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到徂徠都是山路,雖不甚高甚彎曲,但也不是輕而易舉並不費力,且路途不短不長,趕路尤其熬人。李褐先在濟南城裏買了副祛風傷寒的藥,交給客棧主人煎了,連同房錢一並付了。一宿無話,翌日天明,李褐把喪服著在內裏,背著包袱出城取道徂徠山。
這徂徠山乃是東嶽泰山之姊妹山,春日裏鳥語花香,燕燕鶯鶯,風光秀麗不減泰山。一路走來,但覺心情舒暢,雖有喪孝在身,由不得美景娛目,漸漸也開闊起心胸來。
不覺日暮,已經行到徂徠山,山下七八十餘戶人家,各各升起炊煙。李褐扣開一戶人家,詢問徂徠先生。那戶人家道:“上得山去,山路行個五六裏,岔路口左手轉,上行三四裏便可見到石階。攀登到底就能見到石先生的道場。”
李褐謝了這人,上得山來五六裏,果見一個懸崖峭壁中立,分著左右兩條山道。李褐踏上左邊山道,真見腳下石階層層堆積而上。起先沒有見著這許多青石階時,倒沒覺疲憊,待見了這層層石階,反覺身心俱疲。蓋由人力而觀,這番功夫耗費甚多,不自覺把自己帶入進去,越發不想動彈。
行了又有半個時辰,終於在山頂開闊處見到了甫才掌上的燈籠。燈籠上寫著大大的“石”字,燈火通明處,一塊檀木牌匾上鑲金“山左劍道館”五個大字格外顯眼。李褐長長舒了一口氣,爬完最後幾階,到得門前來。
兩個帶劍門人攔住了李褐的去路。李褐道了來意,把崔鷺所贈墨魚玉佩交給了門人。一個門人拿著信物入裏通報,李褐在這裏等候。環伺周遭,青磚高牆深入彎曲叢林處。這地方倒是幽靜之極。
李褐心想,一個小小地方,竟然是山東劍道的三個分道場之一,當真不能小瞧。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徂徠山有了這個劍道館,越發顯得地靈人傑起來。門人還未出來,李褐又想到了這“道館”二字,尋常皆寫作“道觀”,莫非江湖劍客還有別樣說辭不成?
才想到這裏,門人又拿了墨魚玉佩迴來,交給李褐,道:“師父有請,李先生這邊來。”李褐作了個揖跟著這個門人彎彎曲曲繞到大堂來,但見燭火通明,堂上坐著一個五十多歲的長髯男子,身著一身清灰道袍,笑臉藹如,兩傍皆站立著許多帶劍門生。見到李褐入門,那人問道:“你就是我那徒弟崔鷺推薦來的李褐?”這一聲詢問聽著令人心和,猶沐春風。
李褐心道:原來這人是崔鷺的師父,想必定是人稱徂徠先生的石介大師父了。便深作一揖道:“小生李褐,見過石先生。”
石介笑道:“有禮有禮。我那徒弟近來可好麽?”
李褐道:“崔大人公務纏身,倒是十分繁忙。”
石介聞言,皺眉不語了起來。李褐恍惚覺得他知道崔鷺正在調查的事,這神情,頗有一絲不愉快。
石介道:“哎,本事大了,便不聽老人言了。我這徒弟,脾氣一直很倔,不過這點倒很像我,哈哈!”他邊說邊捋著胡子,笑容可掬。
堂下一片輕鬆神色,都在看著眼前這個新人。
石介道:“你就先住下,明天清晨對你考查,事關能否進入道館修行,好生準備一下。”
李褐謝了,向眾人點頭告別,立馬便有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徒領著他出了大堂往後麵的客房而來。進得客房,小徒掌上蠟燭,向李褐道:“我是張小喜,你叫我小喜就行。我也才剛入到這道館裏沒幾年,你今晚好好休息,過了明天咱們以後做個師兄弟。”說著他向李褐一笑,露出縫隙很大的一對門牙來。
李褐覺到這人溫順,很好說話,便笑道:“以後還希望小師兄多多照顧!”
小喜笑道:“大師弟你盡管放心,這裏山前山後我都熟悉。你以後隻管跟著我就行,還能幫你指點一下修行難題。”說著他向李褐挑了一下右眉,一個彈舌也響亮地打出來。
李褐笑著把他送出房來,接著躺在床上開始迴味起這一天來。這裏離家倒並不是很遠,但南下至此練劍也是從沒有打算過的事。
常言道:計畫總趕不上變化大,真的是才幾日的時光人生便一發到了這種境地。不禁暗暗悲歎起來,漢人言,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這晌兒越發覺得離合悲歡,甚是淒涼。
日間行路甚急,又且加上傷寒未大愈,當夜沉沉睡去,一宿無話。第二日醒來之時,但見窗口日頭已經升起,陽光開始溫和鋪灑。小西給他端來漱洗和飯菜等一應物事,李褐匆匆收拾過後,又隨小喜來到了昨日的大堂。
昨晚看得不甚分明,原來堂外掛著一個牌匾,名喚“演武堂”。入得門內,左右兩傍依舊是圍觀了許多門人,細細看來,才發現還有一個女弟子在裏麵,約莫十四五歲年紀,臉龐峻削,眼若杏子,右嘴角有一個淡淡黑痣。少女也看到了他,衝他微微一笑後,隨即掩藏在了人群中。
李褐站在堂下當心,卻見石介從堂上走下來,拍著他的肩膀道:“今日考核,過得了這次考核,你便能在此修煉,如果過不了,我們這小地兒也不耽誤你的前程,即刻奉上白銀十兩,另謀高就。”
李褐略一點頭,笑著對石介表示認同。
石介一笑,雙手拍了三聲,即刻就有門人抬了兩個槁木架子出來。細看時,一個架子上放滿了空瓷碗,另一個架子上則擺滿了蠟燭。
石介道:“這次入門考核隻有兩試,此兩試便能證明你是否有修行之潛質。第二試,雙手張平,手心向下,以空碗放於你的雙臂上,然後往裏注水。這一試,考研的是你的定力和體力,但凡修行,定力體力是根礎,沒有好的定力就說明沒有好的心氣。心氣凝不住,沉不下來,你的第二段琴心境就不能有所修成,其餘上段更不用提。”
李褐疑問道:“第一試呢?”
這徂徠山乃是東嶽泰山之姊妹山,春日裏鳥語花香,燕燕鶯鶯,風光秀麗不減泰山。一路走來,但覺心情舒暢,雖有喪孝在身,由不得美景娛目,漸漸也開闊起心胸來。
不覺日暮,已經行到徂徠山,山下七八十餘戶人家,各各升起炊煙。李褐扣開一戶人家,詢問徂徠先生。那戶人家道:“上得山去,山路行個五六裏,岔路口左手轉,上行三四裏便可見到石階。攀登到底就能見到石先生的道場。”
李褐謝了這人,上得山來五六裏,果見一個懸崖峭壁中立,分著左右兩條山道。李褐踏上左邊山道,真見腳下石階層層堆積而上。起先沒有見著這許多青石階時,倒沒覺疲憊,待見了這層層石階,反覺身心俱疲。蓋由人力而觀,這番功夫耗費甚多,不自覺把自己帶入進去,越發不想動彈。
行了又有半個時辰,終於在山頂開闊處見到了甫才掌上的燈籠。燈籠上寫著大大的“石”字,燈火通明處,一塊檀木牌匾上鑲金“山左劍道館”五個大字格外顯眼。李褐長長舒了一口氣,爬完最後幾階,到得門前來。
兩個帶劍門人攔住了李褐的去路。李褐道了來意,把崔鷺所贈墨魚玉佩交給了門人。一個門人拿著信物入裏通報,李褐在這裏等候。環伺周遭,青磚高牆深入彎曲叢林處。這地方倒是幽靜之極。
李褐心想,一個小小地方,竟然是山東劍道的三個分道場之一,當真不能小瞧。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徂徠山有了這個劍道館,越發顯得地靈人傑起來。門人還未出來,李褐又想到了這“道館”二字,尋常皆寫作“道觀”,莫非江湖劍客還有別樣說辭不成?
才想到這裏,門人又拿了墨魚玉佩迴來,交給李褐,道:“師父有請,李先生這邊來。”李褐作了個揖跟著這個門人彎彎曲曲繞到大堂來,但見燭火通明,堂上坐著一個五十多歲的長髯男子,身著一身清灰道袍,笑臉藹如,兩傍皆站立著許多帶劍門生。見到李褐入門,那人問道:“你就是我那徒弟崔鷺推薦來的李褐?”這一聲詢問聽著令人心和,猶沐春風。
李褐心道:原來這人是崔鷺的師父,想必定是人稱徂徠先生的石介大師父了。便深作一揖道:“小生李褐,見過石先生。”
石介笑道:“有禮有禮。我那徒弟近來可好麽?”
李褐道:“崔大人公務纏身,倒是十分繁忙。”
石介聞言,皺眉不語了起來。李褐恍惚覺得他知道崔鷺正在調查的事,這神情,頗有一絲不愉快。
石介道:“哎,本事大了,便不聽老人言了。我這徒弟,脾氣一直很倔,不過這點倒很像我,哈哈!”他邊說邊捋著胡子,笑容可掬。
堂下一片輕鬆神色,都在看著眼前這個新人。
石介道:“你就先住下,明天清晨對你考查,事關能否進入道館修行,好生準備一下。”
李褐謝了,向眾人點頭告別,立馬便有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徒領著他出了大堂往後麵的客房而來。進得客房,小徒掌上蠟燭,向李褐道:“我是張小喜,你叫我小喜就行。我也才剛入到這道館裏沒幾年,你今晚好好休息,過了明天咱們以後做個師兄弟。”說著他向李褐一笑,露出縫隙很大的一對門牙來。
李褐覺到這人溫順,很好說話,便笑道:“以後還希望小師兄多多照顧!”
小喜笑道:“大師弟你盡管放心,這裏山前山後我都熟悉。你以後隻管跟著我就行,還能幫你指點一下修行難題。”說著他向李褐挑了一下右眉,一個彈舌也響亮地打出來。
李褐笑著把他送出房來,接著躺在床上開始迴味起這一天來。這裏離家倒並不是很遠,但南下至此練劍也是從沒有打算過的事。
常言道:計畫總趕不上變化大,真的是才幾日的時光人生便一發到了這種境地。不禁暗暗悲歎起來,漢人言,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這晌兒越發覺得離合悲歡,甚是淒涼。
日間行路甚急,又且加上傷寒未大愈,當夜沉沉睡去,一宿無話。第二日醒來之時,但見窗口日頭已經升起,陽光開始溫和鋪灑。小西給他端來漱洗和飯菜等一應物事,李褐匆匆收拾過後,又隨小喜來到了昨日的大堂。
昨晚看得不甚分明,原來堂外掛著一個牌匾,名喚“演武堂”。入得門內,左右兩傍依舊是圍觀了許多門人,細細看來,才發現還有一個女弟子在裏麵,約莫十四五歲年紀,臉龐峻削,眼若杏子,右嘴角有一個淡淡黑痣。少女也看到了他,衝他微微一笑後,隨即掩藏在了人群中。
李褐站在堂下當心,卻見石介從堂上走下來,拍著他的肩膀道:“今日考核,過得了這次考核,你便能在此修煉,如果過不了,我們這小地兒也不耽誤你的前程,即刻奉上白銀十兩,另謀高就。”
李褐略一點頭,笑著對石介表示認同。
石介一笑,雙手拍了三聲,即刻就有門人抬了兩個槁木架子出來。細看時,一個架子上放滿了空瓷碗,另一個架子上則擺滿了蠟燭。
石介道:“這次入門考核隻有兩試,此兩試便能證明你是否有修行之潛質。第二試,雙手張平,手心向下,以空碗放於你的雙臂上,然後往裏注水。這一試,考研的是你的定力和體力,但凡修行,定力體力是根礎,沒有好的定力就說明沒有好的心氣。心氣凝不住,沉不下來,你的第二段琴心境就不能有所修成,其餘上段更不用提。”
李褐疑問道:“第一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