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講完了,接下來讓我們重新迴歸到從前。


    首先讓我們歡迎第一名配角登場。


    他的名字叫做:楊憲。


    劉基被朱元璋連哄帶攆的趕迴了家。


    但是在劉基看來,他還沒有輸,因為朝廷內部還留有一張王牌。


    他便是楊憲。


    楊憲可以說是維持浙東集團不被打垮的最後一張底牌。


    但是劉基不會想到的是,從他被開除迴家以後,朱元璋就同樣將目光盯在了楊憲身上。


    如果要對楊憲做一個評價的話,我給他一個詞的評價。


    愚蠢!


    朱元璋似乎知道自己雖然把李善長開除迴家,但是他的政治勢力已經根深蒂固,他經營的丞相的勢力對他的皇權依舊有著致命的威脅,而憑借自己單方麵的力量卻絕難將它清除出去。


    於是他決定將楊憲扶持起來,做為攻擊李善長的一把鋒利的長矛一把毫無頓挫的長劍,但是讓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楊憲這個蠢才根本沒有領會到自己的用意。


    他把劉基趕迴家,就是向讓他調轉碼頭,投靠到朱元璋自己的麾下。


    但是這個笨蛋還是一根筋的跟隨劉基,即便他倒台了也依舊投靠他。


    麵對這個蠢才,朱元璋無可奈何。


    既然你如此的愚蠢,那我還留你幹嘛。


    讓你再和劉基一樣,再重新經營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麽。


    門都沒有!


    你一個碌碌無為的庸才,何德何能向誠意伯劉基發起挑戰。


    他開始從楊憲身上挑毛病,找缺點。


    楊憲也確實沒有辜負劉基的評價,他的確是一個無能的官員。


    他除了做一些情報工作以外,真的什麽都做不來,尤其是在丞相位置上做的更差。


    用一個經典的詞語可以完全解釋他的工作。


    一塌糊塗。


    他確實不是做丞相的材料。


    依據他以前的行為作風,出賣自己的頂頭上次,可以直接判定這個家夥人品有問題。


    而事實確實這個家夥不但人品有問題,而且他足夠愚蠢。


    他隻適合做一個臥底,搞一些地下情報,除了這些他什麽都做不了。


    至於政治鬥爭,他更是一竅不通。


    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明白朱元璋的真正用心,自然而然的他也就沒能擺正自己的位置。


    自從劉基被遣返下崗以後,他並沒有感覺到浙東集團已經處於瓦解的邊緣,在他看來身為丞相的他已經一手遮天,浙東集團不僅不會垮台反而會蒸蒸日上。


    所以完全不明事理走馬上任沒幾天地位還沒有穩定的他就幹了一件事情。


    彈劾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長。


    他以前和李善長有過節,所以他準備借這個機會要除掉李善長。


    為了幹掉李善長,他盯上了一個人,這個人現在是他的手下,他的名字叫做胡惟庸。


    他是李善長的死黨。


    他相信隻要搞掉胡惟庸,站在他身後的李善長死期也就不遠了。


    但是楊憲沒有想到的是李善長雖然被朱元璋撤職了,但是他畢竟還是開國元勳,而且是開國第一元勳。


    明朝第一功臣的稱號不是白叫的。


    而你楊憲是什麽東西,你什麽都不是。


    你甚至連個爵號都沒有。


    你這樣的貨色有什麽資格向李善長發起挑戰呢。


    你沒有。


    和李善長硬碰硬,無疑是以卵擊石。


    朱老大雖然把你扶到了這個位置,我做為第一功臣同樣可以把你搞垮。


    於是李善長讓胡惟庸開始抓楊憲的把柄。


    這時候一件可笑的事情發生了,楊憲似乎並不局限於隻搞垮李善長一人。


    他的目光更加龐大。


    在他還沒有把李善長的事情給搞定的情況下,他又將目光盯在了汪廣洋的身上,他以侍奉母親無禮為理由,準備同時彈劾汪廣洋。


    做為文人從來沒有幹過仗的楊憲第一仗就準備雙線作戰。


    而且他同時盯上的可以說是對他政權最具有威脅性的三個人。


    不得不說,楊憲是一個膽大不要命的貨色。


    他不怕死,敢於向強權發起挑戰。


    但是問題是挑戰可以,但是你需要足夠的力量和資本做後盾。


    而現實問題是,他什麽都沒有。


    而對手這三個人隨便哪一個挑出來也不是好惹的貨色。


    更要命的是,在他們幾人身後還有一個人時刻關注著事態的發展,他似乎並沒有要勸架的意思,任由事態的擴大和發展。


    於是,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在楊憲的主動攻擊下,其他三個人組成了戰略上的聯盟。


    原本誰都不怕誰的幾人開始槍口一致對外,齊轟楊憲。


    楊憲成了活靶子。


    事態的發展似乎有點出乎後方那雙眼睛的預料。


    他可不想這另外三方勢力結成聯盟。


    他要的就是幾方互鬥,打死打殘以後自己再做收場。


    而一直在後麵看戲的他也似乎覺得楊憲在這場戰爭中已經廢了,再也沒有可利用的地方,於是借著楊憲侄子科考舞弊的機會直接除掉了楊憲。


    朱元璋給他安置的罪名是:輔助舞弊。


    具體處罰是:處死,抄家。


    楊憲成為了這場政治鬥爭的第一個犧牲品。


    隨著楊憲被處死,除了劉基一個光杆司令以外,浙東集團已經基本垮台。


    ……


    接下來該是另外一個配角上場了。


    他的名字叫做:汪廣洋。


    這是第二把刀。


    這也是黑暗處那雙眼睛做的第二個局。


    洪武六年,繼楊憲以後汪廣洋登上了相位。


    如果要對汪廣洋進行評價的話,我隻能給他一個詞的評價。


    好人。


    一個徹徹底底的爛好人!


    除了好人,他什麽都不是。


    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上不需要好人。


    在優勝劣汰的官鬥中,有時候惡人反而更容易吃得開。


    於是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汪廣洋的悲慘的命運。


    自從汪廣洋當成丞相以後,他似乎已經知道了自己處在了政治漩渦當中。


    因為從他登台那一刻開始,很快發現自從楊憲被幹掉以後,他就成為了一個純純粹粹的光杆司令,甚至比已經倒台的劉基還要危險。


    因為它將要麵對的是胡惟庸這個政黨的巨大挑戰。


    而在胡惟庸身後,還有一個可怕的集團。


    淮西集團。


    這個集團有一個可怕的老大。


    李善長。


    以一人之力,獨挑一個政黨。


    汪廣洋發覺了事態的嚴重性,於是他選擇了一個在他看來相對比較明智的做法。


    放權。


    他把很多丞相所需要辦的事情和權利全部下放給了右丞相(副丞相)胡惟庸來辦理,自己則每天喝酒享樂,丞相事物一概不過問。


    我承認我幹不過你。


    所以我躲著你。


    一切大小事務還有你們黨派內部的官員提拔職位任命全由你自己做主。


    我不過問,也和我沒關係。


    你們想怎麽玩就怎麽玩吧。


    就當我這個正牌的丞相是陣屁,是團空氣就行了。


    你們想怎麽幹就怎麽幹吧。


    我什麽也不知道,什麽我也沒看見。


    這總行了吧!


    他的這種做法在我們外人看來可以說是很明智的選擇。


    但是問題是有一個人不高興,他很不高興。


    汪廣洋根本不明白自己扶植起他的初衷是什麽,不是讓你來當爛好人的,更不是讓你來這裏吃幹飯的。


    他本來就是要借助汪廣洋的手,來建立一個彼此互相鬥爭卻同樣相互平衡的敵我勢力。


    但是汪廣洋的做法等同於片麵倒向了淮西集團。


    他絕不容許這種事情發生。


    這個人就是朱元璋。


    汪廣洋完全沒有領會朱元璋的真正意圖,他之所以要扶植起汪廣洋就是要讓他與胡惟庸互掐,等掐的差不多了打得基本互殘了自己再出來收拾殘局。


    但是最後的結果完全出乎朱元璋的預料。


    汪廣洋不明白他不是孤人一人,他的後盾才是真正的可怕。


    因為他的後台就是朱元璋本人。


    可惜汪廣洋看不到這一點,他也沒有明白朱元璋的真正用意。


    沒辦法了,既然你這個廢物點心這麽沒用,那我還留你有何用處。


    去死吧!


    你的政治任務已經告一段落。


    1379年,汪廣洋被流放到廣南地區。


    在流放途中,對汪廣洋這個蠢才怒不可竭的朱元璋下達了他最後的結局。


    追加對汪廣洋詔書,下令追到汪廣洋後,就地處死!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汪廣洋被貶殺!


    ……


    隨著兩位配角的相繼退出,該是真正的主角登場了。


    他的名字叫做:胡惟庸。


    在說起他之前,讓我們先簡單認識認識這位仁兄。


    姓名:胡惟庸;


    民族:漢;


    官職:左丞相;


    去世時間:1380年;


    國籍:中國;


    出生地:濠州定遠(今屬安徽);


    曆史成就:胡惟庸案(明初四大案之一,又名胡黨之獄);


    主要功績:案發以後,罷黜丞相,廢立中書省;


    所處時代:明朝;


    最後職務:曆史上最後一名丞相;


    結局:被朱元璋處死;


    陪葬人數:三萬餘人。


    在說起胡惟庸之前,很多人都會有疑惑,胡惟庸是誰!


    這個家夥從哪兒冒出來的?


    在功臣裏麵從來沒有聽過胡惟庸這個名字。


    不錯。


    他不是功臣中的一員。


    確切的說他根本就不是功臣。


    他根本就沒有打過仗,他的工作屬性和李善長差不多,幹的都是後勤工作。同時他還有一個優點,他是李善長的老鄉,他們都是定遠體係中的一員。


    我個人認為朱元璋是一個有著極度防備心的人,尤其是在外甥朱文正背叛他以後,他的防備心達到了巔峰,但凡這種人他們很難相信一個人,更別說是一個連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的外人。


    所以他會選擇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的方式來處理政務,很多大事小事他都會過問。


    這樣就會出現了一個問題,在戰亂事情很多事情它並不能保證全部都管轄得到,捕魚逮魚總會有漏網之魚,這些管理不到的地方該怎麽辦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笑讀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葉寒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葉寒霜並收藏笑讀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