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拿下四川,朱元璋做了兩手準備。


    他首先讓湯和率領一部分兵馬通過水路從安徽過湖北直插四川。


    另外一路騎兵由傅友德帶領從南京出發,繞道河南過陝西到達四川的後方。


    既然說到了傅友德,那我們先簡單認識一下這位仁兄吧。


    在說起傅友德之前,我先給他一個簡單的評價。


    我評價他為:百勝將軍(百分百勝利的將軍)。


    如果說常遇春是常勝將軍的話,那傅友德絕對配得上是百勝將軍。


    我個人認為,在曆史上眾多名將中能和傅友德齊名的人有但絕沒有幾個。


    如果要列舉的話,我覺得漢武帝時的霍去病是一個,戰國時期的白起可以算上一個,西漢王朝時候的韓信也可以算上一個。


    我覺得也就隻有這三個人可以和他媲美,其他人和傅友德比起來或多或少都差那麽點意思。


    我之所以稱他為百勝將軍原因很簡單,因為隻要是傅友德率領兵馬發動的戰役就從來沒有輸過,他和常遇春不一樣,常遇春雖然號稱常十萬,給他十萬兵馬可以橫行天下,但是字麵上就能看得出來橫行不代表不會挨揍,這就和社會黑老大一樣。


    他雖然混的光彩,一副舍我其誰吊炸天的樣子,但是他肯定有挨揍的經曆。


    常遇春就是這類人的傑出代表,在給朱元璋打工的時候,他或多或少也有輸的時候,被人打得找不到北的情況也有發生。


    但是傅友德不一樣。


    從我讀明朝史料開始,我就沒見過這個家夥有輸的時候。


    隻要是他帶領兵馬出征,隻有贏得份,從來沒有輸過。


    換句話說隻有傅友德欺負別人的份,從來沒有人能欺負得了他。


    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是在戰場上,這種猛人和自己硬碰硬的幹上一場的話,那結果會怎麽樣。


    我認為沒有一個人能正麵幹得過他。


    我同樣相信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傅友德這個名字絕對是敵人噩夢一般的存在。


    現在很多人動不動的就說:為了榮譽而戰。


    我覺得傅友德完全不需要這麽玩。


    因為它根本不需要榮譽。


    他的名字就是一種榮譽。


    猶如戰神一般的榮譽的存在。


    這種榮譽將隨著他戰役不斷的勝利而響徹古今。


    他的名字將是敵人眼中致死致殘的噩夢。


    隨著常遇春的突然去世。在接下來的許多戰役中傅友德的名字將響徹大江南北。


    好了,說了這麽多,讓我們真正認識一下這位仁兄吧。


    姓名:傅友德;


    國籍:明朝(中國);


    出生地:碭山(今安徽宿州市碭山縣);


    主要成就:定四川、平甘肅、取貴州、下雲南。


    官職:太子太師;


    追封:麗江王;


    民族族群:漢族;


    祖籍:宿州相城;


    封爵:穎國公;


    諡號:武靖;


    去世時間:1394年;


    死亡原因:被賜死(看看吧,又是一個賜死的,賞賜一個死這得多麽痛苦啊)。


    如果大家熟悉地圖的話應該會發現一個問題,朱元璋給傅友德安排的路線實在太長,長的幾乎可以趕得上湯和路線的兩倍還要多。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湯和坐的是船,傅友德騎的是馬,這完全是兩種待遇。


    湯和可以讓士兵劃著船抽著煙輕輕鬆鬆的遊到四川。


    但是傅友德不行。


    他不可能坐著馬車一路遊蕩著趕去四川,即便他想這麽幹朱元璋也不會同意。這位仁兄隻能騎著馬屁顛屁顛的繞遠路趕到四川後方。


    這確實是一場出力不太好的買賣。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朱元璋對湯和這個老部下做到了應有的照顧,做為老大的朱元璋充分袒護了湯和這位親密的戰友,並且給了他十足的好處。


    但是傅友德就沒有湯和這麽好的運氣,外加上傅友德能打仗,而且能打勝仗,傅友德這個家夥打起仗來比常遇春猛,比徐達也猛,更重要的一點原因是傅友德這個家夥從頭到尾在他手裏打過的仗從來沒有輸的,全都是贏。


    朱元璋從造反開始都不敢說有這番魄力。


    但是傅友德不一樣,這個家夥就有這個資本。


    不管是之前的陳友諒還是現在的明昇又或者之後的王保保,全都一樣。


    隻要他手裏有兵,你們誰也休想欺負到他的頭上。


    朱元璋之所以把進攻四川的任務交給傅友德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傅友德以前在四川這塊地方工作過,而且當時的傅友德還有心投奔明玉珍,但是被明玉珍拒絕了。


    明玉珍拒絕傅友德的原因也很簡單,這個家夥太猛了,猛到讓自己害怕,他害怕哪一天被這個混蛋一口吞掉,為了自己安全著想還是讓他趁早滾蛋吧。


    被拒絕之後走投無路的傅友德選擇投奔徐壽輝,再後來徐守侯被陳友諒幹掉之後才投奔到朱元璋的麾下,成為朱元璋的一名小卒,隨後一步步的努力,爬到了穎川候這個位置。


    我覺得我們都應該向傅友德學習。


    學習他的勇猛。


    更應該學習他猶如小強一般打不倒壓不垮的不屈精神。


    經曆了三倒又三起的他在朱老板的麾下不僅沒有被壓垮,還建立了屬於他的不世之功。


    僅此一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被人拒絕還被人侮辱一般的轟了出來,傅友德在心底對明玉珍肯定是有怨恨的。


    但是現在明玉珍已經掛了。


    這筆賬自然而然的就得撒到他兒子明昇身上。


    兩個人如果沒有仇怨打起來也許不會拚盡全力,但是有了愁怨就不一樣的。


    往死裏招唿,今天不把你打出屎來,算你拉的幹淨!


    朱元璋應該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讓傅友德上場。


    水陸兩軍同時向四川發起攻擊。


    朱元璋這麽安排也確實沒有讓他失望。


    尤其是傅友德這支奇兵在四川戰役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為當明昇發現有敵人打進四川的時候,他隻發現了位於下遊的湯和的軍隊。


    這時候的傅友德還在趕去四川的路上。


    做為四川這塊地方的老大,正在當皇帝的明昇也確實不知道朱元璋的兩手安排,他更不知道湯和的部隊不過就是誘餌,目的就是吸引四川的守軍全部在瞿塘關集結,而另外一支兵馬卻正在悄悄的靠近他的老巢。


    為了照顧湯和的生意,明昇並沒有虧待這個不遠千裏趕來的對手。


    他讓自己的手下在瞿塘關架設了一道鐵索橋,然後在鐵索橋上擺上很多大小不一的石頭(障礙物),阻止湯和的船隻通過水路直接進入四川。


    隨後陸續調派駐防在其他地方的戴壽、吳友仁、鄒興等人支援瞿塘峽。


    這時候的瞿塘關和我們現在的三峽差不了多少,隻是不同的是它沒有設立大壩。


    但是這個鐵索橋上的石頭也足夠湯和喝一壺的。


    因為隻要湯和的部隊想從瞿塘關通過,明昇就讓手下拋巨石狠砸這群試圖從這裏通過的混蛋。


    不得不說,明昇確實很好的利用了三峽奇駿的特點。


    他並不需要和湯和的部隊正麵幹仗,也不需要費太大力氣,隻需要讓人不斷的搬運石頭,然後讓一夥子人啃著饅頭嚼著菜,見到敵人向下扔石頭就足夠了。


    省時省力還不會損失兵馬。


    可以說,明昇幹的是包賺不賠的買賣。


    麵對這種情況,湯和首先歇菜了。


    此時的湯和深切的理會到了李白這位大詩人在《蜀道難》中對四川的評價: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到達四川的湯和就四處尋找夏國的兵馬,他想和明昇來一場硬碰硬的幹仗,即便最後打輸了他也就認了,起碼迴到家也有理由可以向老大交差。


    就說明昇這混蛋和他的手下太猛了,你交給我的這些人都是一群慫包,是一群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軟蛋,和明昇幹仗根本幹不過他。


    這個理由雖然有點牽強,但是起碼說得過去。


    但是讓湯和沒有想到的是明昇根本不接招。


    而且這個家夥每天什麽事都不幹,淨忙著拋石頭玩了。


    這杖還怎麽打!


    湯和沒招了。


    想打人家不和自己打,硬闖又死活闖不過去的湯和在瞿塘關晃蕩了三個月,而寸步未前。


    而這時候身在應天的朱元璋似乎早就知道湯和的結果,做為老大的他似乎根本就沒有指望湯和在巴蜀這塊地方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朱元璋也沒有忘記催促他,並且給湯和寫了封信,在信中狠狠的罵了湯和一頓,讓他自己想辦法盡快攻破三峽。


    朱元璋不是湯和,他沒有和石頭正麵幹仗,他是真無所謂,反正任務交給你了,怎麽玩那是你的事兒,我不管過程,隻看結果,這就是老板和屬下的區別。


    我養著你,給你開工資你就得想辦法替我做事,具體怎麽做那是你的事和我無關,我掏錢不是讓你來我這裏吃幹飯的,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別整天的拿破事來煩我。


    催促完湯和之後,朱元璋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另外一支隊伍身上。


    這支隊伍就是由傅友德率領的騎兵。


    在傅友德出發之前,朱元璋曾親自召見過傅友德,並且說明了讓他繞遠路的真正用途,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出其不意。


    說白了,就是讓傅友德玩突擊戰。


    讓他變成一支利刃,猶如一支利劍般趁著敵人把重心都放在下遊的時候,繞到敵人背後在上遊給敵人的心髒來那麽一下子。


    相信按照自己的這套策略玩下來,不把敵人玩死,也起碼可以把他搞殘。


    率兵出發的傅友德執行朱元璋的命令,率領騎兵的傅友德並沒有和夏軍重兵防守的金牛山守軍發生任何摩擦,而是繞道甘肅南部的隴南,然後長驅直入,攻破階州、文州後,直撲蜀中,隨後相繼拿下了綿陽、德陽。


    距離成都隻剩下了一步之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笑讀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葉寒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葉寒霜並收藏笑讀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