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品的設計已然搞完了一半。</p>


    所以,李少傑也會開始想一下首演相關的事情。</p>


    隻不過,這一次,李少傑不打算在國內首演,更不打算隻麵向國內。</p>


    想成為世界頂級演奏家?</p>


    相對來說,其實並不是十分依靠“走出去”。</p>


    因為,你隻要能力達到,自然就是了,如果開心,甚至可以完全不出國,雖然或許會有一些來自民間的非議與輿論,但實力就是實力,演奏成什麽樣,是有目共睹的,跟你在什麽地方發展,什麽地方演奏,是沒關係的。</p>


    可是如果想成為世界頂級的作曲家,音樂家,或者說......藝術家。</p>


    就必須要“走出去”。</p>


    走出國門,來到世界,積極溝通世界。</p>


    因為,這涉及到了“文化”的問題。</p>


    世界文化是多元化的。</p>


    作為曆史悠久的華夏,從不能高傲自大的看世界,自詡天朝上國而不交流,更不能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對自己文化沒有信心,一味吹捧他人。</p>


    </p>


    以自己的文化自度,藏驕傲於骨子裏。</p>


    對世界文化謙虛接納,對他族文化認可,取長補短。</p>


    隻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級藝術家。</p>


    很明顯。</p>


    李少傑在國外的活動,有些不足了。</p>


    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p>


    實際上,放在世界角度來看,以古典學習者的角度來看。</p>


    國人對外界認知足夠,但外界對國內認知.......遠遠不夠。</p>


    不過,想要達成這個目標,很難。</p>


    得一點一點來。</p>


    西洋的古典音樂,通過幾百年的發展。</p>


    走向世界的時間超乎想象。</p>


    幾乎是兩個世紀的世界性交流與世界範圍的廣泛學習,方才達成如今的效果。</p>


    大家都聽過,一些大師大家也都認識。</p>


    喜好者甚至可以如數家珍的跟你講西方音樂的發展史,名人,名作。</p>


    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p>


    而中國本土的音樂,相對來說,風格更多,範圍更大,曆史更加悠久,受到各種文化,哲學的影響更大,包含的民族更多。</p>


    這也注定了想要走向世界的工程量變的極其巨大。</p>


    時間,必然也會更久。</p>


    難度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p>


    哪怕就是中國傳統音樂出身的人,也未必能夠了解整個中國傳統音樂的脈絡。</p>


    那TM是壓根就理不清的。</p>


    有人說,憑借一個兩個大作就能讓中國音樂走向世界?</p>


    李少傑覺得,可以先給這人賞一個白日做夢的大嘴巴子。</p>


    所以,現代的中國音樂家,在此道的努力,簡直是玩出花了。</p>


    要麽,搞西洋古典音樂的時候,暗戳戳的加點中國元素。</p>


    慢慢的去滲透。</p>


    要麽,就是將西洋古典音樂漢化,去表達中國文化。</p>


    去做一個不同於西方的西方古典音樂。</p>


    而在文化輸出的表述上,也隻能以單個點的方式去表達------在無盡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曆史文化,民間故事中,截取那麽一小節,一小段,以及一小種風格。</p>


    進行創作。</p>


    就比如李少傑的《敦煌·慈悲頌》,或是一些敦煌舞,敦煌題材的其他作品。</p>


    敦煌。</p>


    就已經足夠人研究一輩子了。</p>


    可麵對整個華夏的文化與曆史,卻又顯得微不足道。</p>


    所以,種種方麵考慮,李少傑認為,自己必須要抓緊時間,盡可能的更多,更大量的去走向世界。</p>


    在這種考慮之下,李少傑便開始籌備觀望起來。</p>


    這一趟國外之旅,最後一站,自然便是拜訪自己的老師。</p>


    講真。</p>


    弗雷德裏克這老頭,能處。</p>


    有事兒他是真上啊!</p>


    首演的一些麻煩事,甚至都不需要李少傑自己去搞。</p>


    老頭就給安排明白了。</p>


    之後的世界性巡演,更是給安排的明明白白。</p>


    從柏林歌劇院,到丹麥哥本哈根蒂沃利公園,再到比利時布魯塞爾,意大利米蘭,希臘,隨後便轉戰美洲,澳洲。</p>


    最後的兩站才是京城與鵬城。</p>


    要知道,搞巡演可是非常麻煩的事情。</p>


    需要溝通的各個方麵也很多。</p>


    特別的忙碌。</p>


    可有了弗雷德裏克的人脈幫助,聯係這麽一圈,預約就變得非常簡單了。</p>


    當然,這其中也有李少傑業內影響力的原因。</p>


    有國際影響力的音樂家,想要搞作品的世界巡迴演出,是很少有人會拒絕。</p>


    不僅是藝術方麵,文化方麵的影響。</p>


    經濟上的影響也是極大的。</p>


    當然,這件事並不僅僅隻有民間的背景。</p>


    各個官方雖然沒有明麵做什麽,但實際上暗地裏也是非常的關注。</p>


    這玩意,牽一發動全身。</p>


    說小點,那就是李少傑整了部作品,要世界巡演。</p>


    說大點,這就算是文化交流。</p>


    再大一點,那就算是民間外交。</p>


    這不算是什麽稀奇的事情。</p>


    比如,有時候,外交上,對某個國家開始熱情起來後,那就是從經濟,文化,藝術等全方位的溝通交流,有時候,國家甚至會鼓勵民間的一些行動。</p>


    .......</p>


    時間慢慢度過。</p>


    如無數粉絲們所料的一樣。</p>


    在英雄聯盟的聯動合作後.......</p>


    傑哥......</p>


    又雙叒叕不見了!</p>


    現在的傑粉,對於傑哥的行蹤已然是佛係的不能再佛係了。</p>


    就很離譜。</p>


    人不見蹤影的時候,即使你是再鐵杆的粉絲,再強大的關注力。</p>


    也不知道傑哥在幹什麽。</p>


    但如果人一旦有了消息,那必定不小,不說熱搜,也不說多火爆,但起碼知道消息是沒問題的。</p>


    所以......</p>


    我關注個屁啊?</p>


    消停呆著算了。</p>


    等傑哥開心的時候,那必然會冒泡。</p>


    講道理,有這追人消息的功夫,真不如跑去聯盟打幾盤。</p>


    就這,偶遇傑哥的概率都比找消息要靠譜的多。</p>


    .......</p>


    從德國迴來後,李少傑兩口子便來到了京城。</p>


    在中芭這邊,開始進行下一步的編舞工作。</p>


    為了之後定稿,練舞,樂團排練,以及集訓做準備。</p>


    日子過去了一周。</p>


    這一周裏,李少傑與中芭的編舞師幾乎一直在吵架。</p>


    “阿傑!這麽好的一個機會,你為什麽不把中國元素表達的濃烈一點呢?!”</p>


    中芭的編舞師名為陶紫,今年近四十。</p>


    也是曾經的首席。</p>


    退下來後,便專攻芭蕾舞的編舞。</p>


    本來,和李少傑合作是很開心的一件事。</p>


    但陶紫實在是不理解,為什麽李少傑會放棄這麽好的機會。</p>


    你作品中,明明有中國文化元素。</p>


    但為什麽表達的卻那麽抽象模糊?</p>


    有,但隻有一點點。</p>


    甚至有點聽不出來。</p>


    隻能感到那麽一丟丟的感覺。</p>


    你完全可以做出來更加精髓,更加傳統的中國元素片段啊!!</p>


    “陶紫老師,我說了,很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的!!”</p>


    李少傑寸步不讓,皺著眉頭,和陶紫爭執著。</p>


    “我知道你們想在芭蕾方麵,在音樂方麵,在作品方麵,更多的去展示中國文化,但你要知道,有時候,這樣急功近利的心態並不可取,甚至會適得其反!!”</p>


    “怎麽就急功近利了?!既然有中國文化元素,那就展示啊!!”</p>


    “因為這是歐洲的童話故事!!而且,是要區別於西歐風格的!!”</p>


    李少傑皺眉。</p>


    “中國的意向內容並不多,而且,為了作品本身考慮,要更加嚐試去切換到以西方人的視角看中國的感覺!!”</p>


    “而且,我本意就是在保留一丁點特色意像的同時,盡可能淡化各民族的政Z存在感,不要什麽東西都那麽偏執!!”</p>


    李少傑很愁。</p>


    要知道,西方人實際上對東方的了解,就是片麵的,甚至可以說是帶點偏見的。</p>


    能夠拿出來的正麵印象,並且是無數人生活中容易接觸到的正麵印象......</p>


    很少。</p>


    所以,在處理的時候,李少傑覺得,在這種西方故事中,絕對不能太過於強調中國風格,這樣反而適得其反。</p>


    就像是兩個不同語言國家的人溝通一樣。</p>


    你是非要上去安利本國語言,逼著對方讀本國語言,這樣效果好。</p>


    還是你上去用他們的語言去講述他們的故事,然後在其中給出一點自己國家與語言的印象與小彩蛋,然後逐漸深入呢?</p>


    李少傑這麽多作品走過來,真的是深有感觸。</p>


    就好像敦煌文化的作品一樣。</p>


    雖然同樣走出世界,並且評價相當高。</p>


    但那些老外,真的能感受到作品中最為深邃的中國文化嗎?</p>


    其實並不是的。</p>


    他們隻是從音樂作品中,感受到了東方的那種厚重文化底蘊與神秘。</p>


    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美感。</p>


    至於裏麵的東西......尤其是最為影響人的思想。</p>


    即使是學識再高的,也真的很難get。</p>


    雖然,嚴肅音樂難懂是常態。</p>


    但李少傑覺得,起碼你得能讓那些能懂的人懂。</p>


    就好像你跟人家外國人講故事。</p>


    中國《廣虞初新誌》中,黃之雋的《虎媼傳》。</p>


    保管TM說出第一句話,外國人都得當場懵逼。</p>


    哪怕是有興趣,也會太過難懂。</p>


    但這個“虎姑婆”的故事,是流傳於灣灣省的一個非常大眾的民間故事。</p>


    這就是文化差異的影響。</p>


    但是,你如果換個角度呢?</p>


    講一下安徒生童話故事中的《小紅帽》?</p>


    都是告訴孩子們不要相信陌生人,小心上當受騙的故事。</p>


    隻不過,一個灰狼,一個老虎而已。</p>


    好家夥,大同小異,非常類似的這個故事。</p>


    瞬間,老外就能懂。</p>


    然後,再去跟人說,我們也有類似的故事,XXX,早了百年。</p>


    人家當時就會驚唿“wow!厲害厲害!神奇!”</p>


    如果你跟外國人直接就聊武夷山的大紅袍,雨前龍井和明前龍井的區別。</p>


    人家懂嗎?</p>


    甚至會有不少人直接失去興趣。</p>


    但如果你從英國貴族飲用紅茶的習慣中,去逐漸的切入到正統的中國茶文化......</p>


    這聊起來是不是更容易被接受?</p>


    所以,這一次,李少傑並不想強行的去搞什麽傳統正統中國文化。</p>


    “加入了一點中國元素,但並不意味著我們作品的整體風格是中國風格的,我可以有中國文化,中國故事,中國風格的作品,但是,這個作品不是!!”</p>


    李少傑一副吵急眼的樣子。</p>


    “我這次,就是想用外國人的視角,去描繪一個更加正麵的中國意向,而且隻是個短暫的片段!!”</p>


    舞劇的合作,並不隻是單純的舞蹈家,或者音樂家,能夠完成的。</p>


    李少傑隻是有一個初步的安排與作品,故事與背景。</p>


    但實際上,作品內部細節的選擇與編排,是通過音樂家與編舞師共同來完成的。</p>


    有時候,或許會因為舞蹈動作的改變,去改變變奏風格。</p>


    李少傑是主導。</p>


    但並不能做一言堂。</p>


    如果不去聽取一些真正編舞師,舞者的意見,那麽自己作品的整體,隻能是一坨屎。</p>


    音樂有音樂的想法。</p>


    舞蹈有舞蹈的想法。</p>


    舞者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p>


    如果不能發揮出三者的長處,反而互相掣肘,那麽作品單點再妙,整體看來......</p>


    就是屎。</p>


    這就是音樂與舞蹈結合中,需要衡量的兩個片段。</p>


    陶紫的想法實際上沒什麽錯的。</p>


    在陶紫看來,你有這麽好的巡演機會,目標本來也是讓作品走向世界的同時,能夠帶有一點中國特色。</p>


    那為什麽,在舞蹈的編排,在音樂的選擇上,不能更中國呢?</p>


    而李少傑的想法,則是......</p>


    這部作品,實際上算是一個過渡的實驗。</p>


    目標並不想隻是局限於“中國風格”內部,而是盡可能的以世界的視角去進行。</p>


    推廣中國文化固然重要,讓中國藝術走向世界也重要。</p>


    但絕對不能做中國風魔怔人。</p>


    一切為作品服務,不能牽強。</p>


    我可以有很純正,很新穎,很有創造力的中國作品。</p>


    但不能代表我隻能有中國作品。</p>


    而且,這一次,作品內部的中國元素片段,就是一種試驗,一種“不以濃厚中國風元素去勾勒一種模糊的中國印象”的實驗。</p>


    陶紫覺得,應該在表達中國元素的時候,盡可能的以中式的芭蕾風格,音樂風格,甚至一些樂器點綴,讓印象明朗化。</p>


    但李少傑卻想的是給出一個模糊的印象,盡可能還是以西式為主,不然,太過突兀的反饋會讓作品整體的質感產生割裂。</p>


    所以,兩人在編排的思路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p>


    ------題外話------</p>


    並不是虐主哦,也不是找個白癡和主角對著幹。</p>


    實際上,在藝術合作中,有各自的出發點與想法是很正常的。</p>


    舞劇的設計也並非是一人可以完成的。</p>


    我寫的是音樂家,不是藝術全能。</p>


    所以,在和不同領域藝術家的合作中,對碰中,不可能一帆風順。</p>


    有分歧,然後解決,搞出不一樣質感的作品,我覺得才是最美妙的事情。</p>


    而且......多少也是想接著這個機會吐槽一下。</p>


    吐槽吐槽那些中國風魔怔人吧。</p>


    實際上讀者大大們也知道,劍仙屬於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超級舔狗了。</p>


    不敢說研究的多深,但肯定也學過不少。</p>


    也是屬於認為“中華文化最NB”的人。</p>


    但還是那句話,過猶不及,急功近利不可取。</p>


    一味的去在任何作品中搞中國文化,反而成為魔怔人。</p>


    你喜歡香油,但也不可能所有菜裏都加香油。</p>


    你喜歡香菜,但也不可能吃米飯都拌香菜。</p>


    在合適的時候加入合適的東西,我覺得才更好。</p>


    就算再喜歡吃辣的,但也還是要懂的品味甜食,對吧~</p>


    如果成為辣椒魔怔人,冰淇淋都是紅油辣椒味的......</p>


    那就成黑暗料理了,而並不能有效的去推廣辣味,對吧~</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非正常音樂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武劍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武劍仙並收藏非正常音樂家最新章節