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黑暗的虛無中,男子與張良都站了起來。
他們注目著九米之外的窗口畫麵,看到了宮本武藏堅毅的背影,神色沉默。
是那道背影,擋住了無數光劍耀眼的鋒芒,也擋住了張良與死亡間的絕望。
親眼目睹這一幕,張良的目光不禁顫抖起來。雖然知道自己不會死的結果,但是他也沒有想到,竟然是宮本武藏站出來為他擋下了幾百隻光劍的衝擊。
“你也不用意外。”男子注意到張良臉上微顫的表情,迴過目光輕聲說道,“宮本武藏這麽做完全是在還你之前的救命恩情。”
而張良沒有迴話,隻是沉靜了片刻後輕聲說道。
“命運裏已經注定了所有人的未來,而萬事皆有因果——所以為了實現‘我活下來’的這個果,就必須要有‘別人為我而死’的因,是嗎?”
“是的。”男子歎息一聲,說道,“冥冥之中,天意裁決命運,這麽去理解,也沒錯……”
“讓我迴去吧……”張良很忽然地說道。話出口的時候,溫熱的淚又濕了瞳孔,“我不想再‘悠哉’地坐在這裏旁觀是非……”
“作為一個‘可恥’的幸存者,我至少想在現實裏看清大家最後一眼……”
“你想走,隨時都可以走。一切但憑你心。”男子的目光稍稍顫了一下,但神色還是很沉靜。
“隻是,你真的想好了嗎?”話音落處,男子抬起目光,凝視著張良的眼睛,“你已經,真心願意向命運和天意妥協了嗎?”
“這跟我願不願意還有什麽關係嗎?”張良冷不經地反問道,而後又長唿一口氣,努力平靜著心緒。
“反正時間也會洗淨一切,總有我看淡的那一天……”
男子看著張良的眼睛,看著那眼睛裏最後的無奈與遺恨,感覺到了時機。
“那在時間洗淨悲傷前,在命運的預言落實前——你想不想,去賭一把?”
“賭一把?”張良的聲音明顯詫異了一下,轉而又目光冰冷地說道,“事到如今還能賭什麽?”
“我們這些活在命運裏的棋子,過往未來都被冥冥中的天意審視著,又有什麽資格去和這蒼天談賭。”
“那如果我說——我有辦法蒙騙天意的眼睛呢?”男子目光沉靜,輕聲說道。
“你什麽意思?”聽到這話,張良倏然轉過目光,神色驚滯地望著男子。
“字麵意思。”而男子輕聲答道,一張素淨的臉上毫無表情,“如果我能夠夠蒙蔽住天意的雙眼,你想不想,去賭一把?”
“你想做什麽?”張良沒有迴答男子的問題,反而出聲問道。男子說的話已經超出了他的思考範疇,讓他下意識就感到一種言不能喻的寒意。
而男子冷靜地看著張良雙眼,目光深沉地說道。
“改變預言。”
“改變預言?”張良嘴裏重複著這四個字,兩眼瞳孔忽然放大,震驚之色溢於言表,連聲音都禁不住顫抖如麻,“這……這種事情……可能做到嗎……?”
“隻要還沒發生,就一切皆有可能——”男子目光如火,堅定地說道。
然而張良神色忽又一變,驚覺疑惑地反問道:“可是‘沒發生’隻是對我們人而言的!”
“所謂的過去未來,所謂的未知性和可能性隻是對我們人類——在天意的麵前,時間的始終全部擺在眼前,根本不存在什麽是還沒發生的。預言裏寫下的一切,就是命運裏已經落定的事實。”
“這不也是你之前說的嗎?”
“是的,我是這樣說過沒錯。”男子看著張良,神色依然沉靜,“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維度的從始至終是同時存在在天意眼前的。天意已經裁決好了一切,命運這張譜上所有的音符都會如序彈響。”
“言靈古書上寫好的預言全部都將要發生,一點沒有錯。”
“但是!”
話音將止處,男子卻看著張良眼中混沌的神情,沉聲唿出了一聲“但是”。
“但是——天意也會有忽視的時候!”
“隻要我們在天意忽視的時候抹掉這書上的預言,那就是抹去了這一切塵埃落定的命運。天意就必須重新裁決,重新裁定這場三境危難的結局!”
“我們就能改變——”說到這裏,男子停頓了一下。這一刻,他氣息沉如深海,目光卻明如皓月,“改變‘秦皇臨三境’的預言!”
張良聽著男子的話,混沌的目光也愈發明亮,就如那黑夜荒原上擦出的一絲星火,熊熊燃燒炙熱了整隻瞳孔。
他幾乎是顫著聲音,難以置信地吞吐道:“就……就這麽簡單……這麽簡單嗎?”
“這,可一點也不簡單。”男子深唿一口氣,瞑目說道。
“但是你能做到——你能做到對嗎?”張良險些激動起來,連說話的聲音都隨目光而變得炙熱,“你能蒙騙住天意的眼睛,你能抹去古書上的預言,你能改變我們所有人在這裏的結局——你能做到這一切,所以讓我出現在這裏,對嗎?”
“我是能做到,但關鍵不在我,在你。”男子睜開眼睛,對張良認真地說道。
“在我?”張良下意識反問了一聲,但目光裏的詫異很快就散去,而後他立即說道,“需要我做什麽?你隻管說。還是需要我交出什麽東西?你說。”
張良一想就明白了男子的意思,萬事萬物的改變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如果他們想在此抹掉預言以改變一切的結局的話,就肯定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男子的話又說關鍵是在張良,言下之意自然是指這個所謂的“代價”多半要出在張良的身上。
而男子也毫不避諱,就直視著張良的眼睛,一字一句說出了答案。
“需要你的竅——需要你三竅中的‘火竅’。”
張良聽到男子的話後,臉色一冷,雙眼目光明顯凝滯了一瞬。
“你跟你老師學了二十多年學問,博覽古今知識,一定是知道‘三竅’的吧。”
男子很敏銳地看到了張良目光裏那絲凝滯,於是冷靜地繼續說道。
張良沒有說話,隻是點點頭。
“三竅”指的並不是張良自身獨有的某種東西,而是人類——這世上所有人都擁有的一種很特殊的“東西”。
自古由來,三境上就一直有一種詭秘的說法,隻在少數智者群體中口耳相傳。說是在人類的左眼瞳孔之後,眼球晶狀體與玻璃體的間隙中,存在三顆細密微小的黑色子體。
它們像是三個藏身於亞微觀甚至微觀視野的不明粒子,又像是三個潛伏於現實世界中極其微小的次元縫隙。它們即是真實確切的“有”,又是切實存在的“無”,充滿著極度的未知性與神秘性。
這,就是“三竅”。
據古人言,“三竅”是人體生命的根本所在。三顆神秘未知的黑色子體內在亦有不同,它們分別名為“火竅”、“心竅”與“靈竅”,循循轉握,各執奧秘,但共同的是,它們其實在冥冥之中都連係著一個人生命本質上最重要的成分。
隻是這個所謂的“生命本質上最重要的成分”沒有確切解釋,而張良所知道關於“三竅”的知識,也就到此為止。
事實上,“三竅”之論起源不明,流傳淵久,卻從來沒有被人類所真正證實過。也就是說它沒有任何可以支撐的科學依據,說穿了就是一紙比臆想還臆想的空談,不知道什麽時候從什麽人嘴裏傳出來,竟就流傳了千年之久,成了亙古不滅的奇談。
因此,在三境上大部分的現代學家、唯科學論者眼中看來,“三竅”的說法就是一種脫離現實的玄學臆想。同時也正因為著它極度的非理性與抽象性,即使社會從未刻意封鎖信息,也一直無法在社會人群中廣泛流傳。
直至今日,“三竅”這個詞匯對於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而言,都是個完全空白的概念。即使是專門研學曆史的學者,也很少有人知道“三竅”。
但是張良,他當然是知道的。不但知道,而且相信。
張良他相信“三竅”這種荒誕之說。就如同男子所言的一樣,跟隨老師薑尚學了二十多年,他很明白“三竅”是在喻示著什麽。
明白就能理解,理解就能相信。
在老師薑尚的傳授下,除了那些對“三竅”最基本的傳言外,張良還多知道了一點關於“三竅”的說法。就是這一點,使他願意理解,並且認為荒誕無由的“三竅”之論是值得相信的。
伴隨著傳言的奇談,一直有一種確定的說法,那就是除了所謂“生命本質中最重要的成分”外,“三竅”還同時蘊藏著人類“覺醒”的奧秘!
這隻是一種猜想,就像關於“三竅”其他的言論一樣無從證實,但即使無法證實,它也是一種有著極大意義與價值的猜想!
當“三竅”與“覺醒”連係到了一起之後,整個事情看起來就有了新的改觀。
“覺醒”,作為人體潛在最強的一股力量,一直都充滿著許多的神秘色彩。千百年來,人類不斷研究,不斷探索,也始終未能解開人體身上“覺醒”這股特殊力量形態的本質。
曆史上曾誕生了一代又一代能突破極限達到“覺醒”的強者,但這個世界至今都不知道,為什麽人類能夠“覺醒”?為什麽人類的“覺醒”能帶來全身形象的改變?為什麽人類“覺醒”之後還能擁有所謂的“秘力”?
太多太多的疑問無法得解,但隻有一件事是人們一直就確定的——“覺醒”不可能無緣無故存在,這股潛在的力量一定是有源頭的!
那麽它的源頭在哪裏?它出現的因又在哪裏?
沒人知道,無法求解。
但若冷靜下來迴想一下,對於“覺醒”,其實有很多細節都很值得重視。
比如最直觀的一點,為什麽每個人在覺醒的時候,都要用手或者其他東西去掩住自己的左眼呢?
公開流傳的解釋是,這是人類曆史長期積累下來的活動經驗,當領悟了“覺醒”的人用手掩住左眼時,就能自然激發出自身的覺醒形態。
更詳細的解釋是,當人用手或其他東西掩蓋住左眼視線時,就會從外界蓋住左眼的光明。而在生物視覺中,雙眼的視野光明是同步協調的,這樣一種行為就會使雙眼的視覺黑白重疊,進一步使得人體內的陰陽在一瞬間顛倒。而在這陰陽顛倒的一瞬間,就會自然激發出人體內所有的潛在力量,迫使自體突破生命極限,也就是所謂的“覺醒”。
這些解釋完全沒有問題,雖然其中有些相關知識還未得到科學證實,但是話語內在的邏輯都十分嚴謹,是可以並且值得相信的。
但是,但是問題就是——為什麽一定要掩住左眼呢?難道掩住右眼就不行嗎?
從生理學的角度上說,左眼與右眼是沒有任何功能差異的。如果要實現雙眼視覺的黑白重疊的話,掩住右眼一樣可以實現,然後同樣的陰陽顛倒,同樣的激發力量。按理說,掩蓋右眼也應該同樣可以實現“覺醒”。
但是事實是,掩住右眼不行——曆史從來沒有人能通過掩住右眼釋放覺醒,任何人但凡覺醒,都必須要掩住左眼。
這麽一來,事情就說不通了。
暫且擱下左眼與右眼的問題不談,即使人能實現體內陰陽顛倒,那麽那些激發出的潛在能量又是來自何處呢?那麽強大又那麽奇異的能量,顯然不可能全都來自人體自身的魔藍能量吧。
那麽那些能量來自何處?左眼又有什麽與右眼不同之處?
在一切疑惑的終端,“三竅”給出了恰到好處的解釋。
試想,如果關於“三竅”的說法都是正確的——在人類左眼的瞳孔之後,確實存在著那三個神秘未知的黑色子體。它們的存在使得左眼與右眼間產生了微妙的差異,也就是使得掩蓋左眼與掩蓋右眼帶來的陰陽顛倒有所不同。
他們注目著九米之外的窗口畫麵,看到了宮本武藏堅毅的背影,神色沉默。
是那道背影,擋住了無數光劍耀眼的鋒芒,也擋住了張良與死亡間的絕望。
親眼目睹這一幕,張良的目光不禁顫抖起來。雖然知道自己不會死的結果,但是他也沒有想到,竟然是宮本武藏站出來為他擋下了幾百隻光劍的衝擊。
“你也不用意外。”男子注意到張良臉上微顫的表情,迴過目光輕聲說道,“宮本武藏這麽做完全是在還你之前的救命恩情。”
而張良沒有迴話,隻是沉靜了片刻後輕聲說道。
“命運裏已經注定了所有人的未來,而萬事皆有因果——所以為了實現‘我活下來’的這個果,就必須要有‘別人為我而死’的因,是嗎?”
“是的。”男子歎息一聲,說道,“冥冥之中,天意裁決命運,這麽去理解,也沒錯……”
“讓我迴去吧……”張良很忽然地說道。話出口的時候,溫熱的淚又濕了瞳孔,“我不想再‘悠哉’地坐在這裏旁觀是非……”
“作為一個‘可恥’的幸存者,我至少想在現實裏看清大家最後一眼……”
“你想走,隨時都可以走。一切但憑你心。”男子的目光稍稍顫了一下,但神色還是很沉靜。
“隻是,你真的想好了嗎?”話音落處,男子抬起目光,凝視著張良的眼睛,“你已經,真心願意向命運和天意妥協了嗎?”
“這跟我願不願意還有什麽關係嗎?”張良冷不經地反問道,而後又長唿一口氣,努力平靜著心緒。
“反正時間也會洗淨一切,總有我看淡的那一天……”
男子看著張良的眼睛,看著那眼睛裏最後的無奈與遺恨,感覺到了時機。
“那在時間洗淨悲傷前,在命運的預言落實前——你想不想,去賭一把?”
“賭一把?”張良的聲音明顯詫異了一下,轉而又目光冰冷地說道,“事到如今還能賭什麽?”
“我們這些活在命運裏的棋子,過往未來都被冥冥中的天意審視著,又有什麽資格去和這蒼天談賭。”
“那如果我說——我有辦法蒙騙天意的眼睛呢?”男子目光沉靜,輕聲說道。
“你什麽意思?”聽到這話,張良倏然轉過目光,神色驚滯地望著男子。
“字麵意思。”而男子輕聲答道,一張素淨的臉上毫無表情,“如果我能夠夠蒙蔽住天意的雙眼,你想不想,去賭一把?”
“你想做什麽?”張良沒有迴答男子的問題,反而出聲問道。男子說的話已經超出了他的思考範疇,讓他下意識就感到一種言不能喻的寒意。
而男子冷靜地看著張良雙眼,目光深沉地說道。
“改變預言。”
“改變預言?”張良嘴裏重複著這四個字,兩眼瞳孔忽然放大,震驚之色溢於言表,連聲音都禁不住顫抖如麻,“這……這種事情……可能做到嗎……?”
“隻要還沒發生,就一切皆有可能——”男子目光如火,堅定地說道。
然而張良神色忽又一變,驚覺疑惑地反問道:“可是‘沒發生’隻是對我們人而言的!”
“所謂的過去未來,所謂的未知性和可能性隻是對我們人類——在天意的麵前,時間的始終全部擺在眼前,根本不存在什麽是還沒發生的。預言裏寫下的一切,就是命運裏已經落定的事實。”
“這不也是你之前說的嗎?”
“是的,我是這樣說過沒錯。”男子看著張良,神色依然沉靜,“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維度的從始至終是同時存在在天意眼前的。天意已經裁決好了一切,命運這張譜上所有的音符都會如序彈響。”
“言靈古書上寫好的預言全部都將要發生,一點沒有錯。”
“但是!”
話音將止處,男子卻看著張良眼中混沌的神情,沉聲唿出了一聲“但是”。
“但是——天意也會有忽視的時候!”
“隻要我們在天意忽視的時候抹掉這書上的預言,那就是抹去了這一切塵埃落定的命運。天意就必須重新裁決,重新裁定這場三境危難的結局!”
“我們就能改變——”說到這裏,男子停頓了一下。這一刻,他氣息沉如深海,目光卻明如皓月,“改變‘秦皇臨三境’的預言!”
張良聽著男子的話,混沌的目光也愈發明亮,就如那黑夜荒原上擦出的一絲星火,熊熊燃燒炙熱了整隻瞳孔。
他幾乎是顫著聲音,難以置信地吞吐道:“就……就這麽簡單……這麽簡單嗎?”
“這,可一點也不簡單。”男子深唿一口氣,瞑目說道。
“但是你能做到——你能做到對嗎?”張良險些激動起來,連說話的聲音都隨目光而變得炙熱,“你能蒙騙住天意的眼睛,你能抹去古書上的預言,你能改變我們所有人在這裏的結局——你能做到這一切,所以讓我出現在這裏,對嗎?”
“我是能做到,但關鍵不在我,在你。”男子睜開眼睛,對張良認真地說道。
“在我?”張良下意識反問了一聲,但目光裏的詫異很快就散去,而後他立即說道,“需要我做什麽?你隻管說。還是需要我交出什麽東西?你說。”
張良一想就明白了男子的意思,萬事萬物的改變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如果他們想在此抹掉預言以改變一切的結局的話,就肯定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男子的話又說關鍵是在張良,言下之意自然是指這個所謂的“代價”多半要出在張良的身上。
而男子也毫不避諱,就直視著張良的眼睛,一字一句說出了答案。
“需要你的竅——需要你三竅中的‘火竅’。”
張良聽到男子的話後,臉色一冷,雙眼目光明顯凝滯了一瞬。
“你跟你老師學了二十多年學問,博覽古今知識,一定是知道‘三竅’的吧。”
男子很敏銳地看到了張良目光裏那絲凝滯,於是冷靜地繼續說道。
張良沒有說話,隻是點點頭。
“三竅”指的並不是張良自身獨有的某種東西,而是人類——這世上所有人都擁有的一種很特殊的“東西”。
自古由來,三境上就一直有一種詭秘的說法,隻在少數智者群體中口耳相傳。說是在人類的左眼瞳孔之後,眼球晶狀體與玻璃體的間隙中,存在三顆細密微小的黑色子體。
它們像是三個藏身於亞微觀甚至微觀視野的不明粒子,又像是三個潛伏於現實世界中極其微小的次元縫隙。它們即是真實確切的“有”,又是切實存在的“無”,充滿著極度的未知性與神秘性。
這,就是“三竅”。
據古人言,“三竅”是人體生命的根本所在。三顆神秘未知的黑色子體內在亦有不同,它們分別名為“火竅”、“心竅”與“靈竅”,循循轉握,各執奧秘,但共同的是,它們其實在冥冥之中都連係著一個人生命本質上最重要的成分。
隻是這個所謂的“生命本質上最重要的成分”沒有確切解釋,而張良所知道關於“三竅”的知識,也就到此為止。
事實上,“三竅”之論起源不明,流傳淵久,卻從來沒有被人類所真正證實過。也就是說它沒有任何可以支撐的科學依據,說穿了就是一紙比臆想還臆想的空談,不知道什麽時候從什麽人嘴裏傳出來,竟就流傳了千年之久,成了亙古不滅的奇談。
因此,在三境上大部分的現代學家、唯科學論者眼中看來,“三竅”的說法就是一種脫離現實的玄學臆想。同時也正因為著它極度的非理性與抽象性,即使社會從未刻意封鎖信息,也一直無法在社會人群中廣泛流傳。
直至今日,“三竅”這個詞匯對於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而言,都是個完全空白的概念。即使是專門研學曆史的學者,也很少有人知道“三竅”。
但是張良,他當然是知道的。不但知道,而且相信。
張良他相信“三竅”這種荒誕之說。就如同男子所言的一樣,跟隨老師薑尚學了二十多年,他很明白“三竅”是在喻示著什麽。
明白就能理解,理解就能相信。
在老師薑尚的傳授下,除了那些對“三竅”最基本的傳言外,張良還多知道了一點關於“三竅”的說法。就是這一點,使他願意理解,並且認為荒誕無由的“三竅”之論是值得相信的。
伴隨著傳言的奇談,一直有一種確定的說法,那就是除了所謂“生命本質中最重要的成分”外,“三竅”還同時蘊藏著人類“覺醒”的奧秘!
這隻是一種猜想,就像關於“三竅”其他的言論一樣無從證實,但即使無法證實,它也是一種有著極大意義與價值的猜想!
當“三竅”與“覺醒”連係到了一起之後,整個事情看起來就有了新的改觀。
“覺醒”,作為人體潛在最強的一股力量,一直都充滿著許多的神秘色彩。千百年來,人類不斷研究,不斷探索,也始終未能解開人體身上“覺醒”這股特殊力量形態的本質。
曆史上曾誕生了一代又一代能突破極限達到“覺醒”的強者,但這個世界至今都不知道,為什麽人類能夠“覺醒”?為什麽人類的“覺醒”能帶來全身形象的改變?為什麽人類“覺醒”之後還能擁有所謂的“秘力”?
太多太多的疑問無法得解,但隻有一件事是人們一直就確定的——“覺醒”不可能無緣無故存在,這股潛在的力量一定是有源頭的!
那麽它的源頭在哪裏?它出現的因又在哪裏?
沒人知道,無法求解。
但若冷靜下來迴想一下,對於“覺醒”,其實有很多細節都很值得重視。
比如最直觀的一點,為什麽每個人在覺醒的時候,都要用手或者其他東西去掩住自己的左眼呢?
公開流傳的解釋是,這是人類曆史長期積累下來的活動經驗,當領悟了“覺醒”的人用手掩住左眼時,就能自然激發出自身的覺醒形態。
更詳細的解釋是,當人用手或其他東西掩蓋住左眼視線時,就會從外界蓋住左眼的光明。而在生物視覺中,雙眼的視野光明是同步協調的,這樣一種行為就會使雙眼的視覺黑白重疊,進一步使得人體內的陰陽在一瞬間顛倒。而在這陰陽顛倒的一瞬間,就會自然激發出人體內所有的潛在力量,迫使自體突破生命極限,也就是所謂的“覺醒”。
這些解釋完全沒有問題,雖然其中有些相關知識還未得到科學證實,但是話語內在的邏輯都十分嚴謹,是可以並且值得相信的。
但是,但是問題就是——為什麽一定要掩住左眼呢?難道掩住右眼就不行嗎?
從生理學的角度上說,左眼與右眼是沒有任何功能差異的。如果要實現雙眼視覺的黑白重疊的話,掩住右眼一樣可以實現,然後同樣的陰陽顛倒,同樣的激發力量。按理說,掩蓋右眼也應該同樣可以實現“覺醒”。
但是事實是,掩住右眼不行——曆史從來沒有人能通過掩住右眼釋放覺醒,任何人但凡覺醒,都必須要掩住左眼。
這麽一來,事情就說不通了。
暫且擱下左眼與右眼的問題不談,即使人能實現體內陰陽顛倒,那麽那些激發出的潛在能量又是來自何處呢?那麽強大又那麽奇異的能量,顯然不可能全都來自人體自身的魔藍能量吧。
那麽那些能量來自何處?左眼又有什麽與右眼不同之處?
在一切疑惑的終端,“三竅”給出了恰到好處的解釋。
試想,如果關於“三竅”的說法都是正確的——在人類左眼的瞳孔之後,確實存在著那三個神秘未知的黑色子體。它們的存在使得左眼與右眼間產生了微妙的差異,也就是使得掩蓋左眼與掩蓋右眼帶來的陰陽顛倒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