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原跑出來以後,王保保首先逃到了忻州。


    決定斬草除根不留後患的常遇春沒有想要放過他,從王保保跑路開始就一直咬著他沒放,一路追到了忻州。


    而在跑路問題上從來沒有猶豫過的王保保也確實不含糊,當他發現常遇春一直緊追不放的時候,他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


    過忻州而不入,越過忻州直接向大同方向狂奔。


    跑路最考驗的就是腿上功夫。


    王保保出身蒙古貴族,所有他占有一個很大的優勢。


    那就是:牲口。


    王保保牲口方麵要比常遇春胯下比驢強不了多少的戰馬要好的多。


    所以他很幸運的逃離了常遇春的追擊範圍。


    他一口氣跑到了大同。


    但是當他聽說明軍解放了山西後開始攻打陝西的時候,覺得勢單力薄自己一個人躲在大同早晚都會被敵人給收拾幹淨的他決定再次後撤,直奔甘肅與那裏的友軍迴合。


    而常遇春也似乎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當他追到忻州之後發現已經沒有希望的追上更沒有可能幹掉王保保的他決定放棄。


    率部返迴了太原。


    隨著王保保的退出,山西全境得以解放。


    在收拾完山西殘敵之後,徐達開始向另外一個地方發動進攻。


    這個地方就是距離山西僅有一山之隔的陝西。


    這時候的陝西有一票聽從於元朝的兵馬。


    他們的老大叫做:李思齊。


    他手裏有十幾萬兵馬。


    為了一舉清剿掉這支盤踞在北方中心地帶的唯一的一支部隊,徐達派遣大軍進入了陝西。


    他首先盯上的是陝西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是曾經一國的國都。


    可以說極具戰略地位。


    這個地方在當時的名字叫做:奉元路。(這是一個地名,不是現在我們說的一條街。)


    徐達相信隻要拿下這裏,陝西其他的地方也就不會再有任何的威脅。


    這時候鎮守陝西的李思齊麵對這支虎狼之師,他隻做了一件事。


    逃命。


    我知道我幹不過你,但是我逃得過你!


    你明軍打到哪,那我就放棄哪。


    讓我和你正麵幹仗,想都別想!


    大不了等最後連放棄都沒地方可放棄的時候,那我就繳械投降。


    做這點小買賣我還是能賺的清楚的。


    所以,當明軍進攻奉元路的時候,李思齊隻是讓自己的手下進行了簡單的抵抗之後可就率部逃離了。


    而徐達在拿下奉元路之後,他首先做了一件事情。


    改名字。


    改奉元路為西安府。


    我們現在的西安就是在這時候改過來的。


    解放了西安之後,徐達開始對陝西其他的敵軍殘部進行了清理。


    隨著明軍勢力不斷擴大,備受壓力覺得做為元朝臣子已經做得夠意思的李思齊決定幹最後一件大事。


    率部投降。


    對於李思齊的投降,做為老大的朱元璋欣然接受,並且沒有虧待他,賞給了他一個官職:江西平章政事(相當於一省**)。


    同時為了充分挖掘李思齊身上的潛力,朱元璋還交個了他一個任務。


    一個艱巨的任務。


    到甘肅勸降王保保。


    這真是一個真正偉大的使命。


    我之所以稱它偉大,不是因為它有多重要,也不是因為它會造成多麽大的影響,而是因為這個使命從道義上來講是根本不可能完成。


    我個人覺得朱元璋這麽做完全就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態度。


    如果這事辦成了那最好,如果辦不成的話那你也就沒有必要再活著迴來了,就死在那裏好了!


    說白了,朱元璋這麽做就是讓他去送死。


    反正我這裏多你一個不多。


    少你一個也不少。


    對於這個任務,剛剛升任**的李思齊從心底應該不想接受。


    但是他無法拒絕。


    因為眼前這個長得驢臉一張上不對稱下不和諧的新任老板明顯不是什麽善茬,同樣也不是什麽好惹的貨色。


    現在的他可以說是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怎麽做都是個死。


    就看自己想怎麽死了!


    在這種兩難的境地西安,它最後他選擇接受命令,出差甘肅勸降王保保。


    與其被朱元璋一刀給斃了,還不如到王保保那裏碰碰運氣。


    說不定那個混小子腦子一時短路,接受了自己邀請!


    在這種情形下,李思齊向甘肅進發。


    而這時候身在上都已經吃了好幾個月野草喝了好幾個月西北風的元順帝也終於耐不住了寂寞,他原本將重奪大都的希望寄托在李思齊身上,但是他沒想到這個廢物點心沒起作用。


    而且這個混蛋,最後還投降了敵人。


    這個叛徒。


    早知道你今天會叛變革命,就應該之前就把你給做了。


    省得你給我丟人現眼。


    現在想要重迴大都,似乎隻有一支力量可以依靠了。


    那就是王保保這支軍隊。


    麵對這種狀況,躲在上都窩了好幾個月的元順帝做了兩件事。


    他首先下令升王保保為右丞相,並且要求王保保率領手下的一眾兵馬離開甘肅,到上都集結。


    隨後趁著徐達率領的明軍在陝西這片地方胡亂折騰的時候,早已在上都喝了好幾個月西北風等不及了的元順帝命令右丞相也速率領手下兵馬向大都進發,趁機奪迴大都。


    等王保保的隊伍趕到之後再清理其他亂黨餘部。


    也速在元順帝的號召下領命出發了。


    他的首站就是直插要害,直搗上都。


    但是當他們剛剛趕到通州之後還沒來得及攻城,就聽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


    那頭長得兩米開外和熊瞎子有的一拚的常遇春緊急北上馳救北平。


    和他一起來的還有一個叫做李文忠的家夥。


    而在他們兩人身後是八萬整裝待發的步兵和一萬名身騎駿馬所向披靡的騎兵。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做為元軍現任老大的的也速當即下令。


    放棄攻城,趕緊逃命。


    讓我們這群吃草的人和你們這群成天吃肉的牲口幹仗,怎麽可能幹得過呀!


    不可能打得過的。


    既然打不過的話,那就趕緊開溜吧。


    俗話說得好:江湖險惡,不行就撤。


    你們厲害,我們認慫,


    你們牛掰,我們認栽!


    阿撲,阿撲【快跑,快跑】!


    當一眾人馬聽到這個命令的時候,我相信有一大半的人都是暈菜的。


    老大這是什麽意思啊,腦子被驢給踢了麽?


    好不容易趕到這裏了,怎麽連刀子都不動一下就撒丫子開溜了呢?


    什麽意思啊?


    搞什麽飛機啊?


    大老遠的來了,怎麽著也得磕一下子啊!


    即便真的打不過,動動刀再逃跑麵子上起碼也過得去呀!


    但是做為小卒他們沒有任何話語權。


    所以他們很識趣的聽從了老大的指揮,從哪裏來得準備再逃迴到哪裏去。


    這件事情從表麵上看似乎已經很圓滿了。


    雙方都沒有刀鋒相見。


    你好,我好,大家好!


    所有的一切就跟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一樣,風平浪靜場景如初。


    這件事情貌似是可以這樣就過去的。


    但是有一個人不同意。


    他原本可以在陝西那片關中之地撈到更大的好處,就是因為這群混蛋突然出現打亂了自己所有的計劃。


    現在好處一點沒撈著,還累的跟孫子似得追著這群混蛋滿世界亂跑。


    更讓他惱火的是,自己好不容易跟牲口似得趕來了,還沒來得及拉開仗勢準備開打,對方就一溜煙的竄的沒影了!


    麻麻的,太不給麵子了!


    大老遠的來了,都不幹一下這算什麽意思啊?


    這跟放自己鴿子能有什麽區別呢。


    這個人是常遇春。


    常遇春生氣,他很是生氣。


    他生起氣來除了在應天呆著當皇帝的那頭倔驢可以順服之外,再沒有其他人可以降服他。


    他原本在陝西待著好好的,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日子舒坦生活幸福家庭美滿的他完全沒有想到這群竟然混蛋竟敢趁火打劫,心存憤恨早已按耐不住殺氣的常遇春下達了追繳的號令。


    在憤怒之餘他決定攆上這群混蛋,並且準備收拾掉這群攪得大爺我心煩意亂的雜碎。


    收拾掉這群混蛋的同時,連帶著他們的老大一起給收拾幹淨。


    殺掉這群膽敢冒犯自己的癟三。


    同時幹掉遠在上都的元順帝。


    在這種複仇的心裏作用下,常遇春率兵出發了。


    他一輩子不會想到的是,這一場北伐的戰役是他平生最後一場戰役。


    可以說是他的收官之戰。


    麵對這群比兔子跑的還快,還沒等自己大隊人馬到來就已經溜得幹淨的援軍,做為常勝將軍的常遇春也充分發揮了他要麽不戰,要戰就一戰到底的軍事作風。


    他率領著手下的騎兵一路追趕,從北平一路追到了上都。


    而做為丞相的也速在這裏充分展現了一次他的才能,給常遇春做了一迴真真切切的軍事向導。


    一路將明軍帶到了上都,絲毫沒有走任何彎路。


    這時候在上都待得不耐煩的元順帝還正想著不久之後就可以重迴大都重新過上要酒有酒有女人有女人的神仙日子,美夢還沒來得及做完就聽手下人說常遇春率領兵馬已經殺到了跟前,完全沒有準備的他再次發揚了他傑出的軍事作風。


    逃跑。


    帶著他的媳婦小妾兒子女兒一路逃到了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北達裏諾爾西)。


    而在這一場戰役中,做為主戰方的常遇春不僅收複了上都,還俘獲了上萬兵馬。


    同時做為遠道而來的政治獎勵,常遇春在戰後繳獲軍車數萬輛(馬車)、戰馬三萬匹、牛羊五萬頭。


    在這場完全一邊倒的戰役中,常遇春是真正的勝利者。


    它不僅獲得了軍事上的絕對勝利,還得到了物質上的絕對滿足。


    對於這種結果常遇春應該是高興的。


    也同樣應該是滿足的。


    在這場戰役中,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他的名號也得到了空前的宣揚。


    這似乎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情。


    對於常遇春來說這似乎也是值得他炫耀的資本。


    在心滿意足之中,他並沒有向應昌追擊,而是率領兵馬班師迴朝。


    前有戰馬後又牛羊,戰略物資及其豐富的情況下,老天並沒有讓他失望,在最後這一場戰役中,老天給了他充分表現的機會。


    並且對於他的軍事才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給我十萬兵馬,我便可以橫行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充分印證了他“常十萬”的巔峰稱號。


    也就是在他心滿意足壯誌豪情得意施展的時候,已經給予他過多恩賜和恩惠並且從他的手上看到太多鮮血的蒼天似乎在這一刻下達了一份命運通知書。


    一份死亡告知書。


    常遇春暴斃而亡,死於柳河川(今河北龍關縣西)。


    年僅四十歲。


    死後追封:開平王。


    也許對於常遇春來說,這是一個天大的玩笑,但是這同樣是他命運的終結。


    點評:


    感動曆史之我個人對常遇春的評價:


    他忠心耿耿敢於直言,他任勞任怨南征北戰,他十萬兵馬橫行天下,他屠城癖好冒犯神靈,他雖戰功赫赫,卻嗜血如麻,雖戰績卓越,卻難掩性格缺陷,他是英雄,更是屠夫。他視生命如草芥,視生靈為玩物,他的所作所為,值得稱讚,他的極端屠城癖好,同樣值得批判。


    他雖英年早逝,卻應慶幸躲過後期血洗功臣之屠殺。


    他的死雖可惜,但他的死也值得欣慰。


    因為他沒有死在自己人的刀下,而死在了出征的路上,他應該感到慶幸。


    他勝利與失敗各半,常十萬的稱號將永遠響徹在明朝史料。


    感動人物之頒獎詞:


    你是軍事之標杆,你是將帥之楷模,你用自己的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軍事史上前所未有“常十萬”之凱歌,你卻也用你不加收斂的屠城癖好血洗生靈,給你原本絕佳的聲譽蒙上灰色的光芒。


    你是英雄,更似屠夫。


    你是戰場上的成功者,也是人道上的完敗者。


    這便是你,常遇春。


    朱元璋對常遇春的評價:當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


    感動曆史之人物:常遇春。


    感動時間:2018年10月11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笑讀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葉寒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葉寒霜並收藏笑讀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