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安無法,歎一口氣說道:“那我就趕緊迴了,可惜參加不了您的典禮了。”
“這倒沒什麽,就是一個儀式而已。至於革除你的內門弟子身份的問題,我想了一下,就不用當眾說了,現在明白知道你身份的弟子並不多,過一段時間也都會忘記,革除了反而不好,也對將來弟子的管理不力,你說對嗎?”
“您說得對,”史安道,其實他心中也和明鏡似的,注銷自己的身份,必然會在自己案宗記錄中寫到今日所有事件經過,以後難免會淡化元春子的功勞,反倒不如不說明自己的身份而被眾人慢慢遺忘更加有利。“我還想見一下元妙師叔,見過之後我就不再與您辭行了。後會有期!”
說罷頭也不迴地走向元妙子。
元妙子此時正在眼望蒼天,嘴裏嘟囔著什麽。史安知道他是在告慰雲善的在天之靈,他沒敢打攪,隻在一旁等候。
片刻後元妙子收斂目光,看到史安就呆在身邊,忙一把拉過他說道:“雲安,這是真得謝謝你,終於將我多年願望實現了。”
史安神情複雜地看著這個白發蒼蒼的老者,噗通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
元妙子不知所以,忙一把拉起他問道:“雲安,這是為何?”
“師叔,雖然我們一直沒有師徒身份,但早已有師徒之實,更有師徒之情。今日起我不再有四象觀弟子的身份,也就不再敢稱您為師叔了,但您對我的教誨,對我的幫助,對我的恩情,我永生難忘。”
“怎麽你要離開了?是不是元春對你說了什麽?我現在就去找他,讓他收迴成命。”元妙子大驚失色道。
“這不關宗主的事,是我還有一些更為重要的事情要辦,以後也無法在你身邊伺候您了。臨走我有幾句話要對您說,宗主是個心思很重的人,以後不管他說什麽,您隻管點頭就是,不要發表不同意見;宗門事務您也不要多管,宗主自有他的主意,您隻需要在修煉上下更多的工夫,我想修到元嬰期不是什麽問題。”史安誠懇地說道。
“孩子,既然你主意已定,我也不會強拉你的後腿,修仙路漫漫,你要好好的,別忘了我這把老骨頭就行。至於元嬰期,我怕此生無望,我們這一代已經出了一個元嬰修士,我也就不抱什麽希望了。”眼見得自己視若己出的孩子即將離開,他不由老淚縱橫。
“快別這麽說,您一定會成為四象觀這一代第二個元嬰修士的。對了,還有些物件請您收著。”史安也紅了眼圈,一拍胸口,從洞天石中取出金剛繩和那個金色符籙,雙手捧著遞給元妙子。
“孩子,這個還是你收著吧,將來你結丹之後用得上的。”老人沒有接過東西。
“師叔,這是我最後一次可以這麽稱唿您,以後我也沒辦法在您身邊盡孝,這些東西就當是個念想吧。”
老人聽罷沒再說什麽,默默接過來放進儲物袋中,又輕輕拍了拍史安的肩膀。
史安不敢再多說什麽,心一橫,再次跪拜老人後,轉身頭也不迴的離去了。心中卻默默說道:“師父,百年之內若您還未進階元嬰期,我再想辦法助您!”
史安駕上飛舟,以最快的速度直奔雙塔城。
兩個時辰後,逸之閣內。
史安急忙召喚了吳剛、老李等人,簡單將四象觀的原宗主元道子會來報複一事告訴他們,吩咐道:“元道子迴了魏家,見到人去樓空,定然知道是四象觀拿了人,他應該會先去設法營救,可這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完成的事情。而事後他一定會把氣撒在我們身上,怕是過段時間就會來報複逸之閣。但為了保險起見,你們現在遣散所有的夥計,將店鋪中能夠帶走的東西全部帶走,等過一陣風平浪靜重新開業再通知他們迴來,現在快去辦吧。”
涉及到生命安全,這些人自不敢怠慢,所以不到兩個時辰人去樓空,連逸之閣的牌子都已經摘下深埋地下。
吳剛走到史安麵前,遞過來幾個儲物袋,說道:“逸之先生,這幾個袋子裏放著這一年多來的收入和各類陣法材料,現在您收好,我帶著女兒也先暫時躲避,複業之時可到城東頭客棧找我和其他夥計。”
史安知道吳剛為人正直,自己有一份,那其他人自然也有他們應得的部分,所以也不矯情,收下儲物袋後就打發他們離開了。
下一步怎麽做?是守在這裏布陣給元道子迎頭一擊?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難啃的骨頭留給元春子去解決?史安有些拿不定主意。
算了,就算布下陣法,元道子吃了一次虧還會吃第二次?所以就算布了陣,也未必能拿住他,還是別給自己找麻煩了。
當務之急還是要先去一趟極海派,歸還了《極海心法》就算又了了一件心事。今日太晚了,不如明早再去吧。想到這裏史安決定先找一家客棧歇息一夜。
夜晚的雙塔城也還熱鬧,此地民風淳樸,治安還是不錯的。
史安慢慢想向著城中心走去。路過峰映別院時,他心中一動,忽想起一個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為何不趁此機會到淨一法師處去解惑。
淨一法師正在禪房中打坐,見知客僧引來了史安,便起身施禮笑道:“施主,別來無恙乎?”
史安也趕忙還禮道:“托大和尚的福,一切安好。今晚閑來無事,想與大和尚您論論道,您方便嗎?”
“善哉善哉,難得施主有此興致,貧僧求之不得,隻不知施主要與貧僧討論什麽?”
“有個問題一直在困擾我。還記得八年前我們第一次相見的時候,在我猜測出這裏是封印大陣時,您說我不要將此事說與外人聽,並說若不以心魔起誓,我便不能離開寺院。我猜您是當時動了殺心,這是否與佛門倡導的慈悲為懷相悖呢?或者是我對佛門認識有所偏差?”
“施主記性還真好,這件事情還能記在心中。其實,施主對我的意思理解錯了,當時我不讓施主離開寺院並非動了殺心,而是要您在寺院裏靜修,直至您明白我的苦衷後再離開。另外,您所說的這番話這並不涉及佛門的慈悲之心。”
“哦?那佛門所謂慈悲之心的含義到底是什麽,難道不是說佛門不準殺生嗎?”
“施主未免將慈悲之心理解得太狹隘了。您可知‘慈’和‘悲’在佛門中各是何含義?”
史安搖搖頭,他從未接觸過佛法,也自然不懂其教義,便老老實實地說:“願聽大和尚教誨。”
“慈就是愛眾生,並給他們快樂;悲就是憐憫眾生,同感其苦,並要拔其苦。所以慈悲就是讓眾生離苦得樂。”
“既然如此,若您囚禁了我,那我就會因為失去自由而丟掉了快樂增添了痛苦,這一切是您給的,那豈不成了讓我離樂得苦了嗎?”
“施主,您所說苦樂是世人眼中的苦樂,而非佛門所說的苦和樂。世人所感受的和追求的快樂,大多是健康、財富、家庭和美,或者財、色、名、食、睡等五欲的快樂,而失去這些就是痛苦。但佛門認為這些快樂都是暫短的、是無常的,沉溺於這些所謂快樂,就是種下了未來的業果。佛門所講的真正快樂是涅槃,是一切煩惱滅盡、不被係縛,是一種寂靜、清涼、自在的快樂,涅槃得證時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也就是將苦痛的根本切底消除,證為涅槃之樂。”淨一娓娓道來。
“這倒沒什麽,就是一個儀式而已。至於革除你的內門弟子身份的問題,我想了一下,就不用當眾說了,現在明白知道你身份的弟子並不多,過一段時間也都會忘記,革除了反而不好,也對將來弟子的管理不力,你說對嗎?”
“您說得對,”史安道,其實他心中也和明鏡似的,注銷自己的身份,必然會在自己案宗記錄中寫到今日所有事件經過,以後難免會淡化元春子的功勞,反倒不如不說明自己的身份而被眾人慢慢遺忘更加有利。“我還想見一下元妙師叔,見過之後我就不再與您辭行了。後會有期!”
說罷頭也不迴地走向元妙子。
元妙子此時正在眼望蒼天,嘴裏嘟囔著什麽。史安知道他是在告慰雲善的在天之靈,他沒敢打攪,隻在一旁等候。
片刻後元妙子收斂目光,看到史安就呆在身邊,忙一把拉過他說道:“雲安,這是真得謝謝你,終於將我多年願望實現了。”
史安神情複雜地看著這個白發蒼蒼的老者,噗通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
元妙子不知所以,忙一把拉起他問道:“雲安,這是為何?”
“師叔,雖然我們一直沒有師徒身份,但早已有師徒之實,更有師徒之情。今日起我不再有四象觀弟子的身份,也就不再敢稱您為師叔了,但您對我的教誨,對我的幫助,對我的恩情,我永生難忘。”
“怎麽你要離開了?是不是元春對你說了什麽?我現在就去找他,讓他收迴成命。”元妙子大驚失色道。
“這不關宗主的事,是我還有一些更為重要的事情要辦,以後也無法在你身邊伺候您了。臨走我有幾句話要對您說,宗主是個心思很重的人,以後不管他說什麽,您隻管點頭就是,不要發表不同意見;宗門事務您也不要多管,宗主自有他的主意,您隻需要在修煉上下更多的工夫,我想修到元嬰期不是什麽問題。”史安誠懇地說道。
“孩子,既然你主意已定,我也不會強拉你的後腿,修仙路漫漫,你要好好的,別忘了我這把老骨頭就行。至於元嬰期,我怕此生無望,我們這一代已經出了一個元嬰修士,我也就不抱什麽希望了。”眼見得自己視若己出的孩子即將離開,他不由老淚縱橫。
“快別這麽說,您一定會成為四象觀這一代第二個元嬰修士的。對了,還有些物件請您收著。”史安也紅了眼圈,一拍胸口,從洞天石中取出金剛繩和那個金色符籙,雙手捧著遞給元妙子。
“孩子,這個還是你收著吧,將來你結丹之後用得上的。”老人沒有接過東西。
“師叔,這是我最後一次可以這麽稱唿您,以後我也沒辦法在您身邊盡孝,這些東西就當是個念想吧。”
老人聽罷沒再說什麽,默默接過來放進儲物袋中,又輕輕拍了拍史安的肩膀。
史安不敢再多說什麽,心一橫,再次跪拜老人後,轉身頭也不迴的離去了。心中卻默默說道:“師父,百年之內若您還未進階元嬰期,我再想辦法助您!”
史安駕上飛舟,以最快的速度直奔雙塔城。
兩個時辰後,逸之閣內。
史安急忙召喚了吳剛、老李等人,簡單將四象觀的原宗主元道子會來報複一事告訴他們,吩咐道:“元道子迴了魏家,見到人去樓空,定然知道是四象觀拿了人,他應該會先去設法營救,可這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完成的事情。而事後他一定會把氣撒在我們身上,怕是過段時間就會來報複逸之閣。但為了保險起見,你們現在遣散所有的夥計,將店鋪中能夠帶走的東西全部帶走,等過一陣風平浪靜重新開業再通知他們迴來,現在快去辦吧。”
涉及到生命安全,這些人自不敢怠慢,所以不到兩個時辰人去樓空,連逸之閣的牌子都已經摘下深埋地下。
吳剛走到史安麵前,遞過來幾個儲物袋,說道:“逸之先生,這幾個袋子裏放著這一年多來的收入和各類陣法材料,現在您收好,我帶著女兒也先暫時躲避,複業之時可到城東頭客棧找我和其他夥計。”
史安知道吳剛為人正直,自己有一份,那其他人自然也有他們應得的部分,所以也不矯情,收下儲物袋後就打發他們離開了。
下一步怎麽做?是守在這裏布陣給元道子迎頭一擊?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難啃的骨頭留給元春子去解決?史安有些拿不定主意。
算了,就算布下陣法,元道子吃了一次虧還會吃第二次?所以就算布了陣,也未必能拿住他,還是別給自己找麻煩了。
當務之急還是要先去一趟極海派,歸還了《極海心法》就算又了了一件心事。今日太晚了,不如明早再去吧。想到這裏史安決定先找一家客棧歇息一夜。
夜晚的雙塔城也還熱鬧,此地民風淳樸,治安還是不錯的。
史安慢慢想向著城中心走去。路過峰映別院時,他心中一動,忽想起一個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為何不趁此機會到淨一法師處去解惑。
淨一法師正在禪房中打坐,見知客僧引來了史安,便起身施禮笑道:“施主,別來無恙乎?”
史安也趕忙還禮道:“托大和尚的福,一切安好。今晚閑來無事,想與大和尚您論論道,您方便嗎?”
“善哉善哉,難得施主有此興致,貧僧求之不得,隻不知施主要與貧僧討論什麽?”
“有個問題一直在困擾我。還記得八年前我們第一次相見的時候,在我猜測出這裏是封印大陣時,您說我不要將此事說與外人聽,並說若不以心魔起誓,我便不能離開寺院。我猜您是當時動了殺心,這是否與佛門倡導的慈悲為懷相悖呢?或者是我對佛門認識有所偏差?”
“施主記性還真好,這件事情還能記在心中。其實,施主對我的意思理解錯了,當時我不讓施主離開寺院並非動了殺心,而是要您在寺院裏靜修,直至您明白我的苦衷後再離開。另外,您所說的這番話這並不涉及佛門的慈悲之心。”
“哦?那佛門所謂慈悲之心的含義到底是什麽,難道不是說佛門不準殺生嗎?”
“施主未免將慈悲之心理解得太狹隘了。您可知‘慈’和‘悲’在佛門中各是何含義?”
史安搖搖頭,他從未接觸過佛法,也自然不懂其教義,便老老實實地說:“願聽大和尚教誨。”
“慈就是愛眾生,並給他們快樂;悲就是憐憫眾生,同感其苦,並要拔其苦。所以慈悲就是讓眾生離苦得樂。”
“既然如此,若您囚禁了我,那我就會因為失去自由而丟掉了快樂增添了痛苦,這一切是您給的,那豈不成了讓我離樂得苦了嗎?”
“施主,您所說苦樂是世人眼中的苦樂,而非佛門所說的苦和樂。世人所感受的和追求的快樂,大多是健康、財富、家庭和美,或者財、色、名、食、睡等五欲的快樂,而失去這些就是痛苦。但佛門認為這些快樂都是暫短的、是無常的,沉溺於這些所謂快樂,就是種下了未來的業果。佛門所講的真正快樂是涅槃,是一切煩惱滅盡、不被係縛,是一種寂靜、清涼、自在的快樂,涅槃得證時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也就是將苦痛的根本切底消除,證為涅槃之樂。”淨一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