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說我就睡在大廳,你進門一看不就看見我了嗎?我翻身坐起來,衝著外麵大喊:“誰啊。”
外麵那人很懂行得迴答了一句廢話:“我。”
媽的,我要知道你是誰還用問嗎?
我掀簾子出去。正好看見柴教授那一頭花白的頭發。
“喲,原來是柴教授啊。您找誰?”
柴教授一把攥住我:“我找你。”
我往柴教授身後望了望,並沒有阿進的影子。這老頭是來給阿進報仇的?就他這身板也打不過我啊?
柴教授見我往後看,忙說:“後邊沒別人了,咱能去裏邊說嗎?”
我點點頭,把他讓進屋子裏。
這種做學問的人向來不知道開門見山是什麽,不酸上兩句都對不起念了半輩子的書。柴教授說:“老朽初見小兄弟,就覺得親切的很。莫非這就是緣分麽?佛家講緣,緣來……”
我打斷他:“您找我什麽事?”
柴教授笑了笑:“小兄弟想不想知道我為什麽知道你姓程?”
他一說這件事我就想起來了。湊過去問:“為什麽?”
柴教授說:“因為你是故人之子。我認得你父親。你和他長得很像。當時喝得半醉,恍惚間以為遇到他了。”
我說:“您等等,我爹什麽模樣我都不知道,你怎麽知道的?”
柴教授說:“你聽我說啊。我已經打聽過了,你從小沒爹沒娘,跟著你表老爺住對不對?”
柴教授這話馬上勾起我的迴憶。我對表老爺的印象隻剩下一丁點。
那應該是個冬天。屋子裏很黑很冷,桌上點著一盞油燈,表老爺正蹲在灶台前烙貼餅子。
除了這件事外,其餘的我是一點也不知道了。表老爺怎麽去世的,去世之後我怎麽過的……完全沒有印象。
柴教授見我沉吟不語。知道一時間讓我相信他也不大可能。於是說:“你先聽我講個故事,講完之後信不信在你。”
我沒有說話。柴教授自顧得講:
我家祖上也算是書香門第。用後來的話說,就是大地主,大反動派。這樣的家庭,在建國後要保住,是很困難的。好在我父輩押對了寶。早年參加革命,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等我長到十幾歲的時候,文革已經開始了。凡是底子不大清白的,都受到了衝擊。我叔叔運籌帷幄,努力在高層運作,一直保得我家風平浪靜。我這個地主家的大少爺還參了軍。
在軍隊上沒什麽好說的。我怎麽也算是高幹子弟。軍隊裏的頭頭多少要給我家點麵子。當了幾年兵,摸爬滾打的我就升任了連長。我所在的師,文工團有個叫郝華的女演員,我們一見傾心。當時真是郎情妾意,每天除了四處遊玩就沒別的什麽事。
我以為這輩子就會這樣優哉遊哉得過去。沒想到,我們師被派到一座荒山裏執行任務。
郝華屬於文工團,這種秘密任務他們不可能跟來。
當時我倆依依不舍得分別了。本以為過個十天半月就會迴來。沒想到,這一別就是二十年。
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弄清楚執行任務的那座荒山在哪裏。當年我們被要求戴上頭套,像押送犯人似的被送上運兵車。我隻能根據坐車的時間,和我這幾年的研究,得出一個大致的方位,那荒山是在華北。
我們下車之後,發現這裏根本就是一塊陣地。鐵絲網,戰壕,機槍,沙堆,應有盡有。
我們團是作為工程兵出現的。我指揮著我們連,每天的任務就是挖戰壕,架沙袋。戰壕是一米一米向前挖的。每挖好一段,就會有相應的兄弟團隊接手,架上機槍迫擊炮,嚴陣以待。
那種情形,讓我一度以為美國人往中國空降軍隊,已經打過來了。可接連幾天下來,根本沒有半個敵人的影子。上峰也沒有下達搜山的命令。我們隻是挖著戰壕前進。枯燥煩悶,又覺得沒有意義。
我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軍營中開始出現一個流言。說我們師之所以來這裏,是為了接替出事的那支部隊。
那支部隊是被一個叫陳永興的人指揮。目的就是為了進這座山。結果他們幾天之後就出事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突然神誌不清,獸性大發,拿著機槍指向自己昔日的戰友。
這些失去神智的人不分青紅皂白得亂殺。陳永興眼見彈壓不住,下令盡快將這一批人消滅。
一場混戰過後,幾萬人的整編師就隻剩下了三千。陳永興隨即被逮捕。死了這麽多人,罪名已經不重要了。
大家紛紛認為,他不是被槍決就是判個無期,總之,這輩子是不用再想活著走出牢房來了。
流言這東西,往往都不是空穴來風。我開始暗地裏了解士兵們的情緒,一旦出現什麽問題,也好及早預防。同時,也把這個流言報告給上級,上級的答複卻是:“流言不足畏,做好你們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
第三十二章 軍隊裏的神經病
沒想到,防不勝防。最終還是出事了。
隔壁連隊的一隊士兵,突然晚上發瘋,衝向深山裏。等其餘的人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們已經不見蹤影了。
這件事成了嚴重的政治事件。雖然這裏不是邊疆,不存在叛國投敵的問題。但是誰也不能說山裏麵沒有特務,所以向敵特分子通風報信的嫌疑始終摘除不了。
那個連隊受牽連的幹部全都受到了審查。少不得要開大會,搞批鬥。可是鬥來鬥去,始終沒有找出來戰士發瘋的原因,於是營地裏一時間謠言四起。
好在上級很開明,安慰大家說:“就算投敵,也不可能這麽明目張膽。我看是這裏的生活太苦悶了,把大家都憋壞了。這樣吧,下星期讓文工團來給大家演出一番,鼓鼓勁。”
我一聽文工團要來,激動地什麽似的。想著終於能和郝華見麵了。居然興奮地一夜沒睡。
那天晚上,我掏出她的照片來。看了又看。
突然我聽見外麵好像有動靜。連忙把照片藏好,掀開帳篷的簾子一看。遠處有十幾個人正緩步走過來。
顯然哨兵也發現他們了,舉著探照燈照他們,大聲喝問口令。
在軍隊裏,尤其是這種氣氛緊張的時候,一旦口令不對,很可能就被哨兵打成篩子。
這十幾個人對哨兵的喝問充耳不聞。自顧的往前走。
其實這時候在探照燈下已經能看清楚,這些人都穿著軍裝,像是我們的人。但是深夜十幾個人一起行動,麵對哨兵拒不迴答口令,這件事實在太匪夷所思。
外麵那人很懂行得迴答了一句廢話:“我。”
媽的,我要知道你是誰還用問嗎?
我掀簾子出去。正好看見柴教授那一頭花白的頭發。
“喲,原來是柴教授啊。您找誰?”
柴教授一把攥住我:“我找你。”
我往柴教授身後望了望,並沒有阿進的影子。這老頭是來給阿進報仇的?就他這身板也打不過我啊?
柴教授見我往後看,忙說:“後邊沒別人了,咱能去裏邊說嗎?”
我點點頭,把他讓進屋子裏。
這種做學問的人向來不知道開門見山是什麽,不酸上兩句都對不起念了半輩子的書。柴教授說:“老朽初見小兄弟,就覺得親切的很。莫非這就是緣分麽?佛家講緣,緣來……”
我打斷他:“您找我什麽事?”
柴教授笑了笑:“小兄弟想不想知道我為什麽知道你姓程?”
他一說這件事我就想起來了。湊過去問:“為什麽?”
柴教授說:“因為你是故人之子。我認得你父親。你和他長得很像。當時喝得半醉,恍惚間以為遇到他了。”
我說:“您等等,我爹什麽模樣我都不知道,你怎麽知道的?”
柴教授說:“你聽我說啊。我已經打聽過了,你從小沒爹沒娘,跟著你表老爺住對不對?”
柴教授這話馬上勾起我的迴憶。我對表老爺的印象隻剩下一丁點。
那應該是個冬天。屋子裏很黑很冷,桌上點著一盞油燈,表老爺正蹲在灶台前烙貼餅子。
除了這件事外,其餘的我是一點也不知道了。表老爺怎麽去世的,去世之後我怎麽過的……完全沒有印象。
柴教授見我沉吟不語。知道一時間讓我相信他也不大可能。於是說:“你先聽我講個故事,講完之後信不信在你。”
我沒有說話。柴教授自顧得講:
我家祖上也算是書香門第。用後來的話說,就是大地主,大反動派。這樣的家庭,在建國後要保住,是很困難的。好在我父輩押對了寶。早年參加革命,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等我長到十幾歲的時候,文革已經開始了。凡是底子不大清白的,都受到了衝擊。我叔叔運籌帷幄,努力在高層運作,一直保得我家風平浪靜。我這個地主家的大少爺還參了軍。
在軍隊上沒什麽好說的。我怎麽也算是高幹子弟。軍隊裏的頭頭多少要給我家點麵子。當了幾年兵,摸爬滾打的我就升任了連長。我所在的師,文工團有個叫郝華的女演員,我們一見傾心。當時真是郎情妾意,每天除了四處遊玩就沒別的什麽事。
我以為這輩子就會這樣優哉遊哉得過去。沒想到,我們師被派到一座荒山裏執行任務。
郝華屬於文工團,這種秘密任務他們不可能跟來。
當時我倆依依不舍得分別了。本以為過個十天半月就會迴來。沒想到,這一別就是二十年。
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弄清楚執行任務的那座荒山在哪裏。當年我們被要求戴上頭套,像押送犯人似的被送上運兵車。我隻能根據坐車的時間,和我這幾年的研究,得出一個大致的方位,那荒山是在華北。
我們下車之後,發現這裏根本就是一塊陣地。鐵絲網,戰壕,機槍,沙堆,應有盡有。
我們團是作為工程兵出現的。我指揮著我們連,每天的任務就是挖戰壕,架沙袋。戰壕是一米一米向前挖的。每挖好一段,就會有相應的兄弟團隊接手,架上機槍迫擊炮,嚴陣以待。
那種情形,讓我一度以為美國人往中國空降軍隊,已經打過來了。可接連幾天下來,根本沒有半個敵人的影子。上峰也沒有下達搜山的命令。我們隻是挖著戰壕前進。枯燥煩悶,又覺得沒有意義。
我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軍營中開始出現一個流言。說我們師之所以來這裏,是為了接替出事的那支部隊。
那支部隊是被一個叫陳永興的人指揮。目的就是為了進這座山。結果他們幾天之後就出事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突然神誌不清,獸性大發,拿著機槍指向自己昔日的戰友。
這些失去神智的人不分青紅皂白得亂殺。陳永興眼見彈壓不住,下令盡快將這一批人消滅。
一場混戰過後,幾萬人的整編師就隻剩下了三千。陳永興隨即被逮捕。死了這麽多人,罪名已經不重要了。
大家紛紛認為,他不是被槍決就是判個無期,總之,這輩子是不用再想活著走出牢房來了。
流言這東西,往往都不是空穴來風。我開始暗地裏了解士兵們的情緒,一旦出現什麽問題,也好及早預防。同時,也把這個流言報告給上級,上級的答複卻是:“流言不足畏,做好你們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
第三十二章 軍隊裏的神經病
沒想到,防不勝防。最終還是出事了。
隔壁連隊的一隊士兵,突然晚上發瘋,衝向深山裏。等其餘的人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們已經不見蹤影了。
這件事成了嚴重的政治事件。雖然這裏不是邊疆,不存在叛國投敵的問題。但是誰也不能說山裏麵沒有特務,所以向敵特分子通風報信的嫌疑始終摘除不了。
那個連隊受牽連的幹部全都受到了審查。少不得要開大會,搞批鬥。可是鬥來鬥去,始終沒有找出來戰士發瘋的原因,於是營地裏一時間謠言四起。
好在上級很開明,安慰大家說:“就算投敵,也不可能這麽明目張膽。我看是這裏的生活太苦悶了,把大家都憋壞了。這樣吧,下星期讓文工團來給大家演出一番,鼓鼓勁。”
我一聽文工團要來,激動地什麽似的。想著終於能和郝華見麵了。居然興奮地一夜沒睡。
那天晚上,我掏出她的照片來。看了又看。
突然我聽見外麵好像有動靜。連忙把照片藏好,掀開帳篷的簾子一看。遠處有十幾個人正緩步走過來。
顯然哨兵也發現他們了,舉著探照燈照他們,大聲喝問口令。
在軍隊裏,尤其是這種氣氛緊張的時候,一旦口令不對,很可能就被哨兵打成篩子。
這十幾個人對哨兵的喝問充耳不聞。自顧的往前走。
其實這時候在探照燈下已經能看清楚,這些人都穿著軍裝,像是我們的人。但是深夜十幾個人一起行動,麵對哨兵拒不迴答口令,這件事實在太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