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安駕著飛舟直奔極海派。
離極海派還有五裏之遙時,史安收起飛舟,款步向山門走去。
看門還是那四個弟子。
他一抱拳,還未開口,其中一個弟子便冷嘲熱諷道:“呦,我道是誰呢?原來是四象觀的弟子啊。你們四象觀不是很厲害嗎?不是要叫囂著要對我們極海派痛下殺手,什麽來一個殺一個,來一對殺一雙嗎?最後還不是在我宗的力壓之下低頭認輸嗎?若不是我們掌門寬宏大量,豈能隻讓你們換掉宗主就輕易地饒了你們?”
還要接著往下說,就被那個為首的弟子嗬斥道:“閉嘴,不可無禮,怎麽說人家也是客人,況且剛換了宗主,心中正不痛快,你為何還要言語刺激?再胡說就罰你一個月的月俸。”
那個弟子嘴一撇,嘟嘟囔囔道:“不就是因為上次你得了他的好處才替他說話?平時你比我們說得還多,要罰就該罰你的。”
為首的弟子不再理他,轉過身子向史安還禮道:“雲安前輩,我對屬下管教不嚴,言語中多有冒犯,還請您原諒。”
史安剛才一聽他們的話就明白了。
上位者為鼓舞士氣,總會對事實用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表述,宋昶是這樣,元春子何嚐不是這樣?
所以他也沒有計較,隻是淡然一笑道:“無妨。小兄弟,我這次前來是與掌門前輩有約在先,還煩勞你再去通稟一聲。”
那個弟子說道:“掌門師祖早就吩咐過,若是您來直接去往他的府邸就行,他的府邸就在正堂旁邊,您熟門熟路自己前往就行。”
史安聽罷有些驚奇,宋掌門還真沒有把自己當外人,隨隨便便就讓自己進了宗門內部。
府邸客廳內,宋昶正在打坐。
看門童子報信後,他起身到門口迎進了史安。
這讓史安再次感到有些受寵若驚,自己一個小小築基修士能勞動一宗之主出門迎接,這事確實不同尋常。
賓主落座後,還未等史安開口,宋掌門就說道:“雲安道友,老夫此生佩服的人不多,其中修為比我低一個境界的,你是唯一一個。”
史安趕忙起身拱手道:“掌門前輩謬讚了,小子何德何能敢受您的誇獎?”
“不必自謙,貴宗替換宗主之事我已聽說,果然如你所言。這次兩宗的糾紛若非你的計謀,恐怕也不會有這樣一個兩全的結果。迴宗後我又仔細想了一下,出兵四象觀確實有些衝動,有些不太妥當,特別是違背了兩宗祖師爺的協定,怕是會對召國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此事有現在兩全的結果,你功不可沒。”
“這次能夠成事,還多虧了宋掌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所以晚輩再次感謝宋掌門。”說罷,他再次起身深施一禮。
隨後他從腰間儲物袋中取出《極海心法》,畢恭畢敬地交給宋昶,說道:“原物奉還,還請掌門前輩過目。”
宋昶接過心法,看也沒看就放入了自己的儲物袋,“不必過目,你的為人我信。”
史安心中對此頗有些感動,但口中卻未再表達此意,起身告辭道:“既然已完璧歸趙,史某也不多叨擾,宋掌門,就此別過。”
宋昶卻用手輕輕一擋,問道:“道友不是道號雲安嗎?怎麽又自稱史某?”
“我已離開四象觀,不再有此道號,所以恢複出家前名姓史安,日前未敢實名相報,還望掌門前輩海涵。”
聞言宋昶眼神中掠過一絲失望,但很快又平複下來道:“謹慎是修煉之人的天性,這個我能理解。你離開四象觀,想必是因為一山不容二虎,前日我雖與元春子隻有極短的接觸時間,但也看得出他是一個弄權好手,事成之後逐你離宗也是必然。不如這樣,你留在我宗,我與你一個堂主之位,若能結丹也有機會成為下任掌門,你意下如何?”
史安再次施禮道:“謝謝您的厚愛,您對元春子前輩的猜測雖不錯,但您卻把我看簡單了。離開四象觀並非元春宗主提出,而是我主動要求的。我誌不在有機會執掌一宗,因為我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再次感謝掌門前輩錯愛,恕史安不能接受盛情。”
“史安,你且聽我說完,我之所以邀您入宗,不僅僅是因為你的才智過人,更多的是因為你與本宗或有些淵源。你來看此物。”宋昶說罷,一揮手,一卷畫軸從客廳一角的書架前飛來。
他雙手接過畫軸恭恭敬敬地放在八仙桌上,然後慢慢展開,讓史安觀看。
這是一幅八尺宣的肖像畫,畫中人三旬左右年紀,一身散修打扮,下頜一綹兩寸長的黑須,星目劍眉,眉宇間透出一股逼人的英氣,而除了胡須略長於史安之外,其餘各處,包括神情、氣質都與他驚人的相像。
“這是極海派創宗始祖的畫像,與你相貌酷似,我從第一次見到你就覺著你們必有聯係,前番問你姓名就是想看看你是否是他老人家的後人。”
極海派的創宗始祖也與自己的相貌極似,怎麽會有四象觀的狀況一樣?史安心中納悶,莫非這兩宗的不隻是心法互補那麽簡單,連創宗始祖也有血緣關係?
“敢為宗主貴宗始祖貴姓?”史安又問道。
“始祖姓海,而並非姓史,這也是我略感失望的地方,若你也是海姓,那必定是他老人家的後人無疑,而你偏偏姓史,我便無法判明。”宋昶惆悵地說道。
“可以給我說說他的經曆嗎?”
“始祖名叫海棈,據說是世間極為罕見的四靈根修士,元嬰後期修為。三千八百年前在外雲遊,來到此處見靈氣充沛,很適合開宗立派,於是創下這極海派,而僅僅二百年後,我宗有了幾名結丹期弟子後,他便再次外出遊曆。又過了二百年後,一日他重返宗門,拿迴了與四象觀、吳洛堡的三方協約,上麵寫明了三方的分界線,就是現在的陀沱河和紫郡山,也寫明三宗永不為敵、永不結盟、共守召國三條原則,把它留給當時的掌門,要求作為宗門傳承之一,然後便飄然離去,此後就再無音訊了。”
史安聽完後陷入了沉思,忽然間他產生了一個讓自己都嚇了一跳的大膽猜測:三千六百年前海掌門離宗,而四象觀的創宗時間恰好是三千六百年前,有沒有可能是海掌門創建了四象觀?四象觀的創宗祖師爺道號清梅,若把二字左右分開再重新組合,不恰好就是海棈二字嗎?而清梅子不也是在簽訂完協約後就離開宗門,此後也杳無音信嗎?這與海掌門的行事風格完全一樣。
他現在已經基本能夠斷定,極海派與四象觀兩宗的始祖就是一人,就是那個海掌門。特別《霧海無極大法》能將兩宗的部分心法提煉整合,恐怕也隻有兩宗創始人就是同一人的這種可能了,而自己也很可能與這人有一定的關係。
既然這兩宗的關係如此,那簽訂三方協議的第三方吳洛堡,他的創始人也就有可能是這個海掌門,而霧海無極大法中極海派與四象觀所缺少的那部分心法,就一定在吳洛堡的心法中。
想到這裏他不禁有些後悔,當初自己通過四象觀與極海派心法判明這兩宗有聯係,而沒有認為自己也會與其創建人有所關聯,認為不關自己的事,所以就將得到的元道子手中的儲物袋直接交還四象觀,若早來極海派一趟,得知這些消息,那就會看看裏麵所謂的“傳承之物”,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不過,事已如此,再後悔為時已晚,他索性不再懊惱,接著問道:“掌門前輩,我還有一事請教,不知可否請您解惑?”
“但問無妨。”
“您可知吳洛堡的起源?”
“這個我確實不知道。按照那三方協議的要求,三方修士要盡量少接觸,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即使不得已有交往,也不可互相打聽對方宗門淵源。據我所知,這麽多年來三宗之中無人違反。能夠聽到本宗秘辛之事,你可是第一人,還望你不要外傳。”
“多謝掌門前輩解惑,您的話晚輩定當銘刻於心。”
“怎麽樣,我已經這些全部告知於你,你現在可有留在我宗的意願?”
“史安確有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還不能接受掌門邀請。我還有一事相告,三宗不是協約上的那種簡單的關係,還有更大的關聯,所以還請掌門遵守祖訓為上。”
“好吧,我尊重你的選擇,不過有一天你想明白了,極海派隨時歡迎你加入。”宋昶有些惋惜地說道,又遞給他一塊腰牌,正麵一個“極”字,背麵一個“海”字,“這塊腰牌給你,你隨時可以記名長老的身份進入。”
史安再次拜謝後辭行而去。
離極海派還有五裏之遙時,史安收起飛舟,款步向山門走去。
看門還是那四個弟子。
他一抱拳,還未開口,其中一個弟子便冷嘲熱諷道:“呦,我道是誰呢?原來是四象觀的弟子啊。你們四象觀不是很厲害嗎?不是要叫囂著要對我們極海派痛下殺手,什麽來一個殺一個,來一對殺一雙嗎?最後還不是在我宗的力壓之下低頭認輸嗎?若不是我們掌門寬宏大量,豈能隻讓你們換掉宗主就輕易地饒了你們?”
還要接著往下說,就被那個為首的弟子嗬斥道:“閉嘴,不可無禮,怎麽說人家也是客人,況且剛換了宗主,心中正不痛快,你為何還要言語刺激?再胡說就罰你一個月的月俸。”
那個弟子嘴一撇,嘟嘟囔囔道:“不就是因為上次你得了他的好處才替他說話?平時你比我們說得還多,要罰就該罰你的。”
為首的弟子不再理他,轉過身子向史安還禮道:“雲安前輩,我對屬下管教不嚴,言語中多有冒犯,還請您原諒。”
史安剛才一聽他們的話就明白了。
上位者為鼓舞士氣,總會對事實用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表述,宋昶是這樣,元春子何嚐不是這樣?
所以他也沒有計較,隻是淡然一笑道:“無妨。小兄弟,我這次前來是與掌門前輩有約在先,還煩勞你再去通稟一聲。”
那個弟子說道:“掌門師祖早就吩咐過,若是您來直接去往他的府邸就行,他的府邸就在正堂旁邊,您熟門熟路自己前往就行。”
史安聽罷有些驚奇,宋掌門還真沒有把自己當外人,隨隨便便就讓自己進了宗門內部。
府邸客廳內,宋昶正在打坐。
看門童子報信後,他起身到門口迎進了史安。
這讓史安再次感到有些受寵若驚,自己一個小小築基修士能勞動一宗之主出門迎接,這事確實不同尋常。
賓主落座後,還未等史安開口,宋掌門就說道:“雲安道友,老夫此生佩服的人不多,其中修為比我低一個境界的,你是唯一一個。”
史安趕忙起身拱手道:“掌門前輩謬讚了,小子何德何能敢受您的誇獎?”
“不必自謙,貴宗替換宗主之事我已聽說,果然如你所言。這次兩宗的糾紛若非你的計謀,恐怕也不會有這樣一個兩全的結果。迴宗後我又仔細想了一下,出兵四象觀確實有些衝動,有些不太妥當,特別是違背了兩宗祖師爺的協定,怕是會對召國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此事有現在兩全的結果,你功不可沒。”
“這次能夠成事,還多虧了宋掌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所以晚輩再次感謝宋掌門。”說罷,他再次起身深施一禮。
隨後他從腰間儲物袋中取出《極海心法》,畢恭畢敬地交給宋昶,說道:“原物奉還,還請掌門前輩過目。”
宋昶接過心法,看也沒看就放入了自己的儲物袋,“不必過目,你的為人我信。”
史安心中對此頗有些感動,但口中卻未再表達此意,起身告辭道:“既然已完璧歸趙,史某也不多叨擾,宋掌門,就此別過。”
宋昶卻用手輕輕一擋,問道:“道友不是道號雲安嗎?怎麽又自稱史某?”
“我已離開四象觀,不再有此道號,所以恢複出家前名姓史安,日前未敢實名相報,還望掌門前輩海涵。”
聞言宋昶眼神中掠過一絲失望,但很快又平複下來道:“謹慎是修煉之人的天性,這個我能理解。你離開四象觀,想必是因為一山不容二虎,前日我雖與元春子隻有極短的接觸時間,但也看得出他是一個弄權好手,事成之後逐你離宗也是必然。不如這樣,你留在我宗,我與你一個堂主之位,若能結丹也有機會成為下任掌門,你意下如何?”
史安再次施禮道:“謝謝您的厚愛,您對元春子前輩的猜測雖不錯,但您卻把我看簡單了。離開四象觀並非元春宗主提出,而是我主動要求的。我誌不在有機會執掌一宗,因為我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再次感謝掌門前輩錯愛,恕史安不能接受盛情。”
“史安,你且聽我說完,我之所以邀您入宗,不僅僅是因為你的才智過人,更多的是因為你與本宗或有些淵源。你來看此物。”宋昶說罷,一揮手,一卷畫軸從客廳一角的書架前飛來。
他雙手接過畫軸恭恭敬敬地放在八仙桌上,然後慢慢展開,讓史安觀看。
這是一幅八尺宣的肖像畫,畫中人三旬左右年紀,一身散修打扮,下頜一綹兩寸長的黑須,星目劍眉,眉宇間透出一股逼人的英氣,而除了胡須略長於史安之外,其餘各處,包括神情、氣質都與他驚人的相像。
“這是極海派創宗始祖的畫像,與你相貌酷似,我從第一次見到你就覺著你們必有聯係,前番問你姓名就是想看看你是否是他老人家的後人。”
極海派的創宗始祖也與自己的相貌極似,怎麽會有四象觀的狀況一樣?史安心中納悶,莫非這兩宗的不隻是心法互補那麽簡單,連創宗始祖也有血緣關係?
“敢為宗主貴宗始祖貴姓?”史安又問道。
“始祖姓海,而並非姓史,這也是我略感失望的地方,若你也是海姓,那必定是他老人家的後人無疑,而你偏偏姓史,我便無法判明。”宋昶惆悵地說道。
“可以給我說說他的經曆嗎?”
“始祖名叫海棈,據說是世間極為罕見的四靈根修士,元嬰後期修為。三千八百年前在外雲遊,來到此處見靈氣充沛,很適合開宗立派,於是創下這極海派,而僅僅二百年後,我宗有了幾名結丹期弟子後,他便再次外出遊曆。又過了二百年後,一日他重返宗門,拿迴了與四象觀、吳洛堡的三方協約,上麵寫明了三方的分界線,就是現在的陀沱河和紫郡山,也寫明三宗永不為敵、永不結盟、共守召國三條原則,把它留給當時的掌門,要求作為宗門傳承之一,然後便飄然離去,此後就再無音訊了。”
史安聽完後陷入了沉思,忽然間他產生了一個讓自己都嚇了一跳的大膽猜測:三千六百年前海掌門離宗,而四象觀的創宗時間恰好是三千六百年前,有沒有可能是海掌門創建了四象觀?四象觀的創宗祖師爺道號清梅,若把二字左右分開再重新組合,不恰好就是海棈二字嗎?而清梅子不也是在簽訂完協約後就離開宗門,此後也杳無音信嗎?這與海掌門的行事風格完全一樣。
他現在已經基本能夠斷定,極海派與四象觀兩宗的始祖就是一人,就是那個海掌門。特別《霧海無極大法》能將兩宗的部分心法提煉整合,恐怕也隻有兩宗創始人就是同一人的這種可能了,而自己也很可能與這人有一定的關係。
既然這兩宗的關係如此,那簽訂三方協議的第三方吳洛堡,他的創始人也就有可能是這個海掌門,而霧海無極大法中極海派與四象觀所缺少的那部分心法,就一定在吳洛堡的心法中。
想到這裏他不禁有些後悔,當初自己通過四象觀與極海派心法判明這兩宗有聯係,而沒有認為自己也會與其創建人有所關聯,認為不關自己的事,所以就將得到的元道子手中的儲物袋直接交還四象觀,若早來極海派一趟,得知這些消息,那就會看看裏麵所謂的“傳承之物”,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不過,事已如此,再後悔為時已晚,他索性不再懊惱,接著問道:“掌門前輩,我還有一事請教,不知可否請您解惑?”
“但問無妨。”
“您可知吳洛堡的起源?”
“這個我確實不知道。按照那三方協議的要求,三方修士要盡量少接觸,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即使不得已有交往,也不可互相打聽對方宗門淵源。據我所知,這麽多年來三宗之中無人違反。能夠聽到本宗秘辛之事,你可是第一人,還望你不要外傳。”
“多謝掌門前輩解惑,您的話晚輩定當銘刻於心。”
“怎麽樣,我已經這些全部告知於你,你現在可有留在我宗的意願?”
“史安確有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還不能接受掌門邀請。我還有一事相告,三宗不是協約上的那種簡單的關係,還有更大的關聯,所以還請掌門遵守祖訓為上。”
“好吧,我尊重你的選擇,不過有一天你想明白了,極海派隨時歡迎你加入。”宋昶有些惋惜地說道,又遞給他一塊腰牌,正麵一個“極”字,背麵一個“海”字,“這塊腰牌給你,你隨時可以記名長老的身份進入。”
史安再次拜謝後辭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