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昏迷之時,所見又有不同。


    他的意識隨著倒地而沉入一片虛空。


    完全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低頭亦看不到雙手或者其他肢體。修道時有內視或者心觀一說,長寧心知自己是誤打誤撞進入了這種玄奧境地。這種境地按說並不是人字境的修道者可以達到的,不過若是考慮到劍塚之內富集的道力和漫山遍野的劍意,有此助力,歪打正著也不是沒有可能。


    氣海神庭之景盡皆展開在眼前,在內觀之中,修道者自身有何處瑕疵甚至歧途,此刻便全部顯露無餘。若是將近破境,更是能掌握自己當下進境入微,這是內觀價值所在。


    修道者以力破法,逆天奪道,對自己境界的掌控大都以道力運行周天時的道力反饋為依據,能進入倒內視之中,便不亞於在這大力之上加了一些入微的控製力。


    眼前一片寧靜深海,茫茫無涯。迴憶著在劍閣中典籍裏麵的內觀記載,長寧立刻明白了,這片深海便是神魂意識駐留的神庭所在。


    劍閣之內有關神魂的典籍並不少,但其中言語大多晦澀無比,以長寧當時的境界並不能理解很多,此刻他的神魂靜靜懸浮在神庭魂海之上,一時間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麽,隻是感受著神庭魂海傳來的靜謐安寧之意,長寧覺得周身滿是放鬆,便卸下戒備,少有的不在心中推演劍路,而是凝視這片深海。


    深海無波濤時安靜得令人心安。


    從一介山村少年轉眼變成了一個與天地奪造化的修道者,長寧其實一直隱隱有些別扭。


    他總覺得自己就應該天天進山采藥,年歲大一些就隨大人去狩獵,背迴村子整飭獵物,肉拿來分給大夥,皮骨則洗淨,等待行商前來收貨,換取其他生活必需品。若是能打到靈獸,那便是一整年的衣食無憂,安安穩穩,豈不快哉?


    待得再大一些,順理成章地娶妻、生子,若是兒子就教他打獵,是女兒就寵上天去。


    迴家有妻子烹好羹湯,兒女嬉戲打鬧迎接自己歸來。


    對了,嬉戲歸嬉戲,也得教他們識字知禮。玩鬧時開懷,需要守禮時也要能安安穩穩坐在下來。村頭那個老私塾先生會教孩子們一遍一遍讀詩書禮樂,讀異人遊記,讀山海奇誌。


    有一天孩子長大了,自己也漸漸老去,便坐在村頭目送孩子們進山、迴還。


    也許有一天自己終於看得到人生的尾巴,那時也愜意恬淡。


    膝下子孫環繞,身上被太陽曬得溫暖。午後小憩,也許便就此睡去。


    這一生如此度過,平淡卻也歡愉。


    長寧閉起眼睛。純粹的意識並做不到這一點,他雖然做出了閉上眼睛這個動作,眼前的深海卻還是看得清清楚楚,並沒有被眼皮遮住。


    再就勢做出向後仰麵躺倒這個動作,眼前的景象便從深海轉向了無盡的深空。


    那裏虛無縹緲,雖然是在自己神庭之內,長寧卻不知道這深空的盡頭會是什麽。


    好奇心一起,長寧的意識縱身一躍,飄飄然向那片深空飛去。


    不知飛了多久,那片深空卻恍若沒有絲毫接近。再低頭時,深海看起來和自己相對的距離也還是如先前一般。


    並不是自己沒有動,而是此間天地太過遼闊深遠。


    神魂之密,本就是一代代修行者苦思未明之物。


    重新將意識投入深海,浸沒其中,長寧才發現這片海中如此寂寥,除了自己,竟是沒有任何其餘活物。


    本來便當如此。


    神庭就是一個人的小世界,哪裏會容得下旁物?


    席良針對神魂的殺傷被瞬間驚起的駭浪拍碎,冥帥輕描淡寫的一眼令得這裏的魂海翻滾近乎沸騰。幽冥外道的手段說起來千變萬化,但是本質上都是針對修行者一絲本源真靈而發起攻擊。神庭陷落,自然從此身不由己,要麽成為他人的牽線木偶,要麽幹脆身死道消。


    這是修道者最重要的所在,是與天地奪造化的漫漫修道路上,一個人孤身執拗攀援道山的最重要仰仗。


    心中隱約有一種明悟,魂海便蕩起一陣陣漣漪,以懸浮在空中的長寧為圓心,遠遠傳開到不知在何處的邊際。


    若是長寧飛起的足夠高,離這片深海足夠遠,高遠到足夠將整片深海盡攬於眼,他定然可以看到,這片深海的海底,正是一個古樸玄奧的古符文。


    這符文便是一個人的命數之基,是一個人存於天地之中,和天地大道相連的楔子。


    隨著他的明悟,這楔子微微顫動,便是這顫動,引動了魂海之上的漣漪。


    古符文之上纏繞著某種本不屬於神庭魂海的東西,然後倏忽間消散,又重新凝結。


    某種本應該在長寧修行更久之後才會建立起來的聯係,正默默地滋生出來。


    在山巒間凝視長寧的青影沒有看到此情此景,否則他一定會感歎一句後生可畏。


    而對發生的這一切沒有任何概念的長寧,隻當這是魂海之中一點微不足道的波瀾,不足為意。


    魂海深沉無際,神庭高遠無盡。


    在魂海神穹之間,一座小小土丘之上,一棵青翠樹苗正展開枝葉,透出盎然生機。


    魂海,神穹,意樹。


    是為道家三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溯河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城白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城白墨並收藏溯河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