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深夜二十二點。
東京都足立區,僻靜狹窄的街道空空蕩蕩,路燈清冷,人煙稀少,因是深秋時分,蟬鳴聲也少得可憐。這裏沒有多少嶄新整潔的民宅,房屋不但老舊,更以昭和年代的廉租公寓為主。
一名長發馬尾少女正快步疾行著,其年齡剛剛二十,頭紮修長馬尾,身穿黑紅條紋襯衫風衣與藍色牛仔褲,腳踏帆布鞋。她將衣領高豎,斜挎白色塑質亮膜挎包,右手牢牢按在上麵,向在護著一間寶物。
當電子表報時零點整時,美冬終於迴到了她目前的住處,廉租公寓米田莊。
這是一棟昭和早年的雙層木製建築,據說還挺過了二戰的東京大轟炸,雖然是很堅強,但老舊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好在它的租金也因此很便宜,區區三萬円的價位,放眼全東京都算最便宜的了。
美冬踏上通往二層的樓梯。十年前新裝的木板吱嘎作響著,五年前新換的雨棚微微顫動著,二層的走廊地板疏鬆,欄杆倒是新刷了油漆。205號房間的鐵皮門,旁邊有一扇不大不小的窗戶,這裏就是她的家了。
站在二層樓梯上,美冬迴首望向人行道,目光難掩豔羨。
清冷的路燈照耀在幹爽的柏油路上,對麵是另一棟廉租公寓朝風莊。三層的高度,平成年代的曆史,質量遠比米田莊優秀許多,但每月四萬元整的租金,卻也是美冬支付不能的。可望而不可及,最是悲哀不過。
美冬悠長地歎了口氣,從深如淵海的口袋中取出鑰匙,打開了205號房間的大門。
不過十畳麵積的兩居室,配套著浴室、廚房和陽台。泡麵的氣味還沒有散掉,泛黃的榻榻米上倒扣著盛鹹菜的不鏽鋼盤碟。燈光亮起,新換的白熾燈包滋滋作響,周圍繞著三兩隻細小的飛蟲。
進屋後,美冬沒急著開窗,而是迅速關上了門,並保證廊窗窗簾遮掩嚴密。下一刻,她脫掉鞋襪,捧起一摞衣物放到一旁,打開下麵的塑料置物箱,翻開大批雜物,從最底層掏出了一封厚實的工資袋。
“十五張夏目漱石啊……”
美冬盤腿坐在地上,數著裏麵褶皺的舊幣。口袋看著很厚,但一共隻有兩萬七千円,且千円麵值更隻有那些數,更多的隻是沉甸甸的鋼鏰。
她隨即拉開挎包的拉鏈,將內袋裏剩餘的鈔票取了出來。
“雖然存款恢複到二十萬了,但明天就是交租的日子,而大哥的工錢還要等下月中旬。這樣一進一出,能用來炒股的錢就是三萬円,設中長線投資的平均利率為x,短線與超短……”
借著台燈的光芒,美冬開始在桌前奮筆疾書,於一個黑色筆記本上細密羅列金融係數學公式。她的字跡小巧,但一筆一劃間充斥著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豪邁氣概。
不過片刻,繁複的公式已經填滿一麵紙,她翻過頁來,筆觸不停地繼續書寫。
如此過了五分鍾時間,放在圓桌一角的手機作響。
其實從美冬進屋起,手機的提示燈就在亮個不停,未接來電或短信,不過她卻無暇顧及。但既然新來電擺在了眼前,她就沒道理再去無視,當即落下筆頭,翻蓋手機蓋。
來電者的姓名並未出乎意料,她輕聲一哼,接通了。
“喂,大哥。”
美冬平穩說道:“我已經把這個月的貸款還上了,剛剛數了下存款,刨除明天的房租,大概還剩十七萬。我這裏看好一個最新上市的超牛股,打算投一個三萬円起始的中長線,你看怎麽樣?”
說著話的同時,她的筆觸再起,以電腦般精確的繪圖能力,徒手編繪著一張簡易周期折線圖。
“哎喲……老妹兒啊,你可真會難為哥哥嘞。”
電話對麵響起粗獷男音:“你知道你哥就會賣苦力,還問俺咋炒股。哎喲,真要讓我上,還不得賠個底兒朝天啊。還有老妹兒,下次說話慢點兒成不,俺……”
“今天上午的事還沒找你算賬,現在就乖乖聽我說吧。”
美冬掛著電話,奮筆疾書,一心二用,兩不耽擱。
“首先,你這幾天一直睡在工地,和工友們寸步不離,上廁所也是基友好手拉手,一定記住了。其二,你每天都會騰空和我閑聊,這個是日常慣例,而且時間的確不固定,工友們也都知道你有我這麽個義妹,一定記住了。其三,你妹妹我是個知書達理、文質彬彬、乖巧可人、天真爛漫的普通女孩,絕不是個會半夜在歌舞伎町閑逛的女痞子,這點最重要,一定記住了。”
她平淡和緩地說著,雖然語調近乎呆板,但的確降低速度了。
“什、什麽玩意!?”
“你記住就是。還有大哥,一定切記我喜歡的是女人。”
“誒……妹兒你咋的了這是……”
“你記住這幾點就行。”
美冬將筆記本翻過再一頁,繼續著金融分析工作:“應該什麽都不會發生,但也許會發生些什麽。總之,你記住這幾點就是,至於記住它們的用途……相信我,等你需要用到的時候,你自然就知道是什麽情況了。隻是但願,你不會有機會用上。”
“妹兒你知道哥腦子不好使……”
“所以我給你買的是自動錄音的手機,以上,掛了,我還有事,拜拜。”
美冬一甩翻蓋,掛斷手機,並最終在筆記本上落下一道深深的字跡。手機和水性筆同時放下,她起身叉腰扭動腰肢,但隻過得十幾秒,便轉身將挎包抄了起來。
“……嗯。”
美冬仔細整理著包內物品,頭繩、唇膏、化妝鏡、衛生紙、濕巾,零碎事物不少,但再沒有一張鈔票被尋。從那個死者錢包裏取出的鈔票,都已被她塞進了工資袋裏,藏在置物箱的底層。
“嘖,該死的機車黨。”
然而美冬卻心疼地發現,她好端端的挎包底部竟咧開了一道口子。
“我是該謝謝他們,還是該閹了他們!?”
東京都足立區,僻靜狹窄的街道空空蕩蕩,路燈清冷,人煙稀少,因是深秋時分,蟬鳴聲也少得可憐。這裏沒有多少嶄新整潔的民宅,房屋不但老舊,更以昭和年代的廉租公寓為主。
一名長發馬尾少女正快步疾行著,其年齡剛剛二十,頭紮修長馬尾,身穿黑紅條紋襯衫風衣與藍色牛仔褲,腳踏帆布鞋。她將衣領高豎,斜挎白色塑質亮膜挎包,右手牢牢按在上麵,向在護著一間寶物。
當電子表報時零點整時,美冬終於迴到了她目前的住處,廉租公寓米田莊。
這是一棟昭和早年的雙層木製建築,據說還挺過了二戰的東京大轟炸,雖然是很堅強,但老舊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好在它的租金也因此很便宜,區區三萬円的價位,放眼全東京都算最便宜的了。
美冬踏上通往二層的樓梯。十年前新裝的木板吱嘎作響著,五年前新換的雨棚微微顫動著,二層的走廊地板疏鬆,欄杆倒是新刷了油漆。205號房間的鐵皮門,旁邊有一扇不大不小的窗戶,這裏就是她的家了。
站在二層樓梯上,美冬迴首望向人行道,目光難掩豔羨。
清冷的路燈照耀在幹爽的柏油路上,對麵是另一棟廉租公寓朝風莊。三層的高度,平成年代的曆史,質量遠比米田莊優秀許多,但每月四萬元整的租金,卻也是美冬支付不能的。可望而不可及,最是悲哀不過。
美冬悠長地歎了口氣,從深如淵海的口袋中取出鑰匙,打開了205號房間的大門。
不過十畳麵積的兩居室,配套著浴室、廚房和陽台。泡麵的氣味還沒有散掉,泛黃的榻榻米上倒扣著盛鹹菜的不鏽鋼盤碟。燈光亮起,新換的白熾燈包滋滋作響,周圍繞著三兩隻細小的飛蟲。
進屋後,美冬沒急著開窗,而是迅速關上了門,並保證廊窗窗簾遮掩嚴密。下一刻,她脫掉鞋襪,捧起一摞衣物放到一旁,打開下麵的塑料置物箱,翻開大批雜物,從最底層掏出了一封厚實的工資袋。
“十五張夏目漱石啊……”
美冬盤腿坐在地上,數著裏麵褶皺的舊幣。口袋看著很厚,但一共隻有兩萬七千円,且千円麵值更隻有那些數,更多的隻是沉甸甸的鋼鏰。
她隨即拉開挎包的拉鏈,將內袋裏剩餘的鈔票取了出來。
“雖然存款恢複到二十萬了,但明天就是交租的日子,而大哥的工錢還要等下月中旬。這樣一進一出,能用來炒股的錢就是三萬円,設中長線投資的平均利率為x,短線與超短……”
借著台燈的光芒,美冬開始在桌前奮筆疾書,於一個黑色筆記本上細密羅列金融係數學公式。她的字跡小巧,但一筆一劃間充斥著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豪邁氣概。
不過片刻,繁複的公式已經填滿一麵紙,她翻過頁來,筆觸不停地繼續書寫。
如此過了五分鍾時間,放在圓桌一角的手機作響。
其實從美冬進屋起,手機的提示燈就在亮個不停,未接來電或短信,不過她卻無暇顧及。但既然新來電擺在了眼前,她就沒道理再去無視,當即落下筆頭,翻蓋手機蓋。
來電者的姓名並未出乎意料,她輕聲一哼,接通了。
“喂,大哥。”
美冬平穩說道:“我已經把這個月的貸款還上了,剛剛數了下存款,刨除明天的房租,大概還剩十七萬。我這裏看好一個最新上市的超牛股,打算投一個三萬円起始的中長線,你看怎麽樣?”
說著話的同時,她的筆觸再起,以電腦般精確的繪圖能力,徒手編繪著一張簡易周期折線圖。
“哎喲……老妹兒啊,你可真會難為哥哥嘞。”
電話對麵響起粗獷男音:“你知道你哥就會賣苦力,還問俺咋炒股。哎喲,真要讓我上,還不得賠個底兒朝天啊。還有老妹兒,下次說話慢點兒成不,俺……”
“今天上午的事還沒找你算賬,現在就乖乖聽我說吧。”
美冬掛著電話,奮筆疾書,一心二用,兩不耽擱。
“首先,你這幾天一直睡在工地,和工友們寸步不離,上廁所也是基友好手拉手,一定記住了。其二,你每天都會騰空和我閑聊,這個是日常慣例,而且時間的確不固定,工友們也都知道你有我這麽個義妹,一定記住了。其三,你妹妹我是個知書達理、文質彬彬、乖巧可人、天真爛漫的普通女孩,絕不是個會半夜在歌舞伎町閑逛的女痞子,這點最重要,一定記住了。”
她平淡和緩地說著,雖然語調近乎呆板,但的確降低速度了。
“什、什麽玩意!?”
“你記住就是。還有大哥,一定切記我喜歡的是女人。”
“誒……妹兒你咋的了這是……”
“你記住這幾點就行。”
美冬將筆記本翻過再一頁,繼續著金融分析工作:“應該什麽都不會發生,但也許會發生些什麽。總之,你記住這幾點就是,至於記住它們的用途……相信我,等你需要用到的時候,你自然就知道是什麽情況了。隻是但願,你不會有機會用上。”
“妹兒你知道哥腦子不好使……”
“所以我給你買的是自動錄音的手機,以上,掛了,我還有事,拜拜。”
美冬一甩翻蓋,掛斷手機,並最終在筆記本上落下一道深深的字跡。手機和水性筆同時放下,她起身叉腰扭動腰肢,但隻過得十幾秒,便轉身將挎包抄了起來。
“……嗯。”
美冬仔細整理著包內物品,頭繩、唇膏、化妝鏡、衛生紙、濕巾,零碎事物不少,但再沒有一張鈔票被尋。從那個死者錢包裏取出的鈔票,都已被她塞進了工資袋裏,藏在置物箱的底層。
“嘖,該死的機車黨。”
然而美冬卻心疼地發現,她好端端的挎包底部竟咧開了一道口子。
“我是該謝謝他們,還是該閹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