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接著吃喝,氣氛比剛才更加熱烈,聊著聊著就聊到了戰鬥機這個話題,隻見徐青山冷笑道:“有了機械戰甲後,我看那些俄羅斯人還囂不囂張,這些天可把我給氣壞了,我沒想到他們會那麽無恥!”
劉放趁著蘇聯解體的時候,以極低的價格購買了一台超級計算機。這台計算機裏存儲了大量關於戰鬥機的絕密資料,其中就有蘇-27。
他見徐青山對此事耿耿於懷,不由嗬嗬一笑:“兩位,有句話我早就想說了。”
徐青山立馬抬頭看向劉放:“你想說什麽?”
劉放麵色一正:“我覺得咱們沒必要追著人家的屁股後麵跑,應該另辟蹊徑,構建咱們自己的獨有的裝備體係。”
邢國榮猜測道:“你的意思是說,咱們繞開那些技術壁壘,開發特有的新裝備?”
劉放點點頭:“就是這麽個意思,想必兩位應該很清楚咱們的現狀,不說跟美國比,就算是跟那些歐洲小國相比,咱們在技術上也落後太多了,就拿戰鬥機舉個例子吧,咱們目前能夠自主生產的最先進機型,也屬於六十年代的水平,有些西歐小國開發的戰鬥機甩開了咱們三十年啊,如果我們繼續跟在人家屁股後麵追趕,沒有二十年的時間,可能連別人的背影都看不到,並且前提條件是人力物力絕對充足才行,如果沒有大量研發經費的投入,可能時間會拖延更久,既然如此,咱們為什麽不換個思路、走另外的道路呢?”
徐青山聽到這話歎了口氣:“實不相瞞,當初我就有這樣的想法,老邢也是知道的,可惜的是,咱們的技術基礎太薄弱了,工業製造水平也太落後,缺乏這兩個硬性條件,再好的想法也隻不過是空中樓閣啊。”
邢國榮點點頭:“你徐爺爺當初確實提到過這個構想,正如他剛才所說,咱們國家的落後是全方位的,以前隻有核彈這個殺手鐧,後來有了你的參與,才開發出了導彈打衛星和導彈打航母的技術,如果沒有你,這兩項技術估計也很難成型。”
兩人說的都是大實話,如果沒有劉放的參與,國家的軍事技術想要發展到現在的水平,確實是不太現實的。
劉放眼珠轉轉:“國內的現狀我很清楚,不錯,咱們確實很落後,但這又如何?想當年咱們的條件比現在還要差得多,不是依然搞出了‘兩彈一星’嗎?由此可見,人才是決定性的因素,這個說法想必你們應該不會反對吧?”
徐青山哈哈一笑:“你小子是在給我兩上課啊,說吧,你還有什麽好的建議?”
劉放定定的看著徐青山:“徐爺爺,你剛才說到了戰鬥機,就沒想過換個法子,繞過這道坎嗎?”
“繞過這道坎?”徐青山驚疑不定道:“難道你是想說……放棄戰機的研發,用其它裝備替代戰機的功能?”
劉放立馬點頭,徐青山愣了一下才笑道:“不得不說,你的想法真的很獨特,也很大膽。”
邢國榮也是連連點頭:“這種想法也隻有你小子才有,其他人估計是想不到的,你把你的替代方案說出來聽聽吧。”
兩人再次露出了希冀的神色,劉放也不賣關子:“很簡單,咱們在先進戰機的技術方麵很落後,那咱們就拋開這個課題,可以等到以後有能力的時候,再突然發力,實現彎道超車,現在嘛,咱們隻需要搞幾個相關的課題,投入少量的科研經費,把局麵維持住就行了,至於替代方案,說起來其實很簡單我覺得咱們可以開發無人機技術,通過批量生產,形成蜂群效應,就算這些無人機的技術水平相對落後也沒關係,數量上的優勢就足以彌補技術劣勢了。”
徐青山問道:“蜂群效應這個詞聽起來挺新鮮的,是不是跟飽和性打擊一個道理?”
劉放嗯了一聲:“就是這麽個意思,眾所周知,戰爭在任何年代,都需要龐大的後勤體係作為支撐,說白了,打仗就是在拚消耗,美國人不是很厲害嗎?如果當初伊拉克能夠用十條人命換他們一條人命,在這種消耗程度下,美國人敢跟伊拉克打嗎?肯定是不敢的。”
邢國榮歎了口氣:“劉放,你可能不知道,海灣戰爭的時候,伊拉克的機械化裝甲部隊在全球都能排進前五名,這可是一點也不誇張的,他們裝備的坦克當中,許多都是我們賣給他們的,可最終的結果卻那麽淒慘,既然他們連跟美國拚消耗都做不到,我們又怎麽能做到?當初那場仗換我們上去,最好的局麵就是咱們拿人命去換美國人的導彈,等到美國人的導彈打光了,可能他們覺得肉疼,就會罷手,實不相瞞,這就是海灣戰爭後,咱們想到的最合適的應對方案啊,要不是受到的觸動太大,我跟你徐爺爺這兩個堅定的改革派也不可能被老人家提拔起來,說到底,咱們是真的被嚇到了啊!”
劉放能夠體會到邢國榮的無奈,當一個國家在戰場上需要用士兵的生命去消耗對方物資的時候,這場仗其實已經輸了。導彈打光了可以再造,士兵要是犧牲了,他們的家人隻能在迴憶中去懷念他們了。
即便夏國的人口基數全球第一,也並不代表著可以肆無忌憚的犧牲士兵的生命,人命是無法用任何理由被輕視的,哪怕是戰爭,也要盡最大可能的確保士兵的安全。
劉放沒有說話,而是把自己的背包打開,掏出了從小島英子那裏弄來的戴爾筆記本電腦。電腦開機後,他打開了一個文檔,裏麵存放的都是他昨晚趕工製作的電腦繪圖。
徐青山和邢國榮全都湊了過來,劉放點開了第一張電腦繪圖,上麵呈現出的是一架造型小巧的飛機,飛機的機翼下掛載著四枚導彈。
隨後他點開了第二張電腦繪圖,這張圖上麵的飛機數量變成了一百架,看起來密密麻麻的一片,很有點蜂群傾巢而出的氣勢。
劉放趁著蘇聯解體的時候,以極低的價格購買了一台超級計算機。這台計算機裏存儲了大量關於戰鬥機的絕密資料,其中就有蘇-27。
他見徐青山對此事耿耿於懷,不由嗬嗬一笑:“兩位,有句話我早就想說了。”
徐青山立馬抬頭看向劉放:“你想說什麽?”
劉放麵色一正:“我覺得咱們沒必要追著人家的屁股後麵跑,應該另辟蹊徑,構建咱們自己的獨有的裝備體係。”
邢國榮猜測道:“你的意思是說,咱們繞開那些技術壁壘,開發特有的新裝備?”
劉放點點頭:“就是這麽個意思,想必兩位應該很清楚咱們的現狀,不說跟美國比,就算是跟那些歐洲小國相比,咱們在技術上也落後太多了,就拿戰鬥機舉個例子吧,咱們目前能夠自主生產的最先進機型,也屬於六十年代的水平,有些西歐小國開發的戰鬥機甩開了咱們三十年啊,如果我們繼續跟在人家屁股後麵追趕,沒有二十年的時間,可能連別人的背影都看不到,並且前提條件是人力物力絕對充足才行,如果沒有大量研發經費的投入,可能時間會拖延更久,既然如此,咱們為什麽不換個思路、走另外的道路呢?”
徐青山聽到這話歎了口氣:“實不相瞞,當初我就有這樣的想法,老邢也是知道的,可惜的是,咱們的技術基礎太薄弱了,工業製造水平也太落後,缺乏這兩個硬性條件,再好的想法也隻不過是空中樓閣啊。”
邢國榮點點頭:“你徐爺爺當初確實提到過這個構想,正如他剛才所說,咱們國家的落後是全方位的,以前隻有核彈這個殺手鐧,後來有了你的參與,才開發出了導彈打衛星和導彈打航母的技術,如果沒有你,這兩項技術估計也很難成型。”
兩人說的都是大實話,如果沒有劉放的參與,國家的軍事技術想要發展到現在的水平,確實是不太現實的。
劉放眼珠轉轉:“國內的現狀我很清楚,不錯,咱們確實很落後,但這又如何?想當年咱們的條件比現在還要差得多,不是依然搞出了‘兩彈一星’嗎?由此可見,人才是決定性的因素,這個說法想必你們應該不會反對吧?”
徐青山哈哈一笑:“你小子是在給我兩上課啊,說吧,你還有什麽好的建議?”
劉放定定的看著徐青山:“徐爺爺,你剛才說到了戰鬥機,就沒想過換個法子,繞過這道坎嗎?”
“繞過這道坎?”徐青山驚疑不定道:“難道你是想說……放棄戰機的研發,用其它裝備替代戰機的功能?”
劉放立馬點頭,徐青山愣了一下才笑道:“不得不說,你的想法真的很獨特,也很大膽。”
邢國榮也是連連點頭:“這種想法也隻有你小子才有,其他人估計是想不到的,你把你的替代方案說出來聽聽吧。”
兩人再次露出了希冀的神色,劉放也不賣關子:“很簡單,咱們在先進戰機的技術方麵很落後,那咱們就拋開這個課題,可以等到以後有能力的時候,再突然發力,實現彎道超車,現在嘛,咱們隻需要搞幾個相關的課題,投入少量的科研經費,把局麵維持住就行了,至於替代方案,說起來其實很簡單我覺得咱們可以開發無人機技術,通過批量生產,形成蜂群效應,就算這些無人機的技術水平相對落後也沒關係,數量上的優勢就足以彌補技術劣勢了。”
徐青山問道:“蜂群效應這個詞聽起來挺新鮮的,是不是跟飽和性打擊一個道理?”
劉放嗯了一聲:“就是這麽個意思,眾所周知,戰爭在任何年代,都需要龐大的後勤體係作為支撐,說白了,打仗就是在拚消耗,美國人不是很厲害嗎?如果當初伊拉克能夠用十條人命換他們一條人命,在這種消耗程度下,美國人敢跟伊拉克打嗎?肯定是不敢的。”
邢國榮歎了口氣:“劉放,你可能不知道,海灣戰爭的時候,伊拉克的機械化裝甲部隊在全球都能排進前五名,這可是一點也不誇張的,他們裝備的坦克當中,許多都是我們賣給他們的,可最終的結果卻那麽淒慘,既然他們連跟美國拚消耗都做不到,我們又怎麽能做到?當初那場仗換我們上去,最好的局麵就是咱們拿人命去換美國人的導彈,等到美國人的導彈打光了,可能他們覺得肉疼,就會罷手,實不相瞞,這就是海灣戰爭後,咱們想到的最合適的應對方案啊,要不是受到的觸動太大,我跟你徐爺爺這兩個堅定的改革派也不可能被老人家提拔起來,說到底,咱們是真的被嚇到了啊!”
劉放能夠體會到邢國榮的無奈,當一個國家在戰場上需要用士兵的生命去消耗對方物資的時候,這場仗其實已經輸了。導彈打光了可以再造,士兵要是犧牲了,他們的家人隻能在迴憶中去懷念他們了。
即便夏國的人口基數全球第一,也並不代表著可以肆無忌憚的犧牲士兵的生命,人命是無法用任何理由被輕視的,哪怕是戰爭,也要盡最大可能的確保士兵的安全。
劉放沒有說話,而是把自己的背包打開,掏出了從小島英子那裏弄來的戴爾筆記本電腦。電腦開機後,他打開了一個文檔,裏麵存放的都是他昨晚趕工製作的電腦繪圖。
徐青山和邢國榮全都湊了過來,劉放點開了第一張電腦繪圖,上麵呈現出的是一架造型小巧的飛機,飛機的機翼下掛載著四枚導彈。
隨後他點開了第二張電腦繪圖,這張圖上麵的飛機數量變成了一百架,看起來密密麻麻的一片,很有點蜂群傾巢而出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