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啟東準備給村裏找的副業,是建一座窯廠,專門燒製一些日常用品瓷器去售賣。


    在明時空時,有文啟東技術指導的瓷窯,能燒出精美的瓷器,在明末時空很是暢銷。


    來到近代時空,文啟東看了焦城區域內的民眾生活用品,基本以粗陶為主,如果燒製出一些美觀耐用的日常用瓷器,隻要價格低廉,絕對有銷路。


    而且燒窯這個行業,不需要從山外購買任何原料,所有的原料,在葫蘆溝內都能湊齊,隻要村民們能下力幹活就行了。


    可以預期,有文啟東的技術指導,窯廠燒製的東西,絕對是領先這個時代的,再把售價放低,一統整個焦城市場絕對沒問題。


    就是有了好產品,文啟東也沒想著做大做強,把三家村搞成景德鎮,能占領焦城礦區市場,再向周邊縣城擴散一下,獲得的收益,就夠三家村吃飽飯了。


    聽到文啟東說,是準備讓村裏建窯廠,老漢文明亮考慮了半天,問道:“老七啊,你說有燒窯的技術我不懷疑,就是燒的東西,能不能賣出去呢?。”


    停頓想了一下,文明亮又說道:“要說製盆、製碗、燒缸的窯口,山外附近的縣城也有兩個,那些窯口,都是燒一次停兩月的。這建窯廠,真的能行?。”


    文明亮的話,讓文啟東對這個山裏的老漢有點刮目相看了,一個山裏的老頭,居然還懂市場,知道山外的事。


    對於幫村裏建窯廠,文啟東並沒有多強烈的願望,對文明亮的疑問,文啟東稍微解釋了一下。


    “老哥說的也是,瓷器這個東西,家裏買一個就能用好久。不過,我能教給村民們燒製的瓷器,和山外那些窯口燒的東西不一樣,要比他們的東西,質量好的多。”


    怕老漢文明亮想其它的,文啟東補充說道:“建不建窯廠,給村民說說,要看村民們的意見。另外,就是建窯廠,我教會村民後,其它的事我不會再管了,也不要分紅利潤。這個要提前說好。”


    老漢文明亮考慮了半響,在治療室的門檻上,磕了磕已經熄火的長煙鬥,說道:“這事我看行,我這先給村民們說說,等傳根迴來,就可以組織人開幹。”


    對老漢文明亮的決定,文啟東不置可否,本就是順帶的事,村裏想建,自己就做做技術指導,村民們要是不想建窯廠,對文啟東也沒啥損失,還正好省事了。


    時間一晃,又是幾天過去了,眼看天氣越來越冷,為了給自己儲備好過冬的糧食,文啟東決定帶上製好的三百多斤精鹽,到礦區集市上去換糧食。


    想把這三百多斤細鹽運出山穀,要麽靠人用扁擔挑出去,或用獨輪車運出去。


    要是靠人挑,一二十裏的山路,這三百斤鹽最少得需要三四個人,人少了受不住。


    文啟東不想帶那麽多人,就把李木匠家的獨輪車借了過來,準備用獨輪車把鹽運出去,迴來時,還可以用獨輪車把糧食推迴來。


    就是用獨輪車,以出山的路況,也得需要兩個人合力,才能平穩的把三百斤的重載獨輪車推出去。


    幫忙的人選,文啟東喊了老漢文明亮的大兒子文傳學,還有一個是李二娃。


    老漢的大兒子文傳學今年快四十了,一兒一女,大女兒今年十四歲,小兒子十歲,妻子在小鬼子投降的前一年,被小鬼子隔著一道山梁用槍打死了,這幾年,也沒有再娶,獨自一人帶著兒女過日子。


    李二娃今年才十六歲,是李木匠的侄子,說是侄子,和自己兒子也差不多,因為李二娃七歲時,他爹娘和一個妹妹,在鬼子第一次進山掃蕩時,就都遇害了,是李木匠把他養大的。


    文啟東找這倆人幫著推車,當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幫著幹活了,有好處可拿,不會白幫忙。


    雖然三家村總共就剩一百多人,可這一百多人中,那也是分親疏遠近的。


    老漢文明亮,那是還沒出三代的本家,李木匠自從得了一套精鋼木工用具後,就成了文啟東隨叫隨到的自己人。


    人情世故,哪怕是文啟東這個半仙,也不能免俗。


    文啟東帶著文傳學和李二娃,推著獨輪車還沒出村,文傳根家的閨女小梅,聽說三人要進城,直接黏在三人的身後,非要一起跟著進城。


    才十歲的丫頭片子,要跟著走一二十裏的山路進城,這不是累贅嗎。


    好說歹說,許諾迴來給她買糖,帶一根紅頭繩,都沒有打消小丫頭跟著進城的意願。


    最後喊來了文傳根的婆娘,麵對自己的親娘,任性的小丫頭,在她親娘的巴掌下,也沒有取消進城的想法。


    看小丫頭挨著揍,還不改進城意願的倔強眼神,文啟東隻好對文傳根的老婆說道:“好了,侄媳婦,不要打了,她想進城看看,就讓她跟著吧。你放心,跟著貧道進城,出不了事。”


    話音還沒落,文傳根媳婦就停住了就沒下力的手,不好意思的說道:“她七爺,這,這不聽話的死丫頭,就麻煩七叔你看顧了。”


    於是,進城的人員由三人變成了四個人,多了一個小尾巴。


    比起明末時空修的出山水泥大道,這個年代的葫蘆溝出山路,完全還是原生態的崎區地形。


    真實情況是,根本就沒有路,十幾裏的山路,有好幾處溝溝坎坎的地方,都是先把鹽包和獨輪車分開抬過去,再重新裝車趕路。


    看著隻是運三百斤鹽,就這樣麻煩,文啟東覺得,在建村裏的窯廠前,還是先修一條出山的路,哪怕是隻能走獨輪車的路也行,要不然,燒製好的東西也運不出去。


    好在十幾裏山路,到了後麵半段,已經沒有了那些不能通行的溝坎,順暢了一些。


    到了平坦的地段,前麵還好好的小丫頭,就鬧著走不動了,對這個有點鬼機靈的小丫頭,文啟東把她放在獨輪車的鹽包上,讓她享受一迴坐車的待遇。


    看著已經十歲的丫頭小梅,身高才一米多點,體重還不到四十斤,坐在鹽包上,像一個瘦小的猴子,文啟東暗自歎了一口氣。


    一大早出發,到了快到中午時,一輛獨輪車老少四個人,才趕到了目的地,焦城礦區。


    <a id="wzsy" href="xiaoshuting</a>" target="_nk">http://.xiaoshuting">xiaoshuting</a></a></a>


    四十年代的焦城礦區,是以煤礦興起的一座新城,是中原省第一座用上電燈、第一座用上自來水的城市。


    四十年代的焦城,說是一座城,其實也就和原時空後世的一個鄉鎮差不多。


    不過擁有大小好幾座煤礦廠的焦城,有上萬的采礦工人,以及依附煤礦生活的商人和服務業人員,商業還算發達,好多知名老字號商行,都在此開的有分號。


    由於是一座新興的礦業城市,焦城沒有建古城牆,四個人過了一道由工委軍把守的關卡後,就進入了城內。


    走在隻有十來米寬,路麵是由礦渣壓實的街道上,看著街道兩邊青磚灰瓦的低矮建築,文啟東有一種舊時代的影視感。


    街麵上的行人不多,街道兩邊的商鋪,也隻有一半在開門營業,市麵顯得有點冷清。


    一路行來,文啟東看到,街道兩邊的有些店鋪,大門已經遭到破壞,店頭的匾額也消失不見。


    見到街上的情景,可以看出,共委黨是接收了一座,撤走了大半的商家,遭到了一定破壞的焦城。


    街道並不是太長,幾個人從北麵進城,隻走了兩三百米,就到了城內專門銷售糧油的街市。


    在這條三百來米長的街市上,還有四五家店麵在營業,街上有稀稀疏疏的行人,進出這些商鋪采購用品。


    幾個人推著獨輪車在街道上轉了一圈,把幾家糧油鋪麵都看過了一遍後,文啟東挑了一家店名叫福興隆的店鋪走了進去。


    選擇這家店,一個是該店裏的東西比較全,另外就是感覺這個店裏的掌櫃比較靠譜。


    店內除了掌櫃,還有兩名夥計,見文啟東進了店,微愣了一下後,連忙上前招唿:“道長來了,道長需要什麽?。”


    文啟東微笑著說道:“福生無量法天尊,貧道需要一些糧食,不知貴店都有哪些糧食,如何發賣?。”


    一名夥計微微躬身,做了一個手勢道:“老道長這邊來看,這邊擺放的都是今年的新糧,看道長需要哪一種。”


    順著夥計所指的方向看去,一排七八個大木鬥擺在店內一側,每隔木鬥內裝一種糧食,除了三個空木鬥,該店內有五種糧食售賣。


    文啟東隨在店夥計身後,把幾種糧食都上手看了一遍,並訊問了價格。


    看完了糧食,文啟東指店內的大顆粒暗色的鹽巴問道:“貴店內的食鹽怎麽賣?”


    店內的夥計答道:“每斤二十個銅板,如道長要的多,一擔隻收道長三塊大洋。”


    文啟東點點頭,沒有說要,也沒有說不要,心裏有了底後,直接走到站在櫃台後的掌櫃麵前。


    和店內的掌櫃隔著櫃台,文啟東拱手說道:“善信請了,不知善信貴姓,貧道有一事想與貴掌櫃商談。”


    年紀有四十來歲,麵容清瘦,留著一個八字須的福興隆掌櫃,抬頭看了文啟東一眼,遲疑了一下,拱手迴禮到:“道長客氣,在下免貴姓成,不知老道長有何事與在下商談?。”


    文啟東迴話到:“原來是成掌櫃,失敬失敬,貧道有一些精鹽,不知成掌櫃是否感興趣。”


    說完,文啟東把一個小布包,放到了櫃台上,並將其打開,露出了雪白的細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明末開始生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午正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午正月並收藏從明末開始生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