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事關重大,皇帝不得不打起精神,接過單子仔仔細細看了幾眼,除了已知的礦產,還有許多的糧食,草藥等,難以想象商國這些年是如何滲透吃楚國上下的。


    這些物資,足矣養活一支四十萬大軍三年,還是精銳。


    連晉那個小子,不僅打楚國的主意,還偷偷在楚國運走或者低價購買如此多的物資,這些東西,用錢都難以籌措,他卻憑借那些細作,做起了無本生意。


    心中憤怒的同時,更是生氣一絲後怕,若是沒有發現此事,屆時商國來犯,楚國各處,盡是奸細,就已經失去先機。


    就算楚國國力稍稍高於商國,到時商國隱藏的四十萬精兵,必然會讓楚國措手不及,那時,誰的國力更強,就難說了。


    若說以前,就算與商國晉國兩國僵持不下,楚國也不懼,現在天下局勢驟然變化,楚國與秦國結盟一事中斷,內部又是爭鬥不休。


    一國直麵商晉兩國,他們還有齊國在後方物資支持,楚國危矣。


    雖說商國承諾會妥善處理此事,但是他們也不見得會主動賠償,甚至可能很快會發動攻勢。


    清單傳下去,給眾大臣傳閱,滿滿的幾頁紙,看著觸目驚心。


    不得不承認,商國如今已經成了一個極為可怕的對手,這樣十年如一日的滲透,等待,讓人背脊發寒。


    皇帝麵帶思索之色,楚國已經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若是商國拒不賠償,楚國當如何?興兵而戰?勝算五五之間。


    最重要的是,朝堂上一片混亂,意見恐怕難以同意,看來這個問題不得不解決了。


    看了看台下的幾位皇子,都因為這份清單或怒或愁,看來他們心中,還是有楚國的。


    “諸位已經看過了,有何想法。”


    有老臣站出來義憤填膺道,“商國竊我國本,定要追究,否則我楚國如何立足,又如何跟百姓交代啊。”


    皇帝點點頭,問謝靈道,“單子送到商國了嗎?”


    “已經送到,商國太子已經指派使者,準備來楚國相商。”


    經曆了上次的事,大家明顯不相信商國的誠意,“莫不是又要拖時間,臣以為我楚國應當提前做好準備。”


    事關大體,楚國處事向來不肯委曲求全的,這時大家倒是出奇的一致,沒人說什麽以和為貴的話。


    皇帝道,“說的是,朕已經給過他們機會了,天下人都看著朕,此事決不能退讓。”


    謝靈道,“商國最大的隱患已經除去,已無後顧之憂,崔捷如今共掌管大軍六十萬,雖然沒有合兵一處,但是完全歸連晉和崔捷節製,他們若是心懷不軌,很快就能集結大軍,臣以為我們也應當調兵鎮守邊疆。”


    兵部尚書出列道,“謝少卿說的有理,崔捷原先掌管的四十萬大軍,雖然沒有在邊疆,但是他駐紮之處離楚商邊界隻有四百裏,幾日可到,另外二十萬,分兩路,陳列四十萬大軍側翼,可以很快支援,不得不防啊。”


    “如此說來,邊境的確危險,的確需要調兵,一來以防萬一,而來震懾別國,眾卿家認為應當調哪一路大軍前往?”


    此時和謝茗有關,謝靈不好開口,不過論起軍事,自然有專業的人懂,便不用謝靈開口了。


    兵部尚書道,“守在商楚西邊邊界的謝大將軍手下,有大軍二十萬,往東百裏的西州有地方軍十萬,但懸殊還是很大,臣以為應當再調十萬大軍,駐紮於謝將軍北邊,遙相唿應。


    濱州有守軍二十萬,龍騰將軍這幾個月已經整合兵力,熟悉了濱州軍的情況,龍將軍又是老將,不如就派龍將軍帶十萬濱州軍前去。”


    沉默了許多日子的參政曾學知出列道,“雖然在數量上看,四十萬對六十萬,有反應的時間和餘地,但崔捷手下有四十萬是精銳,再加上商國邊軍還有十五萬,加上邊境各城守軍,加起來能調動八十萬大軍。


    若是連晉不管不顧,全力攻來,就是謝大將軍善戰,又怎麽應付兩倍的兵力,攻破西州,我大楚西邊共三百裏無險可守,屆時不是節節敗退?”


    皇帝皺起眉頭,“此事事關重大,不能冒險,至少要調用二十萬大軍。”


    兵部尚書道,“隻是算起來恐怖,八十萬大軍,一時哪有那麽多糧草,這麽大一批糧草,不可能無聲無息的,況且,崔捷駐紮之地,雖然裏謝將軍駐守的西原近些,但其實也是震懾雲南王手下的二十萬大軍,有雲南王鎮守南邊,他豈敢全力共我西原。”


    “我大楚這些年算是太平,沒有戰事,不過雲南王和謝茗手中的大軍,從不懈怠,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朕相信他們,龍騰也是老將了,那就依兵部所言,先讓龍騰帶著大軍去西邊,至於駐紮何處,讓他聽謝茗的安排。”


    “陛下聖明。”


    吏部尚書上前道,“龍將軍與王大人配合默契,臣以為應讓二人繼續合作。”


    “此時還未開戰,不須如此,王儀先替朕看好濱州,他日起了變故,再讓他帶著剩下十萬大軍前去支援,龍騰調離濱州,你選個能幹的人,準備接替濱州牧之職。”


    “臣領旨。”


    稀裏糊塗過了許久,皇帝隻覺處理起政事已經沒有那麽得心應手,應對突發狀況,隻能頭疼。


    散朝之後,留下幾人,沈丘也沒走。


    聽珺王和謝靈仔細稟報手頭事務之後,讓他們二人先迴去。


    幾位重臣心中大概猜到,皇帝是想商議立儲之事。


    當初是他不著急,現在他終於著急了吧?天下局勢瞬息萬變,陛下也太任性了些,不過這些,他們也隻敢在心裏想想。


    出了朝廷上的事,燁王和陵王,都有些讓人失望,燁王的魄力實在是不足,實力強那麽多,卻還是不能壓製陵王,至於陵王,品性也確實有不足之處。


    這二人看起來,打心眼裏說,都不太合適。


    就算有心替他們開脫,也說服不了旁人,越是如今這樣的境況,越是能看出一個人的能力。


    珺王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心中自有章程,麵對危機,沒有慌亂,是難得的沉穩,壽誕期間,京城守衛安排的不錯,也有魄力,若是將來戰起,他至少能保住楚國不倒。


    想到此處,不得不佩服那謝靈,想必他早已想到這些,料到未來有變,所以放棄了看似合適,但是魄力不足的燁王和性格乖張的陵王。


    當時還有人懷疑謝靈是想要扶植一個沒有勢力的皇帝,來突顯能力,如今看來,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皇帝見大家隱隱都有些偏向珺王之意,雖然有些讚同,但是還是不太相信珺王,畢竟他以前並不引人主意,雖然他一直如此認真做事。


    謝靈被老太傅教的很好,但是珺王到底能不能壓製得住他,楚國會不會步商國的後塵呢?


    此事因他的一些不可言說的心思,再次陷入僵局。


    在一旁站了半天的沈丘,終於找到機會,“陛下,臣有事啟奏。”


    皇帝這才想起他等了半天了,便道,“帝師有消息了?”


    沈丘從兩邊袖子裏掏出厚厚兩遝紙,“是的,帝師料到商國不會太老實,為了以防萬一,特意派了學宮的人,到各地清點核實將領,兵力,糧草,裝備等情況,一一統計,有些地方做了調整,有些很大的調動,要陛下過目,蓋印,才能動作。”


    帝師的權限很大,但是總是有限度的,調動十萬以下的兵力輕輕鬆鬆,但是皇帝犯了大錯,令楚國動搖,帝師有責任和義務,撥亂反正,權限也會放大很多,有時甚至可以調動天下兵馬。


    皇帝一聽,心中訝異,“是朕的過失,忘了居安思危的道理。”


    認認真真的看了一遍,單子有條有理,皇帝心中對楚國實力的認知更為清晰,幾個需要他點頭的地方,也極為合理,調動的正是時候。


    “朕馬上寫調令,讓人發出去。”


    “陛下聖明。”


    此等機密,這些重臣也不能看,隻能等著了。


    “帝師如今實在京城吧?”


    沈丘答道,“是,不過還未露麵。”


    “看來帝師也覺得還不是時候,朕不急。”


    調令寫完,命人立刻發出去。


    沈丘才道,“陛下對珺王殿下還不夠信任,何不親自問他一問,立儲之事,刻不容緩,楚國必須趕快穩定。”


    “這是帝師的意思?”


    “帝師無意插手立儲之事,但是對楚國內部鬥爭很是擔憂,希望陛下以國事為重。”


    別人的話,可以不聽,帝師的話,必須要考慮,他們從來不會無的放矢,若不是真的感受到了威脅,他們也不會提出這樣的意見。


    “朕會考慮的。”


    眾人離宮後,皇帝一人思索了一陣,隻覺得心煩不已,帶著人去花園走走,卻又遇到有美姬在賞花嬉戲。


    到底還是溫柔鄉舒服,皇帝讓自己忘掉那些煩心事,專心享受著軟玉溫香在懷,聽著美人兒們的鶯語,隻覺得輕鬆自在,如臥雲端。


    徐公公想要提醒,又不便打擾,暗地裏打發人去告訴瓊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臣夫婦奮鬥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晨疏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晨疏影並收藏權臣夫婦奮鬥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