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餘傑成的報幕,一幹年均半百的演奏者走上舞台,並按照標準的交響樂形式就座於舞台之上。


    看到這些演奏者手中的樂器,台下的觀眾們似乎有些明白了。


    所謂的民族交響樂,乍看之下便是以西洋交響樂的形式進行民族音樂的表現。


    但這樣的形式不會讓曲子的味道改變嗎?


    交響樂始終是國外的音樂形式啊?


    這樣想其實是非常錯誤的說法。


    交響這個概念具體到底是東西方哪邊更早提出來的本身就是個萬古之謎。


    更別說交響的基礎概念說的簡單一點便是讓樂器群一起奏響音樂罷了,這樣的形式說是西方獨有,那真就是有些崇洋媚外了。


    這次的民族交響真正學習的東西是西方交響樂經過數百年沉澱之中,積累的樂器與樂器的搭配所產生的表現力。


    而民樂在這一塊除了用西洋交響樂的相關知識進行一個鋪墊,大多數都是處於完全空白的情況。


    接著,餘傑成喊道:“有請國內著名二胡演奏者方文海老先生和今天的演奏指揮沈武寰沈教授!”


    隨著沈武寰和方大師兩人一同登台,台下響起一片掌聲。


    方大師穿著非常傳統的大褂,沈武寰今天也選擇的相對較為莊重的禮服,兩人走到台前向觀眾們行禮。


    待兩人各歸各位,餘傑成向觀眾示意道:“那麽接下來請大家欣賞二胡協奏曲《梁祝》。”


    隨著餘傑成的退場,沈武寰向方大師點了點頭,一切正式開始。


    首先傳來的便是定音鼓連續不斷的敲擊,鼓聲空曠仿佛從十分遙遠的曠野傳來的風聲一般。


    緊接著,在揚琴清脆的點撥聲,竹笛悠揚如歌的旋律帶著特有的輕鬆跳脫鋪開了一片鳥語花香一般的場景。


    竹笛的悠揚仿佛將人們帶入了一處絕無僅有的人間仙境!


    在所有的觀眾們被引入了故事的內核時,整個樂團進行了第一次的全奏。


    也就是梁祝的主題部,這是在沈武寰原來世界中人們最為熟悉的梁祝開場白!


    在沈武寰的指揮之下,琵琶、阮和笙這樣的傳統民族樂器爭相輝映,帶來了一串悠揚且極富民族韻味的旋律,讓在場的觀眾們大飽耳福。


    當二胡聲加入這一整段的旋律時,整個舞台的意境霎時間發生了變化。


    二胡那特有的哀傷傾訴仿佛從方大師手中的二胡之中流淌了出來。


    整個主題部分伴隨著極其空曠悠揚的鼓點與伴奏,鋪灑開來,仿佛一位老人正手執毛筆,肆意揮灑在一張張棉白的畫卷上。


    古典音樂是極具民族韻味的,而此刻的旋律之中那種極其富有古代勞動人民樸實果敢的意境帶給了現場觀眾完全不同的音樂體驗。


    “這才是真正的民族交響樂啊!”


    “這樣的旋律,怎麽能不讓人動容?”


    “旋律的表現力實在太強了!”


    正如此時觀眾們心頭表現出來的感覺一般,二胡特有的淒涼和交響之中刻意塑造的美妙環境,將《梁祝》這一主題下,兩人纏綿悱惻的愛情與友情表現的恰到巔峰。


    既有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又有一絲哀愁始終縈繞在這些美景之中,這不恰巧是《梁祝》的故事內核嗎?


    《梁祝》的故事傳唱度何其之廣,兩人化蝶共飛哪怕再如何喜人,仍比不上兩人在人間繾綣來的讓人喜悅。


    民樂之中也同樣沒有比二胡更能表現這種歡愉之中淒美的樂器了!


    正所謂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二胡,是一件既讓人生恨,卻又無法恨到骨子裏的樂器。


    伏筆已經埋下,在二胡的調子走向最高潮的那一刹那,整個樂團進行了整個樂曲第二次合奏。


    這次的合奏完全烘托起了一副悲壯且宏大的篇章。


    弦樂組的搭配在這一刻成為了亮點。


    其實很多觀眾在看到眼前這個組合的時候都會向著樂團的最右方多看幾眼。


    那裏的位置屬於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這可就奇怪了。


    “怎麽還有西洋樂器啊?這不是民族交響樂嘛?”


    一股疑問在觀眾們的心頭升起,可是當合奏來臨時,這些觀眾們終於知道了為什麽。


    其實這很好理解。


    今天到來的觀眾絕大部分都是音樂行業的相關人士,即便有一些完全不懂音樂的政客,首先不說這些人的人品如何,但他們的眼界絕對高於普通的百姓。


    在他們眼中,這些西洋樂器的加入也絕對沒有任何突兀的狀況。


    這邊已經達到了沈武寰的目的。


    畢竟在原來的世界中,有些樂團也在為民族樂器中缺少低音弦樂器而苦惱,但在數十年的摸索中,也發明了一些特殊的低音弦樂器。


    眼下一切都是白手起家,隻要能登台,未來會慢慢好起來的。


    突然之間,所有的哀傷在短時間內被一股清風席卷而走。


    整首曲子的音樂便的極為活潑和跳蕩。


    如同過年一般喜慶的音樂突兀的出現,讓在場的觀眾一下子都來不及反應,但卻也隨著這股旋律感受到了真心的喜悅。


    那宛如人生之中最大的喜悅之情被二胡和樂團的合奏交替出現的旋律所引發。


    此處出現的副部正是呈現部之中最為歡快的樂章,而民族樂器在這方麵有著天然的優勢。


    正如同之前說過的一般,民族樂器是屬於老百姓的樂器,在古早時期,百姓們能聽到最多民族樂器的地方可不是在戲園子裏,而是紅白喜事之時。


    無論是哭喪,還是慶賀,民族樂器都可以說是手到擒來。


    而隨著這一段大歡喜式的演奏,觀眾們也不由的沉寂在這股喜悅之情中歡快的搖晃著腦袋,緊緊的跟隨著梁祝兩人三年同窗的喜悅之情中。


    那是他們兩人人生之中最為快樂的時刻!


    旋律漸漸放緩,即便是在美好的時刻,也有迎接終結的那一刹那。


    這纏綿悱惻的喜悅終於迎來了尾聲,一連串哀傷彌補的旋律,正是預示著美好刹那的終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變身古典女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牡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牡丹並收藏變身古典女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