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孫旭駕雲離開劉府後,很快就到了州城附近。
隻是此時天還黑著,城門四閉,孫旭怕駕雲入城引起騷亂,便在州城附近的一處山林按下雲頭。
落地時,隻見一座寺廟矗立在眼前。這間寺廟雖然有些破落,但裏麵仍有點點燭火,顯然是有人居住。
孫旭想在此廟中等到天亮,然後再去州城,便上前敲了廟門。
門開時,緩緩出來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看了一眼孫旭,施禮問道:“夜色深沉,居士從何而來?”
孫旭拱手道:“在下是個過往的行人,隻因到州城有些急事,所以連夜趕路,但是想來此時州城並未開門,所以想在此處歇息片刻。”
老和尚雙手合十,宣了一聲佛號道:“阿彌陀佛!施主遠道而來,一路辛苦,老僧本不應拒施主於山門之外。隻是近些日子以來,廟中屢現鬼怪,多有幹擾侵害之舉。萬一施主有所不測,老僧豈能擔當得起?還望施主海涵,別投它所吧!”
孫旭打量了這個寺廟一眼,笑道:“大師,既然此處有鬼怪作祟,那大師為何不棄此廟而居別處?”
老和尚聽了,以為孫旭是懷疑他說的話,便解釋道:“施主不知,出家人無喜無悲,無驚無怖,便有鬼神何足道哉?但施主是個凡人,不能抵禦鬼怪侵襲。且老僧修為不足,護住自己尚可,保護別人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孫旭聞言,有心解決這邊的狀況,便佯裝大怒,嗬斥道:“好一個不實誠的老和尚!我久曆四方,什麽怪事沒見過,怕什麽鬼怪!我可是州中高官的家眷,切莫自誤!要是違逆了我的意思,當心我請來官兵,拆了你這破廟!你放心,我絕不白住,到時一定給足你住宿的銀子!”
老和尚初見孫旭,見他氣質儒雅,還以為是個翩翩公子,所以才好言相勸。哪想到沒說兩句話,便會被惡語相向,心中不禁暗道:“原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惡少。也罷,終究那些鬼怪不曾傷人,便讓他住在此處,嚇他一嚇,也好磨磨他的心性。”想著,便打開了廟門,放了孫旭進來。
這老和尚雖然修為甚低,但心性卻是不差,縱然被孫旭無端地搶白了一通,卻絲毫沒有因此給孫旭使絆子。
他帶著孫旭進了廟,將孫旭安排在一處打掃幹淨的廂房,又送來了一些茶水。整個過程都是謙遜有禮,臉上一點異色都沒有。
孫旭暗自點頭,對著個老和尚高看了一眼。
安頓完畢,老和尚對孫旭道:“居士,夜已深了,老僧便迴去休息了,若是夜間有異動,切莫出去!萬一著了鬼怪的道,請大叫一聲,老僧雖然不才,也有一些手段,縱然除不了他們,救人還是可以的。”
既然已經做了惡人,便做到底。孫旭佯裝不耐地道:“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打算。老和尚,用這種招數騙了多少銀錢?”
被這一同搶白,不善言辭的老和尚頓時說不出話來,隻是宣了一聲佛號,退出了孫旭的廂房。
孫旭一人在屋中,便吹滅了燭火,靜坐養氣。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的時間,忽然身邊一陣陰風吹過。然後漆黑的屋中忽然亮起了一絲光亮,但是奇怪的是,亮著的卻不是燭火,孫旭一看,那光源竟然是在屋外。
此時,滿屋裏忽然通明大亮,屋中的擺設都能看得非常分明,亮如白晝。
孫旭見狀,從鼻中哼了一聲。
這一出聲,那光亮就逐漸轉移到屋子外麵了。
孫旭起身透過窗紙往外一看,發現那光亮在寺廟大殿前的台階上固定了下來。
見了這光,那些構成佛殿台階的石條,都“嘣嘣嘣”地紛紛像人一樣站立起來了。
一陣陰風襲來,卷起了許多樹葉、塵埃還有些破窗上的窗紙,飛落到站立著的石條上,就像被粘住了一樣,就算還有陰風吹拂著,卻絲毫不再動彈了。
忽然,那些站立的石條慢慢地開始變形,隱約間看去似乎都是人形。
同時,窗紙也慢慢地拉長,變成了衣物遮蔽石人的身體;那些塵埃就化作他們的頭發,樹葉則變成了石人的五官。
不一會的功夫,這些石頭化作的人就真的完全成了人形。這些石人,典雅斯文,個個現出文人學士的樣子。
孫旭數了一下,這群人有十七人之數。
他們一變好,便有模有樣地相互作揖行禮。然後就走到院子中間,有的倚牆而立,有的席地而坐,就在院中高談闊論,討論的話題也是豐富多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眾人說著說著,忽然一人往孫旭的方向看來,正好對上孫旭的麵容。
餘下的眾人被他的動作一引,都朝孫旭看來。
孫旭被他們看著,也不好不答話,便走出房門,肅然而立,跟眾人道:“你等都是哪裏的鬼怪,怎會在此處擾人清淨?”
眾人被孫旭一說,卻靜悄悄的,沒有人立馬迴話。
過了片刻,才有兩個領頭模樣的人出來,跟孫旭拱了拱手,道:“先生,非是在下兄弟眾人故意攪鬧,實在是在下等人生前便好附庸風雅,死後又無處棲身。隻好將鬼身與這佛殿前的石頭融為一體。”
他們生前都是些書生、文吏,死後多年也不曾為惡,隻是此廟近些年荒廢了,所以他們才能以鬼身與石頭相融。
此前孫旭在劉府時,為了消除劉府的禍患,想將所有鬼怪引出來,又怕走了鬼怪,所以隱藏了自己的實力。而現在的孫旭所處不過是個荒郊野嶺,並無人煙,卻是沒有顧忌了。
孫旭問道:“你們可有姓名?都是何時的人物?”
眾人一來不是鬼怪化形,二來生前都有一股錦繡文章,死後也常常高談闊論,見孫旭一表人才,修為也深不可測,雖然是驟見孫旭,卻都是恭敬異常。
為首二人便出聲一一言了眾人姓名,他們大多是複姓,諸如司馬、歐陽、上官等,不一而足。有的是前朝人,為首二人則是武朝之前的人。
隻是此時天還黑著,城門四閉,孫旭怕駕雲入城引起騷亂,便在州城附近的一處山林按下雲頭。
落地時,隻見一座寺廟矗立在眼前。這間寺廟雖然有些破落,但裏麵仍有點點燭火,顯然是有人居住。
孫旭想在此廟中等到天亮,然後再去州城,便上前敲了廟門。
門開時,緩緩出來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看了一眼孫旭,施禮問道:“夜色深沉,居士從何而來?”
孫旭拱手道:“在下是個過往的行人,隻因到州城有些急事,所以連夜趕路,但是想來此時州城並未開門,所以想在此處歇息片刻。”
老和尚雙手合十,宣了一聲佛號道:“阿彌陀佛!施主遠道而來,一路辛苦,老僧本不應拒施主於山門之外。隻是近些日子以來,廟中屢現鬼怪,多有幹擾侵害之舉。萬一施主有所不測,老僧豈能擔當得起?還望施主海涵,別投它所吧!”
孫旭打量了這個寺廟一眼,笑道:“大師,既然此處有鬼怪作祟,那大師為何不棄此廟而居別處?”
老和尚聽了,以為孫旭是懷疑他說的話,便解釋道:“施主不知,出家人無喜無悲,無驚無怖,便有鬼神何足道哉?但施主是個凡人,不能抵禦鬼怪侵襲。且老僧修為不足,護住自己尚可,保護別人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孫旭聞言,有心解決這邊的狀況,便佯裝大怒,嗬斥道:“好一個不實誠的老和尚!我久曆四方,什麽怪事沒見過,怕什麽鬼怪!我可是州中高官的家眷,切莫自誤!要是違逆了我的意思,當心我請來官兵,拆了你這破廟!你放心,我絕不白住,到時一定給足你住宿的銀子!”
老和尚初見孫旭,見他氣質儒雅,還以為是個翩翩公子,所以才好言相勸。哪想到沒說兩句話,便會被惡語相向,心中不禁暗道:“原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惡少。也罷,終究那些鬼怪不曾傷人,便讓他住在此處,嚇他一嚇,也好磨磨他的心性。”想著,便打開了廟門,放了孫旭進來。
這老和尚雖然修為甚低,但心性卻是不差,縱然被孫旭無端地搶白了一通,卻絲毫沒有因此給孫旭使絆子。
他帶著孫旭進了廟,將孫旭安排在一處打掃幹淨的廂房,又送來了一些茶水。整個過程都是謙遜有禮,臉上一點異色都沒有。
孫旭暗自點頭,對著個老和尚高看了一眼。
安頓完畢,老和尚對孫旭道:“居士,夜已深了,老僧便迴去休息了,若是夜間有異動,切莫出去!萬一著了鬼怪的道,請大叫一聲,老僧雖然不才,也有一些手段,縱然除不了他們,救人還是可以的。”
既然已經做了惡人,便做到底。孫旭佯裝不耐地道:“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打算。老和尚,用這種招數騙了多少銀錢?”
被這一同搶白,不善言辭的老和尚頓時說不出話來,隻是宣了一聲佛號,退出了孫旭的廂房。
孫旭一人在屋中,便吹滅了燭火,靜坐養氣。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的時間,忽然身邊一陣陰風吹過。然後漆黑的屋中忽然亮起了一絲光亮,但是奇怪的是,亮著的卻不是燭火,孫旭一看,那光源竟然是在屋外。
此時,滿屋裏忽然通明大亮,屋中的擺設都能看得非常分明,亮如白晝。
孫旭見狀,從鼻中哼了一聲。
這一出聲,那光亮就逐漸轉移到屋子外麵了。
孫旭起身透過窗紙往外一看,發現那光亮在寺廟大殿前的台階上固定了下來。
見了這光,那些構成佛殿台階的石條,都“嘣嘣嘣”地紛紛像人一樣站立起來了。
一陣陰風襲來,卷起了許多樹葉、塵埃還有些破窗上的窗紙,飛落到站立著的石條上,就像被粘住了一樣,就算還有陰風吹拂著,卻絲毫不再動彈了。
忽然,那些站立的石條慢慢地開始變形,隱約間看去似乎都是人形。
同時,窗紙也慢慢地拉長,變成了衣物遮蔽石人的身體;那些塵埃就化作他們的頭發,樹葉則變成了石人的五官。
不一會的功夫,這些石頭化作的人就真的完全成了人形。這些石人,典雅斯文,個個現出文人學士的樣子。
孫旭數了一下,這群人有十七人之數。
他們一變好,便有模有樣地相互作揖行禮。然後就走到院子中間,有的倚牆而立,有的席地而坐,就在院中高談闊論,討論的話題也是豐富多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眾人說著說著,忽然一人往孫旭的方向看來,正好對上孫旭的麵容。
餘下的眾人被他的動作一引,都朝孫旭看來。
孫旭被他們看著,也不好不答話,便走出房門,肅然而立,跟眾人道:“你等都是哪裏的鬼怪,怎會在此處擾人清淨?”
眾人被孫旭一說,卻靜悄悄的,沒有人立馬迴話。
過了片刻,才有兩個領頭模樣的人出來,跟孫旭拱了拱手,道:“先生,非是在下兄弟眾人故意攪鬧,實在是在下等人生前便好附庸風雅,死後又無處棲身。隻好將鬼身與這佛殿前的石頭融為一體。”
他們生前都是些書生、文吏,死後多年也不曾為惡,隻是此廟近些年荒廢了,所以他們才能以鬼身與石頭相融。
此前孫旭在劉府時,為了消除劉府的禍患,想將所有鬼怪引出來,又怕走了鬼怪,所以隱藏了自己的實力。而現在的孫旭所處不過是個荒郊野嶺,並無人煙,卻是沒有顧忌了。
孫旭問道:“你們可有姓名?都是何時的人物?”
眾人一來不是鬼怪化形,二來生前都有一股錦繡文章,死後也常常高談闊論,見孫旭一表人才,修為也深不可測,雖然是驟見孫旭,卻都是恭敬異常。
為首二人便出聲一一言了眾人姓名,他們大多是複姓,諸如司馬、歐陽、上官等,不一而足。有的是前朝人,為首二人則是武朝之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