:“有糧食,能換些給我不?”
“能。”張會想到好不容易找到能歇腳的地方,便自作主張答應道。
他騎著馬趕緊向著糧隊走去。
糧隊的人一聽張會找到了住處,也不加多問,都歡歡喜喜地跟著張會走去。
那放羊的少年旁邊的羊都聚攏來了,他就懶散地在空中揮著鞭子,時不時向著旁邊的羊發出些吆喝的聲音,步子閑適自在,但在他身後看過去,這樣的身影在灰藍的天空下卻顯得格外孤單。
張會從他這步子和揮鞭子的樣子也可看出他肯定是日複一日地重複著這樣的生活,張會突然間想起了在臨水鎮時的自己,頓時感歎,太多的人感受不到天下之大啊,會被各種各樣的原因囿於一隅,如果當初沒有北莽人闖進他們臨水鎮,他可能現在還在臨水鎮和苟心算命做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