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察罕帖木兒;
性別:男;
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北);
家庭成員:暫時保密(後期會講,此人和他老子一樣,都是猛人);
曆史功績:自幼攻讀儒書,曾應進士舉,名聞鄉裏。
麵對著元末時期元軍的無能表現,做為同一支血脈同一個草原的草原狼,察罕帖木兒對元軍鎮壓起義軍的種種失利表現極度不滿。
做為草原狼的血統,他想不通當今天下如此混亂的情況是如何造成的。
曾經叱吒風雲的草原狼,曾經唿風喚雨的鋼鐵軍隊,過去那支令北方俄國的黃毛鬼子都聞風喪膽的鐵血彎刀跑哪裏去了。
如果曾經的可汗鐵木真還在世的話,憑借他統帥下的鋼鐵軍隊決然不可能造成現在這般混亂不堪的場麵。
當今這個被動的局麵造成的原因是怎樣的呢?
是用人不善,還是漢人和南人們的勢力增長了呢,又或者是曾經那種踏遍祖國河土的兵馬退化了?
做為儒家學派繼承人的察罕帖木兒覺得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用人上,現在的元朝官員太過慵懶,對起義軍視而不見,這是最大的根源所在。
麵對著當今混亂之極的天下,麵對著近乎窮途末路一般的元朝政府,做為草原狼血統的察罕帖木兒決定不再坐以待斃。
柿子先拿軟的捏,骨頭要挑硬的啃。
既然你們給我這個揚名立萬的機會,那我就先拿你們來開刀。
在這個絕佳的機會麵前,已經做好充足準備的察罕帖木兒在早已策反出數百名地主勢力的情況下,憑借著地主們手中積累下的萬貫家財,在河南迅速拉攏起一幫抗紅勢力,自稱為“義兵”,在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推波助瀾下,與河南省羅山縣典吏(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最底層派出所所長)李思齊組織的地主義兵武裝相結合,形成了抗紅義軍的同時一舉擊潰了羅山縣的紅巾軍武裝。
擊敗了羅山縣的紅巾軍武裝之後,做為義兵統領的察罕帖木兒乘勝追擊,先後擊敗了位於河北和河南地區的小部分紅巾軍力量。
這時候,全國已經大亂各地武裝蜂擁而起的關頭,做為最高統治階級的元朝政府麵對著不斷興起並開始匯總融合的紅色政權,已經習慣了悠然自在已經適應了安於相狀已經侵泡在奢靡享樂中的他們完全閉目不見充耳不聞,對於迅速增長的反抗勢力他們同樣也束手無策。
曾經那支任你等如何囂昂跋扈,我鐵騎必定將你挫骨灰揚的英雄氣概早已被美酒與女人消磨殆盡,在這時候的他們似乎也想過派軍鎮壓,但是麵對著已經被女人抽幹被美酒麻醉被金銀玩累被偉哥整廢的諸將,他們早已不是曾經那支金槍不倒屹立不屈的鐵血彎刀,此時的他們已經變得疲軟頹廢,讓他們在女人身上在美女麵前發泄最初的獸性,他們興許還可以憑借藥性勉強維持,但是讓他們跨馬揚刀征戰四方已經沒有了征戰的可能。
這就等於是一個身為貴族統領一般的老大身份站在台上對著腳下已經被女人抽了一晚上公糧的兄弟們大喊;弟兄們呐,站起來吧,讓我們告別女人,遠離美酒,重新跨馬揚刀馳騁沙場,再揚我草原狼之鐵血風光。
而麵對著自家老大近乎高亢的演講,身為的小弟的他們則雙目無神,兩手打板兩腿發軟,嘶啞的聲音迴答:老大啊,您快饒了我們吧,要讓我們逛窯子玩女人我們跟你來,要讓我們提刀跨馬上戰場,對不起,老大,我們不幹。
這等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思想境界我們還達不到,您要找就找別人吧,別找我們,這掉腦袋的買賣和我們無關。
您要是活得不耐煩了想早點死的話,您就請自便,別有事沒事的拉著我們兄弟們陪你殉葬。
這時候麵對著已經腐爛到根糜爛到骨子裏的軍隊,他們似乎隻有一個寄望,寄望哪位神仙姐姐施以援手,讓他們度過這個劫難。
在這種近乎極端的情況下,察罕帖木兒意外的出現了。
察罕帖木兒的出現是突然的,更是讓他們始料未及的。
做為元朝最高統治者的政治家們實在沒有想到原本在河南鬧得沸沸揚揚的紅巾軍竟然在一夜之間被消滅殆盡,剩下的殘餘力量也開始四處逃竄,而這一切的功勞竟然都來自於一個名叫察罕帖木兒的人身上。
察罕帖木兒是什麽人呐?
在自己官員的記錄上似乎並沒有這個名字的存在啊!
這個察罕帖木兒是個什麽滴幹活?
在瞠目結舌之間,在四眼相對茫然萬分的時刻,已經全然明白察罕帖木兒這個完全是泥腿子出身,非純正皇室血脈的本親漢子竟然成為了救自己於危難的安達。
這時候似乎一切都不需要再爭論了,在這種千鈞一發之時,做為非本親兄弟卻比自己親爹還要親的元朝官員立刻下令升察罕帖木兒為中順大夫,官居正四品,並授李思齊為汝寧府知府。
統領河北和河南兩省的安全防務。
有了察罕帖木兒的鮮明案例,元朝統治階級似乎也在察罕帖木兒身上找到了一絲經驗,為了推崇這種對自己絕對有利的政治方案,元朝政府下令在河南設立義兵萬戶府、毛胡蘆(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民兵組織),並且頒布號令,凡事參加萬戶府的義兵全部免除賦稅。
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不讓他們在投奔紅巾軍的懷抱。
大致意思就是說:我即便是不能用,那群現在正在造反不知死是個什麽玩意的癟三也休想用。
反正給誰賣命都是賣命,在這個混蛋的年頭,誰給的錢我我就聽誰的號令。
於是乎,左有察罕帖木兒真金白銀的利益誘惑,右有元朝政府的賦稅獎勵,在這種雙重利益的催動下,察罕帖木兒的力量迅速擴充到一萬人馬。
兵馬和錢糧全部到位之後,已經腦袋變粗腰杆變硬錢財兩全福祿雙收的察罕帖木兒組織義兵自成一軍,率部駐紮在沈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直麵對抗駐守在河南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宋朝古都)的傀儡領袖韓林兒龍鳳政權的紅巾軍。
並在隨後的兩年中先後多次與龍鳳政權下真正手握實權的劉福通進行武裝火並,並獲得成功,先後從紅巾軍的手中收複關中(陝西)、山西和汴梁(河南)等多地。
麵對著虎視眈眈的義軍進攻,做為龍鳳政權最高統治者的韓林兒為了保命起見,主動放棄了汴梁這個最為重要的戰略根據地,退守安豐以策萬全。
而在察罕帖木兒拿下汴梁後,做為抗紅勢力的義兵士氣大振,因為汴梁在當時的勢力影響實在太大,紅巾軍龍鳳政權的國都就設立在汴梁。
這裏一旦被攻破,那就等同於當時名頭最大的紅巾軍政權垮台。
麵對著近乎迅猛的快速掠奪,麵對著中部地區最為猖獗的小明王韓林兒龍鳳政權的老窩被端,這時候元朝政府覺得察罕帖木兒是個難得的人才,猶如蟑螂一般打不死小強的貨色在河南等地折騰了沒幾年,竟然先後奪取了宋朝古都汴梁和秦朝都城關中地區等多個重要城市,覺得在戰略上已經獲得完勝的他們決定對察罕帖木兒加官進爵。
封察罕帖木兒為中書省兵部尚書兼嘉議大夫(禮部副尚書),位居正三品。
為了表揚他的功績,元朝政府將原本鎮守在河南、陝西和山西等地的元軍歸他統轄,同時為了提防察罕帖木兒的叛變,讓答失八都魯(這個人物就如同是《倚天屠龍記》裏麵王剛老師擔任的王爺角色)行使軍隊統轄權。
基本職位就等同於是答失八都魯為軍長,察罕帖木兒為副軍長,總之意思就是一個,不能讓察罕帖木兒這個完全泥腿子出身不知道具體根底兒更不知道秉性如何的毛頭小子掌握軍隊的實際控製權。
在拿下汴梁之後,聽說位於山東的紅巾軍內部發生內訌的消息,這時候已經先後獲得數次勝利信心滿滿的察罕帖木兒,果斷下令朝著山東半島發動猛烈進攻。
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進攻中,在戰鬥連番獲勝已經充滿鬥誌的情況下,此次對山東的突襲勢必是淩厲的。
一向以金錢為座右銘誰給的錢多我就為誰賣命的思想熏陶下,如同一直猛虎般進攻的義軍對抗一盤散沙般各自為政的紅巾軍,這突如其來的兇猛力量紅巾軍是完全沒有抵抗能力的,麵對著義軍近乎屠戮一般的進攻,在這一場完全是出師之軍猛如虎的軍事討伐中,山東的紅巾軍大部開始迅速敗退。
山東大捷,做為義軍統帥的察罕帖木兒並沒有就此滿足,隨著紅巾軍殘餘力量的四處潰散,生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察罕帖木兒決定乘勝追擊。
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為軍事格言的察罕帖木兒,已經搶得投機的他率領元軍對山東半島的殘存勢力進行血色清洗。
這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因為在山東危急的時候,原本駐守在山東各部的紅巾軍守軍見元軍勢力如洪近乎瘋狂的進攻,已經心存膽顫的紅巾軍各位堂主老大決定暫時拋棄成見齊聚濟南商議對策。
也就是在這個結構眼上,察罕帖木兒率部圍困了濟南。
此時的濟南城就如同是一個口袋,一個已經紮緊了口困住了人,隻要大棒揚起隨時可以送他們歸西的麻袋,而麻袋裏麵裝的就是可以左右山東局勢的各堂口老大。
麵對如狼似虎一般的元軍,已經被困城內猶如鍋裏王八進退無路的各堂口老大也是無可奈何。
對於這次在濟南近乎是喜中頭獎一般的經曆,他們也試圖通過組織城中的士兵進行強行突圍,但是他們明顯低估了察罕帖木兒的實力,數次突圍均為失敗告終。
而做為統帥的察罕帖木兒也似乎並沒有想要強行破城的意思,更沒有在對方突圍中想要一舉幹掉這群老大的意思,而是將它們團團圍住,困而不打。
他在等,他在玩,他在等一群人的出現,在他玩另外一場遊戲。
這群人不是別人,正是這些堂口老大手下的小弟。
麵對著自家老大被圈的事實,他們必然會全力反攻解圍。
既然他們想要解圍,那我就在這裏守株待兔。
在山東半島的軍事進攻中,麵對著四處逃竄不知何為主力的紅巾軍的時候,察罕帖木兒采用了圍點打援的戰略方案,先是率領主力圍困濟南卻圍而不打,而後派遣其餘兵力對其他小地區的紅巾軍勢力進行軍事清剿。
這等猶如白送一般的生意,不賺白不賺賺了不白賺,便宜讓我賺不賺是傻蛋,在這等不受累的同時還能賺他一票的好買賣,自己絕對不能浪費。
於是,已經做好局布的察罕帖木兒靜等反軍的到來,並在隨後將反軍分別包了餃子。
在清理掉外圍障礙之後,已經足足圍困了三個月之久的濟南被元軍攻克。
在元軍攻克濟南之後,察汗帖木兒並沒有大開殺戒,在殺戮和政治招降麵前,做為軍事家出身的察罕帖木兒似乎並沒有過度選擇自己一向喜歡的軍事暴力,而是選擇了後者。
在山東這個地麵上,對於自己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土豹子來說,扶持一個傀儡政權對於察罕帖木兒來說似乎是最明智的選擇。
所以在濟南城破之後,察罕帖木兒考慮到田豐和王士誠占據山東已久,軍民大多依附於他,於是手書一封,準備戰略招撫田豐。
而此時深知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為當前形勢的紅巾軍兩大統領田豐、王士誠麵對著城破的事實,秉持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人格素養的二人,在察罕帖木兒入城之後接受他的招降。
與此同時,做為對於做為察罕帖木兒的嘉獎,元朝政府封察罕帖木兒為中書平章政事(元朝官職,僅次於丞相)、兼河南山東行樞密院事,仍然署理陝西行台中丞(類似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官居從一品(副一品)。
性別:男;
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北);
家庭成員:暫時保密(後期會講,此人和他老子一樣,都是猛人);
曆史功績:自幼攻讀儒書,曾應進士舉,名聞鄉裏。
麵對著元末時期元軍的無能表現,做為同一支血脈同一個草原的草原狼,察罕帖木兒對元軍鎮壓起義軍的種種失利表現極度不滿。
做為草原狼的血統,他想不通當今天下如此混亂的情況是如何造成的。
曾經叱吒風雲的草原狼,曾經唿風喚雨的鋼鐵軍隊,過去那支令北方俄國的黃毛鬼子都聞風喪膽的鐵血彎刀跑哪裏去了。
如果曾經的可汗鐵木真還在世的話,憑借他統帥下的鋼鐵軍隊決然不可能造成現在這般混亂不堪的場麵。
當今這個被動的局麵造成的原因是怎樣的呢?
是用人不善,還是漢人和南人們的勢力增長了呢,又或者是曾經那種踏遍祖國河土的兵馬退化了?
做為儒家學派繼承人的察罕帖木兒覺得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用人上,現在的元朝官員太過慵懶,對起義軍視而不見,這是最大的根源所在。
麵對著當今混亂之極的天下,麵對著近乎窮途末路一般的元朝政府,做為草原狼血統的察罕帖木兒決定不再坐以待斃。
柿子先拿軟的捏,骨頭要挑硬的啃。
既然你們給我這個揚名立萬的機會,那我就先拿你們來開刀。
在這個絕佳的機會麵前,已經做好充足準備的察罕帖木兒在早已策反出數百名地主勢力的情況下,憑借著地主們手中積累下的萬貫家財,在河南迅速拉攏起一幫抗紅勢力,自稱為“義兵”,在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推波助瀾下,與河南省羅山縣典吏(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最底層派出所所長)李思齊組織的地主義兵武裝相結合,形成了抗紅義軍的同時一舉擊潰了羅山縣的紅巾軍武裝。
擊敗了羅山縣的紅巾軍武裝之後,做為義兵統領的察罕帖木兒乘勝追擊,先後擊敗了位於河北和河南地區的小部分紅巾軍力量。
這時候,全國已經大亂各地武裝蜂擁而起的關頭,做為最高統治階級的元朝政府麵對著不斷興起並開始匯總融合的紅色政權,已經習慣了悠然自在已經適應了安於相狀已經侵泡在奢靡享樂中的他們完全閉目不見充耳不聞,對於迅速增長的反抗勢力他們同樣也束手無策。
曾經那支任你等如何囂昂跋扈,我鐵騎必定將你挫骨灰揚的英雄氣概早已被美酒與女人消磨殆盡,在這時候的他們似乎也想過派軍鎮壓,但是麵對著已經被女人抽幹被美酒麻醉被金銀玩累被偉哥整廢的諸將,他們早已不是曾經那支金槍不倒屹立不屈的鐵血彎刀,此時的他們已經變得疲軟頹廢,讓他們在女人身上在美女麵前發泄最初的獸性,他們興許還可以憑借藥性勉強維持,但是讓他們跨馬揚刀征戰四方已經沒有了征戰的可能。
這就等於是一個身為貴族統領一般的老大身份站在台上對著腳下已經被女人抽了一晚上公糧的兄弟們大喊;弟兄們呐,站起來吧,讓我們告別女人,遠離美酒,重新跨馬揚刀馳騁沙場,再揚我草原狼之鐵血風光。
而麵對著自家老大近乎高亢的演講,身為的小弟的他們則雙目無神,兩手打板兩腿發軟,嘶啞的聲音迴答:老大啊,您快饒了我們吧,要讓我們逛窯子玩女人我們跟你來,要讓我們提刀跨馬上戰場,對不起,老大,我們不幹。
這等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思想境界我們還達不到,您要找就找別人吧,別找我們,這掉腦袋的買賣和我們無關。
您要是活得不耐煩了想早點死的話,您就請自便,別有事沒事的拉著我們兄弟們陪你殉葬。
這時候麵對著已經腐爛到根糜爛到骨子裏的軍隊,他們似乎隻有一個寄望,寄望哪位神仙姐姐施以援手,讓他們度過這個劫難。
在這種近乎極端的情況下,察罕帖木兒意外的出現了。
察罕帖木兒的出現是突然的,更是讓他們始料未及的。
做為元朝最高統治者的政治家們實在沒有想到原本在河南鬧得沸沸揚揚的紅巾軍竟然在一夜之間被消滅殆盡,剩下的殘餘力量也開始四處逃竄,而這一切的功勞竟然都來自於一個名叫察罕帖木兒的人身上。
察罕帖木兒是什麽人呐?
在自己官員的記錄上似乎並沒有這個名字的存在啊!
這個察罕帖木兒是個什麽滴幹活?
在瞠目結舌之間,在四眼相對茫然萬分的時刻,已經全然明白察罕帖木兒這個完全是泥腿子出身,非純正皇室血脈的本親漢子竟然成為了救自己於危難的安達。
這時候似乎一切都不需要再爭論了,在這種千鈞一發之時,做為非本親兄弟卻比自己親爹還要親的元朝官員立刻下令升察罕帖木兒為中順大夫,官居正四品,並授李思齊為汝寧府知府。
統領河北和河南兩省的安全防務。
有了察罕帖木兒的鮮明案例,元朝統治階級似乎也在察罕帖木兒身上找到了一絲經驗,為了推崇這種對自己絕對有利的政治方案,元朝政府下令在河南設立義兵萬戶府、毛胡蘆(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民兵組織),並且頒布號令,凡事參加萬戶府的義兵全部免除賦稅。
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不讓他們在投奔紅巾軍的懷抱。
大致意思就是說:我即便是不能用,那群現在正在造反不知死是個什麽玩意的癟三也休想用。
反正給誰賣命都是賣命,在這個混蛋的年頭,誰給的錢我我就聽誰的號令。
於是乎,左有察罕帖木兒真金白銀的利益誘惑,右有元朝政府的賦稅獎勵,在這種雙重利益的催動下,察罕帖木兒的力量迅速擴充到一萬人馬。
兵馬和錢糧全部到位之後,已經腦袋變粗腰杆變硬錢財兩全福祿雙收的察罕帖木兒組織義兵自成一軍,率部駐紮在沈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直麵對抗駐守在河南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宋朝古都)的傀儡領袖韓林兒龍鳳政權的紅巾軍。
並在隨後的兩年中先後多次與龍鳳政權下真正手握實權的劉福通進行武裝火並,並獲得成功,先後從紅巾軍的手中收複關中(陝西)、山西和汴梁(河南)等多地。
麵對著虎視眈眈的義軍進攻,做為龍鳳政權最高統治者的韓林兒為了保命起見,主動放棄了汴梁這個最為重要的戰略根據地,退守安豐以策萬全。
而在察罕帖木兒拿下汴梁後,做為抗紅勢力的義兵士氣大振,因為汴梁在當時的勢力影響實在太大,紅巾軍龍鳳政權的國都就設立在汴梁。
這裏一旦被攻破,那就等同於當時名頭最大的紅巾軍政權垮台。
麵對著近乎迅猛的快速掠奪,麵對著中部地區最為猖獗的小明王韓林兒龍鳳政權的老窩被端,這時候元朝政府覺得察罕帖木兒是個難得的人才,猶如蟑螂一般打不死小強的貨色在河南等地折騰了沒幾年,竟然先後奪取了宋朝古都汴梁和秦朝都城關中地區等多個重要城市,覺得在戰略上已經獲得完勝的他們決定對察罕帖木兒加官進爵。
封察罕帖木兒為中書省兵部尚書兼嘉議大夫(禮部副尚書),位居正三品。
為了表揚他的功績,元朝政府將原本鎮守在河南、陝西和山西等地的元軍歸他統轄,同時為了提防察罕帖木兒的叛變,讓答失八都魯(這個人物就如同是《倚天屠龍記》裏麵王剛老師擔任的王爺角色)行使軍隊統轄權。
基本職位就等同於是答失八都魯為軍長,察罕帖木兒為副軍長,總之意思就是一個,不能讓察罕帖木兒這個完全泥腿子出身不知道具體根底兒更不知道秉性如何的毛頭小子掌握軍隊的實際控製權。
在拿下汴梁之後,聽說位於山東的紅巾軍內部發生內訌的消息,這時候已經先後獲得數次勝利信心滿滿的察罕帖木兒,果斷下令朝著山東半島發動猛烈進攻。
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進攻中,在戰鬥連番獲勝已經充滿鬥誌的情況下,此次對山東的突襲勢必是淩厲的。
一向以金錢為座右銘誰給的錢多我就為誰賣命的思想熏陶下,如同一直猛虎般進攻的義軍對抗一盤散沙般各自為政的紅巾軍,這突如其來的兇猛力量紅巾軍是完全沒有抵抗能力的,麵對著義軍近乎屠戮一般的進攻,在這一場完全是出師之軍猛如虎的軍事討伐中,山東的紅巾軍大部開始迅速敗退。
山東大捷,做為義軍統帥的察罕帖木兒並沒有就此滿足,隨著紅巾軍殘餘力量的四處潰散,生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察罕帖木兒決定乘勝追擊。
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為軍事格言的察罕帖木兒,已經搶得投機的他率領元軍對山東半島的殘存勢力進行血色清洗。
這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因為在山東危急的時候,原本駐守在山東各部的紅巾軍守軍見元軍勢力如洪近乎瘋狂的進攻,已經心存膽顫的紅巾軍各位堂主老大決定暫時拋棄成見齊聚濟南商議對策。
也就是在這個結構眼上,察罕帖木兒率部圍困了濟南。
此時的濟南城就如同是一個口袋,一個已經紮緊了口困住了人,隻要大棒揚起隨時可以送他們歸西的麻袋,而麻袋裏麵裝的就是可以左右山東局勢的各堂口老大。
麵對如狼似虎一般的元軍,已經被困城內猶如鍋裏王八進退無路的各堂口老大也是無可奈何。
對於這次在濟南近乎是喜中頭獎一般的經曆,他們也試圖通過組織城中的士兵進行強行突圍,但是他們明顯低估了察罕帖木兒的實力,數次突圍均為失敗告終。
而做為統帥的察罕帖木兒也似乎並沒有想要強行破城的意思,更沒有在對方突圍中想要一舉幹掉這群老大的意思,而是將它們團團圍住,困而不打。
他在等,他在玩,他在等一群人的出現,在他玩另外一場遊戲。
這群人不是別人,正是這些堂口老大手下的小弟。
麵對著自家老大被圈的事實,他們必然會全力反攻解圍。
既然他們想要解圍,那我就在這裏守株待兔。
在山東半島的軍事進攻中,麵對著四處逃竄不知何為主力的紅巾軍的時候,察罕帖木兒采用了圍點打援的戰略方案,先是率領主力圍困濟南卻圍而不打,而後派遣其餘兵力對其他小地區的紅巾軍勢力進行軍事清剿。
這等猶如白送一般的生意,不賺白不賺賺了不白賺,便宜讓我賺不賺是傻蛋,在這等不受累的同時還能賺他一票的好買賣,自己絕對不能浪費。
於是,已經做好局布的察罕帖木兒靜等反軍的到來,並在隨後將反軍分別包了餃子。
在清理掉外圍障礙之後,已經足足圍困了三個月之久的濟南被元軍攻克。
在元軍攻克濟南之後,察汗帖木兒並沒有大開殺戒,在殺戮和政治招降麵前,做為軍事家出身的察罕帖木兒似乎並沒有過度選擇自己一向喜歡的軍事暴力,而是選擇了後者。
在山東這個地麵上,對於自己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土豹子來說,扶持一個傀儡政權對於察罕帖木兒來說似乎是最明智的選擇。
所以在濟南城破之後,察罕帖木兒考慮到田豐和王士誠占據山東已久,軍民大多依附於他,於是手書一封,準備戰略招撫田豐。
而此時深知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為當前形勢的紅巾軍兩大統領田豐、王士誠麵對著城破的事實,秉持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人格素養的二人,在察罕帖木兒入城之後接受他的招降。
與此同時,做為對於做為察罕帖木兒的嘉獎,元朝政府封察罕帖木兒為中書平章政事(元朝官職,僅次於丞相)、兼河南山東行樞密院事,仍然署理陝西行台中丞(類似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官居從一品(副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