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是三境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度,也是三境上唯一一個絕對以血統為帝位原則的國度,千年來一直奉行著以嬴氏血脈傳承皇位且皇權高度集中的製度,這使得皇室的每一代皇太子都能順利稱帝並延續一國的巨大權力。
但為了製約每一任皇帝手中過分集中的權力,秦楚一直秉行著一條千年鐵律——“均權人。”
在每一任皇帝繼位的前十年裏,都將出現一個德高望重,賢才並舉的人,或先皇選定或群臣議舉。由他均分新皇帝手中的皇權,全力輔佐新皇帝治理國家,同時與新皇帝之間形成權力的製衡,使國家能在這樣的權力製衡下和諧的發展。直到十年期滿時,自動退位幕後,交還所有權力。這個在每代皇朝中身份高重至極的人,史稱“均權人”。
——數日之後,嬴政依秦楚的最高殯葬禮儀厚葬了老皇帝,官員具至,舉國哀悼。而在這王葬之後,秦楚所有的文武官員也都正好聚集在了鹹陽宮裏,共議秦楚當前群龍無首的首要重事。
嬴政作為二皇子,領導勢力打敗了為禍國政多年的徐福,結束了荒唐的十年,予整個秦楚新的明天,看起來是最適合的皇帝人選。
但是依據理法,皇帝的皇位一向由上任皇帝選定,並且以嫡長子進皇位為傳統原則,這一方麵上,嬴政不符甚多,因此最終引發了舉國大臣的民主性公決。
有一部分人明確表態支持嬴政登臨帝位統領秦楚,但也有一部分人聲明不支持嬴政登帝一事,尤其是項羽,他的反對態度極其堅定。然而在場更多的人卻是如劉邦一樣……放棄投票,沉默觀立。
支持的人意思很明確,他們就是在極力把自己的腳步往嬴政的陣營裏挪,目的自然隱隱指向在新王朝裏的利益鏈條。誰都知道,在這種皇帝換代的時候,站對隊形是多麽重要。
也有人選擇堅守自己的理念,比如反對嬴政登帝的人意思也很明確,用自己未來的命運作賭注來堅守原則,他們反對嬴政的原因很多,因為嬴政的登帝本身就與秦楚千年來的法定有諸多衝突。
隻有項羽,他其實並不拘泥於前朝舊令,他強烈反對嬴政隻是因為他內心深處的某種感覺,當他看到嬴政毫不猶豫地扔下自己的十萬將士作為戰機的犧牲與陪襯時,他就發自內心地覺得,嬴政不適合作他們的王,做秦楚的皇帝。
然而,大部分人最終選擇了棄票中立,那些人既不願意惹怒秦楚未來可能的皇帝,也不願意違背對古國法定的原則,所以保持中立,靜觀其變。這其實是很明智的抉擇,因為誰也不知道命運最終會指向怎樣的方向,能局外靜觀,首先保證了自己的安全……
劉邦也棄票了,但他心裏卻是有著真正的困惑——嬴政到底應不應該當秦楚的皇帝——他其實並不是很反感嬴政對那十萬士兵做出的犧牲,成大事者必須是要有所犧牲,以及有去犧牲的魄力的。而且嬴政的所舉的確換來了勝機,他最終也殺死了徐福。
所以,劉邦絲毫不懷疑嬴政作為一個皇帝的素質,甚至某種意義上說,嬴政這個皇帝很完美——但劉邦還是很困惑,他不確定的是,現在的秦楚是不是真的需要這樣一個“完美”的君主?
於是文武百官的討論局麵陷入了一時無解的僵局,但作為當事者的嬴政卻不能發表更多的意見,這一切其實都在他意料之中,朝中這些空吃俸祿而無實用的大臣們會有怎樣的抉擇他根本不在意,他真正關心的是劉邦與項羽的想法……
在他遠離皇宮與徐福舉兵抗衡的幾年裏,不隻是劉邦項羽看出了他的潛質,他也看出了這兩人的超凡……他們最終的決定也和嬴政想象的一樣,一人中立,一人反對……簡而言之,他們最終都不支持自己登帝一事。
但嬴政很冷靜……為了此日登帝,他早已做足了準備……
就在文武百官爭論不休的時候,作為先帝的第一夫人,先皇後羋月站出來給了嬴政至關重要的一票……皇後可是母儀天下的存在,羋月的支持使嬴政最終順利通過了百官們爭喋不休的國之重議。
嬴政最終成功登帝,成為秦楚的第三十七任皇帝。
一月之後,登位在即。
踏著古樂與鍾聲,伴著紫煙與檀香,皇袍加身的嬴政一步一步登上了那鎏金龍印的王座。
迴首往昔……他十歲的時候,徐福通過羋月的關係進了皇宮,以太醫的身份蠱惑了皇帝,漸漸禍亂了整個皇室與朝政。
而他則一直有著自己的追求,徐福的存在與否其實並不重要。但既然徐福出現了,並形成了他前途的阻礙,他便也絕對要消滅徐福。
於是十年之後他逃出了皇宮,開始建立自己的武裝勢力,與徐福抗衡。在那段兵戎歲月裏,他一個個地集結了鍾無豔、扁鵲、宮本,將他們凝聚為自己的有機力量……
嬴政始終清楚,為了自己遙遠的誌向,他需要很多強者的輔佐,而現在一切都將剛剛開始……沒錯,秦楚帝位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也就在嬴政坐上王座時,在他的旁邊,一張古樸厚重的黑玉席座儼然擺立,羋月繼嬴政之後坐了上去,以秦楚新帝均權人的身份,與王座上的嬴政平起平坐——作為秦楚先皇後,羋月其實本身也是這均權人的最合適人選,根本無人異議。
在登帝之際,嬴政也對自己的特殊臣子進行了敕封,封鍾無豔為國之後將軍,封扁鵲為皇室首席太醫,封白起為秦楚大元帥……但最後一幕卻震驚了滿朝文武。
“……最後,眾卿都知道我秦楚立國千年來的國之重則——與荒古之地間隔的國之邊境——現在我將敕封兩位新的將領為護國王,鎮守萬重之心的秦楚邊境線!”
“項羽,朕敕封你為護國之楚王,即刻帶重兵前往龍舜城,鎮守邊境右翼。劉邦,朕敕封你為護國之漢王,也即刻出兵虎堯城,鎮守邊境左翼——邊城之重你們都再清楚不過,而朕現在把這國之重任托付於你二人之手,作為秦楚的新護國王,你們可堪其任?”
在場所有人,連同宣後羋月在內都沒有看懂嬴政此舉……羋月心裏尤其的困惑,明明項羽劉邦二人是嬴政皇權的巨大阻礙,他為什麽還要將這麽重要的權位托付於他們——護國王,那可是護國王啊!在秦楚一國的權位僅次於皇帝與均權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護國王啊!
而項羽劉邦兩人才是全場最震驚的——他們知道秦楚邊境的重要,也知道自己二人大概就是當今秦楚最堪此任的人,但他們還是萬萬沒有想到,嬴政會將權位如此之重的護國王之名加賦於他們身上。
別忘了,剛過去不久的秦楚國議上,他們可是都沒有支持嬴政的帝位。作為對立方,他們心裏已經想到了各種嬴政針對他們,排除異己的措施……但實在沒想到嬴政非但不罰,反而賜予了他們如此高的職位。
但內心震驚的項羽劉邦當然還是迅速做出了表態——“尊陛下聖旨,吾等定將竭盡所能,鎮禦邊城!”
這一切滿朝文武,乃至舉國百姓都看在眼裏,一日之間,嬴政便在秦楚樹立了一個不計前嫌,重賢舉能的明君形象,一時萬眾歸心。
——秦楚·鳳岐山——
張良腳踏虛空,懸立在獵獵不息的山風中,注視著手中言靈古書翻開的一頁,一臉凝思。
忽而,張良轉過身,步著虛空走進了紫檀古寺。寺院裏,鶴發白須的薑尚正坐在一張檀木桌前,聽著鳥語,品著清茶。
“老師,最近秦楚發生了什麽大事嗎?”張良看著薑尚,手中的言靈古書依舊開著。
“嗯?你關心世內之事?”薑尚抬起雙眼,看著懸立在他身前,麵露惑色的張良。
“……不,我在譯讀古書,有些困惑,感覺與國事有關……”
“嗯……最近秦楚確實有巨變……”薑尚轉過臉,輕輕看了一眼天穹之中雲霧翻覆,淡淡說道,“老帝駕崩,徐福喪生,皇權更替,二皇子嬴政登帝位了。”
“哦……”張良微微點頭,目光又投到了言靈古書翻開的那一頁,看著那神秘的言靈文字列成的讖言——“千年始亂,龍之明瞳。”
——晉源·臥龍崗——
一隻呆呆萌萌的小紅雀在空中撲騰著小翅膀,翩翩飛進了一間古樸的草廬之中。
小雀很胖,長得就像隻紅色的毛絨球,但它的身姿卻意外的輕盈,仿若一片羽毛輕輕落在了草廬東麵那個戴著鬥笠,編著草鞋的中年男子身上。
劉備放下手中草鞋,溫柔地低下頭,聽肩上的小紅雀吱吱咋咋地鳴叫著。
小紅雀鳴叫了幾聲便飛離了劉備的肩膀,在草廬裏輕盈地飛來飛去。但劉備溫和的眼神裏卻多出一分肅穆,他抬起頭,看向那個坐在草廬內堂讀書的淺藍發男子,隻見那人靜坐案前,執書品讀,氣息內斂而淡雅。
“孔明啊,你果真料事如神……秦楚的新皇帝果然是二皇子嬴政!”劉備麵色平和地說道,但語氣之中卻難藏一分敬佩之意。
“主公過獎了。不過,嬴政的動作倒是很迅速啊……”男子看著劉備,略微躬身示意,向劉備點點頭,嘴角微笑。
聽到二人的對話,坐在草廬西麵的兩個男人也明顯吃了一驚。
“先生神算,關某佩服!”其中一人赤麵長須,青袍鎧甲,但見他一撫三尺長須,對坐在文案前的孔明拱手致意。
“厲害厲害!這我們跟秦楚國隔著萬把千裏的,先生你都能算出來。俺張飛連老太太都不扶,就服你啊。”另一人虎目圓睜,相貌威武,也對著孔明大笑致意。
“二位將軍言重了……孔明不如二位將軍有衝鋒陷陣之勇,自然得盡自己所能把局勢看得清楚些。”孔明對關羽張飛微笑著說道。
“不過先生,恕我直言。我實在看不明白一點,我們明明麵對著晉源這麽緊張的戰事局麵,你和我大哥怎麽還一天到晚淨瞎操心秦楚的事啊……他們離俺們這上千萬裏,別說什麽二皇子,他就是換個二傻子當皇帝,又關俺們屁事啊!”張飛瞪著虎目,疑惑地問道。
張飛向來話糙,一句“二傻子”惹得大家不禁一笑。
“嗬……翼德,這就是你沒看明白了。我們雖然麵對的是晉源的局麵,但目光卻得看到整個天下的局麵啊……晉源、秦楚乃至唐曌三個國境雖然由恆古川流隔絕開,但這個天下也是叫三境而不是隻叫晉源啊……這天下的棋局上,每一枚棋子都對局勢有著千絲萬縷冥冥難測的影響。”
“哎呀先生,俺不聽這些雲裏霧裏的,你就說直白一點吧。”張飛皺著眉頭又向孔明問道。
“簡單的說……”孔明笑了笑,又說道,“就因為嬴政登帝這事,幾年之內,晉源都不會再出現大的戰爭了。”
“多年無戰……孔明你為什麽這麽有把握?”一旁的劉備輕聲問道。
“因為嬴政登帝後,魏勢力的首領曹操和吳勢力的代言人周瑜都會增加對秦楚的關注,並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休戰養兵。原因是,他們一定都知道——嬴政是有龍之明瞳的人!”
——唐曌·玄武門——
風輕雲淡,暖陽晴空,一襲紫曦皇袍的女人躺在金紋皇椅上,沐浴著溫和的陽光,一眾宮女或持孔雀扇,或端冰梅湯,侍立在一旁。
玄武門是天然凝聚著肅殺之氣的地方,但她就是樂於在此休息。
“稟陛下,大理寺總局兼當朝宰相狄仁傑狄大人在正宮求見。”
“傳他過來。”武曌瞑著雙眼,輕輕吐息,言語之間帶著凝煉的帝王氣質。
沒有多久,一個麵容潔淨,眉目清晰的中年男子走進玄武門內,在離武曌九步遠的地方躬身行禮。
“微臣狄仁傑,覲見陛下。”
聽到武曌一聲輕懶的“免禮”後,他才走近武曌身旁。
“懷英啊,聽說有人拔出了塵封在大理寺幽凰淵裏的巨劍‘蒼霄’,此事當真?”武曌依舊用一種輕懶的聲音說道。
“稟陛下,確有此事。拔出巨劍‘蒼霄’的是個叫花木蘭的女子。”狄仁傑迴答道。
“女子?能得到了蒼霄的認可……嗯,朕很欣賞她。”武曌的嘴角微微露出一絲笑顏。
“嗯,此事的確驚人。但微臣此次並不是為此事前來的……”狄仁傑抬眼看著閑躺在皇椅上的武曌,目光略顯凝重。
“朕知道你是為什麽來的……”武曌的聲音依舊輕懶。
“秦楚的這個新皇帝很不簡單啊…………”狄仁傑沉聲說道,言辭簡單而蘊意很深。
“朕……有所了解。”武曌說道,聲音略微嚴肅了幾分,“不必太憂慮,做好我們自己,靜觀其變。”
“微臣聽聞……嬴政有雙龍一樣的眼睛……”狄仁傑一字一頓,神色肅穆地說道,“這是對我們巨大的威脅——並非力量層麵,而是命運層麵的威脅!”
“這朕知道……靜觀其變吧。”
龍之明瞳,那是帝王之相啊!
但為了製約每一任皇帝手中過分集中的權力,秦楚一直秉行著一條千年鐵律——“均權人。”
在每一任皇帝繼位的前十年裏,都將出現一個德高望重,賢才並舉的人,或先皇選定或群臣議舉。由他均分新皇帝手中的皇權,全力輔佐新皇帝治理國家,同時與新皇帝之間形成權力的製衡,使國家能在這樣的權力製衡下和諧的發展。直到十年期滿時,自動退位幕後,交還所有權力。這個在每代皇朝中身份高重至極的人,史稱“均權人”。
——數日之後,嬴政依秦楚的最高殯葬禮儀厚葬了老皇帝,官員具至,舉國哀悼。而在這王葬之後,秦楚所有的文武官員也都正好聚集在了鹹陽宮裏,共議秦楚當前群龍無首的首要重事。
嬴政作為二皇子,領導勢力打敗了為禍國政多年的徐福,結束了荒唐的十年,予整個秦楚新的明天,看起來是最適合的皇帝人選。
但是依據理法,皇帝的皇位一向由上任皇帝選定,並且以嫡長子進皇位為傳統原則,這一方麵上,嬴政不符甚多,因此最終引發了舉國大臣的民主性公決。
有一部分人明確表態支持嬴政登臨帝位統領秦楚,但也有一部分人聲明不支持嬴政登帝一事,尤其是項羽,他的反對態度極其堅定。然而在場更多的人卻是如劉邦一樣……放棄投票,沉默觀立。
支持的人意思很明確,他們就是在極力把自己的腳步往嬴政的陣營裏挪,目的自然隱隱指向在新王朝裏的利益鏈條。誰都知道,在這種皇帝換代的時候,站對隊形是多麽重要。
也有人選擇堅守自己的理念,比如反對嬴政登帝的人意思也很明確,用自己未來的命運作賭注來堅守原則,他們反對嬴政的原因很多,因為嬴政的登帝本身就與秦楚千年來的法定有諸多衝突。
隻有項羽,他其實並不拘泥於前朝舊令,他強烈反對嬴政隻是因為他內心深處的某種感覺,當他看到嬴政毫不猶豫地扔下自己的十萬將士作為戰機的犧牲與陪襯時,他就發自內心地覺得,嬴政不適合作他們的王,做秦楚的皇帝。
然而,大部分人最終選擇了棄票中立,那些人既不願意惹怒秦楚未來可能的皇帝,也不願意違背對古國法定的原則,所以保持中立,靜觀其變。這其實是很明智的抉擇,因為誰也不知道命運最終會指向怎樣的方向,能局外靜觀,首先保證了自己的安全……
劉邦也棄票了,但他心裏卻是有著真正的困惑——嬴政到底應不應該當秦楚的皇帝——他其實並不是很反感嬴政對那十萬士兵做出的犧牲,成大事者必須是要有所犧牲,以及有去犧牲的魄力的。而且嬴政的所舉的確換來了勝機,他最終也殺死了徐福。
所以,劉邦絲毫不懷疑嬴政作為一個皇帝的素質,甚至某種意義上說,嬴政這個皇帝很完美——但劉邦還是很困惑,他不確定的是,現在的秦楚是不是真的需要這樣一個“完美”的君主?
於是文武百官的討論局麵陷入了一時無解的僵局,但作為當事者的嬴政卻不能發表更多的意見,這一切其實都在他意料之中,朝中這些空吃俸祿而無實用的大臣們會有怎樣的抉擇他根本不在意,他真正關心的是劉邦與項羽的想法……
在他遠離皇宮與徐福舉兵抗衡的幾年裏,不隻是劉邦項羽看出了他的潛質,他也看出了這兩人的超凡……他們最終的決定也和嬴政想象的一樣,一人中立,一人反對……簡而言之,他們最終都不支持自己登帝一事。
但嬴政很冷靜……為了此日登帝,他早已做足了準備……
就在文武百官爭論不休的時候,作為先帝的第一夫人,先皇後羋月站出來給了嬴政至關重要的一票……皇後可是母儀天下的存在,羋月的支持使嬴政最終順利通過了百官們爭喋不休的國之重議。
嬴政最終成功登帝,成為秦楚的第三十七任皇帝。
一月之後,登位在即。
踏著古樂與鍾聲,伴著紫煙與檀香,皇袍加身的嬴政一步一步登上了那鎏金龍印的王座。
迴首往昔……他十歲的時候,徐福通過羋月的關係進了皇宮,以太醫的身份蠱惑了皇帝,漸漸禍亂了整個皇室與朝政。
而他則一直有著自己的追求,徐福的存在與否其實並不重要。但既然徐福出現了,並形成了他前途的阻礙,他便也絕對要消滅徐福。
於是十年之後他逃出了皇宮,開始建立自己的武裝勢力,與徐福抗衡。在那段兵戎歲月裏,他一個個地集結了鍾無豔、扁鵲、宮本,將他們凝聚為自己的有機力量……
嬴政始終清楚,為了自己遙遠的誌向,他需要很多強者的輔佐,而現在一切都將剛剛開始……沒錯,秦楚帝位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也就在嬴政坐上王座時,在他的旁邊,一張古樸厚重的黑玉席座儼然擺立,羋月繼嬴政之後坐了上去,以秦楚新帝均權人的身份,與王座上的嬴政平起平坐——作為秦楚先皇後,羋月其實本身也是這均權人的最合適人選,根本無人異議。
在登帝之際,嬴政也對自己的特殊臣子進行了敕封,封鍾無豔為國之後將軍,封扁鵲為皇室首席太醫,封白起為秦楚大元帥……但最後一幕卻震驚了滿朝文武。
“……最後,眾卿都知道我秦楚立國千年來的國之重則——與荒古之地間隔的國之邊境——現在我將敕封兩位新的將領為護國王,鎮守萬重之心的秦楚邊境線!”
“項羽,朕敕封你為護國之楚王,即刻帶重兵前往龍舜城,鎮守邊境右翼。劉邦,朕敕封你為護國之漢王,也即刻出兵虎堯城,鎮守邊境左翼——邊城之重你們都再清楚不過,而朕現在把這國之重任托付於你二人之手,作為秦楚的新護國王,你們可堪其任?”
在場所有人,連同宣後羋月在內都沒有看懂嬴政此舉……羋月心裏尤其的困惑,明明項羽劉邦二人是嬴政皇權的巨大阻礙,他為什麽還要將這麽重要的權位托付於他們——護國王,那可是護國王啊!在秦楚一國的權位僅次於皇帝與均權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護國王啊!
而項羽劉邦兩人才是全場最震驚的——他們知道秦楚邊境的重要,也知道自己二人大概就是當今秦楚最堪此任的人,但他們還是萬萬沒有想到,嬴政會將權位如此之重的護國王之名加賦於他們身上。
別忘了,剛過去不久的秦楚國議上,他們可是都沒有支持嬴政的帝位。作為對立方,他們心裏已經想到了各種嬴政針對他們,排除異己的措施……但實在沒想到嬴政非但不罰,反而賜予了他們如此高的職位。
但內心震驚的項羽劉邦當然還是迅速做出了表態——“尊陛下聖旨,吾等定將竭盡所能,鎮禦邊城!”
這一切滿朝文武,乃至舉國百姓都看在眼裏,一日之間,嬴政便在秦楚樹立了一個不計前嫌,重賢舉能的明君形象,一時萬眾歸心。
——秦楚·鳳岐山——
張良腳踏虛空,懸立在獵獵不息的山風中,注視著手中言靈古書翻開的一頁,一臉凝思。
忽而,張良轉過身,步著虛空走進了紫檀古寺。寺院裏,鶴發白須的薑尚正坐在一張檀木桌前,聽著鳥語,品著清茶。
“老師,最近秦楚發生了什麽大事嗎?”張良看著薑尚,手中的言靈古書依舊開著。
“嗯?你關心世內之事?”薑尚抬起雙眼,看著懸立在他身前,麵露惑色的張良。
“……不,我在譯讀古書,有些困惑,感覺與國事有關……”
“嗯……最近秦楚確實有巨變……”薑尚轉過臉,輕輕看了一眼天穹之中雲霧翻覆,淡淡說道,“老帝駕崩,徐福喪生,皇權更替,二皇子嬴政登帝位了。”
“哦……”張良微微點頭,目光又投到了言靈古書翻開的那一頁,看著那神秘的言靈文字列成的讖言——“千年始亂,龍之明瞳。”
——晉源·臥龍崗——
一隻呆呆萌萌的小紅雀在空中撲騰著小翅膀,翩翩飛進了一間古樸的草廬之中。
小雀很胖,長得就像隻紅色的毛絨球,但它的身姿卻意外的輕盈,仿若一片羽毛輕輕落在了草廬東麵那個戴著鬥笠,編著草鞋的中年男子身上。
劉備放下手中草鞋,溫柔地低下頭,聽肩上的小紅雀吱吱咋咋地鳴叫著。
小紅雀鳴叫了幾聲便飛離了劉備的肩膀,在草廬裏輕盈地飛來飛去。但劉備溫和的眼神裏卻多出一分肅穆,他抬起頭,看向那個坐在草廬內堂讀書的淺藍發男子,隻見那人靜坐案前,執書品讀,氣息內斂而淡雅。
“孔明啊,你果真料事如神……秦楚的新皇帝果然是二皇子嬴政!”劉備麵色平和地說道,但語氣之中卻難藏一分敬佩之意。
“主公過獎了。不過,嬴政的動作倒是很迅速啊……”男子看著劉備,略微躬身示意,向劉備點點頭,嘴角微笑。
聽到二人的對話,坐在草廬西麵的兩個男人也明顯吃了一驚。
“先生神算,關某佩服!”其中一人赤麵長須,青袍鎧甲,但見他一撫三尺長須,對坐在文案前的孔明拱手致意。
“厲害厲害!這我們跟秦楚國隔著萬把千裏的,先生你都能算出來。俺張飛連老太太都不扶,就服你啊。”另一人虎目圓睜,相貌威武,也對著孔明大笑致意。
“二位將軍言重了……孔明不如二位將軍有衝鋒陷陣之勇,自然得盡自己所能把局勢看得清楚些。”孔明對關羽張飛微笑著說道。
“不過先生,恕我直言。我實在看不明白一點,我們明明麵對著晉源這麽緊張的戰事局麵,你和我大哥怎麽還一天到晚淨瞎操心秦楚的事啊……他們離俺們這上千萬裏,別說什麽二皇子,他就是換個二傻子當皇帝,又關俺們屁事啊!”張飛瞪著虎目,疑惑地問道。
張飛向來話糙,一句“二傻子”惹得大家不禁一笑。
“嗬……翼德,這就是你沒看明白了。我們雖然麵對的是晉源的局麵,但目光卻得看到整個天下的局麵啊……晉源、秦楚乃至唐曌三個國境雖然由恆古川流隔絕開,但這個天下也是叫三境而不是隻叫晉源啊……這天下的棋局上,每一枚棋子都對局勢有著千絲萬縷冥冥難測的影響。”
“哎呀先生,俺不聽這些雲裏霧裏的,你就說直白一點吧。”張飛皺著眉頭又向孔明問道。
“簡單的說……”孔明笑了笑,又說道,“就因為嬴政登帝這事,幾年之內,晉源都不會再出現大的戰爭了。”
“多年無戰……孔明你為什麽這麽有把握?”一旁的劉備輕聲問道。
“因為嬴政登帝後,魏勢力的首領曹操和吳勢力的代言人周瑜都會增加對秦楚的關注,並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休戰養兵。原因是,他們一定都知道——嬴政是有龍之明瞳的人!”
——唐曌·玄武門——
風輕雲淡,暖陽晴空,一襲紫曦皇袍的女人躺在金紋皇椅上,沐浴著溫和的陽光,一眾宮女或持孔雀扇,或端冰梅湯,侍立在一旁。
玄武門是天然凝聚著肅殺之氣的地方,但她就是樂於在此休息。
“稟陛下,大理寺總局兼當朝宰相狄仁傑狄大人在正宮求見。”
“傳他過來。”武曌瞑著雙眼,輕輕吐息,言語之間帶著凝煉的帝王氣質。
沒有多久,一個麵容潔淨,眉目清晰的中年男子走進玄武門內,在離武曌九步遠的地方躬身行禮。
“微臣狄仁傑,覲見陛下。”
聽到武曌一聲輕懶的“免禮”後,他才走近武曌身旁。
“懷英啊,聽說有人拔出了塵封在大理寺幽凰淵裏的巨劍‘蒼霄’,此事當真?”武曌依舊用一種輕懶的聲音說道。
“稟陛下,確有此事。拔出巨劍‘蒼霄’的是個叫花木蘭的女子。”狄仁傑迴答道。
“女子?能得到了蒼霄的認可……嗯,朕很欣賞她。”武曌的嘴角微微露出一絲笑顏。
“嗯,此事的確驚人。但微臣此次並不是為此事前來的……”狄仁傑抬眼看著閑躺在皇椅上的武曌,目光略顯凝重。
“朕知道你是為什麽來的……”武曌的聲音依舊輕懶。
“秦楚的這個新皇帝很不簡單啊…………”狄仁傑沉聲說道,言辭簡單而蘊意很深。
“朕……有所了解。”武曌說道,聲音略微嚴肅了幾分,“不必太憂慮,做好我們自己,靜觀其變。”
“微臣聽聞……嬴政有雙龍一樣的眼睛……”狄仁傑一字一頓,神色肅穆地說道,“這是對我們巨大的威脅——並非力量層麵,而是命運層麵的威脅!”
“這朕知道……靜觀其變吧。”
龍之明瞳,那是帝王之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