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城喧鬧的坊市中,一名破衣爛衫的僧人和一頭渾身雪白的通臂靈猿頓時吸引了一眾行人的目光。
“哈哈哈,道濟師傅,你怎麽又從靈隱寺中偷跑出來了,這次還帶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啊。”
在圍觀眾人的看護下,幾名孩童一臉歡快的跑過來去逗弄這隻白猿。
李修元手搖著破扇,在一旁看的哈哈大笑,袁洪則是一臉的不樂意的衝顛僧道濟啼了幾聲,它掙脫那群孩子的魔掌,拚命朝前跑去。
等到這一僧一猿好不容易擺脫了一群稚童的糾纏時,卻發現一名青衣道人正不急不緩的緊跟在他們的身後。
那名青衣道人年約四旬上下,麵容俊朗疏闊,下頜生著短髭,穿一身青色道袍,背後還背著一柄赤金色的長劍,看起來十分不凡。
不過,李修元並未從這青衣道人的身上察覺到任何靈氣波動,這種情況下,要麽是這青衣道人本就是毫無修為的凡人,要麽就是這道人的修為已遠勝於他。
“這位道友可是有事,為何一路跟著貧僧到此?”李修元頓住腳步,迴頭朝那青衣道人好奇問道。
“哦,倒是沒什麽大事,貧道是被道友頭頂的這朵血色劫雲吸引而來。”
青衣道人緩步走來,煞有介事的朝著李修元的頭頂一指。
“額?道友的意思可是要說,你一眼便看到貧僧印堂發黑,恐會有血光之災,因此你特來現身搭救?”李修元不禁啞然失笑。
沒想到這個看上去仙風道骨的青衣道人竟是一位裝神弄鬼的江湖騙子,不過,佛道本是一家,你就算騙,也不該騙到貧僧頭上吧?
青衣道人先是神情古怪的看了他一眼,隨即一臉凝重的搖頭說道:“非也,道友並未聽清貧道之前所言,貧道方才說的是劫,不是災,災或可借他人化解,劫卻非親曆不可。”
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又是災又是劫的,不過聽起來好生厲害啊。
李修元被青衣道人唬的一愣,不禁收起了輕慢之色,連忙恭敬問道:“貧僧靈隱寺道濟,敢問道友名號?”
“貧道俗世名為呂岩,道號純陽子。”青衣道人淡淡迴道。
“什麽,竟是石筍山八仙之一的純陽真人呂洞賓?”
一聽到純陽子呂岩之名,李修元立刻臉色大變,口中驚異說道。
“咦,道濟大師認得貧道?石筍山八仙,嗬嗬,好威風的名號。不過,道濟大師也確實神通廣大,竟連貧道如今與七位仙友聚集在石筍山隱修的事都知曉。”呂洞賓神情欽佩的看向了李修元。
算盡天機,這便是這位道濟大師頭頂上頂著這麽一大片劫雲的原因嗎?想不到降龍羅漢的轉世之身竟與五師兄張果一樣精通術數之道,也不知他可有算到,貧道這次來找他的目的?
李修元心中一動,這才想起,這一世的許多人和事都與前世有了很大不同,此時,隻怕石筍山上的呂洞賓八人都還未成仙吧。
“嗬嗬,純陽子道友既然說貧僧如今大劫將至,不知道友可有化解之法?”
李修元確認麵前這人乃是前世傳聞中的呂純陽,頓時神色更加恭謹。
“莫說貧道並無化解之法,縱然是有,道友也不可輕用。”呂洞賓聞言搖了搖頭,又解釋道:“貧道之前便說了,災或可解,劫需親曆。若是道友想著去躲避劫數,那麽緊隨而至降下的便是劫難了。”
“原來如此!”李修元心中了然,又慎重問道:“那不知純陽子道友可知將發生在貧僧身上的此劫是為何劫?又將會在何時發生?”
呂洞賓一臉嚴肅的迴了他六個字:天機不可泄露。
噗噗噗。
聽到呂洞賓的話,李修元心中頓時吐出了一口老血。
你不知道那是什麽劫,也不知它何時發生,而且還化解不了,那你告訴我幹嘛啊?
這不是給人添堵嗎?
“嗬嗬,時至晌午,貧道欲往豐樂樓宴飲,純陽道友要同往嗎?”
李修元心中苦笑一聲,連忙向這位未來的上八洞真仙發出了邀請。
“嗬嗬,難得遇到道友這般的同道中人,貧道自然願意同往。”
呂洞賓朗笑著應答了一句,目光便轉向一直緊跟在李修元身後的那頭通臂白猿。
待看清這通臂白猿的跟腳之後,呂純陽心中不禁一驚:咦,竟是混世四猴之一的通臂神猿,傳聞通臂神猿是六道之外的生靈,修煉到極致的通臂神猿可以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隻是它怎麽會和降龍羅漢的轉世之身攪和在一起?
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呂洞賓每日都與李修元和通臂白猿待在一起。
這一個和尚,一名道士和一頭白猿的組合每天在臨安城中東遊西逛,早已成了一道奇景,而因李修元被城裏人稱為濟顛,與他為伍的道人呂洞賓還得了一個瘋道人的雅號。
一僧一道,一瘋一顛,倒也相稱。
李修元與呂洞賓帶著白猿如往日一般,來到了豐樂樓中。二樓上很空曠,隻有一桌坐了三人,一個六旬老儒居中,長得十分威嚴,他身邊坐著兩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一個穿著灰色儒服身材高大,相貌俊朗,另一名少年穿著綠色鬆竹紋襴衫,他身材纖細,容貌秀美,一雙眼睛還十分靈動。
李修元和呂洞賓在酒樓中坐下之後,也不去管對麵三人。
暮色蒼茫,斜暉脈脈水悠悠,從豐樂樓二樓靠窗的位置向遠處眺望,正好可以看到西湖上的山光水景。
待看到李修元和呂洞賓點了滿滿一桌的酒菜後,那名綠衫少年眼睛都直了,口中頓時不滿的說道:“僧人不該是六根清淨的出家人嗎?佛門戒律中不是禁絕酒肉的嗎?”
他的聲音不小,仿佛故意說給李修元聽得一般。
又被針對了,這純陽子也是出家人啊,你怎麽不說他啊,唉,隻會以貌取人啊!
李修元心中暗暗不爽。
“英台,不得無禮,嗬嗬,方才英台言語多有冒犯,還請大師見諒!”灰衣少年站起來向李修元彬彬有禮的說道。
“無妨!”李修元擺了擺手,他咽下一塊肉,飲下一口酒,才衝著那個名為英台的少年笑道:“施主有所不知,佛門戒律禁絕酒肉,乃是怕佛門弟子定力不足,一沾了葷腥,便沉溺於口腹之欲中。而貧僧已得禪心,便不會再執迷於物欲了。正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此言大有禪意,在下受教了。”灰衣少年謙遜笑道。
“哼,哪裏來的禪意,不過是為他自己飲酒吃肉找的借口罷了!”綠衫少年頓時一臉不服氣的說道。
他才不會被那僧人看似高深的話所蒙騙。
李修元也不與他爭辯,立刻轉頭與呂洞賓酣飲起來。
呂洞賓善飲,李修元同樣嗜酒如命,兩人自然一見成歡,相識恨晚,兼之二人皆是學識淵博之人,呂洞賓精通儒道二學,而李修元幼年在赤城山瑞霞洞讀書,受道儒二學熏染,後來又入了禪門,可說學問貫通儒釋道三家,一番深談之下二人皆是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對麵桌上的那名六旬老儒聽著呂洞賓和李修元二人的交談之語,有時默然頷首,有時搖頭歎息,有時又會皺著眉頭陷入沉思,而灰衣儒生和綠衫少年早已被李呂二人的奇思易理所震驚。
“真是世外高人啊!”灰衣儒生心生仰慕。
綠衫少年則是神色複雜的看著破衣爛衫的李修元,輕咬著嘴唇,說不出話來。
“哈哈哈,痛快,真是痛快,道友好酒量啊,貧道好久沒飲得如此痛快了!”呂洞賓接連飲了數十碗濁酒,又舉箸夾起一塊狗肉,嘖嘖歎道:“妙哉,卻想不到這狗肉還能有這般滋味,恨不早識道友三十年啊!”
“哈哈哈,純陽道友所言謬矣,三十年前貧僧可還未曾出世呢!”李修元不禁撫掌大笑道:“嘿嘿,酒逢知己千杯少啊,道友若是喜歡,便留在臨安城好了,此後三十年,貧僧每日都會請道友飲它個三百杯。”
“大哥,你之前不是還說自己虛度了三十四載,剛好長我一歲,怎的如今要說自己還不到三十,哈哈哈,大哥你醉了,我還能再喝,再喝?”一旁的袁洪醉眼朦朧的問了李修元一句,又從酒桌上癱到了地下。袁洪的酒量自然比李修元和呂洞賓的酒量要淺,飲到二百多杯,它便醉倒了。
好在它方才朦朧中說的醉話含混不清,聽不出是人語,否則必定會驚了對麵的三人。
“老夫乃是崇綺書院山長陸放翁,這是老夫的兩位門生,梁山伯與祝英台。二位之前的一番交談,老夫已在一旁聽了許久,心中神往不已,不知老夫能否有幸與二位切磋一下學問?”
那名六旬老儒帶著灰衣儒生和綠衫少年走了過來。
“嗬嗬,原來是崇綺書院的山長和高徒,貧僧早就聽過崇綺書院大名,沒想到今日還能有幸得見陸山長。貧僧靈隱寺道濟,這位是石筍山純陽子道長,別號迴道人,陸山長請。兩位小施主也請!”李修元站起身含笑著說道。
“多謝大師!”陸放翁入了座,那梁山伯和祝英台卻沒坐下,隻躬身站在陸放翁的身後。
李修元和呂純陽也不在意。
這位陸山長也是一個大儒,之前在朝廷兵部為官,後來不忿當朝作為,便告老還鄉,來到臨安城外的崇綺書院作了山長。
有了陸放翁的加入,三人相談更是愉悅。
酒越喝越暢快,飲至興處,李修元忍不住以箸擊碗,脫衣狂歌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陸山長,迴道人,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秦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唿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好詩,真是好詩,筆酣墨飽,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啊,這首詩有道家氣象,貧道很喜歡!”呂洞賓朗聲笑道。
“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文與意皆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此詩可傳世矣!”陸放翁望之興歎道。
“好瀟灑的氣度,好遼闊的襟懷,隻是這等男兒,怎就出家為僧了呢?”祝英台心中暗暗道。
“哈哈哈,道濟師傅,你怎麽又從靈隱寺中偷跑出來了,這次還帶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啊。”
在圍觀眾人的看護下,幾名孩童一臉歡快的跑過來去逗弄這隻白猿。
李修元手搖著破扇,在一旁看的哈哈大笑,袁洪則是一臉的不樂意的衝顛僧道濟啼了幾聲,它掙脫那群孩子的魔掌,拚命朝前跑去。
等到這一僧一猿好不容易擺脫了一群稚童的糾纏時,卻發現一名青衣道人正不急不緩的緊跟在他們的身後。
那名青衣道人年約四旬上下,麵容俊朗疏闊,下頜生著短髭,穿一身青色道袍,背後還背著一柄赤金色的長劍,看起來十分不凡。
不過,李修元並未從這青衣道人的身上察覺到任何靈氣波動,這種情況下,要麽是這青衣道人本就是毫無修為的凡人,要麽就是這道人的修為已遠勝於他。
“這位道友可是有事,為何一路跟著貧僧到此?”李修元頓住腳步,迴頭朝那青衣道人好奇問道。
“哦,倒是沒什麽大事,貧道是被道友頭頂的這朵血色劫雲吸引而來。”
青衣道人緩步走來,煞有介事的朝著李修元的頭頂一指。
“額?道友的意思可是要說,你一眼便看到貧僧印堂發黑,恐會有血光之災,因此你特來現身搭救?”李修元不禁啞然失笑。
沒想到這個看上去仙風道骨的青衣道人竟是一位裝神弄鬼的江湖騙子,不過,佛道本是一家,你就算騙,也不該騙到貧僧頭上吧?
青衣道人先是神情古怪的看了他一眼,隨即一臉凝重的搖頭說道:“非也,道友並未聽清貧道之前所言,貧道方才說的是劫,不是災,災或可借他人化解,劫卻非親曆不可。”
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又是災又是劫的,不過聽起來好生厲害啊。
李修元被青衣道人唬的一愣,不禁收起了輕慢之色,連忙恭敬問道:“貧僧靈隱寺道濟,敢問道友名號?”
“貧道俗世名為呂岩,道號純陽子。”青衣道人淡淡迴道。
“什麽,竟是石筍山八仙之一的純陽真人呂洞賓?”
一聽到純陽子呂岩之名,李修元立刻臉色大變,口中驚異說道。
“咦,道濟大師認得貧道?石筍山八仙,嗬嗬,好威風的名號。不過,道濟大師也確實神通廣大,竟連貧道如今與七位仙友聚集在石筍山隱修的事都知曉。”呂洞賓神情欽佩的看向了李修元。
算盡天機,這便是這位道濟大師頭頂上頂著這麽一大片劫雲的原因嗎?想不到降龍羅漢的轉世之身竟與五師兄張果一樣精通術數之道,也不知他可有算到,貧道這次來找他的目的?
李修元心中一動,這才想起,這一世的許多人和事都與前世有了很大不同,此時,隻怕石筍山上的呂洞賓八人都還未成仙吧。
“嗬嗬,純陽子道友既然說貧僧如今大劫將至,不知道友可有化解之法?”
李修元確認麵前這人乃是前世傳聞中的呂純陽,頓時神色更加恭謹。
“莫說貧道並無化解之法,縱然是有,道友也不可輕用。”呂洞賓聞言搖了搖頭,又解釋道:“貧道之前便說了,災或可解,劫需親曆。若是道友想著去躲避劫數,那麽緊隨而至降下的便是劫難了。”
“原來如此!”李修元心中了然,又慎重問道:“那不知純陽子道友可知將發生在貧僧身上的此劫是為何劫?又將會在何時發生?”
呂洞賓一臉嚴肅的迴了他六個字:天機不可泄露。
噗噗噗。
聽到呂洞賓的話,李修元心中頓時吐出了一口老血。
你不知道那是什麽劫,也不知它何時發生,而且還化解不了,那你告訴我幹嘛啊?
這不是給人添堵嗎?
“嗬嗬,時至晌午,貧道欲往豐樂樓宴飲,純陽道友要同往嗎?”
李修元心中苦笑一聲,連忙向這位未來的上八洞真仙發出了邀請。
“嗬嗬,難得遇到道友這般的同道中人,貧道自然願意同往。”
呂洞賓朗笑著應答了一句,目光便轉向一直緊跟在李修元身後的那頭通臂白猿。
待看清這通臂白猿的跟腳之後,呂純陽心中不禁一驚:咦,竟是混世四猴之一的通臂神猿,傳聞通臂神猿是六道之外的生靈,修煉到極致的通臂神猿可以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隻是它怎麽會和降龍羅漢的轉世之身攪和在一起?
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呂洞賓每日都與李修元和通臂白猿待在一起。
這一個和尚,一名道士和一頭白猿的組合每天在臨安城中東遊西逛,早已成了一道奇景,而因李修元被城裏人稱為濟顛,與他為伍的道人呂洞賓還得了一個瘋道人的雅號。
一僧一道,一瘋一顛,倒也相稱。
李修元與呂洞賓帶著白猿如往日一般,來到了豐樂樓中。二樓上很空曠,隻有一桌坐了三人,一個六旬老儒居中,長得十分威嚴,他身邊坐著兩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一個穿著灰色儒服身材高大,相貌俊朗,另一名少年穿著綠色鬆竹紋襴衫,他身材纖細,容貌秀美,一雙眼睛還十分靈動。
李修元和呂洞賓在酒樓中坐下之後,也不去管對麵三人。
暮色蒼茫,斜暉脈脈水悠悠,從豐樂樓二樓靠窗的位置向遠處眺望,正好可以看到西湖上的山光水景。
待看到李修元和呂洞賓點了滿滿一桌的酒菜後,那名綠衫少年眼睛都直了,口中頓時不滿的說道:“僧人不該是六根清淨的出家人嗎?佛門戒律中不是禁絕酒肉的嗎?”
他的聲音不小,仿佛故意說給李修元聽得一般。
又被針對了,這純陽子也是出家人啊,你怎麽不說他啊,唉,隻會以貌取人啊!
李修元心中暗暗不爽。
“英台,不得無禮,嗬嗬,方才英台言語多有冒犯,還請大師見諒!”灰衣少年站起來向李修元彬彬有禮的說道。
“無妨!”李修元擺了擺手,他咽下一塊肉,飲下一口酒,才衝著那個名為英台的少年笑道:“施主有所不知,佛門戒律禁絕酒肉,乃是怕佛門弟子定力不足,一沾了葷腥,便沉溺於口腹之欲中。而貧僧已得禪心,便不會再執迷於物欲了。正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此言大有禪意,在下受教了。”灰衣少年謙遜笑道。
“哼,哪裏來的禪意,不過是為他自己飲酒吃肉找的借口罷了!”綠衫少年頓時一臉不服氣的說道。
他才不會被那僧人看似高深的話所蒙騙。
李修元也不與他爭辯,立刻轉頭與呂洞賓酣飲起來。
呂洞賓善飲,李修元同樣嗜酒如命,兩人自然一見成歡,相識恨晚,兼之二人皆是學識淵博之人,呂洞賓精通儒道二學,而李修元幼年在赤城山瑞霞洞讀書,受道儒二學熏染,後來又入了禪門,可說學問貫通儒釋道三家,一番深談之下二人皆是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對麵桌上的那名六旬老儒聽著呂洞賓和李修元二人的交談之語,有時默然頷首,有時搖頭歎息,有時又會皺著眉頭陷入沉思,而灰衣儒生和綠衫少年早已被李呂二人的奇思易理所震驚。
“真是世外高人啊!”灰衣儒生心生仰慕。
綠衫少年則是神色複雜的看著破衣爛衫的李修元,輕咬著嘴唇,說不出話來。
“哈哈哈,痛快,真是痛快,道友好酒量啊,貧道好久沒飲得如此痛快了!”呂洞賓接連飲了數十碗濁酒,又舉箸夾起一塊狗肉,嘖嘖歎道:“妙哉,卻想不到這狗肉還能有這般滋味,恨不早識道友三十年啊!”
“哈哈哈,純陽道友所言謬矣,三十年前貧僧可還未曾出世呢!”李修元不禁撫掌大笑道:“嘿嘿,酒逢知己千杯少啊,道友若是喜歡,便留在臨安城好了,此後三十年,貧僧每日都會請道友飲它個三百杯。”
“大哥,你之前不是還說自己虛度了三十四載,剛好長我一歲,怎的如今要說自己還不到三十,哈哈哈,大哥你醉了,我還能再喝,再喝?”一旁的袁洪醉眼朦朧的問了李修元一句,又從酒桌上癱到了地下。袁洪的酒量自然比李修元和呂洞賓的酒量要淺,飲到二百多杯,它便醉倒了。
好在它方才朦朧中說的醉話含混不清,聽不出是人語,否則必定會驚了對麵的三人。
“老夫乃是崇綺書院山長陸放翁,這是老夫的兩位門生,梁山伯與祝英台。二位之前的一番交談,老夫已在一旁聽了許久,心中神往不已,不知老夫能否有幸與二位切磋一下學問?”
那名六旬老儒帶著灰衣儒生和綠衫少年走了過來。
“嗬嗬,原來是崇綺書院的山長和高徒,貧僧早就聽過崇綺書院大名,沒想到今日還能有幸得見陸山長。貧僧靈隱寺道濟,這位是石筍山純陽子道長,別號迴道人,陸山長請。兩位小施主也請!”李修元站起身含笑著說道。
“多謝大師!”陸放翁入了座,那梁山伯和祝英台卻沒坐下,隻躬身站在陸放翁的身後。
李修元和呂純陽也不在意。
這位陸山長也是一個大儒,之前在朝廷兵部為官,後來不忿當朝作為,便告老還鄉,來到臨安城外的崇綺書院作了山長。
有了陸放翁的加入,三人相談更是愉悅。
酒越喝越暢快,飲至興處,李修元忍不住以箸擊碗,脫衣狂歌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陸山長,迴道人,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秦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唿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好詩,真是好詩,筆酣墨飽,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啊,這首詩有道家氣象,貧道很喜歡!”呂洞賓朗聲笑道。
“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文與意皆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此詩可傳世矣!”陸放翁望之興歎道。
“好瀟灑的氣度,好遼闊的襟懷,隻是這等男兒,怎就出家為僧了呢?”祝英台心中暗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