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結盟,已經來了十七路,唯獨曹操未到。
現在大軍開拔,卻又背道而馳,這一幕不得不讓劉變多有聯想。
曹操乃是奸詐之徒,這背後或許有他的謀算在其中。
但可惜所知信息太少,這一切都是他的猜測,無法確定。
從這一方麵,他越發體會到三國演義隻是一部小說而已,其中隻有大致的劇情走向,細節卻是一筆帶過。
這方世界背後處處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隱秘,需要他一一前去探索。
“或許該找個人問問!”劉變目光一動,緊接著策馬朝著大軍開拔的方向追了過去。
十七路大軍氣勢磅礴,如潮水一般浩浩蕩蕩。
整整四十多萬雄兵,化作一個龐大的戰爭怪獸,一旦開拔,軍威雄壯,掀起衝天的塵霧,仿佛要將這人間的一切都給徹底吞噬掉。
旌旗獵獵作響,兵馬黑壓壓一片,鎧甲在日光下反射出鋥亮的光芒。
當真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劉變眼眸銳利,一一掃過,看清了那十七路諸侯的麵目。
這些都是當世梟雄之輩。
為首一人長得儀表堂堂,麵如冠玉,頭戴高冠,身披甲盔,正是袁家之主,袁紹!
他身後不遠處跟著一個神情陰鷙之人,麵相刻薄,正是袁家嫡子,袁術!
前方有一隊人馬,為大軍先鋒,軍容威嚴,為首之人雄姿勃發,身高八尺,魁梧雄壯,前方豎一麵大旗,上書一個“孫”字,江東猛虎之孫堅。
大軍中央,一人為謙謙老者,徐州刺史陶謙!
其左側更是有著一個銀甲將軍,身形偉岸,身後騎兵更是顯眼,足有上萬之多,座下皆是一色的白馬,動作整齊劃一,雖千軍萬馬但卻如一人,顯現出一股不動如山的氣勢。
白馬將軍公孫瓚!
他手下的騎兵更是三國數一數二的精銳部隊白馬義從。
……
劉變站在山崗之上,十七路諸侯大軍從他眼前一一穿過。
每一個諸侯的麵目和軍隊他都仔細觀察,記在心中。
雖然三國演義中將他們大多數寫得十分不堪,但既然能為一方之主,又怎會是等閑之輩?
可以說每一位都是一時豪傑。
至於最後他們勾心鬥角,讓結盟之事付之東流,歸根集結不過四個字,“利益糾紛”而已!
涉及到各自的利益,這本就是不容退縮的事情。
道不同不相為謀!
可以說從一開始,這各懷心機的結盟就注定會半途而廢。
大軍雄壯,浩浩蕩蕩,無堅不摧,但外部的戰爭雖然無敵,內部的爭鬥才更為致命。
劉變仿佛已經看到不久後這大軍土崩瓦解的樣子,心中越發升起一個信念。
生逢亂世,一人之力還是太微小了,無法逆改天下大勢。
況且他漢室宗親、漢廢帝的身份不可能投效任何人,隻能自立為一方之主。
因此他必須要有自己的地盤,訓練出一隻戰無不勝的精兵,才能橫掃天下,平定華夏,更不能讓那五胡亂華的華夏慘劇重演。
劉變心中升起一片激昂之念。
“咦?”他目光一凝,陡然看到了公孫瓚背後三個鶴立雞群的身影。
白馬義從軍陣威嚴,十七路諸侯都是豪傑,但卻無法掩蓋這三人的風采!
最前方之人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麵如冠玉,唇若塗脂,手持雌雄雙股劍。
後跟著一個九尺大漢,頜下美髯,長約二尺,麵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單手持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
最後麵是一個黑臉大漢,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丈八蛇矛在手,兇神惡煞。
不是桃園三英劉關張又是誰?
隻是令劉變奇怪的是,之前相遇時他們三人還帶著三千騎兵,現在都都去了哪裏?
劉關張三人身上更是一人背著一隻鐵弓,像是在公孫瓚背後充當馬弓手!
這豈不是折辱英雄?
劉變眼眸盯了過去,果然見到那張飛那原本黑炭似的麵孔越發漆黑,難看無比。
關於麵色漲得通紅,半眯的眼睛中盡是屈辱。
唯有那劉備不動神色,顯示出了非同一般的城府。
再仔細看了看那些白馬義從,劉變隱隱覺得其中有些麵孔十分眼熟,這才明白其中關鍵。
恐怕之前那些騎兵不是這劉關張所有。
畢竟劉備不過一個小小的平原縣令能拉出多少人馬?
這些兵馬都是從公孫瓚那裏借的,現在既然與其匯合,自然就要還迴去,那就借而不換的道理。
雖然劉備和公孫瓚互稱為兄弟,但兵馬相當於亂世諸侯的命脈,怎麽能輕易授予?
要知道那孫堅之子孫策為了向袁術借兵,攻打江東,可是以傳國玉璽為代價!
劉備光憑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恐怕無法從公孫瓚那裏帶走那麽多精銳的鐵騎。
“嗯?!”一聲輕喝聲。
正在劉變暗暗沉思時,突然一道目光如利刀一般破空刺來。
劉變陡然驚醒,隻見那關羽眼睛微微睜開,目帶殺機,直射過來,讓人心中升起陣陣寒意。
“這關羽好大的殺性!”劉變驚詫,連忙閃開身子躲避他的目光。
關羽盯過來看了半天也沒有發現異樣,心中也是奇怪。
剛才他明明察覺到有人窺探,為何不見蹤影,難道是我看錯了?
“二弟,怎麽了?”
“二哥,發生什麽了?”
見他神情異樣,劉備和張飛問道。
“大哥,三弟,我沒事!隻是走神了!”關羽收迴目光,笑著道,但目光深處仍帶著疑慮。
“好險!差點被發現了!”劉變躲在暗處,舒了一口氣,對著關羽的恐怖有了更深的認識。
沒想到他反應如此敏銳,恐怕這關羽的修為更在劉備和張飛之上。
經曆了這次的驚險,接下來劉變遠遠跟在十七路諸侯大軍之後,越發小心隱藏自身的身形,不露絲毫破綻。
一眨眼就是三天後,天色昏暗,陡然他看到一隊騎兵從袁紹軍中奔馳出來,如同一張大網向著四周分散而去,像是去打探消息。
劉變心中一動,追了過去。
現在大軍開拔,卻又背道而馳,這一幕不得不讓劉變多有聯想。
曹操乃是奸詐之徒,這背後或許有他的謀算在其中。
但可惜所知信息太少,這一切都是他的猜測,無法確定。
從這一方麵,他越發體會到三國演義隻是一部小說而已,其中隻有大致的劇情走向,細節卻是一筆帶過。
這方世界背後處處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隱秘,需要他一一前去探索。
“或許該找個人問問!”劉變目光一動,緊接著策馬朝著大軍開拔的方向追了過去。
十七路大軍氣勢磅礴,如潮水一般浩浩蕩蕩。
整整四十多萬雄兵,化作一個龐大的戰爭怪獸,一旦開拔,軍威雄壯,掀起衝天的塵霧,仿佛要將這人間的一切都給徹底吞噬掉。
旌旗獵獵作響,兵馬黑壓壓一片,鎧甲在日光下反射出鋥亮的光芒。
當真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劉變眼眸銳利,一一掃過,看清了那十七路諸侯的麵目。
這些都是當世梟雄之輩。
為首一人長得儀表堂堂,麵如冠玉,頭戴高冠,身披甲盔,正是袁家之主,袁紹!
他身後不遠處跟著一個神情陰鷙之人,麵相刻薄,正是袁家嫡子,袁術!
前方有一隊人馬,為大軍先鋒,軍容威嚴,為首之人雄姿勃發,身高八尺,魁梧雄壯,前方豎一麵大旗,上書一個“孫”字,江東猛虎之孫堅。
大軍中央,一人為謙謙老者,徐州刺史陶謙!
其左側更是有著一個銀甲將軍,身形偉岸,身後騎兵更是顯眼,足有上萬之多,座下皆是一色的白馬,動作整齊劃一,雖千軍萬馬但卻如一人,顯現出一股不動如山的氣勢。
白馬將軍公孫瓚!
他手下的騎兵更是三國數一數二的精銳部隊白馬義從。
……
劉變站在山崗之上,十七路諸侯大軍從他眼前一一穿過。
每一個諸侯的麵目和軍隊他都仔細觀察,記在心中。
雖然三國演義中將他們大多數寫得十分不堪,但既然能為一方之主,又怎會是等閑之輩?
可以說每一位都是一時豪傑。
至於最後他們勾心鬥角,讓結盟之事付之東流,歸根集結不過四個字,“利益糾紛”而已!
涉及到各自的利益,這本就是不容退縮的事情。
道不同不相為謀!
可以說從一開始,這各懷心機的結盟就注定會半途而廢。
大軍雄壯,浩浩蕩蕩,無堅不摧,但外部的戰爭雖然無敵,內部的爭鬥才更為致命。
劉變仿佛已經看到不久後這大軍土崩瓦解的樣子,心中越發升起一個信念。
生逢亂世,一人之力還是太微小了,無法逆改天下大勢。
況且他漢室宗親、漢廢帝的身份不可能投效任何人,隻能自立為一方之主。
因此他必須要有自己的地盤,訓練出一隻戰無不勝的精兵,才能橫掃天下,平定華夏,更不能讓那五胡亂華的華夏慘劇重演。
劉變心中升起一片激昂之念。
“咦?”他目光一凝,陡然看到了公孫瓚背後三個鶴立雞群的身影。
白馬義從軍陣威嚴,十七路諸侯都是豪傑,但卻無法掩蓋這三人的風采!
最前方之人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麵如冠玉,唇若塗脂,手持雌雄雙股劍。
後跟著一個九尺大漢,頜下美髯,長約二尺,麵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單手持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
最後麵是一個黑臉大漢,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丈八蛇矛在手,兇神惡煞。
不是桃園三英劉關張又是誰?
隻是令劉變奇怪的是,之前相遇時他們三人還帶著三千騎兵,現在都都去了哪裏?
劉關張三人身上更是一人背著一隻鐵弓,像是在公孫瓚背後充當馬弓手!
這豈不是折辱英雄?
劉變眼眸盯了過去,果然見到那張飛那原本黑炭似的麵孔越發漆黑,難看無比。
關於麵色漲得通紅,半眯的眼睛中盡是屈辱。
唯有那劉備不動神色,顯示出了非同一般的城府。
再仔細看了看那些白馬義從,劉變隱隱覺得其中有些麵孔十分眼熟,這才明白其中關鍵。
恐怕之前那些騎兵不是這劉關張所有。
畢竟劉備不過一個小小的平原縣令能拉出多少人馬?
這些兵馬都是從公孫瓚那裏借的,現在既然與其匯合,自然就要還迴去,那就借而不換的道理。
雖然劉備和公孫瓚互稱為兄弟,但兵馬相當於亂世諸侯的命脈,怎麽能輕易授予?
要知道那孫堅之子孫策為了向袁術借兵,攻打江東,可是以傳國玉璽為代價!
劉備光憑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恐怕無法從公孫瓚那裏帶走那麽多精銳的鐵騎。
“嗯?!”一聲輕喝聲。
正在劉變暗暗沉思時,突然一道目光如利刀一般破空刺來。
劉變陡然驚醒,隻見那關羽眼睛微微睜開,目帶殺機,直射過來,讓人心中升起陣陣寒意。
“這關羽好大的殺性!”劉變驚詫,連忙閃開身子躲避他的目光。
關羽盯過來看了半天也沒有發現異樣,心中也是奇怪。
剛才他明明察覺到有人窺探,為何不見蹤影,難道是我看錯了?
“二弟,怎麽了?”
“二哥,發生什麽了?”
見他神情異樣,劉備和張飛問道。
“大哥,三弟,我沒事!隻是走神了!”關羽收迴目光,笑著道,但目光深處仍帶著疑慮。
“好險!差點被發現了!”劉變躲在暗處,舒了一口氣,對著關羽的恐怖有了更深的認識。
沒想到他反應如此敏銳,恐怕這關羽的修為更在劉備和張飛之上。
經曆了這次的驚險,接下來劉變遠遠跟在十七路諸侯大軍之後,越發小心隱藏自身的身形,不露絲毫破綻。
一眨眼就是三天後,天色昏暗,陡然他看到一隊騎兵從袁紹軍中奔馳出來,如同一張大網向著四周分散而去,像是去打探消息。
劉變心中一動,追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