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界的門派一般都開設講授功法的傳功堂、保管各類功法的藏功樓、衝擊修為瓶頸的煉氣府等,各門派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功能一般無二。此外在四象觀中還有宗門最大的產業,專門製作符籙的符籙場。
張泉帶著史安先來到了傳功堂。
四象觀的傳功堂是這裏所有建築中最大的,僅一個授業大廳就可以同時容納五百多人。
“這是講授心法和法術的地方,每十天有一次隻對內門煉氣期弟子開放的課程,由築基期內門師叔講授。每個月有一次給外門煉氣期弟子講的課,由那四名外門築基期師叔講授,聽講的前提是已按進度完成了工作,而且以前也沒有任何不按時完成工作的不良記錄。等到結丹師祖們講道時,隻能由內門築基期師叔來聽,這個時間不固定,要看宗主和長老們的時間安排了。”
出了傳功堂,二人又步入藏經樓。藏經樓分為五層,一層是藏經樓的看門人工作和居住的地方,二層是最普通的資料室,無論內門還是外門弟子都可以進來閱讀,雖這麽說,可真正來閱讀的隻有外門弟子,因為內門弟子有更好的資料,都放在禁止外門弟子進出的三、四、五層。
隨後二人又去了符籙場和煉氣府。
天色將晚,張泉引史安來到元妙子修煉的山峰跟前,史安指著山上大大小小的洞府問道:“泉叔,這些洞府都是誰住的?”
張泉迴答道:“主要是師祖和師叔們住。這住所可是很有講究的,雖然都在同一個四象觀中,可各地方的靈氣多寡狀況大有分別。靈氣最盛的是主峰,主峰上靈氣最盛的洞府歸宗主師祖,其他師祖也都分布在其他靈氣旺盛的山峰和洞府之中。雲字輩師叔們都在師祖們的洞府周圍靈氣稍弱的洞府內修煉,正字輩的內門師兄們就住的更遠些。我們外門弟子沒有洞府,隻能自己找相對滿意的地點修煉。我麽,托元妙長老老人家的福,要我日常打理洞府,晚上就可以在附近打坐,要不我也沒可能在二十年時間裏修煉到煉氣八層。”
山前院後轉了個遍,直到晚間他們方才迴到元妙子的洞府。元妙子已在洞中打坐,見史安迴來,便命張泉退下,獨留史安談話。
“正安,今天去了哪些地方啊?”
“宗門實在太大了,弟子隨張泉師兄在宗門跑了一天,也隻進了傳功堂、藏功樓、煉氣府和符籙場那麽幾處庭院。”
“現在你們還不會禦物飛行,自然慢得很。假以時日再走遍宗門就用不了多少時間了。說實話,四象觀地方還是有些小了。”元妙子道。
這還小啊,快趕上一個徐縣城了,史安暗暗咂舌。
“師祖,我什麽時候可以開始修煉?”史安急不可耐問道。
“真是個急性子,我先給你講講煉氣期修煉的道理,”元妙子說道:“這煉氣期是修士的起點,但體質與凡人相比沒有根本改變,仍然需要元氣來行動和滋養身體,哦,我倒忘了,給你些辟穀丹吧,省得每天和那些外門弟子擠在一起吃飯,瞎耽誤工夫。”說著從腰間小囊中取出幾粒紅色丹丸給他,正是那辟穀丹,史安忙接過來,小心地揣進懷中放好。
“煉氣期修士和凡人區別在於他在吸收元力的同時也要大量吸收靈氣,起初很少,隨著層次的提高所需靈氣也越來越多。一般說來煉氣期每升一個層級所需要的靈氣大概是上一個層級的兩倍,那你算算,煉氣期圓滿需要的靈氣有多少?”
“每個層級是上一層級的兩倍,二層是兩倍,三層就是四倍,圓滿期是十層就應該是…….”史安略加思考說道“是第一層的五百一十二倍,好家夥,要這麽多?”
“那升級到圓滿一共需要的靈氣是修成第一層的多少倍?”元妙子又問道。
“嗯,我算算,一千零二十三倍。”史安心算一下答道。
“不錯,一千多倍。在煉氣期這靈氣直接進入氣海,氣海原先極小,若內視則隻可見一微小光點。當然,這個時期的修士神識很弱,是無法內視氣海的,所以氣海的狀況是看不到。待他們達到築基期時,便可修煉神識,那時方可看見。你的神識遠勝於平常修士,或許可以看見,你現在可願意嚐試一二?”
“請師祖告訴我法門。”史安道。
“內視是神識的最基本功能,神識的根基在祖竅,祖竅位於眉心、雙眼組成的三角形的正中間。而神識的接收在識海,識海位於雙眉之間,印堂之後的深處,這與世俗間傳聞不同。內視時要等身心全部入靜後,將心念放在祖竅,兩眼微閉似看非看,這時在祖竅之前就能出現自己的神識。一開始隻是一絲絲的光點,並且飄移不定,要用心念稍微將它收攝、凝定,然後再牽引這光點由外歸內,慢慢向下移動到氣海,所查到的狀況就會即刻投射在識海上,這便是內視。你可以先試試,不成功也無所謂,畢竟使用神識不是煉氣期所能。”元妙子講道。
按照元妙子所講授,史安開始嚐試內視,沒過片刻,他睜開了雙眼,神情有些發怔。元妙子一看便知他內視沒有成功,沒有多言,反而寬慰道:“這不著急,下去多練幾次也許就成功了,就是不成功也不打緊。”
史安收納心神,繼續聽元妙子講解:“氣海原先極小,是靠著靈氣的吸入拓展的。靈氣經過靈根不斷被吸入氣海,越聚越多就形成了靈霧。當靈霧稠密到空間容納不下時就會膨脹,推動氣海擴張,擴張到一定程度就進入下一層,層層遞進,直到為築基期積攢丹液開辟了足夠的空間方止。這氣海的最終大小也是因人而異的,也各有利弊。氣海越大,將來築基期的丹液就越存放得多,結丹期所結的金丹就越大,將來的元嬰就會越強,這是其利。弊端在氣海越大,層級晉升所需的靈氣就越多,提升就越困難。氣海小的情況正好相反。”
史安問道:“師祖,您看我的氣海應該大點好還是小點好呢?”
元妙子道:“嗬嗬嗬,這氣海大小不是人力所能決定的,是天生的體質決定的。你靈根不錯,靈氣吸收得快於常人,當然越大越好了。”
“我再給你說說這靈氣吸收的方法。”元妙子道。
“不是有靈根就能吸收了嗎?”史安有些疑問道。
“傻孩子,可不是那麽簡單。”元妙子道。“靈根隻是通道而已,不會自行將靈氣引入氣海的。想想看你進入修仙界後,靈氣直接進入氣海了嗎?”
史安搖搖頭。
“靈氣進出氣海要靠專門的法門引導,我們叫它心法。不同的心法引導靈氣的運行軌跡也不同,這軌跡叫做周天經絡。有些心法的周天經絡較長,引導靈氣進出時間也較長,這就是低級心法,有些心法的周天經絡較短,引導靈氣進出時間也較短,這就是中級和高級心法。不同的靈根也會有不同的周天經絡,行經各穴位時也有各自的口訣,所以才有各靈根的不同等級心法。像孫朗的師傅用的叫《聚靈心法》,雖然介紹了五種靈根各自的心法,但這是修仙界最最普通的入門心法,其周天經絡奇長無比不說,各穴位的口訣更是晦澀拗口,根本不值一提。”
“另外,此心法中未傳有《吐息分心法》,這可是單靈根與多靈根吸收靈氣最主要的區別。單靈根吐息時隻需考慮一個周天運行即可,多靈根若也這麽做,就與單靈根無異。所以要真正體現出多靈根的優勢,就必須同時運行所有靈根的周天,也就是必須要同時念動口訣。可修士和凡人一樣,隻有一個心念,怎能同時完成多項工作?為解決這個難題,我以前給你說過的那個上古巨修齊淩先生就創造了《吐息分心法》,其實原理很簡單,比如雙靈根修士,就是在第一個靈根中的靈氣通過穴位進入下一個穴位的時間空檔內,引導第二個靈根的靈氣通過穴位進入下一穴位,然後反複如此進行,就形成了一個時間段兩個靈根同時吸收靈氣的狀況。如果有第三或者更多的靈根,也是同樣道理。這可是需要勤加練習的,也是多靈根修士的重要內容。”
“好恐怖啊!”史安想象一下五靈根修士若要同時利用短短的數息的時間空檔,完成五種不同周天運行的口訣,心念轉換速度之快直令人咂舌。他又想到孫朗若是使用《聚靈心法》的話,就是把三靈根當成單靈根來修煉,進度可就差遠了,看來有名師指點確實非常不同,他不由有些開心。
“其實也沒什麽,隻要方法得當,勤加練習,並不難掌握。宗史記載,我四象觀的心法傳自祖師爺清梅子,創派時他老人家已是元嬰中期修為,他將一路修行所知、所煉、所得的心法歸納終結,形成我宗門秘不外傳的《四象心法》,既有五行靈根各自的心法,對《吐息分心法》也有專門的修煉之術。當然這些也隻有內門弟子可以修行,外門弟子就隻能修行一般市麵上可見到的心法。”
張泉帶著史安先來到了傳功堂。
四象觀的傳功堂是這裏所有建築中最大的,僅一個授業大廳就可以同時容納五百多人。
“這是講授心法和法術的地方,每十天有一次隻對內門煉氣期弟子開放的課程,由築基期內門師叔講授。每個月有一次給外門煉氣期弟子講的課,由那四名外門築基期師叔講授,聽講的前提是已按進度完成了工作,而且以前也沒有任何不按時完成工作的不良記錄。等到結丹師祖們講道時,隻能由內門築基期師叔來聽,這個時間不固定,要看宗主和長老們的時間安排了。”
出了傳功堂,二人又步入藏經樓。藏經樓分為五層,一層是藏經樓的看門人工作和居住的地方,二層是最普通的資料室,無論內門還是外門弟子都可以進來閱讀,雖這麽說,可真正來閱讀的隻有外門弟子,因為內門弟子有更好的資料,都放在禁止外門弟子進出的三、四、五層。
隨後二人又去了符籙場和煉氣府。
天色將晚,張泉引史安來到元妙子修煉的山峰跟前,史安指著山上大大小小的洞府問道:“泉叔,這些洞府都是誰住的?”
張泉迴答道:“主要是師祖和師叔們住。這住所可是很有講究的,雖然都在同一個四象觀中,可各地方的靈氣多寡狀況大有分別。靈氣最盛的是主峰,主峰上靈氣最盛的洞府歸宗主師祖,其他師祖也都分布在其他靈氣旺盛的山峰和洞府之中。雲字輩師叔們都在師祖們的洞府周圍靈氣稍弱的洞府內修煉,正字輩的內門師兄們就住的更遠些。我們外門弟子沒有洞府,隻能自己找相對滿意的地點修煉。我麽,托元妙長老老人家的福,要我日常打理洞府,晚上就可以在附近打坐,要不我也沒可能在二十年時間裏修煉到煉氣八層。”
山前院後轉了個遍,直到晚間他們方才迴到元妙子的洞府。元妙子已在洞中打坐,見史安迴來,便命張泉退下,獨留史安談話。
“正安,今天去了哪些地方啊?”
“宗門實在太大了,弟子隨張泉師兄在宗門跑了一天,也隻進了傳功堂、藏功樓、煉氣府和符籙場那麽幾處庭院。”
“現在你們還不會禦物飛行,自然慢得很。假以時日再走遍宗門就用不了多少時間了。說實話,四象觀地方還是有些小了。”元妙子道。
這還小啊,快趕上一個徐縣城了,史安暗暗咂舌。
“師祖,我什麽時候可以開始修煉?”史安急不可耐問道。
“真是個急性子,我先給你講講煉氣期修煉的道理,”元妙子說道:“這煉氣期是修士的起點,但體質與凡人相比沒有根本改變,仍然需要元氣來行動和滋養身體,哦,我倒忘了,給你些辟穀丹吧,省得每天和那些外門弟子擠在一起吃飯,瞎耽誤工夫。”說著從腰間小囊中取出幾粒紅色丹丸給他,正是那辟穀丹,史安忙接過來,小心地揣進懷中放好。
“煉氣期修士和凡人區別在於他在吸收元力的同時也要大量吸收靈氣,起初很少,隨著層次的提高所需靈氣也越來越多。一般說來煉氣期每升一個層級所需要的靈氣大概是上一個層級的兩倍,那你算算,煉氣期圓滿需要的靈氣有多少?”
“每個層級是上一層級的兩倍,二層是兩倍,三層就是四倍,圓滿期是十層就應該是…….”史安略加思考說道“是第一層的五百一十二倍,好家夥,要這麽多?”
“那升級到圓滿一共需要的靈氣是修成第一層的多少倍?”元妙子又問道。
“嗯,我算算,一千零二十三倍。”史安心算一下答道。
“不錯,一千多倍。在煉氣期這靈氣直接進入氣海,氣海原先極小,若內視則隻可見一微小光點。當然,這個時期的修士神識很弱,是無法內視氣海的,所以氣海的狀況是看不到。待他們達到築基期時,便可修煉神識,那時方可看見。你的神識遠勝於平常修士,或許可以看見,你現在可願意嚐試一二?”
“請師祖告訴我法門。”史安道。
“內視是神識的最基本功能,神識的根基在祖竅,祖竅位於眉心、雙眼組成的三角形的正中間。而神識的接收在識海,識海位於雙眉之間,印堂之後的深處,這與世俗間傳聞不同。內視時要等身心全部入靜後,將心念放在祖竅,兩眼微閉似看非看,這時在祖竅之前就能出現自己的神識。一開始隻是一絲絲的光點,並且飄移不定,要用心念稍微將它收攝、凝定,然後再牽引這光點由外歸內,慢慢向下移動到氣海,所查到的狀況就會即刻投射在識海上,這便是內視。你可以先試試,不成功也無所謂,畢竟使用神識不是煉氣期所能。”元妙子講道。
按照元妙子所講授,史安開始嚐試內視,沒過片刻,他睜開了雙眼,神情有些發怔。元妙子一看便知他內視沒有成功,沒有多言,反而寬慰道:“這不著急,下去多練幾次也許就成功了,就是不成功也不打緊。”
史安收納心神,繼續聽元妙子講解:“氣海原先極小,是靠著靈氣的吸入拓展的。靈氣經過靈根不斷被吸入氣海,越聚越多就形成了靈霧。當靈霧稠密到空間容納不下時就會膨脹,推動氣海擴張,擴張到一定程度就進入下一層,層層遞進,直到為築基期積攢丹液開辟了足夠的空間方止。這氣海的最終大小也是因人而異的,也各有利弊。氣海越大,將來築基期的丹液就越存放得多,結丹期所結的金丹就越大,將來的元嬰就會越強,這是其利。弊端在氣海越大,層級晉升所需的靈氣就越多,提升就越困難。氣海小的情況正好相反。”
史安問道:“師祖,您看我的氣海應該大點好還是小點好呢?”
元妙子道:“嗬嗬嗬,這氣海大小不是人力所能決定的,是天生的體質決定的。你靈根不錯,靈氣吸收得快於常人,當然越大越好了。”
“我再給你說說這靈氣吸收的方法。”元妙子道。
“不是有靈根就能吸收了嗎?”史安有些疑問道。
“傻孩子,可不是那麽簡單。”元妙子道。“靈根隻是通道而已,不會自行將靈氣引入氣海的。想想看你進入修仙界後,靈氣直接進入氣海了嗎?”
史安搖搖頭。
“靈氣進出氣海要靠專門的法門引導,我們叫它心法。不同的心法引導靈氣的運行軌跡也不同,這軌跡叫做周天經絡。有些心法的周天經絡較長,引導靈氣進出時間也較長,這就是低級心法,有些心法的周天經絡較短,引導靈氣進出時間也較短,這就是中級和高級心法。不同的靈根也會有不同的周天經絡,行經各穴位時也有各自的口訣,所以才有各靈根的不同等級心法。像孫朗的師傅用的叫《聚靈心法》,雖然介紹了五種靈根各自的心法,但這是修仙界最最普通的入門心法,其周天經絡奇長無比不說,各穴位的口訣更是晦澀拗口,根本不值一提。”
“另外,此心法中未傳有《吐息分心法》,這可是單靈根與多靈根吸收靈氣最主要的區別。單靈根吐息時隻需考慮一個周天運行即可,多靈根若也這麽做,就與單靈根無異。所以要真正體現出多靈根的優勢,就必須同時運行所有靈根的周天,也就是必須要同時念動口訣。可修士和凡人一樣,隻有一個心念,怎能同時完成多項工作?為解決這個難題,我以前給你說過的那個上古巨修齊淩先生就創造了《吐息分心法》,其實原理很簡單,比如雙靈根修士,就是在第一個靈根中的靈氣通過穴位進入下一個穴位的時間空檔內,引導第二個靈根的靈氣通過穴位進入下一穴位,然後反複如此進行,就形成了一個時間段兩個靈根同時吸收靈氣的狀況。如果有第三或者更多的靈根,也是同樣道理。這可是需要勤加練習的,也是多靈根修士的重要內容。”
“好恐怖啊!”史安想象一下五靈根修士若要同時利用短短的數息的時間空檔,完成五種不同周天運行的口訣,心念轉換速度之快直令人咂舌。他又想到孫朗若是使用《聚靈心法》的話,就是把三靈根當成單靈根來修煉,進度可就差遠了,看來有名師指點確實非常不同,他不由有些開心。
“其實也沒什麽,隻要方法得當,勤加練習,並不難掌握。宗史記載,我四象觀的心法傳自祖師爺清梅子,創派時他老人家已是元嬰中期修為,他將一路修行所知、所煉、所得的心法歸納終結,形成我宗門秘不外傳的《四象心法》,既有五行靈根各自的心法,對《吐息分心法》也有專門的修煉之術。當然這些也隻有內門弟子可以修行,外門弟子就隻能修行一般市麵上可見到的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