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絕對算得上是英年早逝。
隻是這件事情對於朱元璋來說卻是沉重的打擊。
甚至馬皇後的去世還要激烈。
他絕對不會想到自己辛苦培養,一心扶持,從建國的當天就將這個大兒子封為太子的朱標竟然會在壯年時期突然去見了閻王。
他更不會想到的是,因為朱標的去世,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造成軒然大波。
甚至對後世,都產生巨大影響。
從我個人對曆史認知的角度來講,朱標的去世絕不單單影響到了明朝,對清朝甚至更遠的曆史都有深刻影響。
這裏麵最典型的代表當屬,清康熙時期。
我個人認為康熙之所以一直沒有立儲君的原因,也是看到了朱元璋的教訓。
他也怕過早的確立儲君,會發生類似於朱標這種中間突然掛掉的事件發生。
但是事實告訴我們:過早確立太子確實不好,但是太晚立太子也不見得就是好事。
因為為了爭奪嫡位,皇子們可以反目成仇,甚至當著老爺子的麵互相殘殺。
最後再殺到老爺子頭上。
這是康熙沒有想到的!
如果想要讓某一件事達到最為完美的結果,隻有在一個恰當的時機,恰當的手段,依靠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狀態。
在太子朱標去世以後,朱元璋除了痛苦和無助以外,很多棘手的問題擺在了他麵前。
首先第一點,太子嫡位的空缺。
朱標死了,但是太子的位置不能一直空著。
必須找一個人來頂替。
這個人是誰呢?
朱元璋拿不定主意。
他肯定有產生過從自己26個兒子中選一個做為自己接班人的想法,但是按照當時諸王已經分封各成勢力的角度來講,這個事情很難實現。
因為這些兒子中除了幾個真正的混蛋玩意兒以外,沒有幾個是軟蛋。
這裏麵軍事實力強橫的人有很多,比如老三朱棡、比如老五朱橚(su),又比如大名鼎鼎的老四。
燕王,朱棣。
這些人手中都實際存在著各自的兵權。
這些人隨便拉出來一個,都不是簡單的貨色。
他們手裏不僅有槍,更有兵。
他們每個人手裏都擁有一支鎮守邊疆,足以和中央朝廷死磕那麽一下子的精兵強將。
從這些人裏麵挑出一個來當接班人,這個想法從理論上來講是可以的。
但是從邏輯思維解析上來講,卻行不通。
為什麽呢?
因為按照長幼的順序,最應該也是最合理的繼承人是老二。
也就是皇次子朱樉。
但是這位仁兄卻是以個純純粹粹的混蛋玩意兒。
用朱元璋的原話來說,這個家夥就是一個荒唐玩意兒!
這個家夥可以說是一個集敗家和坑爹於一體,好事不幹壞事不斷的純粹坑貨。
對於富二代這群特殊的人群來說,我習慣把他們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積極向上的人群。
這類人還可細分為兩種。
一種是靠自己家族的關係向上爬的那麽一群人。
這群人他們有積極心,但是積極心不強,他們沒有獨立出來單獨創一番事業的偉大理想。
他們隻希望憑借自己的能力依靠家族的勢力,將家族推向更高的巔峰。
這裏有一個前提,就是家族勢力必須一直存在。
一旦家族破裂,那他們就很難在發展起來。
心理學把這類人稱之為:依附性人格。
另外一種人比較特殊。
這類人也是出身豪門,但是他們卻極度討厭豪門。
他們覺得豪門的影響力嚴重阻礙了他們前途的發展和事業的擴張。
對於富可敵國的家族來說,他們更傾向於出身平民,沒有那種唾手可得的優越感,他們可以完全從零起步,經過自己的努力不依附於任何人,創建屬於自己的獨立王國。
這類人曆史上雖然不多,但是也有。
比如著名的猶太哲學家,維特根斯坦。
比如佛陀,釋迦摩尼。
又比如被成為“書聖”,著有《蘭亭序》的王羲之。
但凡這種人格,他們都非凡人,往往這種人不鳴則已,一鳴往往驚人。
我把這種人稱之為:叛逆性人格。
當然,除了上述兩種人以外,另外一群人則必須得提及。
這類人有一個響亮而偉大的稱號。
敗家子。
這類人以敗家和玩樂為生平己任,無人不欺無惡不做,他們憑借自己優良的基因和家族卓越的勢力為非作歹欺行霸市甚至公然挑釁法律的權威。
他們可以做到有恃無恐,因為龐大的家族勢力就是他們可以依附的靠山。
可以這麽說,但凡這類人沒有什麽他們不敢幹的。
殺人放火、強奸勒索,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這些過錯在他們看來和小孩過家家沒有什麽區別,大不了賠幾個錢就是了,反正爺我有的是錢。
但是想讓我賠禮道歉,絕無可能。
賠錢事小,麵子事大。
我們富二代也有富二代的專屬尊嚴。
我們的尊嚴神聖不可侵犯。
不幸的是朱元璋的兒子中也有那麽幾個。
這裏麵有兩個典型的代表。
排名老二的應該算是:皇十子,魯王,朱檀。
說起他之前我有必要向大家提及朱元璋對這個兒子的評價。
朱檀死了以後,朱元璋給他了他一個諡號(古代死後對某個人的評價)。
荒(荒唐)!
之所以說他荒唐是因為他和他的老婆(湯和的女兒)幹了一件大事,一件真正斷子絕孫的大事。
這夫妻兩個仗著自己皇太子皇太妃的身份每天沒事幹,就忙一件事。
造太監!
兩人每天不幹別的,成天滿大街的亂竄,看著誰家小男孩長得不錯,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小孩長得挺可愛,他們就讓侍衛把小孩逮來,然後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小刀,在小孩的命根子上來那麽一下子。
親手把小孩閹割成太監,然後再把小孩給送還給孩子父母。
最後還要讓人家父母再登門拜謝。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滅絕師太。
這有點像太監專業戶卻絕對扯淡的做法,在當時卻是實實在在發生。
除了魯王以外,在敗家之卓越貢獻排名老大的當屬老二。
秦王,朱樉。
這個家夥不玩老十那套滅絕師太的把戲,做為千年老二的他玩的花樣要比老十稀奇得多。
首先他認為自己的王府實在太小了,完全彰顯不出自己身為王爺的貴族派頭。
於是他讓人在王府四周大興土木,建造亭台樓閣。
自己從派頭上要比自己的哥哥甚至比老爹住的還要好,尿的還要高,老爹皇宮裏麵有的東西我這裏得有,老哥那裏沒有的東西我還要有!
這是第一點,違製。
其次,這位老大還玩了一套壟斷經濟的把戲。
雖然做為皇子的他並不缺錢。
但是他同樣愛錢。
尤其是愛新錢!
他問朱元璋要過,但是窮的就差當內褲的朱元璋並沒有批給他想要的資金。
上要無門的他調轉目光看到了下方。
也就是他所管轄的臣民。
他讓手下的人拿著王府裏麵的爛錢去買老百姓的羊。
老百姓如果不賣就往死裏揍他們。
等揍完了以後,把羊拉迴來給殺了,然後再讓老百姓用新錢來買。
你如果敢不買,我就再揍你一遍。
還不買就接著揍。
直到你掏錢買下為止。
另外,這個家夥除了喜歡自己老婆以外,他還喜歡另外一群人,這裏麵包括但不局限於尼姑、寡婦、元朝的妃子和青樓裏的妓女,他讓士兵把這些女人統統抓到王府裏麵供他享樂。
為了達到自己獵豔的目的,朱樉還有自己的絕活。
他覺得他所管轄的山東女人腳太大了,他不喜歡。
這一個個的腳大的跟她老娘馬大腳似的,還全都是汗腳,他很不喜歡。
於是他找來一群畫匠,讓他們憑空給美女畫像(大家看清楚,可不是臨摹,而是畫家憑著自己的想象來自由創造)。
等畫家們把畫都畫好以後,他再從裏麵挑出好看的來,讓人拿著畫像到蘇杭地區找真人去。
不得不佩服他的想象力。
這位仁兄絕對是天才中的天才!
而這些拿著畫像的士兵們也不好過,因為這種完全扯淡的玩法他們以前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浪蕩的主子他們也從來沒有伺候到過,這種集新鮮和刺激於一體的把戲他們也從來沒有幹過,所以很多人都是空手而歸。
但是朱樉不高興。
他老人家很不高興。
在生氣的同時朱樉也展現出了類似於老爹朱元璋的皇家風範,他將這些沒有完成任務的士兵全部挖去膝蓋骨,然後亂棍打死。
剩下的士兵一看老大玩真的。
這也忒狠了!
於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隨便找幾個特別養眼的美女來,送到主子麵前,然後一通亂吹,企圖蒙混過關。
但是事實是這套糊弄鬼的把戲,在朱樉這裏根本行不通。
朱樉覺得眼前的女人和畫像上的人物無論是款式還是氣質上都存在著嚴重的差異,用現在網購的話來講。
完全冒牌貨。
連高仿都算不上。
他覺得手下在糊弄自己。
這些手下明顯在晃點自己。
於是他讓士兵將晃點自己的家夥拉出去活活打死。
然後再找來其他士兵,讓他們重新拿著畫像去找真人,並且警告他們如果再敢糊弄我,這些被打死的人就是你們的下場。
其他的玩法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反正最後等朱樉死了以後,連朱元璋自己都懶得遮蓋了。
朱元璋親自給自己的這位二兒子梳理了十一條罪狀,一起編寫到了《記非錄》裏麵,然後分發給眾位皇子,以示警戒。
而就是這位以荒唐著稱的家夥,卻是他的二兒子。
也是繼朱標以後,皇權最合理的繼承人。
朱元璋相信如果皇權落到這種人手裏麵,用不了三天辛苦打下的江山就得徹底玩完。
朱樉是肯定不能繼承皇位的。
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繼承皇位。
可是按照長幼順序來講,皇權最合理的繼承人卻又是這位排行老二的仁兄。
更重要的是,不讓他繼承又由誰來繼承呢?
交給三兒子朱棡,或者四兒子朱棣麽?
朱元璋不是沒想過這麽處理,但是這樣做會不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呢。
他們這些皇子會不會起哄?
他們會以各種理由來宣泄自己的不滿。
憑什麽老爹你選他,而不選我。
我不服!
同樣是媽生父母養的,憑什麽我就不可以做皇位呢,我比別人就差麽?
你站出來解釋清楚,不然這事沒完。
當不滿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可能會對他的政權形成威脅。
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曆史教訓不止一次的告訴我們,在尊貴無上的皇權霸業麵前,什麽兄弟手足什麽父子情誼全都是扯淡,在絕對的權利麵前人性的肮髒和低賤將淋漓展現!
我個人覺得對於嗜殺成性的朱元璋來講,他深刻明白這個道理。
不給他不行,給他更不行。
給別人不行,不給別人也不行!
這真是一個絕大的難題!
這個巨大的難題擺在朱元璋麵前,他除了痛苦恐怕就剩下抓狂!
該怎麽辦呢?
針對這個艱難的抉擇,朱元璋足足想了九個月的時間。
最後他做出了一個大膽,但是後人看來卻是極度愚蠢的決定。
他沒有在自己的兒子中進行選擇。
而是立朱標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子:朱允炆為太子。
當這個詔令公布以後,我個人認為在當時必然一片嘩然。
朱元璋的選擇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因為這樣做必然會引起分封在外的藩王不滿。
最不滿的應該有三個人。
二兒子朱樉。
三兒子,朱棡。
另外一個則是軍事能力最強的四兒子,朱棣。
他們想不通憑什麽老爹會把至高無上的皇權交給自己這個毛都沒有長齊的侄子手上,他何德何能能夠擔當此重任,而我們這些做皇子的卻隻能幹瞪眼什麽好處都撈不著。
老爹,你是吃錯藥了還是昏了頭了?
這個蠢點子你是怎麽想出來的呢?
讓一群要什麽有什麽的叔叔輩的長輩,來擁戴一個要權沒權要能耐沒能耐牙剛長齊屁都不會的侄子當皇帝,這不公平。
極不公平。
但是老爹畢竟是皇上,這個天下都是他打下來的,和他當麵幹仗這些做兒子的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實力。
可是心中的不滿卻需要找地方發泄,於是有幾個不怕死的人率先站了出來。
這裏麵最典型的人物應該算是老五,周王朱橚。
他的發泄方式是在自己搗亂。
在自己老爹的眼皮底下搗亂。
怎麽亂他就怎麽來,他在自己的封地隨便抓百姓家的女孩來玩,玩完以後殺了她們然後燒成骨灰送還給老百姓。
他還模仿自己的二哥,在自己的封地大肆擴建莊園,招收甲子(幹兒子)。
以此來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
但是沒過多久,老爹就給了他這個五兒子一個巨大處分。
給他下了一份警告通知書!
命令他別太出格,別給臉不要臉。
否則有你好看。
我既然敢賜予你使用皇子的權利,那我就必然有重新剝奪你再次使用的義務。
別做的太過火,否則我不能保證通過某些方式來幹掉你。
有了老五這個槍打出頭鳥的案例,其他皇子們才發現憑借手頭上這幾杆一撅就折一碰就斷的人馬,是無論如何也幹不過自己這個霸道老爹的,鬧不好自己現有的權利也可以被老爹一並收迴。
有自己這個霸道的老爹還活著,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
現在隻有等!
等一個合適的機會!
說難聽點,就是等老爹朱元璋翹辮子的那一天!
等那天真正到來了,管你三弟還是大哥,任他秋冬與春夏,我一並幹掉你!
佛擋**,人擋殺人!
當時一個人實力過於強橫的時候,其他想要掀翻他的人要麽選擇通過其他渠道進行發泄,要麽選擇隱忍做人,在隱忍中積蓄力量,等待合適時機的到來。
而另外一種人則選擇隱忍,在隱忍不言暗中積蓄力量。
其中有一個典型代表。
他就是,燕王朱棣。
當一個人麵對無法處理之巨大磨難的時候,張牙舞爪來發泄的人往往是弱者,強者的選擇是暗中積蓄力量,等你差不多快要掛了的時候,他再給你來那麽一下子。
不傷筋不動骨,作用還出其不意。
趁你病,要你命,就是這個道理。
隻是這件事情對於朱元璋來說卻是沉重的打擊。
甚至馬皇後的去世還要激烈。
他絕對不會想到自己辛苦培養,一心扶持,從建國的當天就將這個大兒子封為太子的朱標竟然會在壯年時期突然去見了閻王。
他更不會想到的是,因為朱標的去世,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造成軒然大波。
甚至對後世,都產生巨大影響。
從我個人對曆史認知的角度來講,朱標的去世絕不單單影響到了明朝,對清朝甚至更遠的曆史都有深刻影響。
這裏麵最典型的代表當屬,清康熙時期。
我個人認為康熙之所以一直沒有立儲君的原因,也是看到了朱元璋的教訓。
他也怕過早的確立儲君,會發生類似於朱標這種中間突然掛掉的事件發生。
但是事實告訴我們:過早確立太子確實不好,但是太晚立太子也不見得就是好事。
因為為了爭奪嫡位,皇子們可以反目成仇,甚至當著老爺子的麵互相殘殺。
最後再殺到老爺子頭上。
這是康熙沒有想到的!
如果想要讓某一件事達到最為完美的結果,隻有在一個恰當的時機,恰當的手段,依靠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狀態。
在太子朱標去世以後,朱元璋除了痛苦和無助以外,很多棘手的問題擺在了他麵前。
首先第一點,太子嫡位的空缺。
朱標死了,但是太子的位置不能一直空著。
必須找一個人來頂替。
這個人是誰呢?
朱元璋拿不定主意。
他肯定有產生過從自己26個兒子中選一個做為自己接班人的想法,但是按照當時諸王已經分封各成勢力的角度來講,這個事情很難實現。
因為這些兒子中除了幾個真正的混蛋玩意兒以外,沒有幾個是軟蛋。
這裏麵軍事實力強橫的人有很多,比如老三朱棡、比如老五朱橚(su),又比如大名鼎鼎的老四。
燕王,朱棣。
這些人手中都實際存在著各自的兵權。
這些人隨便拉出來一個,都不是簡單的貨色。
他們手裏不僅有槍,更有兵。
他們每個人手裏都擁有一支鎮守邊疆,足以和中央朝廷死磕那麽一下子的精兵強將。
從這些人裏麵挑出一個來當接班人,這個想法從理論上來講是可以的。
但是從邏輯思維解析上來講,卻行不通。
為什麽呢?
因為按照長幼的順序,最應該也是最合理的繼承人是老二。
也就是皇次子朱樉。
但是這位仁兄卻是以個純純粹粹的混蛋玩意兒。
用朱元璋的原話來說,這個家夥就是一個荒唐玩意兒!
這個家夥可以說是一個集敗家和坑爹於一體,好事不幹壞事不斷的純粹坑貨。
對於富二代這群特殊的人群來說,我習慣把他們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積極向上的人群。
這類人還可細分為兩種。
一種是靠自己家族的關係向上爬的那麽一群人。
這群人他們有積極心,但是積極心不強,他們沒有獨立出來單獨創一番事業的偉大理想。
他們隻希望憑借自己的能力依靠家族的勢力,將家族推向更高的巔峰。
這裏有一個前提,就是家族勢力必須一直存在。
一旦家族破裂,那他們就很難在發展起來。
心理學把這類人稱之為:依附性人格。
另外一種人比較特殊。
這類人也是出身豪門,但是他們卻極度討厭豪門。
他們覺得豪門的影響力嚴重阻礙了他們前途的發展和事業的擴張。
對於富可敵國的家族來說,他們更傾向於出身平民,沒有那種唾手可得的優越感,他們可以完全從零起步,經過自己的努力不依附於任何人,創建屬於自己的獨立王國。
這類人曆史上雖然不多,但是也有。
比如著名的猶太哲學家,維特根斯坦。
比如佛陀,釋迦摩尼。
又比如被成為“書聖”,著有《蘭亭序》的王羲之。
但凡這種人格,他們都非凡人,往往這種人不鳴則已,一鳴往往驚人。
我把這種人稱之為:叛逆性人格。
當然,除了上述兩種人以外,另外一群人則必須得提及。
這類人有一個響亮而偉大的稱號。
敗家子。
這類人以敗家和玩樂為生平己任,無人不欺無惡不做,他們憑借自己優良的基因和家族卓越的勢力為非作歹欺行霸市甚至公然挑釁法律的權威。
他們可以做到有恃無恐,因為龐大的家族勢力就是他們可以依附的靠山。
可以這麽說,但凡這類人沒有什麽他們不敢幹的。
殺人放火、強奸勒索,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這些過錯在他們看來和小孩過家家沒有什麽區別,大不了賠幾個錢就是了,反正爺我有的是錢。
但是想讓我賠禮道歉,絕無可能。
賠錢事小,麵子事大。
我們富二代也有富二代的專屬尊嚴。
我們的尊嚴神聖不可侵犯。
不幸的是朱元璋的兒子中也有那麽幾個。
這裏麵有兩個典型的代表。
排名老二的應該算是:皇十子,魯王,朱檀。
說起他之前我有必要向大家提及朱元璋對這個兒子的評價。
朱檀死了以後,朱元璋給他了他一個諡號(古代死後對某個人的評價)。
荒(荒唐)!
之所以說他荒唐是因為他和他的老婆(湯和的女兒)幹了一件大事,一件真正斷子絕孫的大事。
這夫妻兩個仗著自己皇太子皇太妃的身份每天沒事幹,就忙一件事。
造太監!
兩人每天不幹別的,成天滿大街的亂竄,看著誰家小男孩長得不錯,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小孩長得挺可愛,他們就讓侍衛把小孩逮來,然後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小刀,在小孩的命根子上來那麽一下子。
親手把小孩閹割成太監,然後再把小孩給送還給孩子父母。
最後還要讓人家父母再登門拜謝。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滅絕師太。
這有點像太監專業戶卻絕對扯淡的做法,在當時卻是實實在在發生。
除了魯王以外,在敗家之卓越貢獻排名老大的當屬老二。
秦王,朱樉。
這個家夥不玩老十那套滅絕師太的把戲,做為千年老二的他玩的花樣要比老十稀奇得多。
首先他認為自己的王府實在太小了,完全彰顯不出自己身為王爺的貴族派頭。
於是他讓人在王府四周大興土木,建造亭台樓閣。
自己從派頭上要比自己的哥哥甚至比老爹住的還要好,尿的還要高,老爹皇宮裏麵有的東西我這裏得有,老哥那裏沒有的東西我還要有!
這是第一點,違製。
其次,這位老大還玩了一套壟斷經濟的把戲。
雖然做為皇子的他並不缺錢。
但是他同樣愛錢。
尤其是愛新錢!
他問朱元璋要過,但是窮的就差當內褲的朱元璋並沒有批給他想要的資金。
上要無門的他調轉目光看到了下方。
也就是他所管轄的臣民。
他讓手下的人拿著王府裏麵的爛錢去買老百姓的羊。
老百姓如果不賣就往死裏揍他們。
等揍完了以後,把羊拉迴來給殺了,然後再讓老百姓用新錢來買。
你如果敢不買,我就再揍你一遍。
還不買就接著揍。
直到你掏錢買下為止。
另外,這個家夥除了喜歡自己老婆以外,他還喜歡另外一群人,這裏麵包括但不局限於尼姑、寡婦、元朝的妃子和青樓裏的妓女,他讓士兵把這些女人統統抓到王府裏麵供他享樂。
為了達到自己獵豔的目的,朱樉還有自己的絕活。
他覺得他所管轄的山東女人腳太大了,他不喜歡。
這一個個的腳大的跟她老娘馬大腳似的,還全都是汗腳,他很不喜歡。
於是他找來一群畫匠,讓他們憑空給美女畫像(大家看清楚,可不是臨摹,而是畫家憑著自己的想象來自由創造)。
等畫家們把畫都畫好以後,他再從裏麵挑出好看的來,讓人拿著畫像到蘇杭地區找真人去。
不得不佩服他的想象力。
這位仁兄絕對是天才中的天才!
而這些拿著畫像的士兵們也不好過,因為這種完全扯淡的玩法他們以前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浪蕩的主子他們也從來沒有伺候到過,這種集新鮮和刺激於一體的把戲他們也從來沒有幹過,所以很多人都是空手而歸。
但是朱樉不高興。
他老人家很不高興。
在生氣的同時朱樉也展現出了類似於老爹朱元璋的皇家風範,他將這些沒有完成任務的士兵全部挖去膝蓋骨,然後亂棍打死。
剩下的士兵一看老大玩真的。
這也忒狠了!
於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隨便找幾個特別養眼的美女來,送到主子麵前,然後一通亂吹,企圖蒙混過關。
但是事實是這套糊弄鬼的把戲,在朱樉這裏根本行不通。
朱樉覺得眼前的女人和畫像上的人物無論是款式還是氣質上都存在著嚴重的差異,用現在網購的話來講。
完全冒牌貨。
連高仿都算不上。
他覺得手下在糊弄自己。
這些手下明顯在晃點自己。
於是他讓士兵將晃點自己的家夥拉出去活活打死。
然後再找來其他士兵,讓他們重新拿著畫像去找真人,並且警告他們如果再敢糊弄我,這些被打死的人就是你們的下場。
其他的玩法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反正最後等朱樉死了以後,連朱元璋自己都懶得遮蓋了。
朱元璋親自給自己的這位二兒子梳理了十一條罪狀,一起編寫到了《記非錄》裏麵,然後分發給眾位皇子,以示警戒。
而就是這位以荒唐著稱的家夥,卻是他的二兒子。
也是繼朱標以後,皇權最合理的繼承人。
朱元璋相信如果皇權落到這種人手裏麵,用不了三天辛苦打下的江山就得徹底玩完。
朱樉是肯定不能繼承皇位的。
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繼承皇位。
可是按照長幼順序來講,皇權最合理的繼承人卻又是這位排行老二的仁兄。
更重要的是,不讓他繼承又由誰來繼承呢?
交給三兒子朱棡,或者四兒子朱棣麽?
朱元璋不是沒想過這麽處理,但是這樣做會不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呢。
他們這些皇子會不會起哄?
他們會以各種理由來宣泄自己的不滿。
憑什麽老爹你選他,而不選我。
我不服!
同樣是媽生父母養的,憑什麽我就不可以做皇位呢,我比別人就差麽?
你站出來解釋清楚,不然這事沒完。
當不滿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可能會對他的政權形成威脅。
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曆史教訓不止一次的告訴我們,在尊貴無上的皇權霸業麵前,什麽兄弟手足什麽父子情誼全都是扯淡,在絕對的權利麵前人性的肮髒和低賤將淋漓展現!
我個人覺得對於嗜殺成性的朱元璋來講,他深刻明白這個道理。
不給他不行,給他更不行。
給別人不行,不給別人也不行!
這真是一個絕大的難題!
這個巨大的難題擺在朱元璋麵前,他除了痛苦恐怕就剩下抓狂!
該怎麽辦呢?
針對這個艱難的抉擇,朱元璋足足想了九個月的時間。
最後他做出了一個大膽,但是後人看來卻是極度愚蠢的決定。
他沒有在自己的兒子中進行選擇。
而是立朱標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子:朱允炆為太子。
當這個詔令公布以後,我個人認為在當時必然一片嘩然。
朱元璋的選擇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因為這樣做必然會引起分封在外的藩王不滿。
最不滿的應該有三個人。
二兒子朱樉。
三兒子,朱棡。
另外一個則是軍事能力最強的四兒子,朱棣。
他們想不通憑什麽老爹會把至高無上的皇權交給自己這個毛都沒有長齊的侄子手上,他何德何能能夠擔當此重任,而我們這些做皇子的卻隻能幹瞪眼什麽好處都撈不著。
老爹,你是吃錯藥了還是昏了頭了?
這個蠢點子你是怎麽想出來的呢?
讓一群要什麽有什麽的叔叔輩的長輩,來擁戴一個要權沒權要能耐沒能耐牙剛長齊屁都不會的侄子當皇帝,這不公平。
極不公平。
但是老爹畢竟是皇上,這個天下都是他打下來的,和他當麵幹仗這些做兒子的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實力。
可是心中的不滿卻需要找地方發泄,於是有幾個不怕死的人率先站了出來。
這裏麵最典型的人物應該算是老五,周王朱橚。
他的發泄方式是在自己搗亂。
在自己老爹的眼皮底下搗亂。
怎麽亂他就怎麽來,他在自己的封地隨便抓百姓家的女孩來玩,玩完以後殺了她們然後燒成骨灰送還給老百姓。
他還模仿自己的二哥,在自己的封地大肆擴建莊園,招收甲子(幹兒子)。
以此來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
但是沒過多久,老爹就給了他這個五兒子一個巨大處分。
給他下了一份警告通知書!
命令他別太出格,別給臉不要臉。
否則有你好看。
我既然敢賜予你使用皇子的權利,那我就必然有重新剝奪你再次使用的義務。
別做的太過火,否則我不能保證通過某些方式來幹掉你。
有了老五這個槍打出頭鳥的案例,其他皇子們才發現憑借手頭上這幾杆一撅就折一碰就斷的人馬,是無論如何也幹不過自己這個霸道老爹的,鬧不好自己現有的權利也可以被老爹一並收迴。
有自己這個霸道的老爹還活著,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
現在隻有等!
等一個合適的機會!
說難聽點,就是等老爹朱元璋翹辮子的那一天!
等那天真正到來了,管你三弟還是大哥,任他秋冬與春夏,我一並幹掉你!
佛擋**,人擋殺人!
當時一個人實力過於強橫的時候,其他想要掀翻他的人要麽選擇通過其他渠道進行發泄,要麽選擇隱忍做人,在隱忍中積蓄力量,等待合適時機的到來。
而另外一種人則選擇隱忍,在隱忍不言暗中積蓄力量。
其中有一個典型代表。
他就是,燕王朱棣。
當一個人麵對無法處理之巨大磨難的時候,張牙舞爪來發泄的人往往是弱者,強者的選擇是暗中積蓄力量,等你差不多快要掛了的時候,他再給你來那麽一下子。
不傷筋不動骨,作用還出其不意。
趁你病,要你命,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