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法太扯淡了。我們要抓住那些主要矛盾。比如說在上海這樣的城市,女子身穿名貴旗袍卻赤著腳這事兒就說不通。這種情況對於兇手來說可能是他變態殺人儀式的一部分。”
“可是無論我們現在談論的是什麽矛盾,我都不認為第一位受害者是老廖所說的那種三陪女。”於光明說道。
“老廖覺得紅色旗袍和皮肉生意有什麽關係嗎?”
“按照老廖的理論,也許兇手是因為曾遭身穿旗袍的三陪小姐拋棄,才起了殺人動機。所以兇手才會給每一位受害者都穿上這樣的旗袍,以宣泄不滿。”
“可這無法解釋這些旗袍精細的做工和古老的款式啊,我覺得三陪小姐穿不起這樣的旗袍。而且既然兇手費勁巴力地準備那些旗袍,說明他並沒把受害者純粹看做泄憤對象。”
“那隊長你對這些旗袍怎麽看?”於光明問道。
“這些旗袍也許是某種心理儀式或者性幻想的一部分,對兇手來說可能有著特殊意義。”
“如果他是個瘋子,我們怎麽能知道這些對他來說有什麽意義呢?”
“老廖手裏掌握的物證可能會幫到我們。不過既然他是個連環殺手,那我們還是要掌握他的心理檔案。”陳超說道。
“我向李書記提起過你翻譯了一些心理驚悚小說,可他根本聽不進去。”於光明一臉無奈。
“在他心目中連環殺人案隻可能發生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發生在我們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陳超笑道。
“我也讀了一些偵探小說,不過沒有係統研究過這些。我不知道心理學能給破案帶來多大幫助。”
“在西方國家,心理分析法是常見的辦案手段。有精神問題的人多少都會有些病曆什麽的。醫生們可以給嫌犯作出心理評估。警察也可以接受相關培訓。我上大學的時候從來沒學過心理學,隻是為了完成論文才讀了幾本心理分析的書。至於偵探小說裏那些玩意兒你大可不必當真。”
“還是給我講講小說裏那些心理學應用吧,就像老廖所說的,這樣沒準兒能縮小調查範圍呢!”於光明顯得很好奇。
“呃,我想想啊。咱們把這些東西結合紅色旗袍案分析一下。”說著,陳超清了清嗓子。
“屬下洗耳恭聽!”
“你看,第二名受害者的情況就符合偵探小說中的某些描述。像本案中這種針對特定目標的殺手通常都有強迫傾向。他應該有著深刻的意淫情結。這是一種精神疾病,但並非妄想症。他不由自主地要消滅所有他認為低劣和卑微的人,三陪小姐也許就屬於他要消滅的人。他這麽做也許是想要摧毀色情業,所選擇的作案對象也都是脆弱而易受攻擊的。要是能抓住兇手,我估計他應該會跟老廖掌握的那些物證相吻合。”
“那就是說,估計老廖已經查出點眉目了。”於光明點了點頭說。
這時服務員端來一盤點心。陳超點了一份檸檬派,而於光明點的是一份熏肉蒸包。這家店,至少在點心這方麵還算是中西合璧。
“所以,不管你信不信,那些偵探小說裏的變態殺手常常都是些陽痿者。他們享受的不是生理上的高潮,而是精神上的。所以法醫未必能從受害者身上檢出精液痕跡。”陳超說道。
“沒錯,技術科的同事也排除了兇手使用安全套的可能,因為受害人體內沒有安全套潤滑粉的痕跡。所以說,起碼到現在為止,兇手符合剛才你所說的特征。兩個受害者都被脫過衣服,但並非被赤身拋屍,似乎也沒被強奸。很可能就是那樣的瘋子。”於光明若有所思地說道,“你以前翻譯過一本書中說,通常這種人小時候受過性虐待。他們的童年是扭曲的,長大之後也很可能患有陽痿。”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一個人的童年經曆對其一生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在多數案例中,這一類變態殺手都曾經曆過某些性虐待,而這些經曆影響了他們的行為舉止。”
“可這對咱們破案有什麽幫助呢?誰願意談及小時候被性虐待的事?承認這種事,比遭受性虐待本身更讓人痛苦。人可都是要麵子的。”
“是的,人們都忌諱這種事,因為實在太丟臉了。”陳超說道,他不知西方心理學體係中有沒有丟臉這個概念,“國外這些年漸漸開始流行講述自己童年的悲慘經曆。可在中國這還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上海這個地方,很多家庭祖孫三代擠在同一個屋簷下,目睹父母性行為之類的事情也會在孩子們心中留下陰影。又有誰會把這些東西說出來呢。”
“哎,這讓我想起我以前一位鄰居的事。那個小夥子結婚之後卻不能圓房,因為他家床鋪總是吱呀作響。他父母和他們住在同一個房間裏,中間隻有一層竹簾隔著,這邊任何風吹草動父母那邊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小夥子小時候就聽見過父母親熱時床鋪吱吱呀呀搖晃的聲音,隻是沒告訴過別人。不過人家可沒變成殺手,這麽住了兩三年之後,他和妻子有了單獨的房間,問題才解決了。”於光明笑道。
“但如果他去看看心理醫生的話,可能不用等上兩三年呢。”
“呃……起碼我認識那家夥啊,所以我對他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有一點了解。咱們對本案兇手可是一無所知啊。”
“但咱們知道他殺人和拋屍時基本遵循同一個模式。隻要他不被捉拿歸案,就還會繼續那麽幹。”
“那我們怎麽利用這一點呢?”於光明問道。
“如果我們不知道他如何挑選作案對象,那麽至少可以假定,他很可能到另一處公共場所再次拋屍,很可能是在星期四晚上。所以那就是我們需要加強巡邏的時間和地點。”陳超說道。
“可像上海這麽大的城市,不可能在所有嫌疑區域都派上人手啊。”
“我們人手不夠,可那些居委會有大把人手啊。不光是那些退休工人,現如今閑人可多了去了。咱們可以采取獎勵手段,每人發十五塊錢,隻需蹲守周四一個晚上。讓他們持續巡邏,盤查所有嫌疑車輛,特別是男人開車載著一個不省人事的女人,準備在公共場合停車,或者已經停下的那種。”
“嗯,可以這麽幹。我迴去跟老廖商量一下。這老小子可能跟你脾氣不對付。不過隻要是有道理的建議,他還是能聽得進去的。”
“我暫時先不摻和了,”陳超把杯中的咖啡喝光,說道,“我得把論文寫完,之前都跟卞教授保證過了。”
十
此刻,於光明正獨自坐在辦公室裏。眼下的局麵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他自己也承認,現在幾乎沒有任何破案的希望。更有甚者,也許接下來這三天就會出現第三名受害者,而他作為警察卻無能為力。
從清晨開始,他就被各種調查報告和領導的命令搞得焦頭爛額。電話鈴如老電影裏的葬禮鍾聲般響個不停。昨夜幾乎未眠,一早又因為與北京的法醫專家一起召開電話會議而錯過了早餐,於光明身上正冒著虛汗。與組裏其他幹警一樣,這個上午他感覺疲憊不堪,隻能靠一杯又一杯濃茶勉強支持。
廖國昌看起來很失落,不再提及死者資料和調查車庫的事。他提出的調查風月場所的建議也被李書記否決了。在這個城市裏,色情業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隻是沒人願意明說而已,更何況還牽涉到如此敏感的連環殺人案。
至於陳超的那番精神分析理論,於光明根本就沒在局裏提起。在他看來,沒有誰會把這當迴事的。通常觀點認為,心理分析隻有在抓獲兇手之後才有意義。不過,他還是建議,借助居委會組織的力量加強星期四夜間的治安巡邏。這一次,李書記很痛快地答應了。
於光明決定再衝杯茶。正當他往杯子裏倒茶葉的時候,電話鈴響了。
“你好,我想找一下於光明警官。”電話那頭的聲音並不熟悉,聽起來像是一位中年婦女。
“我就是,您有什麽事嗎?”
“您好,於警官。我叫雅琴,是田陌的同事。您那天來過我們賓館吧,我看見你和前台經理談話了。”
“是的。”於光明答道。
“那個……你們征集田陌死亡線索的懸賞還作數不?”這位叫雅琴的婦女顯得有些緊張。
“當然,如果能幫助我們破案,獎勵人民幣兩千元。”
“哦,好。田陌有個男朋友,幾個月前認識的。那人每次從美國迴來都住我們賓館,算是個常客了。”
“聽起來有點意思,你能說詳細點兒嗎?”於光明頓時來精神了。
“那人姓翁,看起來並不是那種大款,否則也不會住我們這種店。不過他應該有點錢,至少夠他每次都住上幾個月的。他有美國綠卡,就憑這點好多上海姑娘都願意跟他。不過隻有田陌和他合得來,有人看見過他倆手挽手一起出去吃飯呢。”
“你親眼看見過他倆出雙入對嗎?”
“可是無論我們現在談論的是什麽矛盾,我都不認為第一位受害者是老廖所說的那種三陪女。”於光明說道。
“老廖覺得紅色旗袍和皮肉生意有什麽關係嗎?”
“按照老廖的理論,也許兇手是因為曾遭身穿旗袍的三陪小姐拋棄,才起了殺人動機。所以兇手才會給每一位受害者都穿上這樣的旗袍,以宣泄不滿。”
“可這無法解釋這些旗袍精細的做工和古老的款式啊,我覺得三陪小姐穿不起這樣的旗袍。而且既然兇手費勁巴力地準備那些旗袍,說明他並沒把受害者純粹看做泄憤對象。”
“那隊長你對這些旗袍怎麽看?”於光明問道。
“這些旗袍也許是某種心理儀式或者性幻想的一部分,對兇手來說可能有著特殊意義。”
“如果他是個瘋子,我們怎麽能知道這些對他來說有什麽意義呢?”
“老廖手裏掌握的物證可能會幫到我們。不過既然他是個連環殺手,那我們還是要掌握他的心理檔案。”陳超說道。
“我向李書記提起過你翻譯了一些心理驚悚小說,可他根本聽不進去。”於光明一臉無奈。
“在他心目中連環殺人案隻可能發生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發生在我們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陳超笑道。
“我也讀了一些偵探小說,不過沒有係統研究過這些。我不知道心理學能給破案帶來多大幫助。”
“在西方國家,心理分析法是常見的辦案手段。有精神問題的人多少都會有些病曆什麽的。醫生們可以給嫌犯作出心理評估。警察也可以接受相關培訓。我上大學的時候從來沒學過心理學,隻是為了完成論文才讀了幾本心理分析的書。至於偵探小說裏那些玩意兒你大可不必當真。”
“還是給我講講小說裏那些心理學應用吧,就像老廖所說的,這樣沒準兒能縮小調查範圍呢!”於光明顯得很好奇。
“呃,我想想啊。咱們把這些東西結合紅色旗袍案分析一下。”說著,陳超清了清嗓子。
“屬下洗耳恭聽!”
“你看,第二名受害者的情況就符合偵探小說中的某些描述。像本案中這種針對特定目標的殺手通常都有強迫傾向。他應該有著深刻的意淫情結。這是一種精神疾病,但並非妄想症。他不由自主地要消滅所有他認為低劣和卑微的人,三陪小姐也許就屬於他要消滅的人。他這麽做也許是想要摧毀色情業,所選擇的作案對象也都是脆弱而易受攻擊的。要是能抓住兇手,我估計他應該會跟老廖掌握的那些物證相吻合。”
“那就是說,估計老廖已經查出點眉目了。”於光明點了點頭說。
這時服務員端來一盤點心。陳超點了一份檸檬派,而於光明點的是一份熏肉蒸包。這家店,至少在點心這方麵還算是中西合璧。
“所以,不管你信不信,那些偵探小說裏的變態殺手常常都是些陽痿者。他們享受的不是生理上的高潮,而是精神上的。所以法醫未必能從受害者身上檢出精液痕跡。”陳超說道。
“沒錯,技術科的同事也排除了兇手使用安全套的可能,因為受害人體內沒有安全套潤滑粉的痕跡。所以說,起碼到現在為止,兇手符合剛才你所說的特征。兩個受害者都被脫過衣服,但並非被赤身拋屍,似乎也沒被強奸。很可能就是那樣的瘋子。”於光明若有所思地說道,“你以前翻譯過一本書中說,通常這種人小時候受過性虐待。他們的童年是扭曲的,長大之後也很可能患有陽痿。”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一個人的童年經曆對其一生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在多數案例中,這一類變態殺手都曾經曆過某些性虐待,而這些經曆影響了他們的行為舉止。”
“可這對咱們破案有什麽幫助呢?誰願意談及小時候被性虐待的事?承認這種事,比遭受性虐待本身更讓人痛苦。人可都是要麵子的。”
“是的,人們都忌諱這種事,因為實在太丟臉了。”陳超說道,他不知西方心理學體係中有沒有丟臉這個概念,“國外這些年漸漸開始流行講述自己童年的悲慘經曆。可在中國這還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上海這個地方,很多家庭祖孫三代擠在同一個屋簷下,目睹父母性行為之類的事情也會在孩子們心中留下陰影。又有誰會把這些東西說出來呢。”
“哎,這讓我想起我以前一位鄰居的事。那個小夥子結婚之後卻不能圓房,因為他家床鋪總是吱呀作響。他父母和他們住在同一個房間裏,中間隻有一層竹簾隔著,這邊任何風吹草動父母那邊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小夥子小時候就聽見過父母親熱時床鋪吱吱呀呀搖晃的聲音,隻是沒告訴過別人。不過人家可沒變成殺手,這麽住了兩三年之後,他和妻子有了單獨的房間,問題才解決了。”於光明笑道。
“但如果他去看看心理醫生的話,可能不用等上兩三年呢。”
“呃……起碼我認識那家夥啊,所以我對他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有一點了解。咱們對本案兇手可是一無所知啊。”
“但咱們知道他殺人和拋屍時基本遵循同一個模式。隻要他不被捉拿歸案,就還會繼續那麽幹。”
“那我們怎麽利用這一點呢?”於光明問道。
“如果我們不知道他如何挑選作案對象,那麽至少可以假定,他很可能到另一處公共場所再次拋屍,很可能是在星期四晚上。所以那就是我們需要加強巡邏的時間和地點。”陳超說道。
“可像上海這麽大的城市,不可能在所有嫌疑區域都派上人手啊。”
“我們人手不夠,可那些居委會有大把人手啊。不光是那些退休工人,現如今閑人可多了去了。咱們可以采取獎勵手段,每人發十五塊錢,隻需蹲守周四一個晚上。讓他們持續巡邏,盤查所有嫌疑車輛,特別是男人開車載著一個不省人事的女人,準備在公共場合停車,或者已經停下的那種。”
“嗯,可以這麽幹。我迴去跟老廖商量一下。這老小子可能跟你脾氣不對付。不過隻要是有道理的建議,他還是能聽得進去的。”
“我暫時先不摻和了,”陳超把杯中的咖啡喝光,說道,“我得把論文寫完,之前都跟卞教授保證過了。”
十
此刻,於光明正獨自坐在辦公室裏。眼下的局麵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他自己也承認,現在幾乎沒有任何破案的希望。更有甚者,也許接下來這三天就會出現第三名受害者,而他作為警察卻無能為力。
從清晨開始,他就被各種調查報告和領導的命令搞得焦頭爛額。電話鈴如老電影裏的葬禮鍾聲般響個不停。昨夜幾乎未眠,一早又因為與北京的法醫專家一起召開電話會議而錯過了早餐,於光明身上正冒著虛汗。與組裏其他幹警一樣,這個上午他感覺疲憊不堪,隻能靠一杯又一杯濃茶勉強支持。
廖國昌看起來很失落,不再提及死者資料和調查車庫的事。他提出的調查風月場所的建議也被李書記否決了。在這個城市裏,色情業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隻是沒人願意明說而已,更何況還牽涉到如此敏感的連環殺人案。
至於陳超的那番精神分析理論,於光明根本就沒在局裏提起。在他看來,沒有誰會把這當迴事的。通常觀點認為,心理分析隻有在抓獲兇手之後才有意義。不過,他還是建議,借助居委會組織的力量加強星期四夜間的治安巡邏。這一次,李書記很痛快地答應了。
於光明決定再衝杯茶。正當他往杯子裏倒茶葉的時候,電話鈴響了。
“你好,我想找一下於光明警官。”電話那頭的聲音並不熟悉,聽起來像是一位中年婦女。
“我就是,您有什麽事嗎?”
“您好,於警官。我叫雅琴,是田陌的同事。您那天來過我們賓館吧,我看見你和前台經理談話了。”
“是的。”於光明答道。
“那個……你們征集田陌死亡線索的懸賞還作數不?”這位叫雅琴的婦女顯得有些緊張。
“當然,如果能幫助我們破案,獎勵人民幣兩千元。”
“哦,好。田陌有個男朋友,幾個月前認識的。那人每次從美國迴來都住我們賓館,算是個常客了。”
“聽起來有點意思,你能說詳細點兒嗎?”於光明頓時來精神了。
“那人姓翁,看起來並不是那種大款,否則也不會住我們這種店。不過他應該有點錢,至少夠他每次都住上幾個月的。他有美國綠卡,就憑這點好多上海姑娘都願意跟他。不過隻有田陌和他合得來,有人看見過他倆手挽手一起出去吃飯呢。”
“你親眼看見過他倆出雙入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