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


    神都。


    蘇賢又清閑下來。


    整日都在府中陪伴兩位夫人,偶爾找李青牛拌拌嘴,再逗一逗小姨子唐淑靜,日子逍遙又快活。


    相對於蘇賢的清閑,蘭陵、女皇、滿朝文武,乃至於整個大梁朝廷,這一陣都十分忙碌。


    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推廣曲轅犁。


    此事由蘭陵負責,據說進展十分順利。


    各地百姓試用過曲轅犁後,無一例外,全都讚不絕口,甚至還有人要給蘇賢設立生祠,日日祭拜。


    這可把蘇賢嚇了一跳,忙命人勸阻,他可不想在活著的時候被人祭拜,怕折壽。


    某一日,黃昏過後。


    女皇稍稍清閑下來。


    忽想起數日前在範陽侯府的某間屋子中,蘇賢曾答應送一壇九枝甘露入宮一起品嚐的,眼下稍得空閑,正好休閑一下。


    於是蘇賢入宮。


    至夜半三更時分方才出宮迴府。


    值得一提的是,天黑之後宮門全部封禁,任何人不得出入,蘇賢是通過吊籃出城的,過程驚險又刺激。


    ……


    閑暇之餘,又過得兩日。


    這天,北方傳來消息——


    先前陷入內亂的遼國,居然已經恢複,國內也漸漸安穩下來。


    據傳,搞定遼國內亂之人,並非遼帝,而是當今遼國皇太子納蘭節!


    納蘭節借此,在遼國樹立起了威望。


    並倡議恢複與大梁的通商,重開幽州平安市。


    女皇君臣收到消息,自然大喜不已,平安市重開,又能增加一筆巨大的收入,這對當下的大梁來說至關重要。


    不過,納蘭節有個條件,此次開通互市,交易的規則必須重新商議。


    納蘭節為表誠意,將以遼國皇太子的身份位臨幽州,同時邀請大梁派出使臣,前往平安市共同磋商。


    女皇君臣商量了半日,認為可以接受。


    但前往幽州平安市的人選,卻無人主動承擔。


    因為這並不是一個美差。


    其一,遼國留給他們的印象始終都是狡詐奸猾的,稍不注意就會被騙。


    其二,若最後沒能談妥,導致大梁的利益受損,莫說女皇,恐怕滿朝文武都不能容忍吧。


    幽州之行,風險太大,許多大臣都不願踩這趟渾水。


    最終,還是錢中書主動站了出來。


    他急需一場大功勞,擺脫自己在女皇眼中糟糕的形象,同時也為太子殿下積攢一些資本。


    幽州一行,雖然風險很大,但對他來說卻是一個香餑餑,值得一拚。


    女皇深思熟慮之後,最終點頭同意,命錢中書為使臣,又為他指定了兩名副使,當天下午,就打發錢中書啟程前往幽州不提……


    這些事,蘇賢都未參與。


    女皇批給他的假期長達半月。


    若沒有十分要緊之事,女皇不會驚動他。


    不過,蘇賢對這些事也了如指掌,對於遼國的問題,幽州的談判,他都沒放在心上,想來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陪著兩位夫人,或在城中遊玩,或去城外踏青爬山,每天都十分充實。


    就這樣,平靜的日子一晃而逝。


    轉眼,又是數日之後。


    這天上午。


    皇宮。


    禦書房。


    女皇招來蘭陵公主、劉侍中,以及其他宰相等,齊聚禦書房議事,女皇端坐在書桉之後,麵色不怎麽好看。


    蘭陵與眾臣見狀,下意識低著頭,不敢造次,通過女皇的麵色,他們預感到女皇的心情可能不好。


    怕是又有什麽糟心事不成?


    啪!


    女皇撿起兩份折子,隨手丟在桌上靠近眾臣那一側,麵色凝重,吩咐道:“你們先看看這兩份折子。”


    “是。”


    蘭陵等人躬身領旨,取過折子細看起來。


    一會兒後,眾臣看完,他們的麵色早已變得憂心忡忡,與女皇的麵色一般無二。


    這兩份折子上寫了什麽?


    原來,第一份折子是欽天監所呈,近來,欽天監夜觀天象,預估今年的大梁還要遭遇一次天災。


    更細致一點來說,這天災就是洪災。


    再準確一點,就是黃河又將在今年之內泛濫。


    第二份折子,則是內衛所呈。


    折子的內容,是內衛派人前往黃河沿岸的調查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斷定,今年七八月份黃河泛濫的幾率高達八成!


    黃河一旦泛濫,淹沒的就不是一小片地方,而是整個整個的州縣,數個州縣化為一片澤國,損失極其慘重!


    洪災過後,那些被淹沒的州縣,會出現“人口真空”,這種情況對當下的大梁來說,真的是傷筋動骨。


    那些受災的普通百姓,就不用多說了,他們最多以一個數字出現在史書上麵……


    “欽天監的預測,朕不怎麽相信。”


    女皇緩緩開口:


    “但內衛的實地調查,還有近年來的氣候異常,朕卻不得不信,再者,這種事一旦發生,必將動搖國本,朕賭不起。”


    “黃河的治理,必須提上日程,你們商量一下,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需耗費多少銀錢?”


    蘭陵與眾臣齊聲領命。


    然後快速退出禦書房,調集各種資料研究起來,經兩個時辰的討論,他們再次迴到禦書房,向女皇匯報結果。


    黃河還能如何治理?


    無外乎疏浚河道,修築與加固堤壩而已。


    但難點在於,河道著實有些長。


    沿途所涉及的州縣無數,若想避免類似去年那樣的洪災,所耗費的銀兩必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需要多少銀兩?”女皇沉聲問道。


    “迴稟陛下,臣等粗略預估,最低也需兩百萬兩白銀,才能避免去年那等規模的洪災。”蘭陵小聲答道。


    “兩百萬兩白銀!”


    女皇騰身而起,麵色驟變,她心中下意識蹦出一個念頭:“兩百萬兩啊,就算把朕賣了也換不來這麽多錢!”


    蘭陵與群臣們無話可說,隻得躬身低頭,不敢去看女皇的麵色。


    眼下,大梁王朝的國庫真的不充裕,去年多災多難,又從蜀國大批購買糧食,早已將數十年的積攢耗費一空。


    今年的收成與賦稅,真的不多,而且早就對它們的用途做出了安排,都是一些十分要緊之事,沒有一絲浪費。


    眼下,忽然多出兩百萬兩銀子的缺口,兩百萬兩銀子啊,讓她上哪兒籌集?根本籌集不到。


    一片沉重的烏雲,壓在女皇君臣的頭頂。


    心內沉悶,就連唿吸也困難起來。


    大家沉默一陣後,蘭陵眉梢忽然一顫,心頭想起來什麽似的,麵色一喜,忙對女皇稟道:


    “陛下莫憂,兒臣忽然想起一事,因緣湊巧,合該我大梁度過此次難關!”


    “幼娘想到了什麽?”女皇麵色一動,群臣也扭頭看來,臉上希冀之色隱現。


    “平安市!”蘭陵一字一句說道。


    “平安市……對呀,朕怎麽忘了這茬!”女皇立即轉憂為喜,對蘭陵投去讚許的目光。


    群臣也是心頭一鬆,紛紛笑道:


    “平安市重開在即,單單這一項收入,就能為我大梁增加數百萬兩白銀,梳理黃河的銀錢有終於有了著落。”


    “這麽重要的一件事,先前我等竟未想起,還讓陛下擔憂,臣等著實該死。”


    女皇嘴角含笑,吩咐道:


    “這沒什麽,不說你們,就連朕也險些忘了此事,辛虧幼娘及時提醒……你們趕緊核算一下,平安市一年可以收取多少稅賦?”


    戶部尚書上前一步:


    “迴稟陛下,按往年的經驗來看,平安市一年為我大梁增加的稅賦,換算成白銀,基本上在五百萬兩左右。”


    “五百萬兩,這下足夠了。”群臣大喜。


    女皇心裏壓著的石頭終於徹底落地,她神色泰然,坐在龍椅上尋了個舒服的坐姿,笑道:


    “五百萬兩,其中兩百萬兩用於疏浚河道、修築河堤!”


    “至於剩下的三百萬兩,嗯,我們需要花錢的地方還有很多,大家都來議一議,這三百萬兩怎麽花。”


    “臣等遵旨。”


    “……”


    眼下,大梁需要用錢的地方真的很多,三百萬兩巨款看似雖多,但三兩下就被他們安排得明明白白。


    有錢的感覺真好。


    花錢的感覺更好!


    女皇君臣安排完這筆“預算”,感覺神清氣爽,嘴角不自禁浮現出笑意,心中滿足而又充實。


    忽然,禦書房外有人稟道:


    “陛下,幽州八百裏加急急報!”


    “幽州急報?還是八百裏加急的?趕緊呈上。”


    女皇君臣笑容一收。


    女皇正襟危坐,蘭陵等大臣則躬身肅立,“八百裏加急”的字眼讓他們心中微凜,總感覺幽州出了什麽亂子。


    很快,急報送到女皇手中。


    女皇麵色凝重,快速拆開看了起來。


    蘭陵等臣子屏氣凝神,眼睛一眨不眨注視著女皇,他們都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別是幽州大亂的消息。


    “是錢中書的親筆信。”


    女皇看了個開頭,神色一鬆,隨即浮現出濃濃的期待之色。


    蘭陵等群臣也紛紛舒了口氣,隻要不是幽州大亂就好……對了,既是錢中書的親筆信,那是不是說明平安市一事已經談妥?


    眾臣也期待起來。


    有的嘴角還掛上了笑容。


    可是,短短數息之後,他們嘴角的笑容便緩緩僵硬,直至凝固。


    為啥?


    因為女皇的麵色變得難看起來,秀眉緊鎖,甚至比方才的麵色還要難看!


    莫非,幽州平安市的談判出了意外?


    眾臣心中猜測。


    若果真出現意外,那“剛剛到手”的五百萬兩可就沒了!


    少時,女皇終於看完。


    她怔了一會兒,隨即麵色驟變,將那份急報揉著一團,直接扔在地上,氣喘籲籲長身而起,怒道:


    “錢中書無能,誤我大梁,朕真恨不得立刻拉他出去砍頭!”


    “陛下息怒!”


    蘭陵等大臣嚇了個夠嗆,看這樣子,應該是猜測成真了。


    他們彎腰撿起地上皺成一團的急報,圍在一起看了起來。


    等看完後,他們的麵色也變得無比難看——


    平安市的談判,倒不是說徹底失敗了,而是因為錢中書無能,導致大梁處於弱勢的地位。


    在談判中,納蘭節提出了一套新的交易規則,若按此規則,大梁每年從平安市獲取的稅賦,將直接由五百萬兩驟減至三百萬兩!


    足足減少了兩百萬兩!


    梳理河道、加固河堤的那兩百萬兩,沒了!


    世上最難受的事莫過於此。


    那兩百萬兩他們已做好安排,正好拿去疏浚河道、加固河堤,銀子雖然還沒賺到,但料想已經十拿九穩,他們也為此也充滿了期待。


    可是,最後又給他們說那兩百萬兩沒了?


    煮熟的鴨子,在他們眼皮子底下飛走,這種感覺就像是在他們身上剜肉,劇痛無比,不能承受。


    此外,這隻是遼國的第一個條件。


    第二,遼國還索要曲轅犁的圖紙。


    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若大梁不能滿足,遼國就不再與大梁互市,到時就連那三百萬兩也撈不到。


    “召集群臣,萬象神宮議事!”女皇沉聲吩咐道。


    “遵旨!”


    “……”


    一段時間過後,萬象神宮。


    文武百官齊聚。


    本次朝議是大朝會的規模。


    女皇高坐龍椅,當庭公布了遼國的兩項要求,以及黃河在今年七八月份可能的泛濫。


    眾臣聽罷,大殿中宛若炸開了鍋般,熱議紛紛:


    “遼人,禽獸也,竟敢如此脅迫我大梁,要知道我大梁可是天朝上國,這份氣本官著實難以下咽!”


    “我們應該召迴使臣,趕出遼國太子,不開邊市就不開,誰怕誰啊?”


    “可是,若不開通邊市,僅剩的三百萬兩白銀也沒了。”


    “是啊,我們當以治理黃河為重,若果真泛濫,我們的損失就太大了。”


    “但我大梁乃天朝上國,中原正統,豈可向遼人低頭,若傳揚出去,我大梁國體何在,陛下的臉麵往哪兒擱?!”


    “……”


    群臣吵鬧個不停,有妥協的,也有強硬的,誰也說服不了誰。


    對於遼國索要曲轅犁圖紙一事,眾臣也是眾說紛紜,許久商量不出一個結果。


    “夠了!”


    女皇頭痛欲裂,揉著眉心喝道:“朕找你們來,不是聽你們吵架的,朕需要的是解決的辦法。”


    群臣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頓時萎了下來,紛紛低著頭,再也不發一言。


    女皇見狀,一顆心迅速沉入穀底。


    “陛下,如此難題,臣等皆力有不逮,加之曲轅犁乃太尉所創,我們何不請來太尉呢,太尉有辦法也說不定。”有人喊道。


    “蘇愛卿!”


    女皇眼睛一亮,宛若抓住了救命稻草,扭著頭在人群中快速搜索:“蘇愛卿何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生有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總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總督並收藏書生有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